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交易所后台产品架构解析

NFT从技术特性的角度去看,就是一个可以转移的凭证。但是元数据的加入,赋予了NFT更加具像化的表达,这种具像化的表达从一般用户的视角去看,更像是一件作品。进行NFTs交易的平台我们更倾向于是一个作品/商品交易平台,而非类似FTs的交易所。所以NFTs的交易平台后台的产品架构非常不同于FTs交易所,例如币安、Coinbase等,更多有着和传统商品平台类似的后台支撑。

一个完善的产品框架是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建立的,我们如何安排每个阶段的实现节奏和产品规划就需要仔细思考,一个完整的产品架构,我们可以用马斯洛金字塔来表示。按照对业务影响的强弱从低到高整理出产品架构金字塔,越底层说明对业务影响越大。

公链和存储

NFTs是构建在公链之上的异质化Token,他的创建、转移、管理、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是在公链上完成,NFT的元数据价值附属在所有权上。NFTs的元数据标的比如图片、音乐、视频等网络上的任何人都可以触达,收听,观赏。但只有NFT的持有人有产品最终的使用权、收益权等价值。NFT地址的转移代表它所有权、收益权的转移,公链提供来整个NFT的结算。NFTs交易平台中的智能合约集合中的交易部分也是和相应的公链做交互,平台本身没有结算协议

存储构成来NFT平台的另一个底层模块。NFT平台上有两个关键角色,一个是供给侧我们成为项目发行方,一个在消费侧我们称之为终端用户。项目发行方有一定的艺术创作、项目运营、合约部署的能力。所以项目发行方在平台进行项目公开售卖时,其铸造的NFT作品都存储在自己定义的去中心化协议中,对于这部分平台用户,NFT平台只是进行数据读取并进行数据展示,没有使用到平台的存储服务。大多数的终端用户没有相应的NFT运营、部署智能合约的能力,其NFT的铸造基于平台完成,平台为这部分群体提供元数据的存储服务,或是基于中心化的云服务或者去中心化的存储协议。

以OpenSea为列既提供中心化存储方式:GoogleDrive 也提供去中性化的 IPFS 服务。

NFTs管理

公链和存储服务构成了业务运作的根基,在业务发展的前期,产品的架构最低限度必须满足业务主流程运转,对于NFT交易平台来讲,用户Mint、list、sell 是核心的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的操作对象都是NFT,所以此阶段第一优先级的事情是NFTs的管理。

对于个人用户一般没有编程和部署智能合约的能力,更多是利用平台提供的交互界面进行操作,将NFT标的【图文音视流】上传到平台,同时进行元数据的填写,最后提交高NFT平台服务器。项目方需要提供NFT智能合约地址,平台接口读取合约中TokenURI函数返回的元数据信息解析并展示到平台的前端组件中。

NFTs管理主要涉及分类、NFT标的物、属性库(尤其个人用户自己定义的属性)等如下图:

NFTs的管理和传统的商品平台有非常大的差异,传统电商平台类目运营非常重要,实物商品的分类非常多,一般可以达到上千种,通常使用分类树进行结构化分类。NFT的标的物几乎全部原本都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于信息网络中的无形资源,主要是图片和视频形式。同时,因为现实世界中的有形资产上链非常困难,可以进行数字化的种类极少,这就造成NFT平台类目极少,更没有二级和三级类目。没有必要进行不同类目管理的构建,比如 前台的展示类目和后台的工业类目。NFT前后端使用统一类目-前端展示类目即可,一般包括:藏品、艺术、音乐、图片、运动、工具... 不同平台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每个类目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属性库是NFTs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它管理着大部分NFT的元数据信息。项目方产品属性不存储在平台中,所以只需要前端正确解析并展示。对于个人用户,NFT属性的定义完全在于用户端,多少、类型都是用户自己定义,平台只是提供属性定义的操作和展示。NFT本就是异制化商品,所以最为排斥同类化商品的属性。相同类目下的NFT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平台不能在服务端口定义表结构,后台属性的检索只能采用合约ID—>TokenID,合约ID是最重要的主键。其他信息也会被映射到合约ID—>TokenID 主键。

订单系统

我们将NFT在交易平台上的一次转移(卖出/买入)称为生成一个新的订单。一件NFT可以有多个订单,我们可以将一件NFT过去的转移历史生成一个订单链。除非所有者Burn NFT,否则只要有买卖发生,该NFT的订单链会一直加长。

