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 14 │ 《舉債致富》podcast講稿

EP14】real《舉債致富》
打給後,歡迎大家收聽【好好生活鴨】

我是Brian

這是一個專注在分享好書、自我成長、希望你好好生活的節目

今天分享什麼好書呢?

今天來分享一本《舉債致富》,原文作者: Thomas J. Anderson


在傳統的財務航道上,債務並不會增添價值,是一種應該儘快被剷除的東西。

各位通常會聽到的觀念是:

  • 債務是有害的
  • 退休時應該沒有債務
  • 債務會造成隱憂,造成壓力與負擔
  • 債務會讓你把錢「浪費在利息費用上」
  • 假定其他條件不變,你應該選擇寧可沒有債務
  • 債務會增添人生的風險
  • 相較於負債,沒有債務的風險較低

然而,所有的債務其實並不平等

如果有人說負債都是有害的,那就學貸款跟信用卡循環利息一樣有害嗎?
如果負債都是同等的,那創業貸款跟汽車貸款給你的感覺也是相同的嗎?
有沒有可能對於債務我們有些沒有思考仔細的地方?
有沒有可能我們覺得有害的債務,其實就是壞的債務?也就是

壓榨性債務

債務之所以名聲不佳,我覺得應該歸咎於壓榨性債務。對於這種債務,任何人都應該不記代價避免發生。最主要的特色是偏高利率、分期攤還排程,也不能抵稅。壓榨性債務通常會讓人馬上步上變窮的道路,而且經常是不歸路,因爲很容易越陷越深。

扣除通膨的實質利率只要超過6%,就一率視爲壓榨性債務。以2016年的美國狀況來說,超過8%的債務就是。

像是高利貸、高利率信貸、信用卡循環利息,這些都會造成壓榨性債務的持有者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窮。

還債的價值取決於債務成本

如果你清償了19%的信用卡債務,等於賺到19%的報酬;如果你清償利率8%的中小企業貸款,等於賺到8%的報酬率。

而清償可以抵稅的房地產貸款,大概只等於2%~3%的報酬。(臺灣的房貸也可以抵稅,有24萬可抵,這相關的細節可以google一下,臺灣部分不是今天的重點,因爲作者書中舉例是以美國爲例子,但我覺得基本上不影響理解,因爲只是計價單位不同,但他的概念其實是一樣的)

某些情況下,由於利率偏低,加上節稅效應,清償學生貸款可能讓你得不到任何報酬。

思考債務的新思維-其實無債務的世界不存在

我們如果能夠根據自己認爲適當的條件,按照我們舉債買進的相同成本,租賃我們所希望和需要的每種東西,就沒有人需要債務。

處在不完美的世界,很多人藉由債務支付他們沒有辦法運用手頭上現金購買的東西,包括:房子、汽車、教育,或自己的事業。
到底人應該借錢嗎?人生初期舉債,然後在未來想辦法還款,這是好的策略嗎?

運用債務累積財富

如果運用債務來累積財富,其實蘊藏許多好處。我說的不是信用卡債務,短期信用貸款,我說的是正確的債務。

我們能否有新思維:債務可以增添價值

債務如果透過平衡的方式運用,可以產生正面效益;所以,債務可以增添價值。

but how?

假設有A、B兩個家庭。不考慮稅金、通膨、利率變化。然後有下面兩個情況:

A與B都從35歲開始

A與B最初都沒有任何資產

A與B每年都有120,000美元的所得,不多也不少。

他們所做的投資,每年可以賺取6%

如果向銀行貸款,利息是每年3%

他們的房子每年增值2%

每個家庭每年都儲蓄15000美元(每月1250元),儲蓄金額已扣掉房貸費用

他們從來不搬家

假設他們都在35歲時購買房子,價格爲300,000美元,100%貸款。所以,兩人的房屋抵押貸款都是300,000美元。30年攤銷,每個月大約要付1250美元,這是現金支付,不是儲蓄。

A跟b他們對於債務抱持的態度不同,a是希望儘快清償債務,b可以接受債務,只要有助於儲蓄。a把所有儲蓄都用來清償房貸,b就是不會多付一毛錢。就是1250,剩下就儲蓄。

我們來看65歲的時候會有什麼情況。

65歲時,他們的房屋價值是550,000美元。但因爲這是自住,他們也不搬家,所以房屋價值其實也不能變現。

A總共花了143個月清償房貸(不到12年),所以47歲他就沒有房貸了,然後每個月可以存2500,到65歲時候,他有一棟房子跟100萬美元。那種前面有說他們做的投資每年都可以賺6%,所以等於每個月差不多有5000美元可以花。但過去每個月餘額是2500,年薪12萬,還沒退休時,等於他一個月可以花7500(100萬美元的5000股息加上每月可儲蓄餘額2500),但退休要從7500變成5000。

B呢?

