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智慧-三章
May 29th, 2022

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现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译文:
不推崇贤能,使民众没有争竞之心;不贵重难得的器物,使民众没有偷盗之心;不显现触动人们欲望的事物,使民众没有杂乱之心。
因此,有道的人修身治国,空虚其心,充实其腹,弱化其志,强壮其骨。持续地使民众处于没有知见没有私欲的淳朴状态,使智巧不敢施用,是不让民众妄为呵,那么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治理的了。

注释:
无知无欲:没有知见没有私欲,没有分别心,混沌淳朴。

养生修真:
☆无为治身,则六欲不生、三毒消灭,如吕祖言“酒又何曾饮,色欲已罢尽;财又我不贪,气又我不竞”,“养炁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体悟“实其腹”:吕祖解曰:腹实,争盗志弱;强体守鼎、怡养大药(先天精炁),以补先天之灵,长处无知无欲、一念沉静。
☆“实其腹”一法:早晨,面向东方,先吸气后呼气,吸足吐尽,可出声,气流绵绵,太阳能量沿着气流,进入体内,流经黄庭,入于丹田,天地之能蓄于腹部,保丹田常暖,腹实炁盈,辅之以无知无欲,则谷神不死。

解读:《老子》是否推崇愚民统治?
◎本章要旨“无为”,无为修身,无为治国,无知无欲源于无为,消解巧伪、贪欲之心。《老子》以修道为主旨,没有愚民思想,老子重天道,以人道合天道,《老子》书中几处字面上看去好象是愚民,其实质体现的是天道。
◎《老子》推崇天道,体天道而行人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圣人治理天下,治理者效法天地,遵循天道;就老子情感而言,老子是与民众同心的,老子论道的基础和前提是天道,天道落实于人类社会则为人道。
◎圣人修身治国,先使己无知无欲,后使民无知无欲,没有偏知成见,没有贪念私欲,智伪妄念之人也就无从妄为。老圣人主张上下同心,对上更严,圣人治理天下,上层价值观会影响百姓民众,上层循天道不妄为,则百姓能安居乐业,上下一体,达到“太上,不知有之”的治理境界。
◎第五章天道体现的更充分,“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含义是:圣人效法天地,没有私心,无意表现仁慈,以自然无为治理天下,不搅扰百姓的生活。以刍狗作比喻,任其自然。

本章主旨:
关键词:无知无欲。
☆圣人修身治国,使己无知无欲,没有主观臆断,没有过多欲望;使民无知无欲,民不任智,无妄为,则民得治。
☆智巧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知欲”是一种辩证存在,无知无欲于修身养生有益,有知有欲于创新发展有益。

Subscribe to 700885.eth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700885.eth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