💡 由于区块链的特性,NFT没有失败的订单,只有短期内未被区块确认的订单,订单的终态只有新订单和没有订单产生。可能会出现交易失败的记录,但是不会改变订单的状态。同时,订单流程没有逆向流。

系统还应该建有订单推送,当订单状态发生变化时候,需要将对应的变化情况告知买卖/卖家,以便相关人员了解当前订单的情况。订单推送和回告的区别在于,回告的对象是平台,而推送的对象是通过触达手段将信息推送给具体的人,NFT平台一般采用邮件推送的方式。

💡 交易失败也需要推送给相关的用户

CRM系统

CMS全称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中文意思是内容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用于运营人员根据业务需求动态配置用户可见的页面,配置过后的页面可以按照运营人员的要求展示不同的形式、不同的NFT作品。产品后台拥有一套好的CMS,对页面展示乃至展示都是极大的提升,CMS不是一套简单的工具,更是承载这表达运营和业务的需求。

主流NFT平台首页
主流NFT平台首页

上图取自NFT头部交易平台的首页第一屏页面布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网站不同的运营重点。一个网站的首页往往是一个网站流量最大,曝光率最高的一个页面。在诸如首页关键位置展示的内容需要运营人员根据市场变化、业务需求进行灵活的控制。以期获得特定的业务效果、服务于平台短期的目标。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CMS的主要核心功能是动态配置页面,但不是所有的页面都可以由CMS配置,CMS服务于高流量、高曝光具有策略意义的页面位置、另外服务于某一特定目标只在短期内存在的页面,常见的有活动页、任务页、促销页(比如Airdrop)等。业务越复杂的页面往往越无法使用CMS进行配置,这种页面中需要更多的逻辑处理,例如 NFT作品展示页面、用户Mint的流程页。

CMS后台需要将目标页面配置的所有信息做抽取分解:需要配置那些字段,要控制那些图片,控制几张,是否控制跳转逻辑,日期控制范围,状态变更等。前端展示采用什么布局,需要那些控件完成内容的渲染等。CMS的基本发布流程等同于页面的填装过程,流程如下:

  • 选择布局:选择页面每层组件的摆放顺序
  • 选择组件:按照运营需求选择不同的方式的组件
  • 填写内容:根据组件的类型填写作品的信息或者图文的链接
  • 信息审核:对商品和图片进行审核,避免出现其他方面的问题
  • 发布上下:审核通过的页面可以发布上线或者定时上线
CMS基本发布流程
CMS基本发布流程

CMS搜索系统

随着平台业务的发展,NFT作品数量、平台用户数都在快速的增加。面对海量的NFT作品,如何缩短用户发现兴趣作品的路径,精准定位到用户感兴趣的作品,从而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是此阶段需要考虑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用户最主要的选品方式,平台必须有一套健壮、高效的搜索系统。

搜索系统有两个基本的指标:准确率和召回率。如下图所示,图中的整体为作品的全集,其中包括不相关和相关的内容。

准确率:搜索结果中相关内容的比率即图中A的部分。

召回率:搜索结果站整体内容的比率,即图中A+B的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最有效的搜索结果是A足够大,B足够小。在实际的业务当中,我们需要一套规则来平衡A和B两个部分。

NFT平台的搜索和网页搜索引擎有比较大的不同,NFT平台的搜索系统需要考虑一下特点:

  • 平台引擎需要处理的原始数据结构化的数据较多,通常来自于数据库,且有多个数据源。于传统的网页搜索引擎相比,NFT搜索在数据采集方面更侧重于各种数据源的数据更新。
  • 平台搜索引擎的过滤功能突出,NFT平台搜索面对的通常是作品的名称,在海量的NFT作品中,作品名称多是一个短文本标题,很难从文本相关性方面得到明显的差异。
  • 平台搜索需要支持各种维度的排序,为多维度的作品信息做支持。目前NFT平台作品信息主要体现在名称、描述、状态(Minted 、sell 、traded)、价格等。如果以后平台对用户开通评论功能,作品的评论信息、评论数。这需要对这些维度的信息进行支持。
  • 搜索结果需要体现出个性化,根据不同用户展示不同的结果,从平台角度来讲,个性化搜索可以帮助平台创造更多的营收,从用户角度来讲,个性化搜索更加快速帮助用户找到相应的作品。

