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理一下过去一段时间比较深入查看的项目以及一些感悟
另外,我一般只针对产品设计进行分享,关于项目团队背调等等,我一般自己也会做,但可能在这里不会涉及。
一个NFT数据分析网站,大体来说做的两个维度的数据展示:NFT项目以及NFT Holders。做的非常细致,除了你在Opensea的data页面可以看到的较为常规的交易量,交易笔数,地板价,持有人数等等数据之外,还重点列出了持有人详情,以及从社区热度,社媒热度等层面的项目评分。另外,还有一个实用性较高的功能“Upcoming Mints”,可以展示即将发生的NFT Mint活动。
Inspect还有一些“社交”的元素在里面,这也和当前大多数的蓝筹NFT都是PFP有关。用户可以在这里验证Wallet以及Twitter账号并登录,来维护自己资料页。Inspect还会是根据用户的行为来来给这些NFT Holders打标签。如果你能够使用某个NFT项目方的Twitter账号进行验证,那么你也获得了编辑该项目在Inspect资料页的权限。
总体来说是一个卷出来的项目,虽然没有什么特别新颖的功能,但力求详尽细致。这个其实会让我想到2018年那会儿我们做的的DApp数据网站,那会儿类似的项目非常多,但似乎只有最早做的DApp Radar存活了下来。原因也不复杂,不涉及收银台业务,虽然这些数据非常重要,但除了广告,很难产生收入。其实DeBank的困境,大抵也是这样吧。
不过这些倒不是用户的困扰,Inspect收集的数据对于NFT投资还是有参考意义的。
RWA赛道的一个细分门类,之所以挑出OpenEden来做说明,因为RWA的“合规”需求非常旺盛,而OpenEden在这方面又做了相对来说比较详细的叙述。
业务本身并不复杂,用户把USDC存到合约里,然后OpenEden给对应的用户发放TBILL代币,同时OpenEden拿着用户存入的USDC经Circle出金,并购买美国短期国债(3~6个月期)。TBILL是一种生息币,初始设定每个TBILL代币的价值为1美元,随着国债利息的累积,每个TBILL代币能够赎回的美元价值也会提升。
业务上仍然没有什么新颖的地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OpenEden来了解RWA项目需要在合规方面做哪些工作。
OpenEden设立了三个主体来管理他们的业务。
主体1:Hill Lights International Ltd
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负责处理与Crypto相关的工作,包括接收USDC,通过Circle出金,发行TBILL代币等
按照HLI的说法,他们可以根据英属维尔京群岛于2010年发布的法令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 Business Act 2010以及Rule 501(a) of Regulation D promulgated under the Securities Act,向符合要求的非美国投资人和美国投资人分发TBILL代币。
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我对于部分法令的引述可能并不准确。
主体2:OpenEden Cayman Limited
注册于新加坡,由HLI全资持有,同时也是国债的持有方。
主体3:OPL
一家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注册的基金管理公司,作为OCL的投资经理而存在。
同时,TBILL作为一种ERC20代币,只能在白名单地址之间转账。OpenEden的KYC也比较严格,同时还设立了10万美元的投资门槛(这个门槛在同类项目里并不算高)。
再次强调,在合规相关的法律问题上,我个人的专业知识极其匮乏,上面的这些归纳只能作为我了解这方面的一个楔子,至于OpenEden做了这一切之后是否就合规了,我也无从知晓,未来会向相关的律师朋友请教来继续学习。
此外,关于这类的RWA项目,我还有一个衍生问题
国债的主要收益方式是“持有”,不需要频繁的交易,OE还通过加白名单的方式限制了交易行为(当然,OE会出于资管目的来进行一些交易操作,但这不是用户需要操心的)。
那么股票可以用这种方式去做吗?不同点在于,股票的盈利往往是通过“交易”来实现的,国债则是通过利息来获利。所以,交易真实的股票跟交易追踪股票价格的价格指数相比,优势在于哪里呢?要知道,后者的难度要低得多,而且已经在很多的DeFi衍生品市场已经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