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Go 专访 Leon
NFTGo.io 研究
0xc03B
December 6th, 2023

毫无疑问,Web3 是下一个十年最大的风口之一,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Web3 行业想要一展身手。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曾经的对冲基金大佬,Leon 更是对于 Web3 的 Social 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第十一期对话,我们很高兴的请到 Lixin Liu 来给大家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和以及对 Web3 的见解~

1、欢迎 Leon!可以和大家分享下你自身的经历,以及是如何加入到 Web3 行业的吗?

我之前在香港做了近十年对冲基金及股票投资,于 2021 年中开始接触 Defi、GameFi 及 NFT 等。之后,在 2022 年初辞职全职 Web3,最先是做社区和 DAO(同时自己也在运营推特,到现在为止已经开了将近 600场 Space),同时也会参加线下活动,也很幸运在 2022年中拿到了包括:淡马锡(新加坡主权基金旗下的vc)在内的及日本、台湾等多方的投资,因此就开始做自己的项目。

CrossSpace 我们已经做了一年多,如:社区管理工具、内容发布及任务工具等 Social 功能;以及近期 Freind.Tech 的出现(把渠道、流量及金融交易结合在一起)帮我们打通了任督二脉,我们最终的平台也定位于要做类似于小红书的内容平台,内容创作者可以去增加自己的影响力、赚钱,早期支持创作者的粉丝也可以通过投资创作者的内容来获取收益。

2、有了解到 Leon 也从事过多年的对冲基金行业,问个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Leon 如何看待当前的行情,最近紧张的国际形式会带来什么样的投资机会?

多数用户更多是从一个投资者的角度去审视二级市场,但我们(大型基金)更多的是看财务数据,还有市场的短期和中期因素。

如果是创业的话,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要很接地气的躬身入局,其次不需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首要目标做好产品并在熊市里活下来。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需要经历行业(经济)周期。熊市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如何挺过去,做更好的准备和布局,并且为下一个牛市去布局是关键。我觉得是无论是做投资人还是做创业者,这些能力是很重要的。

3、传统金融行业的经历,对你来到 Web3 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我们做了十年,也在不断培养一种能力——即最快的去了解一个行业和公司的商业模式并问出关键的问题,具备同时去能做多个公司和行业研究的能力,并且能够跟踪它们基本面的变化、找到各种信息的渠道;简单来说,就是快速学习能力,和总结能力,这些能力对我在 Web3 起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 Web3 信息密集,需要你不断去学习新的事物。

其次,我们的影响力能够有起色也是因为当时做了非常多的 Twitter Space,类似于今天这种采访的性质。有时需要同时去和 4-5个嘉宾探讨某一个话题,如何问出好的问题、给出好的总结也都是非常核心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之前做的事情跟现在做的事情,多数技能是想通的。

4、那么在转型中,除去能力之外,Leon 个人有什么比较适应或者不够适应的地方吗?

其实我的性格其实更适合创业,虽然我做了很多年对冲基金,但我本质是一个外向的人。许多做对冲基金尤其是交易性为主的人,是不需要跟这么多人打交道的,他们是享受孤独的,但我是外向人格。

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创过业,后来失败了就继续读书;我觉得我的DNA里面还是有创业的血液的,只不过在香港一直没有什么机会以及这方面的想法。刚好后来 Web3 给了一个机会,也具备拿到融资的条件,并且是一个好的赛道,就再次创业。同时在性格、为人处事、Leadership 的方面,我觉得我在现赛道比之前更适应。

不适应的方面主要在于,之前在金融机构都是平台会给你资源和人脉。比如像高盛、摩根斯坦利这种大的投行,你是他们的座上客就会天天来请你吃饭,有任何事都会服务于你;那个时候你不需要去考虑你的资源在哪里,因为资源平台会直接提供给你。

但是出来创业尤其是刚入行的时候,你需要 从0到1 的自己创造这些资源和影响力。因此我们一开始做社区的时候,通过自己的活动等方式慢慢的去自己积累资源,然后通过帮助很多人去积累好的口碑——就像我们的领投淡马锡底旗下的 VC,他们都是在推特上找到我的。我觉得创业真的是需要 从0到1 的自己把这些资源找出来。

5、Crossspace 近期也在发力做 SocialFi 的内容,其中借鉴了 Friend.Tech 的同时也有自己的创新。Leon 怎么看待 Friend.Tech 和这一波 SocialFi,以及对自己的产品有什么规划?

我们原来是做针对社区方面的 SocialFi,所以像个人与社区之间的互动等功能都已经做的比较完善。但是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个瓶颈,这也是所有项目都会遇到的瓶颈——即你只有流量,但你没有现金流;因为 Web3 最核心的还是要离钱近,有交易的场景或围绕价值博弈的场景。这些在 SocialFi 里面是缺乏的,大家更多的是通过你的空投预期带来流量,但这些流量并不一定能真正的带来价值,产生的有意义的内容;很有可能是一个为了撸毛而产生的无意义的内容。

所以说 SocialFi 项目在很长一段时间并不被资本看好,然后很多用户也不觉得它能解决的核心的问题。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觉得这个板块是比较 to VC,或者说 to 交易所了,而不是 to 用户的。它不像defi,真的是解决了一些场景。因此我觉得 Friend.Tech 成功的跑出来一条新的路线,使得人人之间可以当做一种资产去发行、交易,且不需要太多的流动性,由此

