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Blur 的空投策略看代币如何驱动增长
Buidler DAO:Web3人才与项目孵化器
Buidler DAO:Web3人才与项目孵化器

商务合作WeChat:MiaoFrank1229


文章:@Buidler DAO

作者:@Jane  @经济模型小组

编排:@黑羽小斗 @createpjf

经济模型小组Lead
经济模型小组Lead

注: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


经济模型小组招募:经济模型小组为投研公会的专项小组之一,旨在做出行业内最深度、最全面、最及时的经济模型研究,并在 Buidler DAO 孵化项目中进行实战,为更多社区内外项目提供咨询。

小组成员联合选题、共同探讨、定期交流,最终由一人主笔产出内容,其他人修改,希望经过如此的训练,小组成员都能成为经济模型设计专家。

目前小组成员包括 DAO 经济模型设计师、Crypto Fund 投资人、经济模型书籍作者等成员,为保证有效的交流,如对加入小组感兴趣,需要有一定 Web3 认知基础、积极参与和输出、肯钻研、领悟快、长期有耐心,名额最多10人。如有意愿请联系微信 chandl

如对经济模型研究感兴趣,欢迎扫码添加BuidlerDAO小助手入群,请备注经济模型。同时也欢迎项目方和我们一起探讨经济模型。

进群请备注经济模型
进群请备注经济模型

在我们经济模型小组内部分享会上,Blur 常常被作为一个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它以Rules Breaker的身份撼动了 Opensea 在 NFT 市场的领导地位。然而当我们想要系统性地学习 Blur 的空投策略时,却发现市面上缺乏深入透彻的相关资料,因此决定自行深入挖掘。

在回顾 Blur 的空投机制和产品迭代过程中,我们尤其能感受到其背后体系化策略的精妙设计以及团队卓越的执行力。希望通过本文,能为那些正在设计或关注 TGE 的项目方和读者们带来一些启示。—— Jane


文章速览👀

1/ Intro

2/ 分阶段的奖励模型

3/ Token 设计角度的亮点

3.1/ 恰如其分的节奏感

3.2/ “损人利己”的忠诚度奖励

3.3/ 始终如一的核心激励指标

3.4/ 深入的游戏化思维

3.5/ 精益的 Token 使用理念

4/ 一些探讨

5/ Reference

1. Intro

Blur 的代币奖励及产品设计对 NFT 市场的影响是否良性近期再次引起广泛讨论。抛开争议不谈,Blur 的空投策略有许多可取之处,代币激励设计与产品、运营节奏深度融合,在 Blur 平台生态的演进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Founder Pacman 认为,代币是一种全新的介质,可以帮助解锁增长和生态繁荣。

Blur 的经济模型从 GMX, Uniswap, dYdX 等经典的 DeFi 项目中撷取了很多灵感,由团队与 Paradigm 共同设计,同时 FenwickWest 在法律层面提供了很多帮助。其代币分配设计如下:​

Blur 的代币奖励及产品设计对 NFT 市场的影响是否良性近期再次引起广泛讨论。抛开争议不谈,Blur 的空投策略有许多可取之处,代币激励设计与产品、运营节奏深度融合,在 Blur 平台生态的演进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Founder Pacman 认为,代币是一种全新的介质,可以帮助解锁增长和生态繁荣。

Blur 的经济模型从 GMX, Uniswap, dYdX 等经典的 DeFi 项目中撷取了很多灵感,由团队与 Paradigm 共同设计,同时 FenwickWest 在法律层面提供了很多帮助。其代币分配设计如下

Blur 代币总量 30 亿枚。其中,归属于社区的代币占到 51%(15.3亿):第一季度空投发放了 3.6 亿枚,第二季度空投待发放 3 亿。代币激励预算由治理投票决定。

下文我们将先分析其分阶段的代币奖励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延伸讨论其他项目在 Token 设计上可以借鉴的点,包括节奏感、忠诚度激励、核心激励指标提炼、游戏化等。 Enjoy~

2. 分阶段的奖励模型

画图:

产品特色:

注:忠诚度是 Blur 设计的一个指标,当达到其要求的上架条件时,可以获得 100% 忠诚度。
注:忠诚度是 Blur 设计的一个指标,当达到其要求的上架条件时,可以获得 100% 忠诚度。

