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D作为前两年的热门赛道,国内外诞生了很多项目,但截至目前,大多均未找到很好的落地场景,做成了 “项目方”、“资方” 的需求,而不是用户的需求。那么作为用户,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DID呢?
DID全称 Decentralized Identity,即去中心化身份。它与Web2网络中身份不一样的点在于它改变了现有的身份证明系统,将数字身份所有权、控制权以及管理权都归还给了用户。DID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打造链上唯一的「身份证明」。
对于用户来说,我认为一个成功的DID需要解决2个问题,即「你是谁?」和「你有什么价值?」
Web2下我们称之为ID,但本质上均是用户在网络层面的身份证明,因此我们分别探讨下在Web2和Web3中二者的异同。
在现实世界中,你的身份是由你的“身份证”定义的。而在Web2网络中,你的身份是由你的“ID”定义的。
当你使用Web2服务时,你的ID基本都是用大型平台账号登录的,比如在国内使用微信账号、手机账号;国外使用谷歌/FB/TW账号、邮箱账号,大型平台账号+手机号+邮箱3种方式基本涵盖了一个普通用户95%以上的应用场景。
但使用过程中,你会发现有2个问题一直未被解决:
第一:这些账号信息不互通。作为个体,虽然你知道你就是同一个人,但在网络中等于需要多重身份验证(eg:微信认为你是一个人,谷歌认为你是另一个人)
第二:账号无「语义化」信息。准确的说,其他人通过你的账号也无法直观的感知到“你是谁”(除了某些非常著名的名人,直接用自己的名称作为ID的)
本质上,Web2网络中的ID只完成了一层「校验准入」的工作,通过此ID用户可以进入Web2网络世界中,但若想让其他用户真正的了解你,仍然需要跟你完成一系列的交互操作,步骤大抵如下:
第一:先建立交流通道
第二:询问你的学历背景、个人履历、爱好习惯等等
第三:基于沟通的内容,还需通过其他信息进行佐证(eg:简历、相关认识朋友的背书证明等)
因此在Web2网络中,你要验证「你是谁?」,光靠一个ID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上「繁杂的信息沟通」以及「相关证明的佐证」。
当用户有了身份证明后,紧急着的问题就是:「你有什么价值?」。Web2网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用户的数据,理论上当一家商业公司涵盖的用户数据越多,这家公司的商业价值就会越大。同样的回归到个人,按照以上的商业逻辑,我们如果想增加个人在Web2网络中的价值,需要做的就是增加个人账号(身份)下的「粉丝数」。
我们拿一个实际案例进行说明,以足球界明星C罗的instagram账号为例,C罗ins粉丝数超过5亿,一条广告帖文价值160万美金;C罗加盟利雅得球队后,引得该球队的官方ins账号粉丝数数小时后翻倍。
这就是一个Web2账号下用户个人价值的极致化体现。
在此,我们做一张Web2网络的大图。大圆代表整个Web2网络,它由各大头部App应用组成。每个小圆代表一个头部App,小圆中又由各个更小的圆组成,这里更小的圆代表的就是在Web2网络中的每个用户。在这张图中,你会看到几点:
Web2网络中,各个头部应用之间是独立、互不影响的,这也意味着用户的价值是割裂的(eg:在ins上的价值,当你换一个其他平台时,此价值将会被稀释/甚至不再管用)
平台拥有你数据,你的价值也因此被平台所定义(eg:C罗一条广告帖文价值160万美元,那为什么是160万美元,而不是320万美元?是谁来决定的?)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用户在Web2网络中有了准入的ID身份,但是「你是谁?」以及「你有什么价值?」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较于Web2,那么Web3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
