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感情都保真不保久,成年人连绝交都是安静的
October 27th, 2022

上半个月因为疫情原因,我所在的城市一直处于静默状态,不能出门逛街的日子,每天除了刷刷剧、看看视频,整个人都变得无所事事。

可即便如此,生活除了单调一些,也并不觉得孤独。甚至这临时被延长的假期,于我而言反倒是一场馈赠。

如果是年轻时候的我,十几天不上班也不和人接触,甚至连个聊天说话的人也没有,想想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大概会孤独死吧?

可事实上,不同于年少时候的我们,曾经有多喜欢喧嚣,后来就有多渴望独处。人总是如此,越长大,越知道那种简单的生活是多难能可贵的奢望。

即便通讯录里,已经没有几个可以随时能聊天的人,也并不觉得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因为这就是人际关系的真实脉络啊,朋友都是从陌生人而来,至交都是因友情而生,可是成年人的友情,有时结束后连通知都不会有。

01

刷到一个帖子,一个姑娘和自己十二年友谊的闺蜜时隔几个月聊天,却发现对方已经把她删掉了。曾经腻歪到肉麻,虽然后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大家生活重心变了,不常见面和联络是真的,大大小小的矛盾也有过,可删除拉黑后也都加回来了。

还想着结婚时让对方当伴娘,每次都是自己主动低头求和,可是这一次却不想再加回来了。跟青春绑定的人,突然间解绑了,一时之间难以接受,她感慨:为什么一段友情结束的时候连通知都不会有?

看着这个姑娘的纠结,似乎也想到了以前的自己,把情感看得太重,无论是友情、亲情、爱情,总会因为别人一个小小的举动,而让自己陷入人情世故的道德绑架中。

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都需要人情世故去支撑的社会,却似乎都在看清生活的本质以后,想寻求更多不被束缚的人生态度。

不可置否,除了亲情有血缘关系的桎梏,不是能够轻易撇开的。生活里绝大多数的情谊都是有时效性和阶段性的。

特别是友谊,只是两个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某个特定人生阶段的联结,过了这个阶段就很容易走散了。比如那些我们曾经以为可以一辈子保持联络的好朋友,可能走着走着就散了,而该走散的时候就让它走散好了,倒也不必强留。

要知道,强行维持已经名存实亡的友情,是对彼此生活的一种打扰,貌合神离地相处也是一种折磨,让彼此都难受、痛苦。情谊结束的一开始,也许大多数人都会黯然神伤,难以释怀,但后来都会想通的。

成年人的生活里,有太多不得已的人和事,坦然面对缘分的聚散,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一个阶段。

02

丰子恺说:“小时候总以为,成为朋友就永远是朋友。长大后才明白,人与人之间,哪来什么永远,能陪伴彼此走上一段路,就已经是温暖。”

深以为然,成年人的告别,是悄无声息的,有时候连一句“再见”都没有,便再也不见了。

爱情如是,友情亦如是。没有大张旗鼓地送别,也没有撕心裂肺的挽留。只是在心照不宣的默契中,从无话不谈到无话可说,从形影不离到天各一方。不喧嚣,不张扬,云淡风轻地各自退场。

有些人没有招呼,没有说再见,没有歇斯底里,没有大动干戈,没有撕破脸皮,也没有互删,只是再也不联络了……各自不动声色地退出了彼此的人生。

我们要接受成长,便要接纳成长以后的生活法则。成年之后时间像按了加速键,不像学生时代那样友谊纯粹,大家似乎都不想花更多的精力去维护了,不是说不在意了,是真的忙不过来吧。

以前我们说,好的前任是从彼此的世界里彻底消失,最体面的分手是再见以后再也不见。而关于友情,心照不宣地默默退出,或许是成年人最体面的告别。

正如那句话说的:“成年人的告别仪式非常简单,我没有主动联系你,你也很默契地保持沉默,就这样消失在彼此的生活里,好像从来没认识过一样。”

**03
**

我朋友不多,能说上话的五个手指都数不完。想到曾经的自己,是多么依赖友情啊。从初中到大学,我转过很多次学,而每一次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似乎身边都有那么几个很要好的朋友。只是现在,都没有了联络。

前段时间收拾家,翻到了自己中学时代的同学录,里面居然还有和好朋友们的合照。因为那时候没有手机,所以毕业以后各奔他乡也意味着大家已在逐渐走散。

有时候不敢想象,毕业多年,我居然是一个从小到大都没参加过同学聚会的人,因为时代和个人因素,我通讯录里的同学寥寥无几,有些自从加上都没说过几句话,而有些虽然从来不怎么联络,但是逢年过节的祝福中,也都是带着名字单发的。

半个月前,我所在的城市处于封控状态,而我大学最好的一个朋友,在评论区说让我注意防护,照顾好自己。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很戳我,时间似乎一下子回到了校园时代,那些大家一起走过的青葱岁月,十年未见,依稀如昨。

能拥有能持续多年且还依然很要好的友谊,真的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始终觉得,真正好的友情,没那么多权衡利弊的计较,有时候甚至不用刻意去联络,纯粹得没有一丝水分。如果彼此欣赏喜欢,就保持真诚吧,这是最高级也是最简单的相处。

特别是参加工作以后会发现,成年人的友情里,掺杂着太多世故,人与人的交往是一种利益的交换,侠肝义胆的患难兄弟只会在小说里,掏心掏肺的真挚朋友是在电视屏幕上。现实中放弃比维持一段友谊轻松好多,只需要删除通讯录里的那个名字,就再也不会有交集。

常说一句话“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所以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人生路径前进,一刻也不停下,不断积累新的知识、阅历,价值观也在发生改变,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然后各自走散,疲于奔命的我们,也很少回头看。

有些人的心防很高,因此朋友不多、爱情也少。不过他们仍是坚持自己的原则:高墙巨垒,翻不过来的都是路人。只要能用心翻过来的,都是一辈子。

与其说,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我们认识过很多人,也遗失过很多人,不妨说能留在自己圈子里的,都是经过筛选并彼此认可的人。

成年人的社交方式,主要是依靠筛选,而非去改变、改造。除了血缘亲人是我们没法筛选的,其他如朋友、恋人、伴侣、同事等等都是我们可以筛选的。

不管是哪一种关系,如果两个人相处很累,且没有在这段关系中感受到快乐和舒适感、没有从中获得能量,那就说明这段关系出错了。不妨随缘,不要强行绑在一起,该放手时要放手,该换就换,该散就散,大家都乐得自在。

杨绛曾经写道:无论什么关系,情份被消耗殆尽缘分便走到了终点。把错归咎于自己,并且礼貌地退场,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从此山水一程,再不相逢,愿来生,不见、不欠、不念。

人生漫漫,相识于江湖,也终将归于人海。

Subscribe to 极点a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极点a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