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生了一件对互联网和 Web3 行业都非常重要的事:马斯克把 Twitter 私有化。那么 Twitter 的收购是否开启 Web3 社交领域的序幕?在 Web3 的社交赛道会出现更多前赴后继的巨头吗?
11月16日,bfrenz 以嘉宾身份参与圆桌《Web3 社交新图谱》。本次圆桌请到了数位 Web3 社交领域的创始人和资深专家,一起探讨 Web3 的社交新图谱。
感谢 bfrenz 家人投稿,为本次圆桌整理了部分精华总结。
分享者:suji@Mask Network
01. 对 Web1.0、Web2.0、Web3.0的理解
- Web1.0 可读,但盈利模式受限、成本低且效率低。
- Web2.0 可读可写解决了 Web1.0 的问题,但产生了诸如隐私安全、身份他主、数据孤岛、黑箱算法、内容审核、经济分配等的问题,核心问题在于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权利极其失衡。用户变成了农奴制下的农奴,大家在这里生产,但利益被统治阶层剥夺。不同的大平台类似于不同的城邦,城邦间呈现出封建制的特征,用户的社交图谱社交资产无法在不同平台之间迁移。例如 3Q 大战,本质上就是一个客户端/流量入口的争夺,封建城邦要对入口宣称解释权,不让外人来修建入口。
- Web3.0,城邦不再封建制,提供政策,而不再在意外人来修建入口。例如以太坊最大的钱包 Metamask 并不是以太坊基金会构建的。这个其实一定程度上说明 Web3.0 的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因为 Web3 新范式的特点在于去中心化、统一身份、数据主权、安全隐私、模块化、可组合性、抗审查、经济随内容流通。例如 Farcaster,Lens Protocol,Mastodon(Non-crypto)。
02. 为什么昔日巨头纷纷拥抱 Web3.0?
Twitter 从各种小功能开始拥抱加密文化,Facebook 等开始跟进,是一个阳谋,例如本来互不相通的几个平台通过 PFP 小图像相通了。类似于,除了 Twitter 庄园、Facebook 庄园之外存在一个共和政体这个庄园在法律主体上是处于不可诉讼不可被执行的地位。目前的状态类似于教皇国,尽管现在有教皇(如 v神),但他最终会走向共和制。几千亿的大平台都要向这个教皇国俯首称臣,而且大家都认可他的法律地位。
03. 总结
Web 3.0 社交网络会是什么样?我认为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图谱的协议层,特点是任何人可以基于同一个协议进行不同的表达,进行不同的前端创作,且他最终的治理可能会超越主权国家,超越现有商业模式,超越广告和游戏的上限,达到类似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地位,肯定也远远超过 Twitter 和 Facebook 的市值。
分享者:Tim,founder of .bit
01. 到底什么是Web3?
一种价值主张:个人主权。你的资产主权、你的身份主权、你的隐私主权…比特币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做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不是靠暴力保证,而是靠数学保证。Web3 不是炒币,不是 Play to earn。
02. 谨慎选择与你同行的人
建议新人入圈先去了解比特币的革命性意义,然后以太坊,然后再了解其他。元宇宙、币圈、区块链、Crypto、Web3 很多词,其中,元宇宙与 Web3 是最远的,它更多是与 AR、VR 有关。建议搞 Web3 的人远离搞元宇宙的人,反之亦然。最开始带你认识行业的人,基本决定了你对行业的认识。