B就是每個月繳1250剩下的1250存來投資,65歲退休他有一棟房子,跟125萬美金,比a多了25萬。年報酬率6%,等於每個月可花的錢是6250。b退休每個月比a多了1250可以花。

那這時候有一個C,他對債務有個更不同的觀念:從不清償本金。只支付利息,這利息每月相當750美元,然後他每個月可以存1750,全部投資做了30年,65歲退休他的儲蓄是175萬,清償房貸30萬以後剩下145萬美元,比b多了20萬,比a多了45萬,如果用每月可花的錢來看是7250,比b多了1000,比a多了2250。

如果175萬都不清償本金,繼續投資,然後還是只還利息,每月收益有8750,扣掉利息750,每月可以花8000,比原本工作期間可以花的7500還高。c退休以後可支配所得不減反增。

當然,臺灣沒辦法不還本金。就我所知。

然後這三個case都存在一個完美假設,也就是,他們都沒失業,房貸利率也都沒調整,然後投資都不會虧錢。

功能性債務

一般來說,通常低於通貨膨脹加上6%,理想的情況是稅後利率接近通膨。以2016年美國環境來說,這類債務稅後成本大約介於2~8%之間

在臺灣常見的功能性債務,會像是房貸、學貸、中小企業貸款,存在真實的成本,但往往可以完成難以完成的事情。

致富性債務

致富性債務是你可隨時清償,但卻決定承擔的債務。一般來說,這類債務利率很低,通常接近通膨,而且你有足夠的儲蓄清償這類債務,這類債務也讓你有機會成本賺取利差。換言之,投資賺取的報酬,可能高於借款成本。

但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你有足夠的儲蓄清償這類債務。

像是房地產抵押貸款,可以提升報酬、節省稅金,並實際降低風險。

零成本債務是否有價值

這次要舉另一個案例
從brandon跟terresa開始,他們30歲,年所得6萬美金,他們買了24萬美金不動產,房貸195000,他們儲蓄率是15%也就是9000。

所以他們要用21.6年可完全清償(195000/9000=21.6)不計算利率跟利息,只計算本金。

他們到51.6歲,辦了一場Party,慶祝自己沒房貸了,燒掉貸款文件。然後他們也沒有儲蓄,然後已經51.6歲了。

But,思考一下,沒有債務真的有價值嗎?你51歲快要52歲,沒有房貸,沒有存款,那真的比較好嗎?真的需要用錢不是還是要用房子去貸款嗎?

不論債務性質好壞,多數人都會及早清償債務,延後儲蓄。事實上,他們做法應該剛好相反:保留好債務,及早開始累積資產,充分運用複利的效應。好債務可以慢慢清償。

我當然希望自己擁有彈性,痛恨遭到限制而動彈不得的感覺。

我希望自由,但,沒有負債就能讓我覺得自由嗎?或者還有其他方法?

我們要如何突破靠薪水過活的循環

作者說,根據某項調查資料顯示,76%的美國人必須仰賴每次發薪過活;總儲蓄足以因應六個月生活費用的美國人,不到25%,甚至有27%的人完全沒有儲蓄。

另一份資料顯示,46%的美國人,他們的儲蓄還不到800美元。介於55歲到64歲的在職家庭,有三分之二的儲蓄不超過一年薪水。這樣看來,美國人儲蓄水準顯然不足以因應危機發生。更不用說退休。

但,我們不要說美國人了,來用剛剛的數字來看看自己怎麼樣?

剛剛有說嘛,總儲蓄足以因應六個月生活費用的人不到25%,那你是在總儲蓄足以因應六個月的生活開銷這一區嗎?

有27%的人完全沒有儲蓄,那你是在完全沒有儲蓄的這一區嗎?

46%的美國人儲蓄不到800美元,那你是在儲蓄沒超過800美元這一區嗎?

55歲到64歲的家庭,三分之二儲蓄沒有超過一年薪水,那你是在儲蓄有超過一年薪水的這一區嗎?

這個問題可以自我檢視看看,也許其實是代表某種狀態需要突破。

認爲債務不好的傳統思維,是否是造成儲蓄缺口的主因?