2.1 第0次

日期:2022/05/04

大事记:Blur beta 上线

核心摘要

Blur 的 beta 版本根据 blur points 分数排名授予试用权,分数由历史交易量对应的初始分数和邀请分数两部分构成。每个参与者初始得到 5 个邀请名额,邀请分数指会得到被邀请者 1/5 的分数以及被邀请者所邀请的人 1/25 的分数奖励。此外,在第二个和第五个邀请被确认时,还能分别得到 50% 和 100% 的分数倍增。邀请分数的设计使得用户有动力尽可能去邀请有可观交易量的用户,同时最终入选的用户大概率自身的初始得分也较高,从而完成了一次很好的目标用户筛选,仅历史交易多、有影响力的用户获得测试资格。

鉴于 Blur 初始是面向专业交易者的产品,这种初始的严格筛选可以帮助产品测试是否真正实现 PMF。当然,筛选实现的部分前提是邀请可以大规模地传播同时结合一定的 fomo 情绪。

2.2 Season 1

第一季空投分三次进行,总计分发了3.6 亿 Blur 代币,授予对象包括活跃交易者,关怀包裹持有者,创作者等。

Airdrop 1

空投日期:2022/10/19

大事记:Blur 产品正式上线

核心摘要:

第一次空投(下文简称 A1)的受众是过去6个月在 Opensea 上交易量超过 1eth 的用户,随后他们会基于在 Opensea, Looksrare, X2Y2 等平台上的总交易量得到一个分数,这个分数决定了他们能得到的关怀包裹数量。关怀包裹里含有 Blur 代币,具体代币数量在代币正式发布时会揭晓(初始定在1月)。而要领取关怀包裹,用户需在14天内在 Blur 平台上架一个 NFT。

A1 作为 1 次回溯性的奖励,数量级不大,主要起到发声作用,从 CAC 获客成本角度预计是非常划算的。另一个角度,这也是试图挖竞争对手的大户墙角。同时用户并非直接接收空投,而是需要完成上架这一核心动作,为后续的 A2 做好铺垫。

Airdrop 2

空投日期:2022/12/05(原预告是 11 月)

大事记:支持以 ETH 进行 bid

核心摘要:

在 Blur 进行 A1 时,其宣布了 A2 的奖励规则。A2 会基于上架行为计算分数,虽然没有明确的奖励公式,整体的奖励倾向是鼓励上架更多 NFT,蓝筹和活跃系列更优,卖出概率高的得分更高,同时引导使用不同的上架工具(按地板价/特征地板价上架等)。通过明确提前告知 A2 会显著更大,Blur 给了用户持续参与准备 A2 的动力,提升上架动机。同时,A2 还首次提出了忠诚度的概念,只有当用户在 Blur 上以不高于其他平台的价格上架时,其忠诚度才会保留 100%,完整忠诚度的用户可以得到双倍积分,忠诚度会进一步影响后续得到不同品质关怀包裹的概率。使用横扫地板价等功能也会有一定的积分奖励。

鉴于 A2 上线的同时,产品侧同步上线了以 ETH 进行 bid 的核心功能。用户认领 A2 的关怀包裹必须尝试 bid 功能,而 bid 则是后续 A3 空投的核心激励行为。这也表明激励重心从供给侧开始转移到需求侧。

Airdrop3

空投日期:2023/02/14(原预告是1月)

大事记:Blur 代币上线

核心摘要:

A3 是第一季当中最大的一次空投,基于用户在该期间的 bid 行为授予分数。不同于前两次空投, A3 公布了相对明确的激励机制:

整体来说,参与竞价越活跃的系列可得到的分数越多,在同一个系列内,承担最高成交风险的竞价可得分数越高。从而用户有动力贴着地板价出价,买卖价差可以有效缩小,促进成交。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某个竞价被接受,则该竞价不再为出价者赢取分数。而公式中 d_j 的计算方式则表明,如果高于地板价出价,d_j 反而大,最终得分反而小。所以从获取分数考虑,相对优的出价策略之一是相对贴着地板价出价,但最好不要做最优出价者,更激进的出价处有一定的出价深度反而好,从而确保自身出价较安全,离真正成交有一定的距离。这种并不直接鼓励交易量的机制设计的目的是在提升流动性的同时尽可能避免虚假交易。

