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大话中国艺术史》
  • 作者:意公子
  • 完成日期:2022.4.10
  •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 概览:句句有梗,一口气读完10000年中国艺术史
  • 评分:⭐️⭐️⭐️⭐️
  • 类别:艺术史

书籍简介

封面
封面

本书从原始社会的陶器说起,内容涵盖了陶器、玉器、青铜器、草书、行书、山水画、工笔画等多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时间跨越了秦、汉、唐、宋、元、明、清、近代等多个时期。意公子用她独有的视角,以时间为写作脉络,通过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珍品串联起了这波澜壮阔、脉络纵横的艺术历程,配上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带领读者重现认识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体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感受中国这片土地独有的艺术色彩。

书籍摘要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一切的开始,是为了生存

美,就是吃饱喝足了,整点漂亮事儿。整着整着,他们就觉得自己老幸福了

一幅图,两种画法:一个是“勾勒法”,一个是“没骨法”。而这,恰恰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两大技法。所以,有学者直接就认为,这是中国画的雏形。

陶器的烧制训练了人类把握火候的能力,从而为后来的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奠定了基础;而陶器上的纹饰和物象以及各种造型的出现,也反映出原始人类在绘画和雕塑萌芽时期的艺术风格

不仅仅崇拜比自己强大的动物,原始人的崇拜对象也指向了最捉摸不定的上天。

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原则,或者说第一原则,就是对称。

用一句话总结,青铜器既是吃饭、听歌的家伙,还是打架的家伙

周人以食、货、祀、司空(管理居民)、司徒(管理教育)、司寇(管理盗贼)、宾(管理朝觐)、师(治理军务)为国家施政的8个方面。[插图]其中,“食”被排在了第一位。

青铜器”这个名字,准确来说是我们后人给取的。刚被铸造出来时,铜器可不是又黑又绿的模样,相反的,它们浑身金灿灿,非常亮眼。于是,古人把它们叫作“金”或者“吉金”。

它的出现直接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因为在以前,整个学界都认为中国的十二平均律,也就是C大调,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但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却告诉世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中国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十二平均律,比西方早了2000多年。

但是,中国古人却做到了让钟成为乐器。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曾侯乙编钟有的钟表面有些凸起的“疙瘩”。这些“疙瘩”的准确名字其实是“钟枚”。它的用处就在于减小声音的扩散,防止编钟扩音太久,发出更加浑厚的低音。这样,我们就能把钟当成乐器使用了。

古代中国有优秀的匠人,尖端的技术,可惜缺失抽象成文的科学,多少珍贵的实践经验因为匠人去世而失传,让人不胜唏嘘…也许因为某些文化使得古代文人与匠人无法交集…

无论是材料配比的黄金比例,还是给每一口钟调音,2400年前的中国先民,靠的是无数次的实践和经验总结,靠的是时间的积累,才最终把一整套曾侯乙编钟制作完成。

无论是材料配比的黄金比例,还是给每一口钟调音,2400年前的中国先民,靠的是无数次的实践和经验总结,靠的是时间的积累,才最终把一整套曾侯乙编钟制作完成。

中华文明,并不是发源于一地,然后传向四方的,而是从一开始,就如点点繁星,在中华大地各处诞生、发展、绽放光辉。

佛像和佛经故事的生动演绎,带给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出路的百姓在心灵上的慰藉。

那是悲惨世界中,艺术对理想美的高度凝聚和最高追求。

唐代是人物画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历史题材、现实题材,还是宗教题材,都继承了魏晋以来“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特点,但人物关系不再是魏晋时期那种“排排坐”的方式,而是有主有次,善于用一些戏剧性的情节来增加画面的丰富度。

在画家们看来,花鸟也是一个有生命的世界,既要写实,展现出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又要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特殊的时代意义。

绘画本身的作用,已经从单纯记录和为政教服务,慢慢发展成为文人士大夫抒发自己情怀的一种方式。

到了隋朝的时候,人们才慢慢把山水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画科。

古人说,“书,心画也。”书法打动人的其实从来都不是技法,而是书写者所要倾诉的情感。

自画像的出现,其实是人们开始关注自我价值的强有力的证明。

即使是墨,也有“焦、浓、重、淡、清”五色。

们以自然为文本,借用自然之物,或者在自然上进行自我的再创造,从而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只是这场大戏演到了最后,骗过了所有的人,却唯独骗不了自己。大幕已经落下,大家都还在荒淫沉醉,但韩熙载却异常清醒。

这便是宇宙的最高意志,从不因事、因人而有所改变。这看似很冷酷,但当我们理解了这一切的时候,也自然会释怀。

我们看到了范宽的人生,也同样经历了三重境界:画老师教的——画自然里有的——画自己的感动。

人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人生,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可恰恰正是因为这时候,苏轼这朵“花”落到了“泥”上,才能活得不矫情,才写得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随遇而安,写得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洒脱,写得出《赤壁赋》的天人合一,写得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

而赵孟頫是在现实中超越,他要的是“返璞归真”,要的是向他的朋友展现他不曾去过的老家,那种田园牧歌的宁静。

他画马画得好还有一大秘诀,那便是——光。

于是,“踏花归去马蹄香”。这一次,徐悲鸿走了。他放下了画笔开始休息,而他留下来的一匹匹马却始终还在那奔跑。它们一直跑,一直跑,永远精神抖擞,也永远不知疲倦。

她瞧不上那些不痛不痒的漂亮,于是不加掩饰地表现最为真实的自己。而真实,从来都有着无穷的力量。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艺术让我们真正获得的,或许根本不是技巧,或者知识本身。艺术最大的作用,是抚慰人心。

如是我闻

艺术让我们真正获得的,或许根本不是技巧,或者知识本身。艺术最大的作用,是抚慰人心。

Subscribe to XiaoShin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