作者建議:債務比率最好維持在15~35%之間

在作者的其他 著作中提到:長期而言,債務比率最好維持在15~35%之間。這33%的債務,或許可以降低你的風險,幫你節稅,提升你的投資報酬。可是,這些比率只適用在那些已經累積不少資產的人,不包括剛開始賺錢的人。

15~35%,作者覺得最好就抓33%,比如說,你要買一棟50萬美元的房子,要準備兩成自備款,也就是自備款10萬貸款40萬,你要有70萬美元的資產,爲什麼?你會說,負債不是40萬嗎?40/70是57%啊,沒有算法不是這樣,算法是負債除以資產,負債40萬是正確的,但他資產算法是50+70萬,也就是120萬。扣掉房子的50萬,若比例抓15%,則要有216.6萬(扣自備款10萬的話要有166.6萬)的資產,若比例抓35%則要有64.2萬的資產(扣自備款10萬的話要有54.2萬)。所以代表其實這個人現金就可以買下這個房子,才去做貸款。跟臺灣大多數人是存半天拼出頭期款,然後剩下全部靠貸款不太一樣。

這個比例是要把【總負債】除以【總資產】。

如果今天是只有10萬,然後買50萬的房子,這樣債務比率是多少?

這樣總負債是40,除以總資產50,這個債務比率就變成80%。

就會不健康,所以很多人買房子會損失非常多生活品質,其實就是債務比率過高。

租屋vs購屋

處在「起步」階段,我強烈建議各位考慮租屋。相對於你目前的財務資源,買房的風險太高。除非淨財富超過年度稅前所得的50%,否則我強烈建議各位不要有購屋的念頭,或購置任何重大資產。

通常在「起步」階段購買房子的人,往往會相信:

事情發展不會出差錯,不會出差錯代表什麼意思
代表他們會覺得:
關於工作,他們的收入穩定,持續成長。不會失業或薪水下降

關於房子,修繕費用有限或者沒有想過稅金、房屋修繕費用問題

關於家人,不會生病或發生緊急事件,甚至,因此也沒買保險,任何一種大風險的保險。

房屋的價值將顯著增值

他們不會很快搬家,搬家會涉及成本,侵蝕房屋漲價與儲蓄

我們的社會過度鼓勵人們太早購屋,因爲大家相信房屋所有權有助財務自由。我建議除非你與家人已經沒有任何壓榨性債務,而且儲蓄已經 至少等於年度所得的50%,否則購屋的風險太高,通常不應考慮這個選項。

人們之所以急着購屋,通常是因爲他們認爲租屋純屬浪費,認爲幫房東買房子,不如自己繳房貸,至少付完房子是自己的。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不該把租金視爲浪費,應該把購屋的利息、稅金、修繕費用視爲浪費,而且也不該承擔 過高風險。

關於債務/所得比率是否一定要維持在35%?

處在低利率環境,有些人購買的房子,價值或許可以稍微高於我的建議,如果碰到高利率環境,這種程序就會碰到很大的困難。建議各位不要運用低利率環境購買價值更高的房子,寧可謹慎一點,購買你經濟能力絕對承擔的起的房子,而且要保持一點緩衝空間。剩下的錢則用來累積流動性和儲蓄。

感覺富裕最好的辦法,就是住在自己負擔的起的房子。

然而,其實債務沒有好壞;債務只是一個放大鏡

來聊聊關於你的最主要資產:房屋

很多人希望完全擁有自己的房屋,不希望財富浪費在房貸的利息成本,但在償還房貸之前,務必想清楚一個相關議題:機會成本。

所謂機會成本,是指你用來清償房貸的資金,也可以用來進行其他投資。

如果你相信長期平均而言,你所賺取的期望報酬,會超過房屋貸款的稅後成本,則應該考慮運用相關資金進行投資,而不該清償房屋貸款。

但相反則,要先清還房貸。

談到房屋投資,其實很多人的算數就會產生嚴重瑕疵,怎麼說。你如果花了五十萬美金購買一棟房子,十年後賣出價格爲一百萬,表面看起來是賺一倍,年度平均報酬大約是7.2%;可是這十年來你可能付了六萬稅金,投資15萬美金的維修裝潢,所以實際成本是71萬美金,每年報酬率只有3.5%。
如果是臺灣,房屋持有是會有房屋稅、地價稅;臺北市的持有還會有一個豪宅稅;買賣交易售出還會有房地合一2.0的15%到45%的重稅,老房子售出則是土增稅、所得稅。
持有兩年內出售,房地合一是45%,奢侈稅是10~15%。

想着買房子,其實買房子的基本面還是關鍵在儲蓄,合理的儲蓄才是王道

我們的收入之中,應該儲蓄多少呢?