不过另一维度,我们可以看到 xp 里一个重要维度 w 指该系列在当天交易量里的权重,类似 DeFi 里激励活跃的交易池子,可见平台对交易量仍然是有相当追求的。这样的设计也会导致一定的马太效应,即交易活跃的系列由于更多人提供流动性而更加活跃。此外,在滚动的 24 小时排行榜上排名前 100 的竞价者可额外获得 2.5 倍的奖励倍增。这种明显利好大户的设计可能也会使用户为了获得超额奖励去进行很多“无谓”的 bid。当 NFT 交易本身不是目的(刷分才是),则用户会允许 bid 本身产生损失。大家基于 Blur 空投能够弥补 bid 损失的预期进行反复的买卖,以期待得到更高的分数。这种预期是其设计的漂亮之处,也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当市场好的时候,这个预期会是正向助力,冲往更高的交易量;而当市场一般或者预期摇摆时,就会有不可控的用户流失。Twitter 账号 @ShaneCultra 对此曾有个精彩的论述,不妨就把自己当作做市商,而不是 Blur 矿工,可能能做出更优的决策——短期可能会损失积分,但亏钱也少,更可持续,长远可能会得到更多积分,最终实现赚钱。

2.3 Season 2

开始日期:2023/02

空投日期:未知

第二季空投始于 2023 年 2 月,目前结束日期未知,共有 3 亿的 Blur 代币待发放。在 Blur 的设计中,代币的激励方向如同指挥棒,随着产品核心功能的迭代,其指向性也会发生变化。

初始阶段,上架与竞价行为均分总奖励,获得上架分数的方式同 A2,竞价分数的方式同 A3。

5月点对点永续借贷协议 Blend 上线后,一部分 NFT 系列不再获取上架分数,上架奖励转移到借款奖励,总分数值保持不变。用户可以通过提供借款选项获取借款分数。用户对风险的承受度越高(体现在同抵押物可借款额度高),收益要求越低(APY 低),则借款分数越高,从而尽可能给潜在买家提供有吸引力的借款选项。这也是给需求端放了一个杠杆。

7月初,Blur 更新了 trait bid 功能,允许用户按照具体特质出价。虽然所有 NFT 都支持该功能,但仅有部分 NFT 系列(包括 Punks, Degods 和 Milady 等)可以获取特质出价分数,同时这些 NFT 不再获得竞价分数。(不同 NFT 可获得的分数类型可具体查看:https://blur.io/collections 中的 Points 部分)

Trait bid score = (Trait bid/Top collection bid) x (# of NFTs with that Trait)

特质出价越高,该特质所含 NFT 数量越多,则得分越高,不过其得分权重受到一定倍数限制。官方举了一个例子,假设一个系列有 10 个 NFT:6 个地板价, 3 个中间档 和 1 个稀缺 NFT。假设中间档出价是 1.5 倍溢价,稀缺 NFT 是 10 倍溢价,倍数上限设为 3。则各部分的权重如下:

  • 6 个地板价: 6x;对应 44% 的分数

  • 3 个中间档: 3 x 1.5 = 4.5x;对应 33% 的分数

  • 1 个稀缺: 1 x MIN(3, 10) = 3x;对应 22% 的分数

可以看到,特质出价只影响竞价不同 NFT 所获取的分数,而不影响竞价端的总得分(不同稀缺度按比例分配)。且由于地板价 NFT 数量更多,大部分的得分仍然归属于合集竞价。之所以给稀缺 NFT 上限限制,是为了防止有人恶意出价操纵得分。上限限制具体倍数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有所调整。

关于这一给分机制对 NFT 交易的影响众说纷纭。一派认为,特质出价功能会把稀缺 NFT 的价格打下来,因为矿工有动力为了获取高额积分去出价,随后又迅速抛售;另一派则认为实际情况复杂得多,不能线性外推,比如稀缺 NFT 的定价难度大,矿工在出价上会更谨慎。具体影响还有待时间检验。

观察第二季的给分方式变化,可以明显发现其遵循的策略是:当某种行为已经较稳定时,激励会调往更需要的地方,使其激励效果最大。这也顺应了平台在不同阶段所需要侧重发展的点不同,能够适时地调整指挥棒,最小阻力地引导用户行为是 Blur 的代币激励出发点。

至今第二季仍未明确其结束时间。尤其在 trait bid 上线同时,官方宣布还有三个重点功能待上线,意味着结束时点可能仍然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社区内不满的情绪进一步发酵。排名第一的大户直接撤走了 7842 ETH,暂时退出了这场积分游戏。之所以不满是因为在 Blur 的设计中,获取积分不等于获取代币,两者之间是一种换算关系。第二季总预算是 3 亿枚代币,持续时间越久,发放积分越多,则每积分对应的代币越少,也就相当于变相被稀释。

