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超文本和超链接》

为什么读这本书?

前些时日和阿树聚会,聊到最近在读什么的时候,被安利了这本书。后来又在朋友圈看到少平老师和姚翔老师都有阅读,便在多抓鱼上买了一本。正好最近处于休假状态,闲来无事,想想读书也是一个不错打发时间的方法。

多抓鱼 13.6 一本
多抓鱼 13.6 一本

书本比想象中要薄,内容也比标题更有趣易懂,充满翻译语气的文字,竟然是一个国人所著。作为一本互联网考古书籍,该书无疑是很好的阅读本。也能感觉到文字间的一些思考和作者李恪的价值观(如「结语」祝我们好运)。

注:新星出版社初出版,2021 年 5 月第一次印刷。

摘录

道格拉斯·亚当在《困惑的三文鱼》中提出过一个幽默的科技三定律:“一、任何在你出生时已经存在的东西都是普通的、正常的,是世界运转秩序的天然组成部分。二、任何在你十五岁至三十五岁之间发明的东西都是新的、令人兴奋的、革命性的,你很可能以此为业。三、任何在你三十五岁以后发明的东西都是违反自然秩序的。”  - 第一章 35 页,战后的将军

“Computer”(计算机)最初是指人,而不是机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含义是“执行计算工作的人”,比如1930 年、1940 年代为军方计算弹道的妇女。到了1950 年、1960 年代,“用于计算的机器”这一含义才逐渐成为主流。  - 第二章 43 页,“万恶”批处理

这个装置叫鼠标,大约在 1964 年投入使用。恩格尔巴特团队于 1965 年发表了对比报告,参与对比的装置千奇百怪,有鼠标、光笔、操纵杆、轨迹球、手写板、踏板、膝部控制装置、头戴控制装置等。鼠标完胜,出人意料的是,膝部控制装置获得了第二名。 - 第二章 52 页,鼠标和 NLS

恩格尔巴特“增强人类智能”的理念实际上是人工智能派的对立面。人工智能派想用机器代替人类做事,恩格尔巴特则想用机器辅助人类做事:一个是创造新的神明,一个是使人类本身成为神明。 - 第二章 56 页,鼠标和 NLS

阿帕网是 1950、1960 年代核战争威胁的产物,当时的假设是一旦苏联把核武器投到美国,美国总统就要在国家被彻底摧毁前发出一系列指令。核战争不同于其他战争,无论无线电还是有线电话网,传统通信网络在核爆面前不堪一击。如何在合战爆发之后保存通信能力,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研究机构兰德公司的保罗·巴兰给出了一个答案 — 建立一个没有中心点的分布式网络。- 第二章 62 页,星际计算机网络

阿帕网的第一次信息传输,也是互联网的首次连接,发生在 1969 年 10 月 29 日晚上。这个历史性时刻没有掌声和观众,只有独自坐在计算机终端前端两个年轻程序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查理·克莱恩和斯坦福研究所增智研究中心比尔·杜瓦尔。 - 第二章 68 页,阿帕网

互联网的第一条信息只有两个字母:L 和 O,原计划发送”LOGIN“一词,结果刚发到 O,系统就崩溃了。 - 第二章 68 页,阿帕网

尼尔森创造了大量以”hyper“(超)为前缀的词汇,按他的解释,”超“代表扩展(extension)和普遍性(generality)。不过,超文本和超链接里面的”超”,如今的含义更接近于”超越“ — 超越孤立的传统文本。 - 第三章 91 页,”非顺序“文本

如果计算机是未来的浪潮,那么显示器就是冲浪板。   - 第三章 93 页,”非顺序“文本

Xanadu 是一个极具东方风情的词,在西方文学传统中是一个极其特别的意象,源自忽必烈十三世纪建造的上都。西方人对上都的印象大多来自真实性可以的《马可·波罗游记》(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里面的上都是一个梦幻之地,有草地、溪流,有”大理石和各种美丽的石头“建造的宫殿,以及遍布鸟雀、麋鹿、山羊的御花园。 - 第三章 95 页,”上都“ 计划

正如马克·韦伯所说:”万维网是一种游击式的应用,它被设计成可在各种互不兼容的环境中运行;可通过病毒的方式传播,能由任何赞同它的系统管理员随意安装。它是 1980 年代末混乱、封建、争斗不休的计算机世界的产物。” - 第三章 115 页,“上都”拒绝失败

