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文突然火起来了,原因无它,就是低迷了很久的股市、币市,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出现了暴涨不止20倍的ordi(奥迪),准确的说,第一把火是12月2号开始的,ordi暴力拉涨3倍,从20到70,然后人们稍微拉长了时间一看,发现国庆前ordi才2两多呀,然后圈内自由了的人又无意间不小心漏了个消息,在3月份,对就是2023年的三月份,半年前,ordi刚被打出来的时候。
1张(1000个ordi)才个位数左右的u,后期在otc(场外)交易的价格也在几十u,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在3月份手持ordi,有拿住的大佬,那么到现在ordi的价格就翻了1000*50(ordi中位数)倍,也就说持仓100张的话,资产翻了5万倍,假设初始成本价单张按照100u(高点)算,嗯,总单位计算的时候是小目标了。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用瞠目结舌来形容,都不为过。这样的人有没有?有,真的有,但一定是极少数。
有的人也打过,但后来几十倍的时候卖了,拍断大腿。
在这种巨大的冲击力下,任何人都不会坐住了,包括你我这等场外的人,甚至是已经富了的老币人也不管不顾的冲了进来。
这一切主要还是因为全球经济这两年太拉了,某些地区市场更拉,废墟之下,爆燃火星,这就是铭文出圈的背景原因。
叠加比特币减半的倒计时,老币人懵逼,新币人狂欢,小白抓瞎。币圈未自由的人集体fomo,小白完全搞不懂,什么铭文?什么钱包?什么交易所?什么支持地区?什么otc?什么大小写空格?还有假的?有没有用?有没有价值?1张和1个还有区别?
绝大部分人(我更想说所有人)冲进来的时候,面对的就是无知,这都是些啥呀。
这里面太多的中英文生词,太多的钱包、地址、密码,太多的交易所,太多的声音,不止是新手,老手都会抓虾。准确的来说,币圈本就是一个尚未成形的草莽社会,有点类似于美国当年的西部开荒,有大的机会,也有风险,规则有也没有,乱七八糟。
所以很多时候币圈老人面对新事物的时候,跟新人没有什么差别,也是一头雾水。推中的space一大堆老人在喊fomo,我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于是去wiki了一下。
错失恐惧症(英语:Fear of missing out,简称:FOMO),也称社群恐慌症。是指由自己的不在场所产生的不安与持续性焦虑。患者总感到自己不在时可能发生非常有意义的事。
学习学习再学习,在什么时候都是有必要的,且不迟。
不要在圈人“冲冲冲”的喊声中针对乱冲进去,无论你是新人还是旧人,来跟我一起读:
冲进去的是我的血汗钱,冲进去的是我的血汗钱,冲进去的是我的血汗钱,
99%的情况下,无脑冲的都是坑,有脑冲的也基本是坑,
我不是天龙人,不是幸运儿。
当下,最合理的做法是,先沉下心来,学习一下当下的未知的东西,然后一步步进步。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今天首先第一个要普及的概念是铭文。
什么是铭文?
在第七版的《辞海》中只有一条记录:
贝希斯敦铭文
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的纪功石刻。用3种楔形文字(古波斯文、新埃兰文和巴比伦文)刻于今伊朗西部巴赫塔兰附近的贝希斯敦(Behistun)山岩上。铭文记载了公元前522年大流士一世镇压高马达政变和取得王位的经过。19世纪英人罗林生将它制成托本,译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为解读巴比伦楔形文字奠定了基础。
用白话说,铭文是很久以前将历史记录在石头上的文字,很久以后的我们都能看得到。直观的感受是铭文很古老,稀缺,有(文化、收藏)价值。
那么区块链里的铭文是怎么回事呢?
