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 WEB3
web 3.0
web 3.0

Web3.0就是Web的第3.0版本 (全文完)

Bi
Bi

人们对于新概念的谈论和炒作总是乐此不疲,因为没就具体细节达成共识,一定范围内可以随意粉饰,美其名曰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利波特。
Web 3.0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当然也有一些权威的定义,此处省略。
下文谈一些自己的拙见,如有错漏,纯属正常

温故而知新

其实无需死板的定义,1.0是互联网,2.0移动互联网,3.0是语义网,需求催生发展,发展又催生新的需求,所谓温饱思啥欲。

用计算机的人多了自然就会想把它们联成网满足通信需求,网越来越大最后全球互通,联都联上了那就搞点服务网站,只要规则一定,搬传统搞创新都可以来。这可能就是 Web 1.0。(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区块链也一样,联都联上了,无论传统创新都能接纳,所以现在五花八门,脑洞大开。)

web 1.0
web 1.0

电脑毕竟笨重,现在是有轻薄本了,可还不算方便。那就做个方便移动的终端,进一步降低门槛,方便更多的人的参与进来,所以移动操作系统崛起了,APP崛起了,智能终端崛起了,谁都想从手机硬软件市场分一杯羹。不仅如此,便利性带来更加良好的交互体验,网络社交开始兴起。终端毕竟计算能力有限,网速既然够,那就把(计算)资源集中起来,以服务的形式提供,形成了各种 。这可能就是 Web 2.0

web 2.0
web 2.0

Web 2.0 看起来已十分美好,但人永远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与前一代相比参与的人确实多了,但能不能更加 Open,使得参与者的积极程度和参与程度更高呢,这可能就是Web 3.0想解决的部分问题。其实短视频已经有点这意思了,不仅可以浏览内容,还可以自己生产。但最大问题是中心化

这些本应该属于自己的数字身份(账号)是平台赋予的,而非你自己所拥有。

从个人观点来看,Web 3.0的核心是分布式。 (文末会解释为何不用去中心化一词)

Web3.0与分布式

  • 分布式计算

资源上云的步伐太快,但不是所有资源都适合往云上堆的,毕竟好些都是自己的数据。就像八爪鱼一样,触角也需要一些“思维能力”,而非仅仅感知。说起分布式计算大家想到的可能是节点WA矿,而我想说的是边缘计算。Web 3.0会将数据中心扩展到边缘,把数据控制权还回个人手中,尤其敏感数据会在自己手中得以“计算”,这样可以同时解决数据隐私和分摊算力的问题。

分布式计算
分布式计算
  • 分布式数据网络

处于分布状态的数据(比如个人健康数据、农作物数据,汽车的位置和性能等)需要在不失去控制权、不放弃隐私和不依赖第三方的情况下出售或交换。很明显,这个问题需要区块链技术解决。简单说就是上链,数据小的上区块链类,大的上IPFS类,跑合约的上以太坊类。

分布式数据

  • 分布式智能

当下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已经颇具基础,一方面,其为全网提供了强大的预测能力;另一方面,当其与区块链的分布式思维碰撞也许会产生新的火花。说句玩笑,或许弱人工智能不够智能就是因为过于中心了,毕竟人总是自我矛盾的。

分布式智能
分布式智能

个性化与E2E

有的童鞋可能会问,Web 3.0怎样实现前文提及的提高积极和参与程度
时至今日,共性需求其实已经基本解决,剩下的基本都是个性需求。

E2E经济
E2E经济

想要参与程度更高必然是个性化得以彰显,个性需求得以满足,而彰显个性的前提是你的数字身份首先真正属于自己,而这需要在Web 3.0中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在Web3.0中,你可以是买家,也可以是卖家;你可以是众筹者,也可以是投资者;你可以倡议者,也可以是响应者;而这些角色并不是某一平台赋予的,当没有(固定)角色的你洗净铅华后,某种程度上反而回归了真实的自己,而商业模式,或者交互模式也就变成了E2E (Everyone to Everyone)。

普通人的参与

有的童鞋又会问,说的天花乱坠,作为普通人又如何参与。参与的方面和方式多种多样,而最能体现web 3.0又能广泛吸引参与程度或许就是DAO了吧。

DAO
DAO

我对DAO的理解也比较肤浅,还在初始学习阶段,经常会问自己所谓的DAO与之前的存在积分体制的论坛有何不同。除了之前提及的数字身份正真属于自己,可能还有开放多元自由细粒度的差异。

一个组织自上而下的界限、规定越多,组织中的人发挥的空间越小,此消彼长。而DAO也许就是在探索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之间的交汇点,而就这个探索过程对于每个DAO成员来说是基本公平的。

当然这都是自己学习中的拙见,EnlightDAO社区里有诸多DAO领域的大佬,还有专业课程,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参与讨论交流。
如果问我DAO是什么,我只能回答:

这里有酒,你有故事吗?你可以在这遇见朋友,可以找到自己,给你话筒:

装13
装13

题外话:为什么用分布式而非去中心化?

每当我们谈论起区块链或者Web 3.0等等话题的时候,去中心化可能是最多被提及的,为何我却没有使用,而使用了分布式一词。
很多人对去中心化有所误解,个人认为去中心化是一个表示过程的动词,而非表示状态的名词。绝对的去中心化是难以存在,要与安全性可扩展性综合考量,达到动态平衡。从此种角度来看,分布式或者弱中心,多中心可能更为贴切,《区块链革命》一书中也提到过类似的观点。
当然,使用去中心化一词当然也无错误,毕竟已经深入人心,达成了“共识”。

Subscribe to XiaoShin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