搜索系统的架构主要有分词、数据查询、数据排序 三个重要部分,如下图所示:

分词又叫切词,用户将用户输入的非结构化字符变成机器可识别的词组。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成熟分词软件。分词的逻辑有很多种,如根据字符、概率等分词。关于分词的方法,最基础的有最大正匹配,最大逆匹配和双向匹配等。分词工具是根据词库中的词典将字符进行切分,一般开源的工具都具有默认的词库和自定义词库两种,NFT平台可以通过添加自定义的词库来完善补充。

查询又叫检索,搜索引擎根据分出的词语进行匹配,匹配到的NFT集合为查询结果集,结果集需要检索、过滤和标记三个步骤。检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类目、作品信息、属性、品牌信息、作品状态...获取的结果集需要经过过滤处理,比如同一个作品被搜索系统多次命中等

排序的本质就是给搜索的结果集进行加权,目的是根据模型确定结果集中各个商品的排序优先级。加权的维度有很多,需要根据不同的维度进行区别。主要考虑的维度有:作品相关行、实效性、个性化因素、人为干预/运营因素等...最后,在算法中要考虑相同因子下的打散,避免同一个Collection下的作品集中展现。

推荐系统

搜索是用户进行选品的最重要的一个渠道,从平台的角度出发,这是一中被动的行为,需要用户确实有搜索的欲望,它会耗费用户的思考、操作、还有对比搜索结果,最后做出判断。从用户视角出发,搜索是一种高成本的用户交互行为。推荐是平台自己发出的,已用户的喜好和平台行为作为输入条件,将计算结果(平台NFT作品)展示到用户面前,已激发用户在平台发生更多交易的目的。

现在的NFT平台,大多没有使用推荐系统,更多是完成人工配置NFT作品的过程。通过人工设定固定的NFT作品进行推荐,这样的方式固然可以实现作品的推荐,但是效率和效果不佳,所以我们需要一套支持业务发展的推荐策略。

推荐算法如今发展的已经比较成熟,总的分成两种方式,一种基于内容的推荐,一中基于用户行为的推荐。结合区块链本身的特点,用户在NFT平台上没有账户系统,没有姓名、地址、性别、年龄,我们也很难获取到用户的具体位置,这些关键因素的缺失使平台用基于用户建立推荐模型变得非常困难。用户在平台的钱包地址很可能只是众多地址中的一个,对地址进行链上行为分析效果很可能不及预期。此外web3世界强调还权于用户,避免过渡侵犯用户隐私,排斥平台手机用户个人信息。这种行业文化给NFT平台基于用户建立推荐系统增加了难度。所以,此阶段NFT平台的推荐系统比较适合基于NFT作品的推荐算法。

基于内容/NFT推荐的思路是将所有的NFT和用户进行标签标记,系统通过标记NFT的属性特征进行分类,当用户进行交易时,系统通过交易的NFT作品判断具备相同属性或者相似的NFT集合,再通过消重、过滤等规则,完成最终的推荐列表。基于内容/NFT的推荐实际上是判断A NFT于B NFT的固定关系,我们给出一个实例看一下策略的处理方式。假设平台上有三个Collections 包括 A nft ,B nft,C nft,我们使用基于内容/nft的相关信息为所有的NFT制作标签特征。包括NFT的名称、关键词、项目方、类目、价格、描述信息等。通过标签整理,我们可以得到3个nft的特征集合,如下表所示:

NFT特征集
NFT特征集

如果用户购买作品A,则购买完成以后可以推荐作品B给用户,因为做品B和作品A具备相同或者相似的属性,而作品C和作品A相差甚远,因此不做推荐。再推荐的过程好想哦那个,一般通过加权的方式来判断多个属性是否和购买商品的特征相似或者相同,其中,加权以及消重等规则与搜索的方法类似。

推荐系统降低来用户与平台交互的成本,提高用户使用平台的体验。同时,推荐系统可以将平台大量的长尾NFT作品给予更多曝光的机会。我们看下推荐系统在NFT平台用户端可以进行那些常见的展现形式。