把流量测和价值测交易结合在一起,极大的打开了整个 SocialFi 的天花板。

这也是我们在近两个月前就有的判断——它可能像当年 UniSwap 点燃了 Defi Summer 那样点燃 SocialFi。因此我们当时很快决定,把我们产品的一些核心功能去迭代,包括我们在此基础上又做了一个双 Bounding Curve(关于其的介绍在文尾),把内容和个人的 Key 结合在一起。

因为我们觉得 Social 的场景很多,有更多的 Social 的场景是可以被满足的,无论是玩法还是背后的用户画像。因此我们自己希望以双 Key(内容加上内容的创造者)模型,去服务另外一类用户——真正的内容创作者、运营者,他们可能是 Kol、内容创作者、独立研究员、Alpha Hunter,也可能是项目方的创始、VC资本等。此类用户经过我们的观察,大部分都没有深度参与里面,因为过度的旁氏和过少的消费场景会让他们有一定的不适。

当然,适量的旁氏因素和交易的玩法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做了创新,现在的定位是:基于双 Key 联合定价的,内容与 Kol 的交易平台。

6、Friend.Tech 火了之后也出现诸多的仿盘,Leon 觉如何看待这些仿盘?如果大家都在这样的赛道竞争,会不会内卷瓜分仅存的存量用户?

如果大的玩法还是类似知识星球,以交易为主且重交易轻运营的话,Friend.Tech 是无法被超越的;即使它的 UI 很烂,迭代很慢,很多功能都没有,但先发优势无可比拟。它的 TVL 已经上升至很高的数值,甚至仿盘想去达到它的十分之一都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它已经是一个赛道级别的应用。这是一件好事,既教育了整个行业,又让人们在如今如此缺乏应用层趋势的情况下,看到了一些很有趣的东西。

做仿盘需要极快的时间,就没有办法真正做创新和打磨产品,且又是在分整个存量市场,难度是非常大的。现在这些仿盘里的用户都是同一批的用户,新用户极少;因为仿盘并没有解决之前遗留的问题。因此我们另辟蹊径,把 Bounding Curve 运用到其他 Social 场景,有非常多的细分的领域可以去尝试。

我们观察到,真正深度搞 Friend.Tech 的可能 10% 不到其他的 90% 难道他们就永远的不会来玩吗?我觉得这是一个太早的定论,因为行业太早期,因此我们就想去在那 90% 里面找机会。在我们看来,Friend.Tech 并不是我们的对手,它可能是我们的师傅,是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对象。我们主打的并不是一个同样的场景,也不一定是同样的一批用户。

7、看到 Leon 推文提到了一个词叫 “类 FT” 应用,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词?难道未来的社交产品很可能被定义为 “FT 类” 和 “类 FT” 两种吗?

当然不是,它不是一个很严格的表述,我只是觉得它用到了 Bounding Curve 这种玩法解决了SocialFi 资产发行和流动性的问题,有了交易的场景,这种我就叫类FT。当然如果是有更好的名字,比如说:交易类 SocialFi 或者有现金流的 SocialFi 就看你怎么去定义,当然类 Friend.Tech 就比较好理解。

大家是以叙事为主的,真实的应用场景还没有那么多。这个词其实不是一个严格的定义。

8、最后,Leon 有什么希望对 Crossspace 社区或是 Web3er 说的吗?

更多是我想听大家说,我觉得做产品或者做项目更多的是听大家的话。以及大家一定不要错过SocialFi 的机会,就像 2019年那时候 dex 很早期,UniSwap 没什么人用,但它最后甚至开启了一个赛道,成就了以太坊。我觉得它的核心是解决了两个问题,当时的ERC20的资产发行之后,它是需要一级市场的资产以及发行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来促进交易的,dex 的出现就成就了这两件事情于无形中。

我觉得 SocialFi 的 Bounding Curve 也开启的这条赛道和玩法。它也是在这个熊市里面给下个牛市埋下了伏笔,因为它解决了资新新的一种、更高质量的资产发行——以人为资产的发行以及定价;有了这些它才能去承载很大的 TVL,才能给这个行业带入更多的人和钱。这就是所谓我们说的 Mass Adoption。

当然,我们都在讲 Mass Adoption,但是真的需要有一个东西,它既能吸引人又能吸引钱进来才会有 Mass Adoption。

以及我觉得内容创造者变现这件事,在世界各地都是有需求的。尤其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很多人被大厂或金融机构被裁掉,都在主动去做自己的自媒体,然后想办法变现。我觉得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

这个过程中是有巨大的机会的,只要你能满足大家,把这个需求变现;同时 Web3 也会让大家觉得这也是一个很有趣、可以创造价值的一个领域,它真正就能给这个行业带来更多的人和钱。这就是我想说的。

结语

十分感谢 Leon 的回答,也希望大家都能在 Web3 这个领域创造自己的价值。

之后 NFTGo 会持续邀请 Web3 Builder 进行专访对话,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中文推特:@NFTGoCN 对我们保持关注。大家有任何建议、想看到的 Builder 、想问的问题、或是想要毛遂自荐都欢迎前往我们推特评论或 DM。

下一期对话 Web3 Builder,我们不见不散~

Subscribe to NFTGo.io 研究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NFTGo.io 研究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