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狂热分子吗?|预言家周报#234
August 28th, 2023

《狂热分子》是一本名声在外的书,如果你没看过,大概率也听过。它一直在我的想读列表里,不断有朋友强烈安利,但是不知为啥我一直没打开,直到上周。

好书不怕晚。这本书就像一个失散几辈子的好朋友突然出现,告诉我好多他经历的故事,正好和我过去的经历强烈共鸣。尤其是在 Crypto 世界的亲身经历,让我疑惑,我们是狂热分子吗?

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狂热分子”“群众运动”“煽动”这些词都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觉得他们都沾着一股邪性。翻开书之后,没读几页就发现,这说的不正是我们这些人吗。

先介绍一下作者 Eric Hoffer 的个人经历,不得不说他真是写这本书的天选之人。Hoffer 生于1902年的纽约,父母是德国移民来的犹太人,他7岁就莫名失明,同时母亲逝世,从未上过学,15岁又莫名的复明了,从此开始疯狂阅读,自学成才。

他18岁那一年,父亲去世。他离开家,一直靠打零工在贫民区生活。28岁时他试图自杀,没成功,他离开贫民区继续流浪,在农场打零工,后来在码头做搬运工,这些经历为他提供了绝佳的畸零人观察场景。

他认为,畸零人,也就是被正常社会生活排挤的人,是群众运动的中坚力量,true believer. 他们厌恶自我和现状,希望在别的什么神圣事物上获得寄托,重新获得活着的感觉。这个神圣的事物是什么不重要,纳粹,共产,十字军,民族主义,Network State ,比特神教,身心灵,you name it.

Hoffer 生活的那个时代充斥着战争动乱和各种群众运动,这本书出版于1951年,取材也主要来自20世纪上半叶的群众运动,和当下还是有很多不同。Hoffer 的格言警句式写作风格也不追求完全正确,更多是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摘取几段我觉得和 Crypto 世界有些关系的文字:

群众运动给自己设定很多不切实际的目标,乃是其对抗“现在”的策略的一部分。大凡行得通或有可行性的事情都是“现在”的一部分。标榜一些可能达到的目标,等于是肯定“现在”的价值,并与之妥协。反之,相信奇迹则是意味着否定和睥睨“现在”。

群众运动喜欢鼓吹不切实际和不可能的任务,这也正对失意者的胃口。那些一般事情都做不好的人喜欢去做不可能的事。那是他们掩饰自己无能的手段。因为要是我们从事可能之事而失败,失败之责就得完全由自己承担;但如果从事不可能之事而失败,我们就可以把责任归于事情的困难。从事不可能之事比从事可能之事少一点丢脸的危险。因此,愈做不好一般事情的人就愈胆大妄为。

如果 Crypto 真是一场群众运动,很可能和之前的有显著区别。比如过去的运动都会激励人们为之去死,但 Crypto 里完全没看到这样的元素,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过,从群众运动的视角去看 Crypto ,对我的影响很大,我也推荐你去看一看,很薄的一本书,绝了。

值得阅读的文章

From Big Macs to Baftas: the incredible story behind the hit video game Vampire Survivors

@王超:推荐一个很上头的游戏《吸血鬼幸存者》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制作者Luca Galante曾经穷苦潦倒在麦当劳垃圾桶捡汉堡吃。它在卧室中完成了这部游戏,尽管画面简陋、玩法简单,但这种极客的精神引起了数百万玩家的共鸣。Galante一度不好意思收钱,因为觉得这个游戏制作成本太低了,但最终《吸血鬼幸存者》售出了超过1000万份,而随着Switch版本两周前上线,这一数字还在快速攀升。很多时候,人们就是喜欢这种简单的快乐。我喜欢这个游戏,更喜欢它背后的故事。 Galante说"Most of the stuff I see is not there to give me entertainment, it's simply there to take my money – and I don't like that" 这句话值得所有游戏从业者参考,尤其Web3的。

通过完全分布式零知识证明实现可扩展 zkRollups

@郭宇:Pianist 一个分布式的 Plonk 改进系统,把一个大电路拆解成多个子电路,并交给多个机器去协同完成证明。关键技术是采用二元多项式承诺来修改 Plonk 证明系统。论文全文见 https://eprint.iacr.org/2023/1271

Complexity Theory’s 50-Year Journey to the Limits of Knowledge

@Kurt Pan:绝大多数人都听说过P vs NP问题,所有crypto行业的人都隐式信仰着“P不等于NP“(否则crypto就不存在了),但同时大多数人对此方向上的前沿进展并不清楚,依然认为没有任何进展。其实不然,在一片完全未知的领地内,确切地证明了有3条路不通,这已是极大的进展。本文就是一篇极好的科普入门材料,讲述了如何从natural proof barrier到meta-complexity,以及和密码学存在性的关系。

我们用了半年加几百万给 Rapper 组合开了一场虚拟演唱会

@Masterpa:创业者在分享自己失败经验的时候,总是试图粉饰一些事儿,或者说想解释很多事儿,所以特别真诚的分享就特别少。但这个绝对真诚,绝对靠谱,特别实在。

田野调查:实现 MuSig2

@阿剑: BitGo 钱包的开发者撰写的报告,介绍了他们开发 MuSig2 实现以及为 MuSig2 规范作出贡献的过程。从秘密学上来说,他们提出的一个大胆的创新是 Schnorr 聚合签名的最后一个签名人可以使用确定性的 nonce 值(因此现成的 HSM 无需经过复杂的改造就可以支持参与 schnorr 多签名)。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指出,他们的经历表明,为什么我们应该关心社区的技术规范,并参与规范的形成。

The Power of Stake-To-Play

@空岛:onchain game现在到了需要跨过概念和叙事的阶段,真正去寻找pmf,这篇文章结合对已经上线的产品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

从J.A.R.V.I.S.到西部世界 – 智能体和人类共生的未来

@Leon:五年内 AI 的发展就会让我们的生活大变样,这么快速的变化难以想象。

Subscribe to 橙皮书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橙皮书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