03. Web3 产品的壁垒是什么?
Web3 用户完全可以在任意产品之间把私钥倒来倒去,用户有迁移的能力和机会。例如很多人 3Q 大战时抵制 QQ,结果后面都不得不用回 QQ,因为他们的社交关系沉淀在这里,而这个无法迁移。那么 Web3 的壁垒是什么?我认为是共识,你占据了多少人的认知。很多 Web2 的人不理解为什么一个简单的浏览器插件 Metamask,技术上没有任何壁垒,界面一般,为什么他每个月能赚一千七百万美元。在 Web3,一切竞争都是共识的竞争。共识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发优势。
04. 无沟通协作
“不需要打招呼也无法阻止”,例如我要在 Uniswap 上面上我的代币,我不需要跟 Uniswap 的人去谈合作,谈用户……他的接口就在那里,你直接去用就好了。在 Web2 的世界里,你的合作伙伴随时可以终止合作,大不了赔你钱。但是 Web3 的世界里,代码上链,是无法阻止的。
05. 脚踏实地,关注场景
现在 Web3 很火,但是 Web3 不是灵丹妙药,他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现在其实不务实的,不创造价值的项目挺多的。对于 Web3 创业者来说,市场极其糟糕的情况下,是不是还有用户用你的产品,你所提供的产品是不是用户不得不用的东西。用户价值,就是商业价值,到底满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是不是在自嗨。
06. Web3 需要正规军
正规军我认为就是那些掌握成熟的产品、运营方法论的 Web2 从业者。目前是Web2 从业者缺少对于 Web3 的世界观,Web3 从业者缺乏 Web2 的方法论。我认为现在是 Web2 从业者加入 Web3 最好的时候。
07. 谨防思维惯性,去做那些中心化系统做不了的事情。
再搞一个 Discord,再搞一个微信……我认为属于自嗨。尽管他们存在一些审查的东西,但他仍是满足了 95% 的需求。如果你的产品目标就是满足剩下 5% 的需求,那这个没问题。Web3 的本质是用户主权。很多人想把在 Web2 做的东西在 Web3 再做一遍,这是一种惯性思维。关键在于到底什么叫重做,我认为真正的重做模式上是完全不同的。一个现象是做数据服务的太多了,很多 Web2 的人进来,第一个就做数据服务,因为这个东西看得懂,好理解。我认为 Web3 数据服务肯定是基础设施,但不是浪潮里最大的浪花,我们应该去做中心化系统完全做不了的事情。
17 年的时候大家都在想区块链除了炒币到底能干嘛?直到 NFT 出现,原来真的有些东西只有区块链能做,去中心化的系统才能做。今天,很多开发者说区块链基建不完备,实际上我认为不是基建不完备,而是开发者的创造力想象力不完备。
分享者:Jsson,《Web3社交研报》作者 “1992 年之前,Linux 顶多算是个玩物,就在那一年一下子变成了某些人生活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的生计或者是生意…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 Linux 当成一个玩具, 而是当成一种依赖之后,Linux 就开始像回事了。” 我认为 Web3 也是这样,因此我对 Web3 的未来是抱有乐观态度的。
当我们回顾 Web3 生态时,如果把 Web3 比作城市,城市里已经有治理系统,娱乐系统……或者说他们的操作可行性得到了初步的验证,但是社交协议这块还是一片开放的空间,基于此我对 Web3 社交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梳理,希望搭建起一个思考的框架。
从分类上来说,社交平台可以分为闭源的中心化社交平台(如 Twitter)、开源不带币的去中心化社交生态,和开源带币的去中心化社交生态。在第三类就是 Web3 模式下的社交生态,他把前两者的每个部分(前端、会员系统、搜索、Feed 流、IM 系统、社交图谱、账户系统、数据库、应用服务器)都拆分开来,每个项目都是 Web3 社交生态的一部分,作为项目和协议,几乎每一部分都可以被第三方使用,自由组合。这就是 Web3 社交的特点。
这个是 Web3 社交的框架
下面是从另一个视角看现在的 Web3 社交是怎么样的格局。目前生态中主要以 Web3.0 原生协议层项目为主,同时有部分团队做现有的社交平台 (如 Twitter、Instagram)插件和链上应用层社交项目。
影响 Web3 社交协议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链上人口规模,对于 Web3 或者 Web2 也一样,人流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链上人口少是目前制约 Web3 社交发展的一个问题,这个不是 Web3 社交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整个行业一起努力。
目前 Web3 通信和过去的通信,是两套并行的解决方案,加密算法是通用的。
Lens 是一个社交图谱协议,大白话来讲,一个 App 架构包括三个部分,前端后端和数据库,前端是客户端,是用户直接看到的东西,后端存在的意义是为前端提供接口和数据。应用的主要逻辑会写在后端里面。数据库是存储数据的,后端会读取、修改存在数据库中的内容。Lens 类似于一个开源的后端,他规定了一般社交软件常用的模块,例如发帖、转发、关注、点赞、收藏等等。使用 Lens 发布的信息可以支持各种存储服务提供方,他只是一个后端。Lens 并不保存用户数据,用户可以带一套属于自己的存储端在链上链下不同应用程序之间切换。
Lens 如何实现在切换 App 时使用同一套数据同一个身份呢?使用 NFT,这是天然的社交图谱,同时实现了内容货币化。
对话1:如何评价马斯克收购 Twitter?