作者設定的理想目標是至少15%,如果可以儲蓄20%,那就能夠享有更大的彈性與自由,安全邊際更寬廣。你至少需要儲蓄10%,而且要有長久工作地計劃。

你需要取得均衡,在儲蓄之餘,你也要享受人生。

那哪些東西算是儲蓄呢?我把儲蓄定義爲對於淨財富有所貢獻的東西。增加資產或減少負債,對於淨財富都有貢獻。所以,除了一般現金流量外,包括退休計劃,清償債務本金(清償利息不算)。

我建議不要把清償汽車貸款視爲儲蓄。因爲汽車會折舊,未來價值較低。儲蓄乾脆就不要考慮這部分。

流動性是保命關鍵

現金是某種程度的保險。

永遠不要低估流動性的功能。擁有一萬美元或五萬美元,可以增添你度過危機的機會;擁有五萬美金與十萬美金的流動性,可以讓你舒適度過危機;如果擁有一百萬美金或更多的流動性,你將擁有少數人少有的機會。

度過危機,代表生命有時候不會按照你的計劃進行

  • 你可能至少失業六個月
  • 你可能需要搬家
  • 你可能被迫減薪
  • 你可能生場大病
  • 你可能會碰到投資機會
  • 你的家人可能需要你照顧
  • 你的某個投資可能泡湯
  • 你可能戀愛,整個世界因此發生變化
  • 你可能失戀

這些都是可能發生地現象,但不是絕對

以下幾乎是必然發生,但時間不確定:

  • 天災
  • 股票市場崩盤
  • 經濟景氣衰退
  • 爆發戰爭

爲了評估自己可能發生財務困難的可能性,不妨思考下列問題:

  • 你是雙薪家庭還是單薪家庭?
  • 收入的穩定性如何?
  • 你或配偶失業的可能性有多高?
  • 你和配偶萬一失業,多久才能取得替代收入?
  • 嚴重經濟衰退或其他金融危機,直接影響你的工作或收入的可能性有多高?
  • 嚴重經濟衰退或經濟蕭條,對於你和家人的衝擊會有多大?
  • 你的儲蓄可以提供多少緩衝?你目前有多少或能夠取得多少應急流動性?
  • 對於無法或尚未投保的天災,可能對你造成多大影響?
  • 那些仰賴你撫養的人,財務需求有多迫切?(沒你扶養會很慘嗎?)

儲蓄率的影響爲何?

儲蓄率20%來說,效果非常理想。儲蓄率如果是15%,大概就不錯了。但如果低於15%,退休儲蓄恐怕不敷使用,除非你相信投資報酬遠較於平常理想,或工作期間很長,可以永遠不退休。

儲蓄率低於15%,工作期間剩下不到35年,強烈建議各位考慮最佳債務策略提供的風險/報酬。

這邊涉及三個因素:1.儲蓄率、2.既有資產規模、3.退休之前的工作期間。

如果儲蓄率很高、工作期間很長、擁有相當資產,則準備好退休儲蓄的可能性很高。

如果工作期短,儲蓄率低,資產規模有限,則所需要發揮的資產規模就越大越好,所有的儲蓄都應該 盡可能用於投資,而不是清償債務。(假定你的借款成本沒有明顯超過通膨+2%)

如果有孩子後的儲蓄率呢?

前文曾經談到,我建議各位的儲蓄率應該至少要有15%,好消息是這種策略成功機會很大,壞消息是這不含子女在內。

如果要養兒育女,我建議從他們6個月大開始,直到22歲爲止,每個小孩都需要額外儲蓄2%。換言之,你原本儲蓄率爲15%,你有一個小孩,就要儲蓄17%,有兩個,就要儲蓄19%,以此類推。
但這是作者給與的直接建議,爲什麼要這樣加,並沒有看到什麼論述,不過是可以理解這件事情爲什麼要這麼做,但有時候未必做得到就是了,因爲生完小孩的確支出會增加,有些還會增加不少。

還有一個關於儲蓄的另外一件事,如果你有貸款,可以考慮還多少款,存多少錢

假設你有能力每個月付2000美元的分期付款,但選擇只付利息1000美元,額外的1000美元是用來儲蓄或降低其他債務,而不是花掉。

學生貸款也是同樣的

學貸利率這麼低,你花10年還完學貸,跟花20年還完有什麼差?假設你用盡全力可以10年還完,那你還完的時候你得到了什麼?沒有,你只是把貸款清掉,但如果你把時間 拉長一倍,20年還完,同時你還多少錢就存多少錢,你還完學貸的時候,你得到什麼?你得到一筆跟學貸同樣金額的存款。

我們來討論書中把資金分成三個水桶(保守水桶、核心水桶、積極水桶)、四個賬戶(改變人生基金賬戶、儲蓄、支票、退休賬戶),這樣加起來不是七個,水桶是大項目。我們先來聊聊水桶