Blur 这种先发放积分的形式给了自身很大的自由度,且可以调控赛季持续时间,本质是在调控行为的激励成本。但这个也是在与用户之间进行双向拉锯,一旦赛季时间过长,或代币价格下跌,用户不能对激励的价值有明显向往,则用户很可能退出游戏,所以也需要做好平衡。回顾第一季时虽然有延期,但 Blur 一直提前宣布了每次空投大概结束时间,第二季调整成了结束时间未知,且目前持续时间已有 5 个月,难免部分用户会失去耐心。这说明对代币的高预期并非万能药,有时也会反噬,需要做好预期管理。

2.4 小结

从 Blur 持续的产品和代币激励迭代中可以看到,PMF 某种程度是 Blur 的生存之本,而出色的代币设计则是一个杠杆,也帮助其更好地面向市场竞争。

Blur 一开始清晰面向职业交易者,立足点够锐,与 Opensea 的主力人群区隔开。这群人交易金额大,频次高,更逐利,激励指标更好提炼。产品功能层面,批量上架、横扫地板价的设计也是完全切中了这批交易者未被满足的需求,同时通过代币激励用户使用这些功能。

做出上述产品设计的前提是 Pacman 判断 NFT 也有专业化交易的需求,且 NFT 交易会是和 FT 交易起码相当甚至更大的市场。此外, NFT 不同于 FT,传统的交易所很难用老思维同时做好两者。而一开始零手续费的设计,则源于 Pacman 对于淘宝和亚马逊等平台起家和发展过程的认知,他由此得出变现并不是难点,在初始时如何把网络搭建起来才是真正的挑战。一旦一个有价值的网络成型,商业化的方式会有很多。而由于零手续费的设计,平台在一开始也没有太多动力激励用户来刷虚假交易量,对平台益处不大。

不可否认,空投是一种有效的吸引用户的方式,但如果没有优秀的产品或协议来承接,则犹如用一个有漏洞的水桶接水,不管倒入多少体量,最终都会流逝——竹篮打水一场空。而 Blur 则做到了更高的层级,不仅拿出了解决明确痛点的产品,同时其激励设计使其在竞争中后来居上,帮助自己完成了很好的冷启和破局。比如 A2 激励最低价上架,有效地提升了供给的竞争力,可以吸引更多的买单,精准打击竞对。在此基础上再拔高,则可能是代币激励及产品设计在利好自身的同时能否给行业带来更多正向影响,这往往是处于龙头身位的公司才有余力想的问题。

与社区成为利益共同体

在 Blur 整个发展过程中,其另一个值得称道的点在于与社区的密切沟通。比如在 beta 阶段,其筛选及邀请了一些核心用户之后,与参与测试的用户保持了高频沟通,founder 也积极在 dc 活跃,接受用户反馈。如此一来,trader 们很有参与感,也会对产品产生一定的归属感。除了情感上的关联外,利益绑定则更为直接。在 10 月产品正式上线时,Blur 宣布其也引入了 @punk6529, @CozomoMedici, @dhof, @krybharat, @Zeneca_33 等人来做投资人。这些人既是投资者,重要的用户,也是 NFT 领域有影响力的 KOL,可以是重要且有效的宣传节点。能撬动且留存这些人的 ROI 是很高的。

对此,Pacman 有个描述,Blur 最终的获胜途径在于每个人都决定使用 Blur 且帮助 Blur 获胜,同时这个胜利属于积极使用 blur 的每个人和社区。从这个点上,可以理解 Blur 的 A2 和 A3 两次大的空投,都是将代币授予 Blur 的活跃用户,从而将代币激励与发展网络的诉求充分连接起来。当用户成为利益共同体后,其粘性会更强,并有动力为网络的持续繁荣做出贡献。不过这也有个大前提,即 Blur 币价能够相对稳定以及用户成为代币持有者后可以享受一些具体的权益,这个点会在后文的代币价值中展开讨论。

3. Token 设计角度的亮点

3.1 恰如其分的节奏感

当我们从上述时间轴角度看 Blur 的代币空投,可以明显感知到其在设计上的节奏感把握。好的设计配合好的节奏才能恰如其分地运行,充分发挥代币的威力。

1) 空投时点的设计

比如正式上线与测试版之间隔了 5 个月,猜测这 5 个月的时间里 Blur 同时在做好几件事:1)BD 头部交易员;2)产品迭代:基于用户的反馈 ;3)酝酿空投计划和营销策略等。等到其正式上线前夕,Blur 从聚合器体量角度已经是第二名,从而在其正式上线面向公众初始,已经有较好的势能和产品体验。

