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S近期有三件大事:
1,DAS品牌升级为.bit,新的域名换成了did.id,同时35%的开放额度增加到60%,各位的小本本准备好了吗?
2,乌克兰捐款
3,子域名下个季度即将上线
第一件事没什么好说的。我们先来聊俄乌战争,尤其是乌克兰接受虚拟币捐款的事,其实对于域名赛道是个重大利好。
国家之间狗咬狗跟我们普通人没关系,但是搞经济封锁,冻结资产,比如瑞士银行冻结俄罗斯客户的资产,没收某一方的游艇这种事就不行了。
借着战争,我讲讲我自己对于传统金融的一些亲身经历。
之前在某个国外网站上看到一个很好的教程,标价20美元,支持paypal,visa……巴拉巴拉一堆付款方式,很贴心。
但问题是,这份贴心我他喵感受不到,我没有visa银行卡,也没有paypel,注册过,发现要商家认证,境外银行卡……一堆破事。因为国家之间不同的经济规则,作为用户,我享受不到大多数国外服务,同理,作为商家,损失了潜在的收入。
金融全球化的好处,也仅仅被政府部门和一些大企业享受到了,和咱们普通人没关系。
战争中的双方也面临着这种问题,没钱打仗,想众筹一下,发现在国际上已经被孤立了,因为美国是老大,即中心化的国际环境中,即使有人愿意给你捐款,美国也可以利用美元霸权不让你得到捐款。
所以,乌克兰开始接受虚拟币了,俄罗斯开始购入BTC了。
乌克兰众筹到多少不重要,但是它证明了一件事:集资自由(没有额度限制,没有转账限制)
我以前就说过,区块连对金融的推动作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打碎一切交易门槛!
一个程序员朋友曾经分享过,自己加班加点,就为了让抖音商品链接能顺滑跳转到支付页面,为此不惜让整个技术小组熬夜,掉了一大把头发。
为什么这个小小的细节这么重要?因为人是非理性的,冲动消费是常态。每多一道门槛,就意味着损失一份收入,每少一道门槛,就能抓住那转瞬即逝的冲动挣多一分钱。
横向对比传统金融和区块链,就能很明显发觉这一点:
转账门槛的演变:
以前:银行卡号+对方完整姓名+开户银行+每日几万的额度
到后来:支付宝号/微信好友位+姓氏验证+风控机器人+每日几万额度的限制
再后来:收款码+每日额度限制+风控机器人(3月1日后规矩又改了,他妈的)
区块链时代,转账门槛只剩下一个:告诉我——你的名字(.bit域名)
可以说,.bit已经把交易的简化之路走到头了。
这次乌克兰接受捐款,其实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那就是直接公布公钥,而不是公布ENS域名。
公布一长串0x……无形中设置了许多阻碍:
1,我是中国人,翻不了墙,没办法得到你的地址,无法捐款
2,朋友会翻墙,但是要求他特意搜索乌克兰的推特并且把地址复制给我,这个流程太过于繁琐,并且我还是个社恐,不想麻烦别人
3,我不玩以太坊,因为以太的Gas太高了,我玩的是solana,或者bsc
4,我翻墙得到了乌克兰的捐款地址,并且克服了不同公链生态,给乌克兰打了一个BTC,过了一周,我心血来潮又想捐款了,可一想到还要我翻墙copy那一长串地址,顿时没什么兴趣了,人懒惰起来有时候令人发指,并且我又不是非捐款不可。
设置一个域名,无论是.bit,或ENS,都可以明显解决上面的问题。
首先,Ukraine这个单词的传播广度,明显会比0x….一串乱码高一个量级,同时,它让交易门槛也降低了一个量级。
所以即使发起捐款的一方出于利益考量,他也应该买一个域名解析到该地址。这个原理可以参考web2的淘宝,上淘宝网完全可以直接输入ip(比如:102.5.76)但阿里还是愿意花大价钱购置域名taobao.com,就是为了方便用户访问。
你一个收钱的,自然是把路铺好,笑脸相迎啊,怎么能给客户添麻烦呢!?
