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以交易量为切入,大致了解了DeFi行业中,perp赛道的概览,今天做具体分析
从昨天的结论中可得,GMX V2和DYDX V4是最值得研究的两个方向,我们先对其中比较明晰的部分做一个总结。
GMX V2
将不同交易对的流动性隔离开,GLP会被逐步淘汰,增加了上币的灵活性,并且为非链上原生的合成资产的交易创造了条件;
类似于GNS,设计了Funding Fee,Price Impact这两种除了交易手续费之外的费用,目的是平衡OI,加快换手频率;
现货功能仍在,并且计划降低交易手续费,也增加了限价单等功能;
当前版本里,GMX的合约功能和现货交易功能是相辅相成的,GMX的开平仓等操作为GMX内的现货交易提供了最大份额的交易量;即用户在开平仓过程中的确会持有相关的真实资产,这也是全额保障类LP的特点;在V2里,这个特点仍然被保留了,如果上线非链上原生的合成资产,对应下交易对需要采用非全额保障LP。
DYDX V4
迁移至以Cosmos共识搭建的DYDX Chain,既可以提高性能(DYDX的链下系统每秒可以处理1000笔交易,但链上每秒只能执行10笔交易,新的定制链可以改善性能gap),又能够节省成本(DYDX为用户提供免GAS交易);
DYDX没有自建流动性,深度均来自于做市商;
DYDX是DeFi perp里少用的使用订单薄模式的项目方,事实证明,订单薄模式提供的交易深度是资金池模式无法比拟的;
DYDX对于V4更多的表述是“完全去中心化”,这里主要指的是订单薄和撮合器的更新;
经济上,过往DYDX总共收取了4亿美元的手续费收入,但这些收入的使用情况没有公开,并且没有被DYDX代币捕捉到;DYDX Chain的推出会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DYDX V4之后,大概率会拓展现货,期权等交易产品;
整体来看,对于交易者来说,V4的很多更新是技术上的,交易者的感知并不强烈。
对于GMX的几个问题,我们再次做集中性的探讨
隔离的LP流动池的较有参考价值,而且门槛较低。这里我们和GNS的gDAI资金池对比,分析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针对ETH-USD这个交易对,
在GMX V2里,多头的抵押品是ETH,空头的抵押品是稳定币;
在GNS里,多头和空头的抵押品都是gDAI
gDAI池的资金效率更高,意思是较少规模的gDAI池可以支撑起较大规模的交易量(举例:5000万美元的gDAI池负责了gTrade每日23亿美元交易量,而GMX的GLP池约5亿美元,日交易量也是在2~3亿左右)
GMX的LP模式则可以做现货生意,这也是GMX很大一部分的收入来源;并且风险控制更好(例如该交易对的LP里有100万美元的ETH,那么做空ETH的上限只能设置在80万美元,这个上限是由GMX团队设定的,永远可以赔付)
GMX V2引入了资金费率,并且仿照GNS增加了“Price Impact” Fee,同时GMX还有Borrowing Fee以及交易手续费
我们来探讨这些费用设置的意义
交易手续费:/
Borrowing Fee:首先我们需要理解,GMX里,“仓位空间”是一种资源,例如下图,仅有450万的空仓头寸可开。故“占用资源 => 支付费用”。同时这也通过惩罚来激励换手,增加交易量
Funding Fee:即资金费率,用以平衡OI的工具,作用于整体头寸,较为常见,算是为V1打的补丁
Price Impact Fee:存取LP或者开仓都会受此影响。简单理解,这两种行为都会对LP池中多空抵押品的平衡带来倾斜,那么如果你的行为让倾斜更严重,那么你要交钱;如果你的行为让倾斜变得更平衡,你可以获得收益
以上为对GMX当前以及未来版本的基础认知
下一篇集中探讨DYDX V4的内容,由于机制上更加传统,我希望从DYDX的资源整合角度去入手(DYDX的做市商数据,交易用户画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