11 月初,Paradigm 主导的 NFT 系列 Art Gobbler 上线,在 NFT 圈引起极大的 Fomo 情绪,其很适合用 Blur 来交易(面向专业 trader 的一些产品特征:速度快,更新及时等),助推 Blur 在交易量层面登顶。在外人看来,这种增长速度是惊人的,也会引发巨大的口碑传播。而 Blur 作为和 Paradigm 有密切合作的被投公司,很难说 AG 的发布时点是个纯偶然事件。这种能运作一个顶流 NFT 的能力及其与上线时点的配合不得不让人慨叹其思考安排之精密。原定的 A2 空投即安排在 11 月,在发展如火如荼时结合空投预期,无疑是爆上加爆。

第一季的代币空投预期都统一聚在了 23 年 1 月,A1, A2, A3(包裹空投)之间的间隔约在 2 个月,且提前告知了大概的时间点,配合产品不断的上新节奏,步调和谐(Blur 的上新效率很高,团队很拼)。这里有个疑问是,Blur 团队是明显有掌控节奏的能力的,那么其在第二季选择持续时长未知的方式,除了自由度之外,最重要的考量点是什么?抑或是对社区的忠诚度太过自信?

2)空投数量的设计

第一季空投在数量上也做了精心规划,A2 体量是 A1 的 10 倍(体现在整体分发更多关怀包裹),A3 体量是 A2 的 1-2 倍。这种数量级设计和持续向上的预期,使得老用户可以为了更大的奔头一直坚持到 A3,同时持续吸引到一些新用户。A1 的数量相对少,主要是为了在初期吸引注意力,说明团队在很精益地“花费”代币。

第二季空投数量在整体上与第一季相当(~整体代币数量10% ),也说明 Blur 整体还处于需要花费大量代币实现业务目的的阶段。

3)双边市场构建

平台的搭建从来不是容易的事,双边如何构建,代币激励能在什么环节起到激励作用需要审慎的思考。Blur 选择的路径是先构建供给端,再激励需求端,最后可以互相激发,达到较小的买卖价差并实现高流动性。这个在逻辑上的合理性是,如果有最优和高性价比的供给,那么需求端的激发就容易很多,此时,代币激励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后续需求来了后,供给端就有动力留存在平台上,此时激励就可以从供给端调向需求端。反之,如果顺序是先用代币凭空撬动需求端,却缺少优质供给,显然会费力很多。

整体逻辑并不复杂,但是实践上有很多的细节和巧劲,最终的回报即实现网络效应。

3.2 “损人利己”的忠诚度奖励

忠诚度设计是 Blur 的代币机制里不可绕过的一环,也是其代币层面应对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简单来说,如果用户在空投准备期间保持高忠诚度,则其获得更多代币的可能性会提升。值得注意的是,Blur 考察的是期间内的平均忠诚度,所以用户无法通过仅在期间末提升忠诚度而获得显著更多奖励。

在第一季的 A2, A3 中,用户只需在 Blur 上架,且相比其他平台价格最低,即可获得 100% 忠诚度。到了第二季,忠诚度的条件愈发严苛,用户只有在仅上架 Blur 的情况下才能获得 100% 忠诚度。

用户积累 100% 忠诚度的动机来源于更大概率的高额代币奖励。关怀包裹分为不同稀有度等级,分别是 Uncommon, Rare, Legendary 和 Mythical。稀有度越高,则内里所含 Blur 代币越多。A1 时,关怀包裹稀有度是纯按数学概率随机分配的(A1 含三个等级,Founder 曾在一次访谈中透露分配概率大概是 Uncommons 88%, rare 11%,legendaries 2.2%)。A2 之后,虽然分配到的包裹数量不受影响,分配到稀缺包裹的运气值则与忠诚度息息相关。

保持完整忠诚度的用户有 2 倍的几率得到 rare 包裹,3 倍的几率得到 Mythicals 包裹,Mythicals 里含的代币数量是 Uncommon 的 100 倍。这种大倍数的对比会给到用户足够的动力维持高忠诚度。

最后用户得到的代币数量取决于包裹数量 * 包裹稀缺度,稀缺度是在设计上做了进一步分叉,反应的业务目的是 Blur 不光希望用户使用自家产品,还希望以此打击竞对,实现绝对优势,即一步到位实现“损人利己”。可以说忠诚度的设计是 Blur 飞轮能转起来最精妙的环节。100% 忠诚度某种程度也是链上行为透明的产物,强势公司可以推行其霸权,这在物理世界的商业竞争中很难实现,比如瑞幸很难限制顾客不去购买库迪的咖啡。

