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9 │ 說書《讀懂一本書》[後悔沒早一點知道的事][沉浸式學習]

只要有一個人聽你講的書,改變了命運,你的講書就是有意義的。

今天,我們來讀一本《讀懂一本書》,作者是大陸知名讀書平臺「樊登說書」的創辦人樊登。

從小到大,你的學習,你還記得多少學校教導你的內容呢?

如果你跟我一樣,也是大部分都忘記了的話,那你就可以理解「觀光式學習」的效果了。爲什麼我們會大部分都忘記呢?因爲我們普遍都有讀卻沒有真正懂。

觀光式學習,像是打卡,確認這一章學會了嗎?考試檢驗。每章都檢驗過了,小考都考了,分數及格,結束學習。

但這樣學習基本上就很可能是「學得有多快,忘得有多快」。

相較於「觀光式學習」,有另一種「沉浸式學習」。

沉浸式學習,像是你在求學階段,要教導同學上課的內容的時候,你有沒有感覺你自己是要掌握度最高的呢?你必須自己先理解,理解後要解構出原因,才能把內容有邏輯順暢的跟你的同學分享。

講書,是更強的「沉浸式學習」。當你願意講書,把你學到的東西分享出來,你才是在真正的深化、內化、並且真正善用你的時間。

要講一本書,會先從選書開始,選出好書後,當然就是要讀書,讀完以後,要解構一本書,然後進行重新組織的再創作,最後就是講給別人聽。

在《讀懂一本書》中,選書有幾個建議

首先是他們推薦的TIPS原則。

T(Tools)是工具。

「樊登讀書」講的大部分書,基本上都能提煉出工具性的內容。會教給聽衆一套方法。

I(Ideas)是新的理念。

書的作者能帶來一些新的理念、發現、想法。

P(Practicability)是實用性。

能夠給大家的生活帶來改變,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S(Scientificity)是科學性。

經歷了科學性的驗證過程。

選書還有另外一個我覺得書中講的蠻不錯的,就是建設性。符合以下三點之一的書就是具有建設性的書。

  •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意義
  • 使我們產生強烈的動力
  •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改變

意義、行動和改變,三者有其一,就可以說這本書是具有建設性的。

當我們可以使用書中推薦的幾個原則挑選書籍以後,挑出了自己覺得具有價值的書,自己有興趣的書,接着就是要來「讀書」。

讀書的過程中,我們要能夠一邊讀一邊思考一些重點,思考這些重點,可以讓我們直接使用在之後要拿來做講書的時候有很大的幫助。

要思考什麼?

  • 每本好書都自帶使命,這本書帶了什麼使命?他的使命到底是什麼?
  • 這本書怎麽論證這個使命的?
  • 他提出了什麼樣的一個假設?怎麽驗證這個假設?推理的過程是什麼?
  • 這本書要解決什麼問題?解決了什麼問題?提供了什麼解決方案?
  • 這本書的價值在哪?最有價值的點在哪?
  • 這本書的架構是什麼?
  • 這本書開頭先說什麼?
  • 這本書裏面最動人的故事是哪個?
  • 最後我們能得出一個什麼樣的結論?這個結論對我們每個人有什麼意義?
  • 我能不能準確的把握這本書真正的含義,理解這本書?
  • 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這本書真正得含義,且表達清楚?
  • 我表達出來的內容能不能讓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無障礙的理解?我的語言風格是否通俗易懂,能否被二次傳播?

這些是一邊讀書一邊思考的重點,需要如此思考的原因是讓自己在讀書的時候不是處在一個鬆懈的狀態,從一開始就因爲清楚自己要來講這本書,所以用更抽離一點的角度來看這整本書,讓自己去發現身爲讀者時不一定會看得到的作者的視角。

講書者自身講書的精彩程度,其實就會跟你讀過多少書有關聯,這是所謂的「講書者的能力邊界」,也就是

你的理解力到哪,就會決定你講書的精彩程度到哪。

這樣要如何擴展自己的能力邊界呢?這邊有七個方向可以擴展。當你擴展這七個方向,你能讓自己讀懂更多更難的書。但這邊不追求讀書的數量有多高,而是真正的把一本書讀懂、吃透。

  1. 經濟學

    經濟學的基礎思維,現代人可以不懂嗎?不懂的話看到不就直接悲劇?