当平台引入了推荐系统,就能够更精确的提供用户想要的NFT作品信息,有效的提高了用户选品的效率,从而提高整个平台的交易量。

用户体系

随着业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台希望能够牢固的抓住核心的用户,以便提高交易的转化和延长NFT订单链。平台必须在用户的身上下功夫,为用户提供深度的服务体系,提供与用户的沟通,这就是用户体系。一个好的用户体系能够为平台创造长期的盈利渠道。

源于区块链的特性,NFT平台用户体系的构建建立在钱包地址的基础之上,一个地址就是一个账户。

用户体系的第一步为平台用户进行分类:普通用户和Vip用户。VIP用户的实现途径必须多样化,这样才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行为特征和消费特征。

  • 直接付费购买通过各种稳定币或者ETH
  • 第二种根据平台特点设定用户权益成长体系,某一权益达到VIP阈值门槛

第一中方式简单直接,支付之后直接享受VIP会员特权,这类用户多是目标明确、形事果决、 不习惯碎步慢走,用金钱换时间。第二种方式习惯养成,这类用户时间价值偏好不强,可以劳动解决的尽量不消费自有资产,这种方式的成长,可以培养用户使用产品的习惯,增强粘性。

用户体系搭建核心两步:成长体系、会员权益

用户体系的构建使得平台运营向着更精细化的流程管理发展,在设计的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合理的用户(行为)维度:用户激励行为需要明确,多少的交易额度下免交易费,权益享受的大小,日期范围都需要量化出来。
  • 明确的激励目标:围绕产品主流程设定激励动作,避免边缘动作和动作过多。
  • 计算模型简单:模型简单的好处能然用户快速意识到奖励机制,同时有预期来作为成长的目标。
  • 奖励可感知和差异化:通过等级提升,用户需要感受到带来的特权奖励。同时,不同级别的用户所享受到的特权是有差别的,等级越高特权越大。

平台构建用户体系的意义:

对平台:成长体系可以确保优质资源或增值服务被核心目标用户所使用,对用户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确保用户利益和平台利益的统一,建设健康稳定的平台生态环境。这样的生态环境可以提升用户的主动活跃,增强用户的粘性,形成竞争壁垒。

对用户:成长体系能够使优质用户获得优越感,并在使用平台达成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及时得到正负激励,享受等级提升带来的特权。

营销系统

区块链的金融属性使得它的业务和金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业务太接近金钱。理性人的趋利性,被项目方抓住,将各种玩法开发到了极致,各种样式、手段一一登场:打新、空投、邀请、质押、xx挖矿、社群、各种AMA,营销是这个领域开展业务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作为NFT的交易平台,必须为平台生态提供营销工具。

营销实质是一种沟通活动,即营销者(信息提供者或发送者)发出作为刺激消费的各种信息,把信息传递到一个或者更多的目标对象(即信息接受者),以影响其态度和行为。根据定义,我们采用

5W2H方法对营销进行拆解,营销的元素主要有几个部分:

  • NFT作品信息(what)
  • 营销规则(how,why)
  • 定向用户(who)
  • 营销渠道(where)
  • 活动计划(when)
  • 成本构成(how much)

其中和营销系统紧密相关的主要是NFT作品信息,营销规则和定向用户。依据上述分析,营销系统是解决将NFT作品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玩法产生交易并告知用户,刺激用户在平台内产生更多的交易行为的管理系统。我们将营销系统分为3个部分:

  • 营销活动:活动投放的设置管理,负责提供活动方式和商品内容
  • 营销规则:营销规则的设置管理,负责提供营销玩法。
  • 激励标的:活动让渡给参与着的权益可以是平台代币、其他代币或者交易的优惠凭证

营销活动的基本属性管理如下:

  • 作品选择:参加营销的作品
  • 营销类型:何种营销方式
  • 规则参数:具体营销规则的参数
  • 投放时间选择
  • 投放的区域选择
  • 打标签:参加营销的NFT作品必须打上标签,前端显示营销标签

营销规则是营销系统中核心的核心,一个营销系统的好坏取决于营销系统规则设计的是否合理,营销规则间接的受其他系统的制约。营销规则有几个划分的维度:平台、作品数量、营销方式。以平台为维度划分:平台营销和NFT项目方营销。以营销类型划分为:单作品营销和多作品营销。单品营销中平台可以策划限时抢购活动;多作品营销可以通过作品集合,比如一个Collection来满足进行活动,可以策划满交易额减免平台交易费用等。以营销方式分为:直接减免、满交易额减免、组合交易、VIP专享、梯度减免等。营销系统核心架构如下:

风控系统

NFT平台本是一个以交易为核心的市场,所有的行为都是紧密围绕交易进行的,尽管区块链被成为信任的机器,屏蔽了非常多的商业欺诈行为,但仍然有非常多的另类用户,研究系统漏洞、钓鱼用户的操作来窃取用户的资产,还有一些用于洗钱的黑地址。这种情况发生在平台上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未来保证交易的安全以及交易双方的安全,我们需要进行管控,对所有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问题的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处理,这就是风控系统。

风控的核心目的就是预防所欲可能对平台、项目方、个人用户造成非正常交易以外损失的风险。风控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概念,从用户登陆到购买作品再到支付完成,所有的环节都属于风控管理的范畴。

虽然风控系统是融合在所有其他系统之内的,但严格意义上来看,他还是有它的“管理范围”的,风控是为了控制、预防风险,因此所有涉及风险的环节都应该有风险控制系统的存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用户信息:用户在平台中的所有相关信息,主要是用户的NFT作品,尤其自己Mint的作品(黄色、暴力、鼓吹战争等)、用户钱包地址。
  • 平台攻击:对平台核心业务的智能合约的攻击,从而造成破坏和损失。

风控系统最重要的就是规则,规则决定是否异常。在进行规则讲解之前我们先说下风向等级的概念。风险等级主要是输出给业务系统进行风险判断使用的。业务系统一般会按照风险等级的建议行为进行操作。一般而言,我们将风险等级会分为:

  • 无风险:不需要拦截
  • 低危:建议不拦截
  • 中危:建议二次验证
  • 高危:建议拦截
  • 极其危险:必须拦截

风控规则抽象来看主要是以下几个维度:

  • 时间:事件发生的事件、评估风险的事件区间等
  • 地点:区域维度
  • 人物:用户维度、平台维度、底层公链维度
  • 起因:触发的条件,如系统认定为黑名单用户
  • 经过:执行风控规则,按照风控规则判断风险等级情况及给出处理建议
  • 结果:风险等级或处理建议结果输出

我们可以看到,风控规则的本质就是总结可能触发异常的场景进行描述,通过系统维度进行定义和归纳。其中时间、地点和人物是基础数据,风控系统通过外部系统获取这些信息,而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就是对数据执行具体风控规则的规定。如下图:

最后,风控系统需要与其他所有系统平行运行,所有相关的基础数据都需要通过风控系统过滤,而前台的用户行为也会提交给风控系统用于判断。

其他支撑

对用户来讲,在区块链领域,钱包是一个基础设施。享受搭建在区块链上的服务的第一步必须安装钱包。钱包地址在平台上代表用户的信息账户,也是用户的Mint、购买、销售NFT作品的收货地址。同时,用户和平台上的智能合约集合做交互,充当了用户和平台系统背后交互的桥梁。

数据驱动生产已经变成互联网企业的一个标志,数据不仅仅记录了所有的行为和账目,还为商业模式、业务流程等方方面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BI系统已经是所有大型平台企业的标准配置。NFT标准提供现实世界中万物上链的标准,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现实世界中越来越多的资产会被映射到区块链上,NFT平台每天必有海量的数据流转。BI系统必然有一天成为NFT交易平台的标注配置。

虽然每个平台都有问题解答的内容,比如FAQ,不过对于用户来说,阅读超长的内容基本不太可能,这时候就需要平台搭建用户和平台人员之间的沟通渠道和桥梁,是平台能够第一时间聆听用户的需求,这就需要客服系统的支持。目前市场上的客服系统已经非常成熟,中小型平台可以使用第三方客服系统。对于规模巨大的平台型市场,自身可以搭建自己的客服系统服务用户,这里就不再具体详述。

至此,我们分解完毕了一个中大型的NFT平台后台应该有的产品结构配置,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技术服务与业务,产品服务于业务,所以不管前台、后台随着业务的发展都会不断的演变自身的架构形式。到一定阶段,技术的革新发展可能反哺过来驱动业务的成长,比如BI系统。所以以上的架构形式只是存在于业务发展的某个阶段,跟随业务发展和技术的变革,产品结构也会不断调整变化。

Subscribe to 36dge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