如下图所示,整个循环里的薄弱环节在于养成习惯部分。假设激励停止/力度减弱,竞争态势是否会发生变化,是否有别的交易平台可以通过更强的代币激励将用户撬走?这里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这也考验 Blur 平台在当下代币激励下猛药的时候是否可以在非代币层面,比如产品功能、流动性等无法轻易赶超的部分,积累起足够的暂时无法逾越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3.3 始终如一的核心激励指标

代币激励对于从头构建网络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但重点把激励点位设在哪则体现了设计者对核心成功要素的判断。过往,包括在 DeFi 场景中,大部分协议激励的主要是交易量,这带来的直接副作用就是虚假交易。虚假交易为主的场景犹如营造了一种虚假繁荣,既无法构建一个健康的系统,也不可持续,激励一停,就会断崖式坍塌。因而,是否有原点的那个「真」非常重要:吸引真实用户并留存。

在这点上,Blur 自始至终坚持激励的是流动性。这个激励导向也同 Blur 目前的核心受众是专业交易者有关,对于高频交易者,流动性至关重要。流动性越强,买卖价差越小,交易更流畅,自然而然就会吸引到更多的交易量,且这种交易量是有机的,更可持续。而且在 Blur 中,一旦 bid 被接受,其会停止得分,所以某种程度,它是反虚假交易的。它更鼓励用户贴着地板价提供足够的的深度。这种激励思路同 Curve 有相似之处,通过奖励 LP 来营造好的流动性环境,而不直接奖励交易量。

包括在最新的产品 Blend 中,其也不激励借款(borrow) 行为,而是只激励提供借款(lending)的用户。如果激励借款,其实质和鼓励交易量是一致的,都会制造虚假交易的动机,尤其 Blur 当下没有设置交易手续费,虚假交易可能会更猖獗。对于借款人来说,其虽然没有直接被激励,但他们可以得到一个条件更好的借款,也是间接从流动性中受益。在 Blend 初期,仅有限几个 NFT 可以进行借贷。背后的考量是将有限的流动性聚集在少数几个 NFT 系列上,从而在发布伊始即可获得充足的流动性。在过程中,用户逐步了解协议的运作模式,被收益吸引,参与其中提供流动性。当流动性更加充沛的时候,平台可以放开支持更多 NFT 系列进行借贷。如此一来,借贷市场始终在相对高效运行,只不过从小范围走到了更大范围的融洽。

在产品上,与此对应非常值得称道的是 bidding pool 的设计。同一笔钱,用户可以反复使用,既可以用来竞价,也可以用来借款,甚至在一个系列提供多个借款选项,或给多个系列提供借款,即用户可以以同一笔钱同时获取竞价分数和借款分数,尽可能提升用户出这笔钱的动力。这种设计无疑大大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改良了流动性。

3.4 深入的游戏化思维

Pacman 曾提到购买 NFT 是充满乐趣的体验,他希望尽可能重现这种乐趣。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游戏化的影子,适度的游戏化的引入对于提升用户参与度和参与体感都非常有用。比如事先未知奖励分配,而是先拿到关怀包裹,这里由于关怀包裹稀缺度的随机性,给用户犹如开盲盒的体验。忠诚度对稀缺性概率的影响,给这场游戏增添了复杂度和可玩性。开盲盒的结果,也会引发广泛的传播。此外,Blur 大部分时候并没有直接告知明确的奖励公式(即使在 A3,由于一些核心参数未披露,公式也仅能给到定性的指导),这样用户并不是如同 DeFi 挖矿一样为了一个相对明确的收益率在做机械任务。用户面对未知,需要多去做探索。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在达成目标上会有损耗,但也会有效地防操控。

在分享动机的构建上,Blur 也做了精心设计。比如 22 年 5 月邀请邀请 beta 版测试用户时,当用户登陆并连接钱包时可以看到自己的得分卡,该得分卡基于分数将用户的 trader 类型进行归类,并进行分数排名,不同等级的得分卡颜色不同。得分高的用户出于炫耀属性自然会分享自己的得分卡。排名靠后的用户出于自嘲或其他目的也会分享一些有意思的内容,比如 me vs a legendary trader,将自己的得分与传奇交易员对比。这无疑比仅仅给用户展现其过去一年的交易量有传播性得多。

此外,抽奖也是个基本思路。在一些重要的时点,Blur 也会通过奖励关怀包裹的方式鼓励用户转推并分享为何其对 Blur 感到兴奋(比如产品正式上线时的这条:

