迫击炮的结构解析

迫击炮由炮身、炮架、座钣和瞄准具组成。

其中,炮身尾端由装有击针的炮尾密闭。有的击针是固定的,有的击针在弹簧作用下可以伸缩。可伸缩的击针使迫击炮可以迫发,也可以拉发。炮弹不发火时,可使击针缩回,炮手可以安全地取出炮弹。不装反后坐装置的迫击炮,炮身与座钣构成刚性连接。

炮身后端的球状炮杵装到座钣驻臼内,发射时的炮身后坐力通过驻臼和座钣传到地面,由座钣的弹性变形和土壤的变形吸收后坐能量。

迫击炮击炮中

有反后坐装置的迫击炮,炮身通过反后坐装置同座钣连接,反后坐装置吸收后坐能量,减小作用于地面上或车辆底盘上的力,使火炮具有良好的射击稳定性。座钣通常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梯形。炮架由托架、缓冲机、螺杆式瞄准机和脚架组成。脚架多为双脚架,也有K形脚架、三脚架和单脚架。脚架上端通过高低机和方向机与托架呈铰链状连接,下端也有的用卡环装在炮身上。为了减少后坐力对脚架的直接作用,提高射击稳定性,在炮架上装有弹簧缓冲机,使炮身与炮架构成弹性连接。中小口径轻型迫击炮多为滑膛式。滑膛式迫击炮通常使用带尾翼的迫击炮弹。弹丸在空中飞行的稳定性靠尾翼保证。一般从炮口装填,炮弹自炮口下滑,靠炮弹底火撞击击针而发火。线膛式迫击炮通常使用旋转式炮弹,弹丸飞行稳定性靠弹丸高速旋转来实现。旋转式炮弹较尾翼式炮弹的射击密集度高。线膛式迫击炮通常从炮尾装填,拉发发火,靠拉火机的击锤撞击击针,击发底火。

有的迫击炮身管分为前后两节,可在身管中部开闩,装填炮弹,靠滑动套筒对身管进行锁定和密封,有利于提高射速。

有的轻型迫击炮战斗全重仅几千克,一人便可携带;有的可分解成几个部件,由几名炮手分别携带;有的把身管拆成两截,便于伞降兵携带。迫击炮是靠变换装药和改变射角调控射程的。最小射程有的仅46米,最大射程可达8千米。

有的发射增程弹,射程可达15千米。迫击炮多用于高射界射击,有较大的落角,炮弹的杀伤范围较大。有的使用高破片率杀伤弹,一发炮弹的杀伤范围可达1385平方米。使用时间引信进行空炸射击,能有效地杀伤堑壕内有生力量

Subscribe to 3254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