在binance和okX里面直接搜索铭文,是“0”结果,看来对于新事物,交易所也并不友好吗。
铭文的英文原词是inscriptions,遇事不决——chatgpt:
在区块链中,"铭文"(Inscriptions)通常指的是在区块链上记录的、具有特定意义和价值的信息或数据。这些铭文可以是简单的文本信息,也可以是复杂的代码或合约。一旦被记录在区块链上,这些信息就会永久保存,不可更改,因此具有不可复制和不可篡改的特点。
在比特币区块链中,铭文的概念已经发展出了一些新的应用。比如,"递归铭文"(Recursive inscriptions)是一种新的铭刻方式,它可以实现让铭文与铭文之间相互引用、调用,打破了原有的数据存储限制。
此外,比特币区块链上的铭文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被称为**"比特币NFT铭文"。**这些铭文直接刻在比特币区块链上,具有独一无二、不可篡改等特点,因此可能具有很高的价值。
比特币NFT铭文的常见用途包括文字铭文和图像铭文。
总的来说,区块链铭文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不仅为数字资产的管理和交易提供了新的可能,也为多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区块链铭文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chatgpt的解释都源自一些媒体的文章,可以说各有各的说的,没有一个明确的官方释义,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是新事物,就没有官方,所以大家就都在描述一个新鲜事物,其定义、概念也会随着行业的发展而发展。
但大概的意思都差不多,区块链铭文跟刻在石头上的古文字意义差不多,区块链是石头的话,铭文就是古文。简而言之,区块链能存在多久,铭文就可能存在多久。
只是相比古代石刻,流传万代的只有那些权贵之言,普通人只要愿意,也可以把自己的文字、图片等信息放在这里,后世万代可以看到,尽管实际可能也没什么价值,但至少是一个“我这种贩夫走卒之辈也曾经存在过”的聊以慰籍。
乍一听好像还有些小激动,毕竟活着就这么几十年,大部分人都是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走,忙忙叨叨半生,追寻着饭碗、人生的意义,最后不过半个世纪,都仿佛不曾存在过。除了极少数科学家,文学家等能名垂千史,其他的权柄者、贵人都也如我们一样烟消云散。
你想想,哪怕现在活着的,你都不知道你所在城市的市长是谁,首富什么的更不用说。但哪怕是异国他乡的爱因斯坦,莎士比亚,雨果等等,不说是如雷贯耳吧,也算是孤陋寡闻了啊。
哈哈哈。
至此,区块链里的铭文(Inscriptions)意思大概搞清楚了,泛泛的意思,有没有价值,有什么价值,泛泛的大家心理大概有数了。当然在区块链市场内,短期、中期、长期的价值又会有不同,但那又是另一个层面的研究。
通常,一个陌生的概念出现后,先搞清楚其定义,然后为了直观了解,有直接的例子会让人更容易理解。
那么,对于小白而言,还要知道有哪些铭文?
简单来说,万古流长,铭文肯定最先在BTC上刻,最容易保存,共识最广。
以这一张流传较广的binance图解释,基于BTC,产生了多种协议,ordinals、atomicals、pipe、runes、RGB、BitVM。大家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多种协议类似于多种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在告诉在石头上刻字的石工怎么操作,才能让留下来的文字/图像等等内容更好看,更多,更容易保存等等。
这些规则还在不断地发展,修正之前规则的问题,甚至如果规则有大的漏洞,还有可能规则发生较大的改变,名称上可能都会发生变化。
因为终究石工才是最重要的,他们在刻,他们知道怎么样才更有效,更美观,更易用。
石工的技艺、经验都在成长,规则也就随之发生着变化。
Ordinals是初代版本,Atomiclas改进了一些Ordinals,Runes (符文协议)则有点创新了,跟前面两位都有不同,名字都有些变了。而Pipe又是在Runes 基础上的版本。
那么协议之后,可以看到初代成型铭文大佬ORDI,它是基于Ordinals最后衍生出来的。
ORDI作为当下最火的铭文龙头,可以理解成是初代石工在比特币链上打下的文字,最容易形成广泛的共识,毕竟是头一个嘛。举例子来说,就像秦始皇,第一个皇帝,好坏另说,但相比后世那么多的朝代,大家对他的认识就是最广泛,最印象深刻。
当然,铭文龙头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但大众接受,整ORDI,有他,就能赚钱,就能升值,这是最直接的。市场接受,别人也无法。
但整的这个ORDI,从铭文的最本初概念来讲,还是有些差异的。还是要强调,概念很重要,无论对于新生事物,还是旧的东西,搞明白概念是最要紧的,否则争论都是无意义的。
铭文最本初的意思是石头上的文字,它现在呈现出来的就是古董,能交易嘛?能也能不能,大部分国宝,不让交易,少的在拍卖行,也是富商的玩意儿。现在的ORDI普通人可以交易,但它其实是个代币,与那个本初的概念铭文还有些差异。
为什么会有代币?因为做协议的人,挖矿的人,需要工资,才能持续,否则链就消失了。代币就是给他们的工资,以及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发的优惠券。
河里的石头多的是,但没人玩儿就没有商业价值,尽管跟刻了字儿的石头一样久远。
ORDI的商业价值在于,人们认可生成它的协议(规则),所以对它的未来抱有价值,认为它会受到人们的追捧。所以ORDI就代表初代最有声量的铭文,站在了交易市场的最前端。
当然会又追随者,也会有后来者,甚至以太坊上也会有自己的铭文,毕竟热嘛,得炒嘛,有花岗岩的,有大理石的,还会有玉的,金刚石的等等。
也就因此有了其他的铭文代币,包括但不限于TAP、PIPE、Atom等等。
到目前为止,铭文的概念应该差不多懂了,几个热门的例子也知道了。那么是不是意思是找到了财富密码了?要走上人生巅峰了?
不不不,兄弟,先停停,先回答下几个问题——
口袋里有钱嘛?有多少?
有投资经验嘛?
能照着这几个铭文前排随便冲嘛?现在什么位置?
去哪儿冲?交易所?OTC?
能分得清真假吗?
看得懂那些英文吗?
注意空格、大小写了吗?
。。。。。。
用一句老话,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
行话叫FOMO,实际上冲在最前面的,大部分可能是炮灰,市场不会一下消失,先搞清楚是什么回事,再慢慢来。这句话对所有人都管用。
后面我也会继续出这样的文章,从头开始,边学边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