資金的三個水桶——保守水桶

儲蓄與投資不同。保守用途的資金,講究安全,不可運用於投資。

這個水桶不可借給別人,不做個人擔保,不可用爲旅遊花費,不可做愚蠢投資,務必保持其安全,不可與其他用途資金混淆,永遠不要讓這筆資金冒險。

也就是前面所說的支票與儲蓄賬戶,以及人生重大變化的最初投資。這也是你未來五年內準備投資資金的儲存場所。

舉例來說,當你退休時,你會希望未來五年的所得保留在這個水桶裏。這是你完全需要的流動性。

一旦準備好三個月所得現金準備,剩下的部分就可以承擔稍高風險,做些短期投資。目標是防通膨,不是增加本金。目標可設定爲通膨+2%。but如果你這麼做,要有投資損失的心理準備。

我的保守水桶會保有六個月所需的所有開支,加上未來五年所需的生活資金。隨着我們越來越接近退休,這部分水桶的水位也必須加滿,你希望退休當時五年內的生活所需資金都存放於這個水桶。

儲蓄與投資的差別

儲蓄時,你是爲了某特定期間內的某特定目的做的資金處理

投資時,你是爲了更長期目的,過程中未必需要運用資金。可能是退休、或10年後不特定需求。你應該按照不同需求,運用不同賬戶處理資金。

對於五年內需要用的資金,可以藉由儲蓄方式處理。

對於十年或以上的時間需要的資金,這類資金可以做投資。

資金需求如果在5~10年內,應該權衡潛在損失與獲利。時間越接近10年,越禁得起某種程度的風險。時間越接近五年,重點應該要擺在資金安全。

作者親身經歷

作者擺脫月光族,改變生活形態後,他的儲蓄顯著增加,到了2001年,每月都有穩定儲蓄。之後,科技災難爆發,某家股價原本250美金的企業現在跌到100美金,他覺得這是他的好機會,立刻進場買進。

隔一陣子,股價跌到75,他又覺得這時候應該買進,只要股價回到150,資金就翻一倍。所以他又加碼投資。

之後股價跌到30塊,但他可以肯定,只要網路存在,這家公司就會賺錢,然後他繼續買進。

之後股價跌到剩下4美金,他不敢繼續買了。

這時候他碰到一個女性,他們戀愛,決定結婚。但他這時候需要資金購買戒指、舉辦婚禮、買一棟房子,於是他賣掉持股,還好股價反彈到四美元以上,但還是遠低於成本。

發生了什麼事?

作者不懂儲蓄與投資之間 的差異。如果時間 可以更充裕,這檔股票在作者寫書的時候是90美金,他的投資的確會成功,但這不在他的時間規劃之內,他必須更早就賣掉,因爲他需要錢結婚。

所以原本該做儲蓄的就要放儲蓄賬戶,不是拿去投資。

作者也邀請大家,請各位相信作者,想要建立退休投資賬戶,就應該盡量保持安全、無趣。

資金的三個水桶——核心水桶

這個水桶的資金是希望做謹慎投資,長期發揮投資功能。

這部分資金不僅需要保障本金安全,還希望平均每年可以賺取通膨+4%的報酬。

關於這個水桶,要以分散性投資組合爲目標,不能同漲同跌的正相關資產,而要是負相關資產。應該有些賺錢有些賠錢。至少應該由7種低相關的資產類別構成,每個資產類別權數至少爲5%。理想情況這類投資組合每隔一段時間要重新調整,恢復原本權數結構,賣在相對高買在相對低。

資金的三個水桶——積極水桶

積極水桶是由高風險投資組合構成,目標是提升報酬。這類試圖揮出全壘打的投資,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我見過很多投資成功的退休人士,但他們大多都是瞄準穩定的一壘或二壘安打,那些試圖揮出全壘打的人,真正成功的人反而比較少。

一般來說,你的投資哲學風險越高,獲得長期成功的可能性就越低。因爲高風險策略難免都會碰到價值大幅下挫的時候。

積極投資,部位規模是最重要的考量,也就是,積極投資佔整體投資組合的比率應該低於30%。4%部位最理想。如果你真的喜歡,不妨持有這類高度集中的部位,但規模最好不要超過整體投資組合的10%,建議最好盡量貼近4%。

除非你已經踏入自由階段,淨財富已經超過年度所得的兩倍,不然我建議各位根本別思考積極投資。

我曾經見過很多人,年輕的時候經常從事積極投資,但有點年紀以後,就很少這麼做了。我相信,這是因爲他們有了和我類似的經驗。我現在已經很少從事積極投資了。

40歲之前,我曾經藉由積極交易賺了150多萬美金,可是之後又因爲這類交易賠掉了130萬美金甚至到180萬美金。賺錢的感覺很好,賠錢則很糟,而且前者不能彌補後者。任何時候,我都寧可無趣地賺取三十萬美元,而且也可能因爲這30萬美元而變得更富有。

