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吃饱了没事干,看了下杰伦,余文乐,陈冠希等明星的NFT地板价,一看——跌幅动辄90%以上:
币圈讲个你情我愿,我不同情赌狗,但我认为发NFT或token的捞钱方式过于原始,单一,完全无法匹配web3的复杂需求。
NFT和token,都是一种单调的“炒作逻辑”,投资属性太浓,而我们更多的需要是工具。
尤其对那些真正建设web3的builder来说,用代币和NFT作为社区工具最显而易见的后果,就是会因币价和NFT地板价的波动,让社群矛盾不断…….
比如我需要发一些门票凭证,短期一用,但被迫发了股票,这就很膈应了。
难道明星找不到更好的web3营利方式吗?难道真的没有比token,NFT更好的定义“我们”,管理社区的工具吗?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bit子账户功能。既满足了KOL体面的吃相,又满足builder的社区管理需要。
我们一个个说。
先解释什么是子账户。
比如我持有uuuu.bit,就可以铸造001.uuuu.bit,jack.uuuu.bit等子账户……
有人说这不就是子域名吗?其他DID比如ENS,UD也有类似功能。但.bit的子账户有2个特点,必须要特别留意:
1,子账户和父账户完全独立。
ENS有子域名功能,但是父子之间权力是不平等的,即使ensdao.eth把001.ensdao.eth送给了贡献者,但随时可被收回,销毁。
就跟古代的免死金牌一样,皇上想翻脸就翻脸,“最终解释权归XX所有”
参考:https://ensuser.com/guides/setsubdomain.html
(不过前不久,ENS好像改进了服务,可以让ENS父子账户相互独立,但需要某操作才行。)
但是一旦.bit的子账户被铸造出来,“父子两人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不能互相影响”。
去中心化,数据主权是web3核心,满足这一点,我们再谈.bit子账户的重头戏。
2,年费自由定价
父账户可以自由定价子账户的年费,且收入100%属于父账户。jay.bit可以把001.jay.bit的年费设定为0,也可以是1美元,10美元.....10万美元。
这给web3变现划开了一道口子。
反观ENS或者UD的子账户是没有年费的:
“子名称不需要续费,只要其父名称状态正常,就可以一直使用。
其实子账户功能不难实现,其他DID项目的子账户开发个把月就上线了,但.bit子账户系统硬是憋了一年多,依旧在内侧阶段,看的出来项目方很看重,当成灵魂功能来开发。
因为自定义年费,所以就能开发很多玩法:
举个例子,明星Kevin.bit想割韭菜,只要动动手指,Kevin.bit子账户000—999.kevin.bit三分钟就铸造出来了。
年费设置如100美元,随时可以上架售卖。作图环节都省了。
而且子账户的本质是【年费会员】,不像NFT一锤子买卖,之后每一年,用户续费都能带来现金流,相当于稳定收益。
而NFT崩盘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现金流,导致平台后期跑路。
如果继续深挖玩法,.bit父账户还能框定范围,分层定价,比如001——999.abc.bit的年费为1000美元,面向核心粉丝。
0001——9999.abc.bit定价10美元,面向普通粉丝。
粉丝付费铸造后,子账户充当社区的准入门槛,解锁不同级别的对应权限
….
.bit子账户说白了,就是一套成熟的会员体系的模板。
并且——子账户到期,父账户还可以回收继续售卖。不像NFT一样自由流动,砸穿地板价。
这是.bit在变现上的应用。典型案例就是mail3推出的付费阅读服务,如果想看某KOL的会员文章,必须铸造其子账户,作为会员凭证。
范例:
据我所知,这是web3的首家付费订阅服务。
即使捞钱的需求放一边,在社群管理场景中,子账户体系也意味着的巨大升级潜力。
原先以持有token或某NFT为Dao凭证的模式,已被证明是非常烂的。
Dao想要普及,门槛必须要绝对的低,但发币要管理市值,发NFT要找机器人作图,还要Mint,效率低,程序繁琐。
曾经不得不做,是因为没更好的方式来定义“我们”。但以后可以这么玩:项目方将年费设置为0,一次性铸造好,然后自动发放给dao成员。(.bit已支持)
机器人作图,不需要
学习发币,不需要
官网mint,不需要
gas,也不需要
因为.bit的转移,解析都是0gas费。
只要BAYC.bit持有人手指一按,成员体系就轻松搭建起来了!是不高效多了?
可预见的未来,建Dao的需求,可能跟今天建个QQ群的需求一样普及,难道期待每个“群主”去学发币,学批量做图,发NFT,再制造官网和mint入口给成员?不可能。
但.bit子账户可以。
综合以上,想营利,子账户体系就是完美的会员模板,无平台回扣,100%收益;
想实用,那么子账户就是0门槛的成员管理工具。
两个作用我讲完,再来对比一下和友商DID的差别:
显然——这种玩法ENS做不到,没有年费的灵活定价,作为会员模板的路走不通。
分发eth子账户作为社区管理工具呢,目前看是更没搞头:铸造需要的gas,空投的gas……都是逃不掉的成本大头,ud虽然也是0gas (polygon便宜,项目方补贴gas),但没有年费自定义功能。
所以.bit子账户作为【管理工具】和【会员模板】的作用,是web3目前独一无二的。
这意味着什么呢?
过去两年,各大DID项目全在争抢流量,ENS在推特上打广告,UD在谷歌打广告,一个点击就是几美元。
实际效果难说好坏。因为币圈用户是典型的墙头草,谁给钱,捧谁场,拿钱砸出来的数据,含金量要打个问号。
.bit想走一条新路,就是在子账户领域深凿实用性,准确说是变成Daotool,承担更多工具属性。
比如【会员功能】跟mail3一结合,就是会员阅读
【社群管理】跟voty一结合,就是投票工具
.bit想摆脱以往“用财富效应拉人头”的单一模式,以基础工具的角色融入web3越发繁荣的生态,扩散自己的影响力。
这里列几个数据吧,比如mail3官方目前已铸造多达4w+的mail3er.bit子账户,来空投给用户,因为他们发现.bit子账户比NFT或SBT更方便。
很多币圈大V也开始利用.bit分发子账户来管理成员。
至于【年费会员】和mail3的结合的例子就更经典,未来一定会有更多币圈知识付费服务会用到这套体系。
总之,最后都会实现一个效果:.bit的影响力通过项目方,KOL这些关键的传播节点散布到整个web3人际网络......
DID赛道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格局已十分明显,又逢熊市,外部增长停滞,AI还抢走了web3相当多的关注度和热钱,冷清的行情下,各大项目私底下较劲。
子账户是否成为破局利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