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xt跨链桥介绍系列2
May 30th, 2022

Connext跨链桥介绍系列2

跨链桥的安全问题

目前跨链桥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原生验证

它通过在目标链的虚拟机中运行源链的轻客户端来完成验证。 如 IBC、BTC Relay、Near Rainbow Bridge、Polkadot SnowBridge、LayerZero、Optics等。

原生验证
原生验证

这是一个不需要信任的跨链桥梁,它没有第三方验证者潜在的安全风险,可以传输各种通用数据。但是我们知道以太坊生态系统具备高度的异构性,不管是以zk/optimistic代表的rollups,还是各种侧链,再到PoW和PoS各种不同的共识算法,让每一种不同的构造都通过原生验证的模式去实现互操性是不现实的。因为开发者需要同时在源链和目标链上开发和部署新的轻客户端智能合约,这样的门槛太高,成本太高,耗时太长。

2.外部验证

该类验证方式有一个或一组验证者,验证者需要监控源链的具体地址。用户将资产发送到源链上的特定地址将其锁定,第三方验证者会验证这些信息,并需要达成共识。当共识达成后,在目标链上会生成相应的资产。 这种类型的跨链桥包括Thorchain、Anyswap、PolyNetwork、WBTC、WormHole、Ronin 等。

外部验证
外部验证

此类跨链桥具有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数据传输通用、多链连接更容易、用户体验更好等优点,但该模型的潜在缺点是其安全性。由于引入了外部验证者的角色,用户的安全不仅取决于源链或目标链的安全,还受到桥接器安全的限制。在跨链转移资产的过程中,如果桥不安全,资产就会面临风险。

3.本地验证

本地验证是部分验证模式,也是点对点流动性网络。每个节点本身就是一个“路由器”,路由器提供的是目标链的原始资产,而不是衍生资产。此外,通过锁定和争议解决机制,路由器无法提取用户资金。 此类模型包括 Hop、Connext、Celer、Liquality 等,这种点对点模式在安全性,成本、速度、多链扩展等方面的表现都相对较好。

本地验证
本地验证

它使用流动网络的模式,不需要全局验证,因此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相对而言,其资金效率高于外部验证模型,低于原生验证模型。同时,点对点流动性网络的吞吐量也更大。当然,它也有不足之处:无法支持跨链传送任意数据。

基于此也衍生出了“区块链互操作性三难困境”理论,即互操作协议只能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属性中的两个: **无需信任:**具备和底层区块链等效的安全性 可扩展性:能够支持任何不同的区块链 **通用性:**能够处理任意跨链数据

互操作性三难困境
互操作性三难困境

不和谐 : bitren.eth(🐰,🎩)#5903

推特:tiantian2118

Subscribe to biteren.eth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biteren.eth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