  2. 心理學

    同理心的基礎、瞭解人類動機的鑰匙。無論是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有很多都是心理學的理論能增進理解的。

  3. 國學

    《論語》、《道德經》、《莊子》、《孟子》、《荀子》、《孫子兵法》、《韓非子》、《墨子》

  4. 管理學

    處理當代人際關係的一門綜合學科,背後隱藏的是領導力。

  5. 哲學

    超脫於現況的關鍵。

  6. 邏輯學

  7. 人生經驗

樊登都怎麽讀書的呢?

他說他讀的書都很乾淨,沒有什麼畫線痕跡。在講書之前才在書上畫些標記,讀的時候就認真讀,全心全意的感受它。

讀完之後放下,給自己一段時間間隔。時間大概是一週,一週後也差不多可能忘記一半,然後一邊回憶一邊畫心智圖,或做ppt。回憶時,再去打開這本書,然後翻摘要,比邊讀邊畫線更有效。

什麼才是書的精華?

有八個樊登個人的評判標準

  1. 當你感覺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時候
  2. 當你感覺問題很嚴重的時候
  3. 當你感覺某個解釋令你很意外的時候
  4. 當你看出遞進關係的時候
  5. 當你看出轉折關係的時候,要留意轉折後的內容
  6. 不同面向彰顯書籍內在價值
  7. 當閱讀的時候感受到心靈衝擊
  8. 書中的奇聞逸事,增加講書的趣味性

整理書的過程,必須非常尊重這本書原作的觀點,所以,我們要能夠「以書爲據」。

什麼是「以書爲據」?

講任何書都不夾帶「私貨」,就是不能延伸特別多自己的東西,因爲這樣你就背叛了這本書,耽誤了聽衆和讀者。

這點我是很同意樊登的看法的,原因我有在podcast有做說明。可參考我的podcast節目《好好生活鴨》EP19 │ 說書《讀懂一本書》。我們是不能改變書中的觀點的。

而進行再創作和摘要不同,摘要是把所有的重點畫下來,然後從頭到尾念一變,這叫摘要。但我們不是來做摘要的。我們是要用自己的語言使它通俗化,以便於大家理解的過程,所以講書是再創作,你可以加入很多創作的東西在裏面,但不能違背上面的,去改變這本書的觀點。你的說明都只是一種輔助。

最後就要進到講書了,書到底要怎麽講?

每一本書,在講書的時候,你都要先把這本書的坡道抓出來。建構坡道以後,接着論述背景,在進入正文。

什麼是坡道?

樊登在看完每本書後,都會繪製心智圖,「繪製心智圖最難的是第一筆。這第一筆也是最有意思的,就是「坡動」,這個坡道完全是根據自己對書的理解建立的。建構坡道的時候,你可以用書裡的內容,可以用自己的經驗,可以用自己的故事。

一開始要建立坡道很難,因爲這個坡道往往決定整本書的解讀方向,也影響講書的思路。……建坡道的時候,你可以用書中最打動人的 一個點入手」

並且在一出場就要抓住聽衆的注意力,一開始就要開門見山直擊主題,把最有價值的內容放在最前面講。

書的後面,則是放上了樊登自己手繪的心智圖,可供參考,有興趣的確是可以翻翻看。

本篇的最後,則是用,我覺得這本書最關鍵打動我的精神,才做這本書的結尾。

「用你的熱情和智慧去理解一本書,去講解一本書,如果能夠透過你的講解,讓一個人愛上一本書或對一個話題感興趣,從此他的生活可能發生改變,只要有一個人因爲你的分享而改變,你就不用在意收聽率、不用計較得失,只要有一個人聽你講的書而改變了命運,你的講書就是有意義的。」

希望你找到你人生的意義,找到你的愛,然後把你的愛貢獻出去。

我是Brian

我是Podcast節目《好好生活鴨》的主持人

希望你能協助我把我的節目分享出去,可以把這份愛分享給更多的人

Subscribe to 好書讀書會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