分享者:suji@Mask Network
马斯克解决了3个障碍:
01. 解决了上市公司“法“的障碍。
将 twitter 从上市公司变为私有化公司,首先解决上市公司的 Token 和高风险资产发行问题。
02. 解决了审查的障碍。
如果 twitter 往协议层方向发展,平台上的发言审查,以后可以通过协议层投票达成共识机制。
03. 解决用户心智的转变与税收障碍。
当服务是免费,更有利于巨头的商业模式。最近 Twitter 的 8 美元付费服务,我认为是未来 gas fee 的铺垫,以后的 twitter 可能有不同的节点,不同 gas fee 将对应不同节点以及所提供的服务。类似以太坊不分国家地域,解决现在 twitter 作为美国公司的税收问题。
在未来 5-10 年,我认为它会大量整合类似 Mask Network、Lens 这样的协议,甚至整合各种的链,只要 twitter 完成协议化,很快就能冲破 2000亿美元的壁垒,但它也会遇到很大阻力,包括合规、政治、形态上的阻力。
对话2:哪些 Web3 产品可能突围?
分享者:Tim,founder of .bit
我说说现在 3 个现象:
01. 现在 Web3 社交产品,很多是由极客工程师(而非产品经理)做的。它更像极客玩具,酷,但使用门槛高。如果本身不改变,最终只是局限在极客圈子里。
02. 另一类产品,把 1~100 阶段想得非常完善,但是不清晰于如何 0~1。换句话说,就是缺乏场景,需求不够“刚”,缺少用户不得不用的理由。
03. 西方团队在社交叙事很厉害,但产品半天出不来;华人团队不清楚如何讲故事,无法融入主流市场。
Web3 产品如何突围?2个方向:
01. 原生的 Web3 创业团队,做出一个能符合未来需求的 Web3 社交产品。
02. 现有的比较进取的 Web2 巨头直接进化到下一个阶段。大家不能低估有庞大用户量的 Web2 公司切入到 Web3 的可能性与影响力。
在 Web3 社交赛道,要找到用户不得不用的理由,同时又是中心化系统无法实现的。只有这样的产品才有可能突围。
对话3:如何评价 Web3 社交路径?
分享者:joshua,fo@RSS3
社交范围很广,包括不仅限通讯社交、陌生人社交等,但由于定义的不同,它需要的组件也很不同,导致它所关注的要点差别也很大。
现在的行业是缺少定义的。只有当一个项目比较成功时,外界去观察&归纳它才能产出所谓“定义”,但现在还没到这个阶段。
目前行业用户总量仍然很低,全球持有 Crypto 作为资产的用户可能有三四亿,活跃的去中心化钱包数量可能一两千万,真正不是纯的交易用户(有创作/社交等行为),这一类型东西的用户可能只有 1%。在这个基础上来说,网络效应很难发挥效果。我期待着一系列好的项目(应用/协议/...)为普通用户带来 benefit,扩大 Web3 影响力。
对话4:如何看社交版图?
分享者:Kent,co-founder of bfrenz
我来总结以上嘉宾提及的“社交3个类型“
1. Web3 社交协议: 这种类型,是在基础架构层面实现颠覆的,强调由中心化彻底变为去中心化。以欧美的项目为主,像 Lens 等,但是这类平台用户量不特别多。
2. 设计一个经济系统: 这种类型,是最普遍的类型,我愿称其为Web2.5产品。一般指会发行 Token 在区块链上,且在产品内也设计了用户消费&赚取 Token 的场景(去中心化部分)。但是 IM 或信息分发的机制并非完全去中心化(中心化部分)。存在的问题一旦模型设计不好,激励难以形成社交正反馈,甚至带来用户刷量行为。
3. 链上 Token: 像 ENS/NFT ,它本质是 Token,并非社交产品。但因为它的应用场景与社交有关,所以这一类也可以被理解为 Web3 Social。
目前还没看到可以引爆市场的产品。从信息的角度看,存在3个问题:
1. 交易、NFT买卖信息可读性差。
2. 平台用户量少,产出的内容吸引力不高,信息没有为消费者服务。
3. 存储分发问题。由于数据分布在不同链上,导致获取数据的问题难度变高。
所以,我觉得从引导用户迁移到 Web3 的角度来看,有2个机会:
1. 像 twitter 这类已有巨大流量的平台与 Web3 融合,我认为一定是趋势。下一轮叙事就是从 Web2 到 Web3,这个过程有可能会伴随下一波牛市并到顶峰。
2. 作为新产品,则要立足在解决用户新的&现有产品无法满足的社交需求。举个例子,Web3 钱包的背后代表一个人的身份,用户登录钱包等于提供一个信息量很大的账号,社区管理和链上资产结合可以解锁新的社交体验。通过钱包资产,还可以打造更多有趣体验,像 bfrenz,我们会读取用户的钱包资产来完成信息推荐。现阶段帮助用户获取资讯,下一步帮用户更好连接 Web3 世界里其他人。
对话5:是不是所有Web2平台都适合往Web3转型?