奖励不大(10 个关注用户分享 100 个关怀包裹),但可以在 Twitter 上形成很好的造势和自传播。

好的机制设计配上好的运营手段,可能会事半功倍。Blur 这种将传播目的深植于产品上线或发布的每一环节的精细化运营的理念值得借鉴,而游戏化和不确定性的引入可能就是其中的绝妙引子。而且有时候,并不全是高大上的策略,反而是一些细节,比如得分卡的 UI 设计能充分展现炫耀属性,分享体验顺滑等等。

3.5 精益的 Token 使用理念

Token 发放表面上没有从公司的口袋掏钱,但实质上也是实打实的费用。从资本支出的角度来看,每一笔花费都应该尽可能去衡量 ROI。Blur 在这个层面是做了审慎思考的。在 Pacman 看来,仅把 Token 用来做回溯性奖励,发给过往用户不是最高效的用法,也不应该悄无声息地空投,毫无宣传作用。相反,应该用来向前获取新用户,同时把奖励给到正在帮助 Blur 构建网络效应的人。对于处在构建网络初期的公司来说,Token 即是燃料,燃料点在哪对网络的冷启动最有利,怎么给到当下正在贡献的用户,决定了飞轮能否转起来,是需要去好好盘算的。谁能把 Token 奖励用的更好,谁预支配的效率更高,谁就更能取得优势,朝目标更近一步。由此,我们能回头重新理解 Blur 的一些空投设计,比如将空投分为多轮,是为了将激励给到更相关的当期贡献者,同时激励规则可以根据需求更灵活地进行调整。

我们也可以从资本支出角度审视 Blur 维持流动性的成本。以第二季为例,总计发放 3 亿枚代币,有相当部分推测空投可能会发生在十月,则为期约 8 个月。以目前 (230713) 的代币价格($0.32)计算:

总投入约为300M*0.32=96M,日投入为 96M/240=0.4M

当前 Blur Bidding Pool 的余额约在 $115M,则相当于每日支出 $0.4M 维系 $115M 的流动性,约 0.35%/天,年利率约在 127%。从利率角度,这个维系成本仍然是相当高的。

4.一些探讨

4.1 $Blur 代币价值

$Blur 代币目前没有明确的经济层面的代币赋能,这也是对代币是否有价值的争议来源之一。不过细看的话,其治理权是有一定实质性作用的。$Blur 同时控制了市场协议和借贷协议的治理权。在收入侧,目前 Blur 仍然是零手续费状态。后续,社区可以投票决定是否开启市场手续费以及借贷协议费率的开关。此外,治理也可以决定国库 Grants 的发放,以及链上的一些功能设置,比如投票期限、最小投票数等。要参与治理,用户需把其代币委托给一个地址,最终的治理权同其委托代币数量成正比。此外,Blur DAO 下属的激励委员会可以决定 10% 的代币发放以用来激励。最终希望实现的是,$Blur 可以控制协议的价值增长和分配。

回顾 Curve,拥有 CRV 并质押的投资者可以控制手续费的分配走向,同时 CRV 奖励的争夺也引发了贿选之战。一旦有真实受益发生,预计 Blur 平台上也可能会发生有趣的治理竞争。而这种能够用代币捕捉到协议增长和财务收益的能力,也是 w3 公司区分于 w2 的显著差异,某种程度也体现了取之于民,还之于民的理念。与此相对应的,Pacman 一直称 Opensea 是一个 w2 的公司,且利益的大头归属于团队和股权投资者。

另一层面,鉴于 Blur 上聚集了 NFT 市场的大部分交易量,尤其是其所面向的增长相对最快的专业交易者的市场。拥有 $Blur 头寸某种程度相当于购买了 NFT 领域的指数,相比于低流动性的具体的 NFT 系列,可以更大额度、更灵活地交易。此外,如果 Blend 所处的 NFTfi 领域后续迎来爆发式增长,持有 Blur 也能享受到该市场增长的收益。即,$Blur 的价值来源可能是多样化的,当 NFT 市场增长的时候,Blur 大概率也会受益,我们可以将其作为 NFT 领域的 Beta 来看待。

4.2 Token 设计可以促进版税吗?

关于版税的讨论一直是 Blur 争议的核心。如果有平台强制征收足额版税,则用户可以绕过平台进行私下交易,或者一些新平台可以通过零版税来撬取市场,可见强制不是商业层面的最优策略(尤其对于新平台)。另一层面,平台激励版税的动机是什么?部分来源于创作者是当前 NFT 生态重要的一部分,良性的版税制度会有助于 NFT 生态的整体繁荣。不过鉴于这个是行业长期的受益点,可能只有龙头有这个格局和能力来真正推行版税。所以不妨探讨,单从 Token 设计层面,是否有促进用户主动选择版税的可能。

