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加密行业处在一个比较低谷的时刻,宏观经济周期下行,流动性撤离。具体到项目就是大部分项目割割不休,曾经被信任的叙事饱受怀疑。web3没有未来的声音又逐渐开始甚嚣尘上,但对于进入行业久一点的人来说。一切还好,crypto不是第一次经历质疑,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每次的低谷都是积淀,为之后的爆发做着准备。关于crypto研究,不少前辈撰写过相关文章,虽年代久远,但金玉良言至今读之仍受益良多。笔者入行不久,整理加上研究的切身体会。简单介绍一下,crypto研究的入门方法论。抛砖引玉,若有疏漏,还望斧正。
首先是关于crypto的整体理解,目前行业内的资讯媒体并不少,星球日报,律动,深潮,aicoin,各种类型都有。其中项目解读,赛道解析,技术介绍,深度和科普性都有。但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感觉都没必要写的很多内容,对新人小白来说,可能就如同天书,即使能够模糊读懂。也不知如何建立体系,全面了解。大多数人了解一个赛道,但对其他赛道了解甚少。又或许知道这个赛道这个项目是做什么的,但对于他们的技术知之甚少。与之相关的项目,其他赛道的联系就更不了解了。
crypto生态中的赛道很多,不同人根据自身条件专精的方向也不同。笔者能做的也只是简单讲述一下,至于更深的内容,篇幅所限,咱不讲解了。对于散户玩家来说,参与的一般俗称一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是指项目未上线中心化交易所,流动性并不充足,只有少量玩家。X经常有kol喊着去参与什么项目,打新,质押,铸造,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操作。
其实都属于一级市场的范畴,如最近的ft,cat20。操作对于新人来说并不友好,这类项目多为最新的技术突破,又或者比较新的叙事。项目质量也鱼龙混杂,好的项目对于早期参与者来说红利丰厚,几十上百倍的收益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劣质项目则可能血本无归,第一批参与者也会面临项目方的rug跑路。对此就比较看参与者的研究分析能力了。
一般来说,分析角度很多,但大致可以归纳为四大类,投资方,项目方,市场和经济模型。投资方vc的融资,背景是否强大。项目方曾经的履历,是否有过黑历史,曾经的人脉关系又能为项目提供什么。市场目前的氛围,投资热情,比较热衷的赛道,比较崇尚的技术,都可划分此类。经济模型一词多见于链游项目,也就是常说的区块链游戏。
此处笔者作为一个分类,有些项目的技术内容也大致可以归之于此类。比如再质押赛道项目的收益分成方式,所用技术。又或项目所用技术的可行性,技术原理。(或许一些会觉得分析技术做什么,知道项目是做什么的不就可以了吗?但是要知道,项目的白皮书内容是那样介绍,但内容所说的技术到底有没有,如果有能不能做到他所说的内容。直白一点,项目方所画的饼,有多少实现的可能性。都需要考虑)
做研究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更不要说项目的持续跟踪,链上数据的分析,技术的优劣判断,市场叙事方向的提前预知,具体项目参与人群的用户判断。细说起来条条框框,纷繁复杂,但实际参与其中,很多事情并不太难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笔者在此不再赘述。
“二级市场”也并不是crypto的原生词汇,如同“一级市场”也是自传统的金融投资市场而来。定义也不尽相同,在crypto中的公开交易市场则是各种大大小小的中心化交易所。项目代币上所,用户可以在交易所进行买卖。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级市场。如果是做研究的话,二级的相关技术也需要掌握,macd,ma,量价关系等技术指标,威科夫,艾利特等操盘手法,道氏和江恩时间周期等经典理论。配合对项目基本面情况的了解,做市风格。然后进行操作。
“一级市场”又称1.5级,其实和什么web2.5一样,是一些人编出来的概念。没那么精确,crypto作为一个风险金融市场,大部分的活动也是围绕一级和二级进行。而一二级交易市场又和传统金融市场一样,衍生出了交易所,kol喊单,项目方,kyc提供商,撸毛托管等配套产业链。但和传统金融市场的红海不同,crypto目前虽然早已不是从前的蛮荒时代,但也还可以说是处于蓝海的一个行业。
crypto中有很多大家默认的共识,例如,认知的高度决定钱包的厚度。币圈无大佬。crypto中的机会和意外实在太多了,或许今天一个无名小卒,明天可能就会成为你之前所仰望的那些大佬。也有可能现在的某个大佬,哪天上头梭哈了某个项目,一夜归零。也是常有的事,行业每天都在变化,从业者每天都需要不断去了解学习。最新的市场动向,出来的某些新东西。再优秀的人一段时间不学习,也会被市场所淘汰。
