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个体与创造力是未来持续繁荣的基础数学证明

最近与符号学、通信学、数学专家,与年轻的朝气蓬勃又见多识广的90后00后交流得比较多,这出自我的文化人秉性,但起始原因在于我的商人秉性——我在香港的公司Polyphony Management Group与兄弟公司蓝石榴(上海)品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一不小心开始了结伴而行——如同历史上无数次的新事物出现一样,“偶然”似乎是推动一切的力量,而商业似乎是那个跳一跳摘桃子的使者,只是在于跳多高的选择。

最近也跟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一起有即兴的合奏,于是有了上面这段视频。好久没这么做了,上一次如此纯粹还是在2013年的纽约某吧。4人的合奏,其中3人完全不认识,4个人都不是专业的舞台艺术家,但我作为其中的钢琴手,被即兴诗、复合乐器、电子乐的复合激荡着推进着不可预测的音律。我猜,我们4个人应该也是4个国籍,4桩游走世界的故事。即使在万物互联的伟大互联网上,这样的集合也很不合理,何况在线下,那个时间、地点、人物、状态,“天时地利人和”的古话永远那么有味道。

这也许就是Web2.5的一个表现形式吧,一种由特殊约束、精英能力、高度个体依赖而存在千年的信息与个体的组织形式(例如:欧洲中世纪的骑士精神社群),由于各种宏观微观的必然,快速在转向平民化的入口: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意识到这种独特价值的个体之间,通过自然趋势而非人为干预的链接与合作,能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或许这也是“共同富裕”的前瞻论点之一。

即使在机械论盛行的年代,卢梭、威廉詹姆斯、笛卡尔也会在他们的著作中附上浓浓的以下的气味:如果人只能以个体作为最小单位存在,群体分工必须能带来繁荣——不然都不会有资格去说这些——个体则必须能应验持续繁荣。否则,“社会契约、多元心理学、互为主客体”这些名词就不会成为纠缠他们许久的钢印了。

碰巧我还是一枚蹩脚数学家,当年在耶鲁大学混迹的时候,我问过一个数学系教授傻问题:中国古代的很多研究其实都是我们当下不能理解的数学,你同意吗?我忘记了他当时给我的回答,因为太长了,活像一场演讲。但至少这个问题也许是让我无法申请在耶鲁数学系读博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我脑子里还是浮现出这样的不严谨的公式,并写了下来:

其中,

fP:未来的可持续繁荣(其中的f既描述性地代表future,也数学性地代表对未来可持续且连续积分)

注:这里不处理非线性的突变繁荣,那就不是当下的人类定义了

M:  全球文化的整体多元性

Ind: 个体生产力(经济学意义)

Crv: 个体创造力(文化意义)

x: 传统互联网的无差别信息单元

用语言描述,就是:未来的繁荣,取决于文化多元性的上升,个体生产力能带来阶乘效应,但更大的指数效应来自于个体创造力,因为那是人作为人的灵性的重要表达,否则人工智能的替代作用会快速降低多元性。而反向做功的是传统互联网带来的让人淹没的信息洪流的开平方(也许是因为二进制的范式要求开平方而不是开立方),因为它不在乎个体的独特性,甚至其算法就是冲着低下的群体智力去的(参见勒庞的《乌合之众》)。9,6,3,1这些系数大概是受到了尼古拉特斯拉的影响。最高幂是四次方也许是四维时空的内涵。

写到这里,我想说,这既科幻,也写实。如果能简单粗暴地区分清楚两者,就不会有科学例证的存在了。就像开头视频里面的4个有生产力、有创造力的个体,即使完全不认识,但能够即兴合奏出无法预测又耐人寻味的作品——我们未来可持续的繁荣,也是每个人用一笔笔画上去的大作品。

说到作品,当数学与音乐结合的时候,那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这可以把两类都很难完全表述的存在,链接在一起,表达出我自己对宇宙奥秘、对美的理解。圆周率Pi的38位是可以应用在几乎当下所有科学场景中的精确度,而我用38位的Pi的每个数字,对应钢琴上不同的音,演奏出原创又充满想象力的旋律(注:不是互联网上大家看到的那个,是我自己完全原创的新的Pi的音乐作品)。欢迎大家收藏我的这段演奏视频的NFT

- by PY

Subscribe to PY@OY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