這樣看下來,主要都會落在保守且確定度較高的投資裏面,除了房產還有一些較安全的股票,似乎才符合作者所說的情況,然而,退休這個部分也是有一些可能maybe很多人沒覺得太重要的觀點。
我們來聊聊

儲蓄的力量

如果65歲退休,你想要有100萬美元。你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

20歲開始,每個月投資360美元(總投資194400美元)

30歲開始,每個月投資700美元(總投資294000美元)

40歲開始,每個月投資1435美元(總投資430500美元)

50歲開始,每個月投資3421美元(總投資615780美元)

60歲開始,每個月投資14261美元(總投資855660美元)
這個數字的投報率是抓差不多6.2%而已

不要認爲自己還年輕,還有時間,有資格冒險

你年輕時候損失的每一塊錢,可能會等於你退休時候的164塊

不需要承擔重大風險

你如果還有時間,就不需要承擔重大風險

你如果沒有時間,就更禁不起承擔重大風險

請相信我,只要經歷過一次慘敗,就可以瞭解其中教訓

在本書中,作者當然有提出他認爲比較好的建議,他把它稱爲

LIFE新航道

我們打算遵循一個新航道,這是我認爲平衡的債務處理方法

叫做LIFE

L:launch(起步):你的淨財富還很少,人生剛起步

I:independence(獨立):你已經有了少量積蓄

F:freedom(自由):你已經有了中等程度的積蓄

E:equilibrium(均衡):你已經有了可觀積蓄,過着均衡的生活,準備退休

淨財富means總資產減去總負債

L:launch(起步):你的淨財富還很少,人生剛起步

在這個階段,你綱要開始累積財富,重點是要減少壓榨性債務,累積儲蓄準備金。你的淨財富價值還不到年度稅前所得的50%(如果所得不固定,請採用最保守的所得計算)。

你的稅前所得是100萬(NTD$),淨財富不足50萬

I:independence(獨立):你已經有了少量積蓄

你已經累積了少量積蓄,很多人開始考慮購買房屋或運用功能性負債。所累積的淨財富大約是年度稅前所得的50%到200%。

你的稅前所得是100萬,淨財富介於50萬到200萬之間

F:freedom(自由):你已經有了中等程度的積蓄

你累積的淨財富爲年度稅前所得的2~5倍,已經擁有安全的條件,可以自信地運用本書討論的債務策略,藉以取得財務利益。

你的稅前所得是100萬,淨財富介於200萬到500萬之間

E:equilibrium(均衡):你已經有了可觀積蓄,過着均衡的生活,準備退休

你的淨財富已經 超過年度稅前所得的五倍,並擁有合理程度的流動性準備金。你進行儲蓄,享受人生,預料退休之前將備妥生活所需,而且還可以繼續享受人生。

你的稅前所得是100萬,淨財富在500萬以上

正要起步階段的人要做什麼事

第0步驟:避免壓榨性債務

清除所有信用卡債務,以及利率高於10%的債務。在不另外舉債的情況下,只要有收入,就盡量清償債務。請記住,清償債務所獲得的報酬,剛好等於債務的稅後成本。你的信用卡債務利率如果是15%,那你清償以後就等於賺了15%的報酬。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投資,能夠提供這種程度的擔保報酬。

第1步驟:建構相當於一個月所得的現金準備

對於月光族來說,很容易陷入短期信貸(國外是發薪日貸款)和其他 壓榨性債務中。你的賬戶需要保有某種程度的現金,你如果承擔壓榨性債務,戶頭又沒存款,等於是在燃燒人生,你可能因此冒着破產的危機,甚至連生存能力都會受到威脅。總之,盡一切可能清償壓榨性貸款,儘快建構起碼一個月所得的現金準備。

第2步驟:引進退休儲蓄

國外有401k的退休金方案,臺灣是勞退,但個人建議自己來,不是因爲我的職業,而是你如果深入研究下去,你就會發現,自己來真的比勞退好,不用多扣,因爲以目前來看之後勞保會破產是高機率的事情,而勞保會破產,勞退也是同一個單位來操績效,你覺得,怎麼樣?