在 Blur 正式版上线初始,其尝试了一种相对温和的版税激励策略,当用户将版税设置在 0.5% 以上时,其在空投上可以获得更大优势,相当于用代币奖励结合版税支出,整体收益为正的方式鼓励用户支付版税。这个思路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比 Opensea 版税费率低。这里可以尝试的最简单的一个思路比如是否可以把不设置版税和设置足额版税的代币奖励倍数拉开差距,极端情况假设前者为0,支付 100% 版税是 50% 版税奖励倍数的 10x+(如同关怀包裹的倍数)。当然,这要建立在对 $Blur 价值的高预期上。

12月,Blur 在已有的 NFT 系列实行了最小 0.5% 版税设置,同时匹配了价格匹配策略,即如果一个低版税的市场获得了超过一定门槛的市场份额(单一系列维度),平台会自动给其加价,直到低版税市场抬高其版税设计。这有点像通过看得见的手进行调控,以期达到博弈论的最优结果。

此外,是否有方案可以使平台、用户、创作者实现三赢,比如在某个平台上交易的为 NFT 付足额版税的用户,可以积累某种积分,该积分后续可以享有该平台部分收入的分成,即把支付版税变成一个前期投入,换取长期分红预期。对平台来说,其可以通过该分成激励间接换取创作者的粘性。同优质创作者之间的连接及互惠的机制设计有助于平台的长期良性发展。

4.3 激励规则的流变

平台的特性在于其生态的演变,不同时期其发展重心、激励行为会发生变化。比如随着 NFT 的迭代,未来 NFT 的资产大头很有可能不是 PFP 类,而是 gamefi 或 RWA 相关的资产。Blur 如果要继续在变化的行业里占据鳌头,则其必须适应新的主流资产,其激励对象可能会有较大的调整。

这里如何适时地调整好激励规则,平衡好新老用户的利益就很关键。这也意味着激励设计需要适度。如果过量的话,即把过多的话语权($Blur 代币)提前交给了某个群体,则他们作为利益既得者,未必会持续为 Blur 生态网络发展做贡献,却又把持了利益的分配权利,对后来贡献者的激励就很可能不够。如果某个巨鲸攫取了巨额的 $Blur 代币,在生态中的角色过重,假使其站到了平台对立面,平台也会很被动。下猛药容易,收回却难。为了代币可以持续在平台发展中起到正向的激励作用,则一定要大致做好激励分配的规划。绵延不绝,偶有爆发,可能是最好的节奏,这也是赛季制的好处,从而持续地去抬升网络的价值。目前 Blur 用来做社区奖励的 51% 代币,除了第二季待发放的外,仍有 8.7 亿,如果好好规划,还有数次大的激励和空投空间。

从这个角度我们重新来看第二季的持续时长未定,如果是故意为之,那极可能是平台在精细调节其激励力度。虽然会面临一定的用户流失和阵痛,但也会筛选留下能接受当前规则的用户。以 Blur 目前的领先优势,个体大户的出走不会对基本盘有颠覆性影响。甚至长远来讲,其有助于沉淀下更合理,更优的代币持有人结构。

Blur 到目前为止取得的成绩充分展现了代币与协议深度结合,可以对整体增长发挥的巨大作用。其多阶段、精细化的空投方式,也使我们重新看待空投的可能性。空投不止是一次性的代币分发,其作用也不局限于拉新,它可以充分配合产品、运营节奏,引导用户达到当下阶段的北极星指标,并将奖励给到真正活跃、为网络增长做出持续贡献的用户。可以说,Blur 的成功是 Tokenomics 对 Web2 的成功,是空投模式对传统 TGE 的成功。最终,我们希望达到的是这样的激励和所有权体系可以反映在协议更长期优质的发展和用户更好的留存层面。

5. Reference


Web3 资料领取

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 Web3入门 即可领取 Web3 Buidler 养成计划所有资料

Buidler DAO

MOVE OVER HODL,

IT'S TIME TO BUIDL!

Buidler DAO 聚集技术、投研、运营等领域的 Web3 实干家,以 DAO 的方式组织内容输出和产品实践,建立 Web3 人才网络和项目加速器;以自身实践打造 SocialDAO 治理范式和 DAO Tools 解决方案。

内部五大公会共同协作:孵化、技术公会构建项目加速生态;投研、教育公会输出深度内容;运营公会负责社区治理与增长。

官方链接:https://link3.to/buidlerdao

深度参与:https://tally.so/r/wA7LlN

Subscribe to Buidler DAO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