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 ICO 會是今日的 NFT?
撰文:Julie
校稿:Panda

前言

近期整個時尚、娛樂、運動圈等知名的 IP 紛紛推出與 NFT 相關的專案,甚至和幣圈原生的知名 NFT 項目合作發行新的專案,不僅帶動整個幣圈的 FOMO ( Fear Of Missing Out, 意思是投資者害怕錯過潛在龐大利潤所創造的氣氛 ),電視裡也隨處都能看見相關的專題報導,讓許多甚至不了解區塊鏈技術的人,也開始學著如何買入。

而 NFT 這三個字也被柯林斯辭典將其選為 2021 的年度代表字,可見 NFT 已成功打進社會大眾的眼界。到了 2022 年,這股風潮似乎還在持續,但在大眾如此瘋狂的背後,是否藏著看不見的巨大泡沫?

相信曾經經歷過 2017 年 ICO 的資深玩家們,面對 NFT 的狂熱現象,是否有種似曾相似的感覺?本文將分析 ICO 與 NFT 的相似之處,讓近日受媒體影響而加入的新手玩家們能夠了解過去幣圈曾經有的瘋狂歲月,以及狂潮背後可能隱藏的風險與危機。

ICO vs NFT

以下案例會透過 ICO 時期和現今絕大多數參與的以太坊募資來舉例。

  • 任何人都可以發行

大部分的 NFT 以及過去的 ICO 代幣都是建立在以太坊的協定上,以太坊的特性就是能夠基於其架構上直接發行代幣,因此所有人都可自行發行。

  • 驚人的報酬率

若投資者能夠購買到優質或熱門的項目,兩者所能獲得的報酬率都十分驚人,也因此帶起了一波投資熱潮。以前陣子市場很火紅的項目 PhantaBear 來說,其鑄造價格為 0.26 ETH,後續最高平均價格漲到了 7.8 ETH,有將近 30倍的漲幅;而當時有的 ICO 也為投資人帶來幾十甚至幾百倍的報酬率。

  • 預先製作為行銷籌碼

主要會透過提前販售以及有限名額來作為早期的發行機制。多數的 NFT 項目採用白名單機制來讓達成特定條件的玩家可用較低的價格比別人早一步購買;而 ICO 則是運用私募機制讓有限名額的投資人能用優惠的價格提前購買。

  • 用 ETH 來購買

兩者大部分都是透過 ETH 來兌換項目方給的代幣。也等於投資人將自己手中的真金白銀去交換別人編織的夢想,能不能夠實現只能看項目方後續是否真的有所作為。

  • 外包機制

因應發行需求的暴增,開始出現外包團隊來協助項目的發行。過去 ICO 可以直接找人從白皮書撰寫到代幣發行等,一條龍服務直接幫項目方處理好,到了現在,很多品牌雖然不懂區塊鏈技術,但又想趁著這波的 NFT 熱潮將自己品牌行銷出去,因此坊間也出現很多不論是幫忙製作圖檔還是製作發行網站等等的外包服務。

小結

隨著加密貨幣市場近幾年的成長,或許目前大眾看待 NFT 的角度已經不像過去看待 ICO 那樣的充滿不信任與不認同,但現在也因為許多人一窩蜂的濫發 NFT,對代幣的應用沒有完善的組織以及縝密的規劃,造成當前市場 ” 量大於質 ” 的現象。「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相似的不斷重複發生。」隨著 NFT 的潮水退去,這些堆疊出來的泡沫有一天可能也終將破滅,因此投資人購買 NFT 時必須先看見其中所隱藏的風險,並且能夠理性判斷項目的遠景,以及真實的應用,才能真正成為 NFT 時代的一級玩家。

WalkinCat

各位讀者們大家好,這裡是 WalkinCat 一個熱愛分享區塊鏈知識以及分享套利/保本投資經驗的社群,希望可以在未來的時間分享更多有趣的產品及使用心得。

Subscribe to WalkinCat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