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几个大交易平台中,期货用户量最大的当属OKEx。所以这次就拿OKEx上的期货合约交易给大家做一个教程。首先,你得拥有一个OKEx账户,但一开始你并没有进行合约交易的资格,需要开通合约。登录网页版OKEx主页,在上方菜单栏点击“合约交易”。第一次操作需要进行合约内容的学习,然后通过一个测试即可开通合约。
站长推荐:球前三加密货币交易所,注册即领取最高¥3000数字盲盒,永久20%手续费返佣。
OKX注册地址:https://www.okx.com/join/BTC72
OKX备用地址簿: https://awesome-snowstorm-339.notion.site/OKX_OKEx-fd9b3009a1e54c90af022a162f63747d【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注册】
【申请成为欧易节点助力人,拿永久返佣最高40%,添加微信924972】
账户模式分为全仓保证金和逐仓保证金。
全仓保证金:账户的所有仓位公用保证金,不同仓位的盈亏可以互相抵消。适合有传统商品/金融衍生品经验的用户,以及套利/套保类用户。
逐仓保证金:各个仓位的保证金独立计算,盈亏单独核算。适合有金融衍生品经验的用户,以及追求高杠杆用户。
杠杆倍数有10倍和20倍可选。
计价单位有USD和CNY可选。
交易单位有张和BTC可选,每一张合约代表100USD。
目前提供周合约、次周合约、季度合约三种。如果不是做超短线的话,建议选择季度合约,操作上比较灵活。
区块链今日热点:正文开始
在所有链游品类的叙事(narrative)中,我曾对创作者经济(creator economy)报有最崇高的信仰:创作者最大化拥有其作品、可组合性、最小化平台抽成以最大化利益。甚至去年下半年链游抢过defi风头最火的时候,我曾一度觉得比起Axie这种P2E迟早死亡螺旋的东西,The Sandbox这种创作者经济产品简直是web3游戏文明的曙光:与Roblox这样“万恶”的中间商直接抽走创作者50%收入不同,Sandbox和Decentraland因为只通过卖地和token来商业化,所以直接避免了大量抽成;再看坐拥16万块地的Sandbox在热度降低、还没有什么用户和开发者的情况下当前依然有着$1.2Bn的市场规模,历史交易额近$0.5Bn,可见元宇宙依然承载着大量市场对web3创作者经济的梦想。
Sandbox的地块总市值与历史总交易额
现在想起那几个月前的青葱岁月,再回头看看这段时间看过玩过的元宇宙产品,不禁失望:Axie们的P2E疯狂之后起码还曾经拥有过百万级用户,后面还进化出了X2E,甚至部分产品已经开始了用外部经济和生态系统挑战死亡螺旋的征程;而当初被我寄予众望的元宇宙们呢?除了学会了Axie的币价过山车以外,也只是额外自己琢磨出了一个地价过山车:
不光学会了Axie的币价过山车,元宇宙们额外学会了地价过山车
毕竟半年过去了,当时的鬼城现在依旧还是鬼城,高价买下的地被寄予厚望的builder们交付了一堆毫无用处且互相违和感十足的建筑,里面贴了一堆奇奇怪怪的NFT,偶尔有一次明星合作做了一次活动诈尸几百个用户,然后再次长眠。说好的元宇宙mod呢?说好的社交中心呢?Decentraland人气最高的前5块地里有四个都是德扑(Ice Poker,最火的一块地上也只有300多个人),而时至今日我们居然还在一直看到更多几乎无创新的metaverse仿盘一直在出现,乐此不疲地融资卖地。
Decentraland人气最高的前五块地中有四个都是德扑 (Ice Poker)
然后看看Sandbox:就在几天前“sand.eth”的域名过期没续,直接被人抢注然后300eth卖了出去(如下图)。虽然sand的这个ENS好像说实话没啥用,但看在这是个12年建立、18年被Animoca收购且寄予众望的游戏上,如今的荒凉和极其缓慢的进展不禁让人怀疑到底还有没有人在做事,是不是真的忘了续期。
有聪明的小伙伴就要说了,现在还是早期,比如Sandbox还在alpha test,Decentraland也只是Beta,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我怎么知道以后不会行呢?说的没错,虽然经历过失望,但我仍旧对元宇宙们的创作者经济梦抱有希望。然而当前的主流产品没有妥善的解决好最根本的一个问题,且涌出的新产品也经常对这个根本问题避而不谈,或者给出一个非常generic的回答。那么这个关键问题就是:
你的元宇宙的存在意义(Purpose)是什么?
很多项目方的回答可以概括为:玩家可以在我的元宇宙上社交、娱乐、创造;创作者可以在我的元宇宙上build来表达自我或者商业化。
然后紧接着我会问:为什么玩家要在你的元宇宙上“社交娱乐创造“?还有为什么创作者要在你的元宇宙上”build来表达自我或者商业化“?
那么有意思的现象来了:大多数人会把我的追问主动或被动地解答成一个关于冷启动的问题,仿佛通过冷启动带来了前几波用户和开发者之后,在项目方的持续努力之下会magically正向循环来吸引更多的玩家上来社交创造、更多的项目方上来build。然后我会听到各种如何获取前几波用户和开发者的故事,比如组织独家活动、搞黑客松、发grant等。换句话讲,就是“项目方可以在前期做好编辑器、努力搞事情来实现0-1,中后期项目的生态在吸引了足够用户和开发者后能够自行扩张,实现1-100”。
而我的问题依然没有被解答:归根结底,用户和项目方们到底为什么要来你的元宇宙?
举个例子,Solana能做到今天的规模绝不止是因为提供了更高的TPS(不要笑),而是对大量用户在Ethereum上可拓展性的问题有了简单粗暴的解决,那么Solana的最重要的存在意义不是提高了TPS(都说了不要笑),而是解决了大量用户的可拓展性需求– 我们假设Ethereum的layer2早已普及的话,当用户的急切需求已经有了不错的解决时,只是提升了TPS的Solana也绝对不会快乐成长到今天这个样子。
再举另外一个例子,Ethereum之于Bitcoin的创新点在于智能合约的普及,则Ethereum的purpose不在于提供了功能更广的智能合约功能,而在于看准了智能合约于区块链的协同效应,从而挖掘了大量用户对于智能合约的需求,创造了新的范式(a new paradigm)。
再回到刚才的话题,元宇宙项目“做好编辑器“和”努力搞事情“等努力就跟如上案例中Solana“提升了TPS”和“提供了功能更广的智能合约”一样,是手段(means)而非存在意义(purpose)。新生的元宇宙们在means方面争先恐后花样百出:PPT和demo上用一个虚拟人物在光鲜精致的元宇宙主城里散步飞行,以及额外讲一讲自己独家研bao制zhuang的编辑器的强大之处;然而purpose层面却仿佛商量好的一样几乎无人提及:你的元宇宙能解决或者创造怎样的大规模需求?
我们可以从两个大的方向讨论来一起试着回答这个问题:对供给方的意义,和对需求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