第3步驟:現金準備的成長

目標是再增加兩個月的現金準備,所以總共有三個月的流動性可供應急之用。你已經 打破月光族的魔咒。

所以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有三個月現金準備、沒有任何壓榨性債務,才能算是建立穩固的基礎,可以創造後續的儲蓄。

要計算你的家庭年度稅前所得,然後去除以12,去計算月所得。

我不希望你承擔高利息債務,不過首先 必須確定你能安然度過風暴。人生難免發生意外,尤其是初期階段。能夠協助你度過難關的東西,沒有什麼會比現金更好。

我必須再次強調:不要再擔憂你的債務,或至少先關心你的應急現金。你不能負有債務,而且還是月光族,這將使你陷入危機。我痛恨利息超過8%的債務,但我更痛恨沒有應急現金。

老實說,我寫這本書時,曾經考慮把「沒有壓榨性債務」當做第0步驟,但這個決定讓我有所猶豫。我煩惱最重要的第一步驟究竟是先準備1個月所得的應急資金,還是清償任何壓榨性債務。各位必須自行權衡,自行判斷何者最重要。但我們的目標就是沒有壓榨性債務,並且有現金準備。

債務在這個階段可能增加風險,應盡量減少。

第一階段:LAUNCH起步

L:launch(起步):你的淨財富還很少,人生剛起步

在這個階段,你剛要開始累積財富,重點是要減少壓榨性債務,累積儲蓄準備金。你的淨財富價值還不到年度稅前所得的50%

你的稅前所得是100萬,淨財富不足50萬

你應該盡一切手段避免發生任何新債務。請注意,我是說所有的債務。淨財富如果還不足年度稅前所得的50%,債務可能對於你的人生 產生邪惡效應。

我發現有關於那些債務的恐怖故事,通常都是因爲下列三種常見狀況中,至少發生了兩種:

  1. 當事人淨財富如果還不足年度稅前所得的50%。
  2. 當事人有壓榨性債務。
  3. 發生某種形式的危機,當事人沒有足夠的流動性或儲蓄因應危機。

第二階段:獨立

第二階段I:independence(獨立):你已經有了少量積蓄

你已經累積了少量積蓄,很多人開始考慮購買房屋或運用功能性負債。所累積的淨財富大約是年度稅前所得的50%到200%。

你的稅前所得是100萬,淨財富介於50萬到200萬之間

完成「起步」階段以後,你已經沒有負擔壓榨性債務,另外戶頭有三個月稅前所得的現金準備,退休賬戶有價值一個月所得的資產。

那在這第二階段,又要做什麼事呢?

第0步驟:沒有壓榨性債務(第一階段是避免)

現在沒有,以後也沒有,但在現代社會很難沒有用信用卡,很多pay都需要靠信用卡,網路購物也是,所以,這邊要改成,你的信用卡消費,要控制在你每個月都可以完全繳清的範圍內。才能夠沒有壓榨性債務

第1步驟:建構相當於六個月所得的現金準備

你要有兩個賬戶(這邊作者分儲蓄帳戶與支票賬戶),都各有三個月的 稅前所得資金,讓你更有能力度過風暴與難關。

第2步驟:建立退休儲蓄(退休賬戶)

目標是六個月所得的儲蓄

第3步驟:建構改變人生的龐大基金

很多人會想買房子、會想結婚辦婚禮、想讀研究所、想改變自己的事業。關於這方面的目標,作者建議要在儲蓄帳戶增加相當於九個月所得的準備金

所以,改變人生的基金賬戶、儲蓄賬戶、支票賬戶、退休賬戶,有四個賬戶。

改變人生基金賬戶要有九個月

儲蓄要有三個月

支票要有三個月

退休要有六個月

加起來是21個月。

債務與資產比率建議要小於65%

0.5~2倍,65%以下

第三階段:自由

F:freedom(自由):你已經有了中等程度的積蓄

你累積的淨財富爲年度稅前所得的2~5倍,已經擁有安全的條件,可以自信地運用本書討論的債務策略,藉以取得財務利益。

你的稅前所得是100萬,淨財富介於200萬到500萬之間

第一階段或第二階段末期,你的債務比率可能偏高,甚至會超過50%。債務比率只要超過50%,就要高度仰賴所得,以及降低任何事的容錯程度。等到退休,我們希望各位的債務比率低於40%。所以第三階段:自由,工作重心之一,就是要把債務比率從65%降到40%。

而這麼做有兩種方法,第一個是清償債務,第二個是累積資產。

就目前階段來說,我們希望各位藉由「累積資產」而降低債務比率。

寫下你的總負債總額,然後把這個總負債金額除以8,爲什麼是8,書中只說這是來自費波納奇函數。

把這個除以8的總負債金額算是一個基準單位。

然後要把各種賬戶都用費波納奇函數來做設定目標

如果不是用債務做基準,用所得爲基準

對於這個階段,除非淨財富累積超過年度所得五倍以上,否則不必優先考慮債務清償,但壓迫性債務除外,這屬於原本就不該有的債務。

這個階段通常會持續多久?