分享者:Twinx,2dao3 founder
我们在做 Web2 社交产品经常讨论用户注册,包括日活、消息量、互动数等。而在 Web3 社交,更多讨论灵魂、身份。而现在,我们进展到一个怎样的阶段呢?基础设施基本做好,开始往上去走:底层链->协议层->应用层。既要在协议层做不断可组合和扩展,也要在应用层上多花力气去把价值交付到用户手上。一个对用户价值交付得特别好的应用,会带来很大的用户流量,比如 StepN。
在 Web2 的发展是:社交->内容->社群。三者不可拆分且有强耦合性。
社交:以手机 QQ 为例,从陌生人社交,转换为熟人社交。
内容:当社交有稳定供给情况下,需要有更多内容作为娱乐消费,当时包括天涯论坛、豆瓣论坛等。
社群:当内容完成供给,才开始出现细分小众内容社群。
我在猜测,有这么一种可能性:Web3 赛道的发展与 Web2 是相反的。
现在 Web3 已经有大量社群,社群内有非常多用户做贡献并获得 Token 收益,因此这部分社群是已经相对稳定。但是,内容必须是有足够的人进来之后才有消费场景。需要有大量供给完成后,才可能过渡到社交。我认为,Web3 的发展更像是农村包围城市。先把其他的赛道做好,再来做社交,这样可能会更容易一些。甚至它可能会诞生新的产品形态,而不像现在我们所常说的“即时通讯”。
如果 MetaMask 用户量 2000万,我们理解它是一个百万级月活的产品。下一次牛市可能会出现月活上千万甚至上亿的产品,当这个产品出现时,可以做任何它想做的事,无论做 NFT 交易市场、即时通讯、交易所、钱包。
从长远看,我认为几乎所有社交软件都会往 Web3 方向靠一靠,因为它会为用户价值塑造带来很多不同。就如苹果和安卓,苹果手机创造了最好的用户体验但缺少开放性,安卓手机创造开放性但安全性可能存在隐患。用户群总有自己的选择,只是多数和少数的区别。
对话6:Web3 社交最终的形态是什么?
分享者 1:yao@metaforo
这是非常难以预测的问题。我在这里提 3个观点:
1. 数据不归平台所有,而是归用户所有。
2. Web3 是价值网络。Web2 已把信息成本传导降到 0,Web3 把资产传导成本降到 0。我认为 Web3 的社交应该是可以承载价值的,而不需像 Web2 需要上亿级别用户才能成为伟大的公司。We3 社交可以以服务于 DAO 组织作为起点,DAO 是一个分布式的组织形式、Web3 native、本身蕴含大量价值,同时 DAO 也需要社交产品。
3. 以前,不同平台的用户是无法交互。到了 Web3,“声望”是跟着用户走,跨平台的。最终可能是多个社交平台/协议是共同帮助用户构建内容,而不是完全分割的状态。
分享者 2:Tim,founder of .bit
任何社交,都是为人建立新的联系与社会结构(从普通人变成 KOL)。
刚刚 Kent 提了一个要点给我很好的启发 —— Web3 社交可能不是产品。它有可能只是在 Web2 基础上叠加一层社交货币,比如 NFT、SBT等,能让自己在社交场合中显得与众不同。
刚刚主持人提出的问题 “Web3 社交最终的形态是什么?“,我觉得可以换个角度:Web2 的社交如何 Web3 化?
我们没必要再造一个新的 Twitter、Discord,而是可以想如何让它们变得更具有 Web3 的属性(Web3 资产如何更好在 Web2 平台展示)。这里有 2 个思路,(1)资产发行,创造新的社交货币,(2)把现有的社交货币搬到 Web2 平台,像 Mask 现在已经有一些插件。
bfrenz,是新人友好的加密社交圈,目前由 bfrenz App 与 bfrenz DAO 组成。
App 专注于中外 Web3 信息和链上数据,认识加密新朋友。DAO 主张共学 Web3,目前人数已超过 5000 人。了解 bfrenz 更多故事:bfrenz,你的加密社交圈来了。
下载/打开 bfrenz:https://bfre.nz/
进入 DAO:公众号后台回复“入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bfrenz DAO
声明: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规。以上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系 bfrenz 编辑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