.bit域名的第二个好处:无论你是solana,还是bsc,亦或者其他trc等公链,都可以接受捐款。这个有关.bit域名的跨链解析属性,之前也讲过,不多赘述。
所以你看,如果乌克兰把自己的收款地址从0x。。。换成Ukraine.bit,他明显可以吸收更多的存款,保守估计,我认为他可以多拿5成,因为bsc上几千万的国人都没发力呢,但乌克兰只开通了BTC和ETH(现在又加了polygon),我只能解释成他们的信息太滞后了,毛都不懂,没有用好域名这个杀器。
肉食者鄙,呵呵。
目前俄乌局势依然不明显,下一次接收捐款,是有可能把ENS域名作为收款账户的。
(坦白说.bit虽然我更看好,但是影响力上还是比不过上线快5年的ENS)
但,等乌克兰把Ukraine.eth作为收款地址时,届时也是整个DID赛道的重大利好,无论.eth还是.bit都会加速破圈。
区块链去中心的特性,让(非法)集资本来就是可预见的事实,未来恐怖分子振臂一呼“老铁们,众筹给我打钱,我今天就去炸白宫”,这事是无法阻止的。但加密圈第一次大规模的捐款,居然是出现在乌克兰,并且是以国家的名义,不得不说挺出乎我意料。
这件事还有个小插曲,Ukraine.eth,即乌克兰的ENS域名被人50E(大概100万rmb)卖出去了。买方大度的把这个域名的所有权捐给了Ukraine,暂时交给ENS dao保管,并且地址已经解析到了乌克兰的捐款地址上。做等乌官方宣布启用了。
时间推移,可能发生的事会必然发生,这一次乌克兰募捐没有让did赛道蹭到热度,但一个传播广泛的.bit账号作为集资的屠龙刀,总会起飞的。
装逼是人类的刚需,装逼推动人类的进步。装逼万岁!
古代的达官显贵想装逼,就规定服装款式,礼仪制度:明黄色只属于天子,丝绸属于士子,普通百姓只能穿粗麻,有钱也不能逾矩。
评判标准是血统,是功名。
再后来,装逼靠的是大哥大,劳斯莱斯,开出去溜一圈,什么社会地位就有了。
评判标准是钱。
现在情况更复杂了,现实世界依然可以用名表,文凭,豪车彰显身份,但是到了网络世界,对面是人是狗都不清楚,那咋办呢?
彰显实力和优越性是刚需,nft头像出现了,这样别人点进去一看:我去,punk社群的大佬啊,这个头像居然要几百万,有钱有钱!于是互联网上的优越感得到了确认,这份刚需也被满足了。
而.bit快要上线的新功能:子域名,则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是一个比头像更直观的装逼法门——利用名字装逼。简而言之,如果我是punk项目方,手握punk.bit,那就可以以punk.bit为父域名,发行一系列tom.punk.bit,alice.punk.bit的二级域名,作为加强社群凝聚力的工具。
昨晚深夜人未眠,DAS dao项目老总抛砖引玉,引出了子域名的话题,关于子域名怎么玩?怎么玩出花样,如何发掘应用场景?讨论了很多,引起了头脑风暴。
思想成果属于dao全体人员,以下,我作为文书,对讨论的内容作出总结和转述:
推特上我能看到一群比如punk社区,无聊猿,这种有着很强共识的高质量社区,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持有nft,并且这个头像价值几百万。
但是还有比直接将自己的ID改成tommy.punk.bit更一目了然的吗?