对于crypto的深度参与者来说,首先你要建立起对整个行业的认知,然后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研究,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一横一竖搭建起牢固的知识体系。但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很多人只懂某个领域的皮毛,比如玩NFT 的人完全不懂什么是DeFi,甚至我遇到一些NFT 从业者都不知道什么是EVM。 Web3 的各个行业之间是有联系的,就像Sudoswap 创立了NFT AMM 机制,其实它和Uniswap V3 就很像,但是能说清AMM 是什么的人又有几个呢?虽然不懂这些妨碍不住你买NFT,但是可能也就仅仅止步于买NFT,如果你是想长期在Web3 深耕,那么对于整个行业的结构性认知是很有必要的。
公链是一切的基础,常见的公链有哪些,他们之间的技术有什么区别。其生态的人群又有哪些特点,这对crypto资深参与者来说算是常识一样的事情。早期的crypto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为了解决扩容的方案有哪些?他们现在的发展状况又是什么?曾经有过哪些叙述,后来为什么不行了?又发展出来哪些东西?或许你并不需要每个都弄的很透彻,但也大致需要了解。
有一个方法论,可以去尝试一下,比如你感兴趣某个赛道,那么先在这个赛道深耕下去,首先研究这个赛道最优秀的20 个项目,熟悉它们的发展历史与解决方案。
如果你喜欢NFT,那你就去OpenSea,将排行榜上市值前20 的项目从前期宣传、发行方式到后期运营再到生态拓展每一步都了解清楚,思考他们的内在联系,总结这些项目为什么可以成为蓝筹;再去了解那些在某个时刻红极一时的项目,他们是如何触及到了社区的情绪,又是因为什么没有将热度延续下去;最后总结出自己对这些项目的思考逻辑,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
如果你喜欢DeFi,那就去DeFi Llama,将TVL 排行榜前20 的项目从白皮书、要解决的问题、核心方案、经济模型、发展历史等每个方面都了解清楚,了解整个DeFi 历史的进化历程,明白每个项目最显著的特点,思考不同项目之间的联系,建立起自己对整个DeFi 生态的认知。
其他领域以此类推。谨记:懂得行业的前提是你看过足够多的项目,量变引起质变,不要以为自己是天才,看几个解读文章和视频就懂得了全部,一定要对未知的行业抱以敬意,谦虚是最佳的学习态度。善用工具,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对项目深入研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大部分项目的数据在链上可以拿到,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技术背景,不懂技术的玩家可以使用一些工具进行辅助研究。
无论你选择了哪个赛道,我都推荐你将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如果你喜欢写短文就用Twitter,喜欢写长文就用mirror,喜欢录制视频就选择YouTube,总之要让更多的人看到你,这对你的帮助是很大的。你或许会因为这些内容遇到志同道合的同伴,或许会被项目方找到邀请你加入他们的团队,又或者它会成为你在求职时非常重要的凭借。
方法讲述完,我们再讨论一下心态。做研究是一件很苦逼的事,在初期的新鲜感过后,接下来的认知积累是一个兴奋度很低的事情。甚至有时候很枯燥,不了解的人可能觉得研究有多么的高大上。各种高级金融数学模型,回归曲线,密码学分析,然后得出一个财富密码,上涨卖出。高大上的金融从业者,但就如同那句耳熟能详的话,当爱好变成职业,往往就没那么有爱了。因为职业需要专业,需要高知识密度和严谨的态度。不是遇到一些问题就可以跳过,只挑自己感兴趣的学。
研究也是如此,一定会遇到难题,也一定会遇到看不明白的事情。但工作研究不是为了考试,不是考试侥幸考过了就过了。不会的东西逃不掉的,困难的东西也逃不掉的。这次逃掉了它下次一定会找回来你。你可能为了查一个概念,遇到了三个不懂的概念,然后这三个不懂的概念又连带出了三十个不懂的概念,因为一次搜索打开了三十多个网页。
就像之前想研究模块化,结果发现以太坊二层扩容方案了解的不清楚,然后又逐渐追本溯源到比特币的某个概念,这时候已经打开二三个网页了。最后只能是从头开始补习。但其实重头再来一遍,你会发现对crypto行业又有了另一些理解。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无法跳过。
虽然我们之前说加密行业发展很快,每天都有新东西,但其实技术发展的主干一直在那里,项目是每天都有。但类型和运营方式,市场的情绪规律。是反复出现的东西,短时间内技术想要取得重大突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不用担心什么学不完,内容太多之类的问题。
关于赛道分类,经典项目,crypto发展历史,笔者不再在此处赘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且寡闻,无论研究什么,交流和讨论总是能促进学习成果的。在crypto的世界中,能遇到一些可以共同前行的人,也是件很幸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