很難說,有可能大概需要8~15年。

債務比率要朝40%調整

2~5倍,跟40%以下

第四階段:均衡

E:equilibrium(均衡):你已經有了可觀積蓄,過着均衡的生活,準備退休

你的淨財富已經 超過年度稅前所得的五倍,並擁有合理程度的流動性準備金。你進行儲蓄,享受人生,預料退休之前將備妥生活所需,而且還可以繼續享受人生。

你的稅前所得是100萬,淨財富在500萬以上

當你的淨財富如果已經超過年度所得的30倍,則債務旅程就可以告一段落。此時債務能發揮的作用就很有限。

其實當你的投資資產價值一但超過淨所得的15倍,就要謹慎評估自己是否需要繼續承擔債務風險。

債務比例要朝向25%調整

5倍以上跟25%以下

全書重點

人們告訴你,債務不是好東西。人們告訴你,你應該儘快清償房貸。我相信,這種觀點不正確,我找不到任何相關的數學根據。

關於你的投資報酬與退休儲蓄計劃進度,最重要的單一決定因素,就是你的債務、債務結構,以及有關債務的抉擇。及早開始累積資產,盡量延後清償債務——千萬不要低估 這方面決策的威力。

以下總結全書重點

壓榨性債務

  • 儘快清除
  • 你的首要任務就是儘快清除壓榨性貸款,破除月光族魔障
  • 務必確認自己不是一邊打算努力儲蓄而經營退休計劃,實際上卻支付高額的信用卡貸款
  • 營造流動性。支票賬戶必須保留充分的應急資金,藉以防範不時之需

擁有房屋

  • 很多人太早購置房屋
  • 購置房屋如果導致流動性缺乏,那就太不值得了
  • 租賃房屋不是浪費金錢。這是有關風險管理與彈性,運用別人的資金,可以累積自己的財富。
  • 租賃房屋可以提供可觀的價值,除非你已經完全沒有壓榨性債務,淨財富至少已經是年度所得的50%,甚至已經接近年度所得的兩倍,而且你知道居住期間至少會超過5年

借款

  • 借款成本盡量貼近通貨膨脹,最好不要超過通貨膨脹2%。如果投資報酬可以取得通貨膨脹4%,就能賺取利差。
  • 避免採用15年期的房貸,如果儲蓄率低,再加上15年期房貸,你幾乎必定沒辦法累積必要的退休儲蓄。
  • 30年期房貸可能不錯,但通常只適用於你準備至少居住七年。

風險

  • 假定其他條件相同,你鎖定的利差目標越大,投資策略承擔 的風險越高
  • 我寧可引用較大規模的資產,賺取穩定而相對較小的利差。這是馬拉松賽跑,不是短距離衝刺。
  • 長期而言,風險的重要性不亞於報酬
  • 人生初期不值得冒重大風險,後期則禁不起冒險。

來小結一下今天的這本書,很多人對於債務的迷思,來自可能還沒對債務有場戲的思考一番,壓榨性債務,不管任何時期都要避免,但不是叫你不要用信用卡,是你用信用卡每期要繳清,不要循環利息,利息扣掉通膨太高的債務都被歸類在壓榨性債務。

然而功能性債務並非不好的,像是學貸,可以讓目前沒有錢的學生完成學業,讓他取得學歷以後,可以有比較好的機會,maybe可以過比較好的生活。 在債務成本過低的情況下,持有債務就並非是一件壞事,但怎樣的情況會變壞事?負擔過高,債務的比例在人生不同階段來說要有意識,要知道自己如何抓儲蓄的比例,把財務分配到不同的大項目水桶中,不讓短期用的錢冒長期可承擔的風險,把錢的賬戶區分好,養成儲蓄的習慣,退休越早做越輕鬆,這些都是可能你已經聽膩的東西,但就是這樣,退休的錢要是安全、無聊的投資,但不能說都丟銀行定存你可以退休,因爲會被通膨吃光你的錢。

人生不同階段,可以做不同的事情,你就算現在還是月光族,戶頭沒什麼錢,都不能阻止你下定決心開始,決定讓自己的人生變得不一樣,如果你覺得本集內容有讓你想到以前自己沒有想過的問題,也許你也可以重聽一次,記下自己有感覺的部分,也可以跟我分享,你聽到的哪些地方,你是有感覺的。


謝謝你聽到了最後,你還喜歡今天的節目嗎?如果你喜歡好好生活鴨, 歡迎你訂閱我們節目,並且在apple podcast或者mixerbox上按下五星評論,好讓更多人可以知道這個節目,我會很開心有機會認識你,或者你也可以到instagram私訊跟我分享,我的instagram是betterlivelikeduck,期待在instagram上可以遇到你。讓我們一起把生活變更好,大家一起,好好生活鴨,我們下次見,掰掰。

Subscribe to 好書讀書會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