比如我持有Punk#5678,那么对应的子账户就是5678.punk.bit
如果我是周杰伦的粉丝,作为粉丝最中意的,想得到的无疑是001.jay.bit
最重要的是,001.jay.bit这个ID一定是经过了jay.bit持有人(周杰伦)的授权才可以mint的,这无疑增加了这个子域名的含金量。
给社区成员颁发子域名像一种仪式,表达:从此我们就是自己人了,可以大大加深共识性质,很多discord要求成员统一改名换头像,也是一个道理。
当然,项目方也可以用子域名玩出别的花样,比如“只给对社区做出超级贡献的成员颁发”。因为社群内必然有巨鲸,小户的区别,如何体现出之间的差异,是子域名的职责所在。
以punk社区为例,punk.bit可以只给nft价值50E以上,甚至100E以上的大户颁发子账户(大家可以理解为国王授勋):
tom.punk.bit
summy.punk.bit
如此,以后行走网络顶着这个域名就能横着走了,一个子账户就可以传达出很多的含义:
1,我属于punk社区,我持有punk的nft。
2,这个域名是官方授权的认证书,证明我的punk至少价值价值100E,其含金量不是普通NFT持有者可比的。
装逼是一门学问,重点是要在最短的时间,最不经意的展现自己的实力,顶着tommy.punk.bit,哪怕你一言不发,也胜过千言万语。
社区证明,会员证明,甚至学历证明,未来大有可为。
周杰伦,陈冠希,余文乐都在发 NFT,但最终都要破发的。为什么会破发?因为图片毕竟没有任何实用性,多少年以后别人也不知道你这个图片是当时陈冠希发给你的,最终价值必定归零。现在他们发 NFT 的行为都是在透支自己的品牌。
他们发子账户不香吗,没有破发的担忧,每年都能收费,粉丝也乐意长期持有。
——bitdeveloper.bit
你我心知肚明,这么多明星进场都是为了割一波韭菜,实际上是在透支自己的信用赚钱,尤其陈冠希,nft搞得一塌糊涂。但是现在有了更好的选择:发行子账户,标价出售。
.bit社区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让明星们知道,别在傻不拉几的发 Mint 透支自己的品牌了。今天有更好的方案供他们选择。
其实可以按照 Owner地址对应不同的店铺,就类似淘宝店铺,我可能会有不同的父账户在售卖子账户,这样大家可以有更多的可选择性
——saber.bit
我觉得,每个想分发子账户的父账户,都可以有一个这个的“店铺页”,介绍这个父账户的品牌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值得注册一个它的子账户
——bitdeveloper.bit
所以除了上面明星大搞粉丝经济之外,父账户可以出售子账户牟利,不会破发,也不用担心“割韭菜”的帽子。
假如我是个唱歌方面的老师,持有sing.bit的域名,并且设置自己的子域名的mint价格是1w块。如果你想进我的圈子学习,自行支付1w,mint子域名就可以进来。
这里的子域名,作用相当于会员凭证。简直和国内一款叫“知识星球”的知识付费产品不谋而合,同样是按年收费,同样是会员门槛。但是子账户对比web2的优越性在于,天然带有社交属性,mint出来的子账户,不仅可以用来炫耀,还可以增强社区共识。
而web3世界中其他的会员凭证方式目前都不是很先进。
铸造NFT充当会员凭证确实可行,但是一次铸造,终身持有,可玩性上就不如年费制。并且如果你的NFT是以太坊上铸造的,成本至少几百块,而基于nervous公链的.bit,父账户最低可以将子账户的mint价格低至1ckb,大概1毛钱。
无疑,是更好的会员凭证。
某位艺术家就曾同时发行实物画作+NFT数字艺术品,然后当场销毁实物,于是NFT就成了当世绝版,价格倍增。
而子域名想玩这招也是可以的,.bit是年费制,所以即使owner权限发送到黑洞,到期后还是可以收回,但是子账户的持有者可以自行给父账户续费,续个50年,100年一点问题没有,即使你不是该域名持有者,也可以续费,在.bit的设计来说这是可行的。
但是该操作太过非主流,暂不深入讨论。
目前来说,.bit在该赛道内走的绝对领先,各种玩法设计层出不穷,说明项目方在做事。以后有新的.bit消息再分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