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几点想法

首先我们对齐一下「创业」二字的定义,我个人理解中:一群人为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做一件事,这个称之为创业。抽象出来,这里面有3个词,一群人、共同目标、一件事,我们就分别先聊聊这3个词。

一群人

我第一次创业是自己一个人做微信生态内容,找用户、写内容、社群/社区运营、商业化等一系列的事都自己来做,原因也是年少轻狂、认知不够,最终吃了大亏。它的问题体现点主要有2个:

  1. 没有人是万能的,你总有你不会的领域,在存量经济下,没有试错机会给你

  2.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没有三头六臂,所有人都是24小时/天

在这个前提下,但凡项目中间遇到一丁点问题,都会让你的创业之路提前终止,所以一定得找一群人来分担各个角色,互相绑定,协同并进。

那么怎么找这一群人呢?

我初步把这一群人抽象出了3类人,视你创业的不同赛道(web2/web3?)、不同门类(社交/游戏/供应链?),侧重点会有不同,如下:

  1. 业务专家:这个人得对你创业的赛道理解非常深刻,基本涵盖 业务走向+战略 这两部分

  2. 产品/技术:这个属于基建的部分,不管你是依附大的生态去做,还是自己做,都绕不开需要产研的支撑

  3. 商业专家:这个偏向于Marketing,更多起到资源协同的作用,不管是跟竞对的协同、还是跟赛道内相关方的协同

有了这3类人,基本上创业团队的框架就成型了,可以跑起来了。

共同目标

这四个字听起来很虚,但对于创业最后能不能做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之前对阿里一直强调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嗤之以鼻,我想大部分互联网人除了知道阿里说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之外,其他公司的slogan估计都记不住,那这「使命」「愿景」「价值观」到底有什么意义?

后来随着我接触到的阿里人越来越多,我渐渐理解了这些务虚的名词不是用来彰显公司的品牌、逼格,而是用来「聚人」的,通过共同目标的筛选,找到一群大家都相似的人。

无共同目标 VS 有共同目标
无共同目标 VS 有共同目标

我用增长的逻辑表达「无共同目标」以及「有共同目标」的区别:

  • 「无共同目标」的公司就像一个倒金字塔型,因为不存在人员的筛选,所以公司往后发展,基本上就是一个个原来模型的复制粘贴。这就是很多小公司很难吸引留存下nb人物的原因,因为TA本身就跟已经存在的金字塔框架格格不入了

  • 「有共同目标」的公司通过目标的筛选,找到的是最头部的核心人群,然后这帮人不断的吸引的也是同类型的人,而且最大的好处是这部分的用户群体是可以互相补位、连接大家的

那什么是共同目标呢?

  • **大家一起赚钱?**→ 这个是目标,很朴素。赚钱不磕碜,想赚大钱的人一大把,这个目标一定可以筛选出一波愿意致富的人,只不过这个目标需要更明确一些,到底是要赚哪些钱?赚短期的还是长期的?等等…

  • **大家一起做个伟大的产品?**→ 这个是目标,很远大。90后往后的年轻人,或多或少心里都有一种「侠情」,希望自己能成就伟大,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些印记。

  • etc

有一个共同的、清晰明确的目标,在整个创业的过程中会减少掉很多摩擦以及沟通成本,大家可以更聚焦的发挥各自的优势,朝着共同目标前进。

一件事

这里就涉及到具体落地层面的事了,我归结为「赛道」「用户」「场景」这3者。

赛道 x 用户 x 场景
赛道 x 用户 x 场景

赛道

这是你决定要创业后,最需要考虑的一个点,我们到底选择什么赛道?

创业本身就是一个九死一生的生意,我们讲究 顺势而为,不能逆势而上。雷军说过的很有名的一个理论就是「飞猪理论」,我并不完全赞同这种风口论,但我赞同其中的观点是我们要借势,我们创业要选择在「势头」上的赛道,有无数的商业案例可以佐证这一观点:

  1. 阿里的海外跨境电商做了10几年,最辉煌的时候恰恰是2020-2021这一年,原因就是全球的疫情,阿里趁势而起,借助国内低价供应链商品,抢占全球市场

  2. 猎豹移动的海外扩张,在整体国内不断被大公司垄断各行业的现状下,瞄准海外的蓝海市场,借助国人的互联网能力,在海外摧枯拉朽般的占领各市场

  3. etc

在这里一定要看的一个数据就是你所创业赛道下的「天花板」到底有多少。它可以通过很多方式用来确认(eg:与相似市场的对比、漏斗模型下的转化换算、调研报告结合行业经验的输出等等),有了明确的数字标的后,你才能知道这场创业的仗是否值得打。

用户

选中了赛道之后,再细化一道就是「用户」,我们到底要服务哪群用户?

这里的用户一定要极度具像化,不能泛。举一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例子,理想汽车的用户很明确就是「有孩子的家庭」,有些新能源品牌想要的用户是「豪华汽车的领航者」,变成了所有喜欢豪华车的用户都是它的用户,这就不够聚焦。

有了明确的用户群体后,整个产品的定位、用户画像、市场/品牌营销的锚点,就都会喵着这群用户,目标越明确,你miss掉的概率就会越低。

同样的,这也就要求你的产品需要完备的「用户标签」系统,用以识别你所需要的用户并进行精细化的分层,等到这批用户来到你的产品后,你也得有完备的「运营系统」进行承接,拉承一体最大化ROI。

场景

这里的场景指代的是产品切入点,我们到底要从哪个切口切入这批用户?

这个切口最好符合2点,一个是口子不要太大(成本低),一个是口子尽量锐利(方便资源快速投入)。我认为这跟做手术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的,主刀医生很多时候比拼的就是:你如何动刀可以让用户伤害最小,还能达到根治的目标?

  1. 口子不要太大:上次听猫助分享多抓鱼(二手书店)的冷启动过程,最开始这个产品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朋友圈里发了Excel用来查看是否有人真的有买卖二手书的需求。你换成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可能要不就是做个App上线看下,再轻一点的现在还可以做个小程序来验证下,但这都没有一个Excel来的更轻

  2. 口子尽量锐利: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微信公众号」并没有跟「朋友圈」一样,作为一个插件的形式存在在第三个Tab中,首页的聊天Tab中都是用户跟用户间私聊的对话啊,为什么要插入一个非对话的公众号内容?这是不是并不符合微信一直以来的极简风格。我作为一个曾经的公众号内容创作者,我个人是十分佩服这个feature的,如果我们把公众号内容也想像成一种泛内容,本质上你跟别人对话,你跟内容对话,其实没太大区别。而且因为公众号内容放在了首页的聊天界面,瞬间就完成了冷启动

一个产品功能面向用户,即使在相同的场景下一定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解法,这也是为什么小公司创业同样能打败大公司的核心之处。

小结

创业注定是一条不归路,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也有很多东西我们可能都还没想清楚、甚至想的不对,这都没有关系,本质上我们都是在前行中不断摸索迭代自身。结伴同行很重要,多个朋友多条路。

也欢迎大家随时找我交流沟通,TG:Arthurwu24、WeChat:arthurwu2020

Telegram & WeChat二维码
Telegram & WeChat二维码
Subscribe to Arthur Wu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