我们先看下目前市面上已有的DID项目,大致可以分为4大类:
链下身份认证类:顾名思义,把用户链下的相关信息与链上地址进行绑定。它的问题在于,链下的行为无法在链上得到验证。目前在这个领域尝试的项目有:BrightID,它是通过视频人脸识别的方式来做「唯一真人身份绑定」,应用场景是针对很多Web3项目对「一人一号」的要求。
链上身份聚合类:不关注链下,而是针对用户在链上的信息进行聚合管理。Unipass就是此领域类的一个代表,通过一个Unipass ID,用户可以绑定邮箱、多个ETH地址、相关Web3应用层协议(eg:RSS3、CyberConnect等)。
链上信用评分类:这一类目更多的是希望把Web2世界中的金融信用机制,在Web3中落地,从而提高DeFI的资源配置效率。ARCx就是此领域类的一个代表,通过发行「DeFI Passport」,根据每个DeFI Passport持有者的信用分来量化其链上地址的信誉度。信用分将通过分析持有者的以太坊地址历史活动来确定,其范围设置为 0 到 999 分,该信用分确定了协议为用户提供的抵押率。此类项目聚焦在「金融」领域,其他领域不考虑,所以应用场景相对局限,没办法变成一个通用解决方案。
链上行为认证类:这一类项目与以上3类并不相同,以上3类更多是通过静态的方式给用户身份状态作出评估,但这一类项目则是通过引导用户动态的把相关行为数据添加上身份状态(eg:你学习过某个课程,拿一个NFT,补充到身份状态中)。Galxe(原Project Galaxy)就是此领域类的一个代表,用户连接钱包后会生成一张「银河身份证」,证件会根据地址的历史行为数据,自动贴上「认证证书」。它的应用场景更多是帮助其他项目方利用凭证数据构建更好的产品和社区。
再回到「你是谁?」以及「你有什么价值?」的两个问题。以上4大类的Web3 DID项目同样没有解决的很好。
针对「你是谁」:通过用户链上的行为数据,你可能可以知道对方是BAYC的Holder,但你不知道TA是冲着价格去买的,还是背后的社区文化?而TA更多维的用户画像信息也无法直接展示给他人看。你可能也同样持有BAYC,因此你愿意找对方沟通,但是你仍然需要花上1h的时间交流,才能对对方有更深刻的认知
针对「你有什么价值」:相较于Web2的价值割裂,Web3网络下确实可以做到统一,但是用户在这张网络中仍然没有被「价值化」。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所有Web3的用户在宣导个人价值的落地点,均在Twitter,而后我们又回归到Web2中通过「粉丝量」去度量用户价值的锚点上
是否有一个产品可以做到,当用户A看到用户B的时候,可能就已经对对方的画像有初步的了解了。原先需要1h左右的深入沟通才能知晓对方是谁,而通过这个产品我们可以把时间压缩到30mins、甚至10mins?
是否有一个产品可以做到,用户即价值,无需通过媒体App作为载体去二次承接。当我们需要找寻某个用户时,问询该产品,该产品直接罗列出对应的真实有效结果,从而直接产生C2C交易。
目前的Web2和Web3是割裂的,很多Web3的项目都在思考:如何能让Web2的用户低成本的进入Web3。原因是什么?因为Web2的流量太大,千万级别的DAU产品比比皆是,而Web3呢,几万DAU的产品你就牛逼了。可目前鲜有成功,StepN和Axie可以算是破圈,吸引到了部分Web2的用户,但逻辑是「CX,能让用户挣钱」。
当用户知道可以“挣钱”后,所谓的Web2还是Web3平台的阻碍就没那么大了。但是除了“挣钱”之外呢?如果涉及到要让用户去理解Web3与Web2不同的理念、它的价值,那基本没戏。
再回归到DID,用户所需要的DID也应该是不限制Web2还是Web3的平台,而是综合二者的优点后,又最终可以很好的解决「身份」&「价值」两个问题。用户可以通过此功能,无缝的切入到Web3,并且享受到Web3带来的收益。
下篇会针对以上2个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想法思考,希望抛砖引玉,可以得到更多的观点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