他们的耀眼在于超越了时代,他们的失落也是因为大大超越了时代。 - 第三章 117 页,“上都”拒绝失败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讨论互联网时,说的其实是万维网。互联网是物理意义上的网络,是无数计算机和线缆链接而成的巨大基础设施。万维网是互联网上的一个虚拟空间,是我们通过浏览器访问的信息世界。 - 第五章 131 页,全球的超文本

计算机和通信的结合创造出互联网,超文本和互联网的结合则诞生了万维网。从技术层面来说,万维网是三样东西:URL(统一资源定位符)、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和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 - 第五章 131 页,全球的超文本

万维网的发明者博纳斯-李来自一个数学之家,父母都是数学家兼计算机科学家,在研究世界上第一台商用计算机 Ferranti Mark 1 时相识。 -  第五章 132 页,全球的超文本

正如英特尔董事长安德鲁·葛洛夫所说:“互联网不能改变一切。它不会改变供求关系。他不会神奇的让你把投资者的钱无止尽的变成运营费用,从而建立业务。钱最终会花光 - 互联网不会改变这一点。” - 第五章 166 页,推动的雪橇

伯纳斯·李从未在万维网上赚到大钱,有人问他是否对此感到沮丧,他回答说:“事实上,我已经对以何种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做出了一些相当清醒的决定......我所受教育的核心是这样一种价值体系,即把金钱收益放在恰当的位置,放在诸如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情的后面。用资产净值来评价人,就是让我们的孩子把眼光放在金钱上,而不是放在真正使他们感到快乐的事情上。想到如果有一大笔钱,我的家人就能做到许多事情,我偶尔也不免感到有些失落。但一般来说我还是非常乐意让其他人担当皇室家族的角色,只要他们不滥用由此所拥有的权利。” - 第五章 167 页,人的链接

互联网企业的垄断也是一个问题,比起单个层次的垄断,伯纳斯-李更担心各个层次、垂直一体化的垄断。前者是直接的、明显的,后者则是隐蔽的,对信息质量的危害更大。他写到:“万维网的通用性导致其内容的迅速丰富和多样化。如果一家公司声称提供一个进入信息世界的入口,实际上却提供了一个过滤过的景观,那么万维网就会丧失其可信性。这就是硬件、软件和传输公司必须对内容保持不偏不倚态度的原因。我希望传输渠道和内容相分离” - 第五章 167 页,人的链接

随想

《超文本与超链接》以互联网发展的时间线为横轴,不同时代互联网贡献者的人物个性及人物关系为纵轴,非常立体的呈现了一百年来互联网的发展之路。有趣的事,这本书的题目并没有提到互联网,而是以超文本和超链接为立意,谈到了互联网发展的灵感来源于索引。另一个有趣的点则是超文本发展计划竟然以「上都」为命名[1]。我作为一个在内蒙古长大的孩子,还是颇感意外。

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点是互联网的本质性问题:

1. 互联网(阿帕网)是上世纪冷战时期的产物,为了避免单点指挥部被摧毁,遂诞生一个分布式网络,但现在的互联网其实是非常中心化的;

2. 互联网的本质其实是索引,方便人们浏览和查阅信息,也就是我们口中的信息互联网。但现在的互联网变得越来越中心化,我们所浏览的信息都是经过中心化机构层层筛选之后的,甚至是伪装过后特意呈现的信息,万维网的可信心变得越来越低。这不由得令我想到目前所从事的区块链行业的革新和本质。也是我为什么选择在 mirror.xyz 上创作的原因。90 年代后的人们,已经没有隐私可言,但我们希望可以通过一些技术,在裸露的身体上,盖上一层遮羞布。至少可以告诉别人,这躯体是我本人的,并非莫名其妙的出卖给中心化平台。

世界上第一个万维网网页
世界上第一个万维网网页

总的来说,这本书值得再读一遍,书中提出很多有故事的点,比如「LO」,8 月 23 日等等。里边出现的人物,无论是已故的,还是在世的,都颇具传奇色彩。下一篇,准备好好读一下《激进市场》,了解一下二次方投票的魅力。

脚注:

Subscribe to Simon 写字的地方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