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最近发现许刚进这个圈子的朋友,对一些基础知识都非常匮乏,连简单的各个公链费该使用哪个币作为gas,以及各链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都不太清楚,唯一知道的就是币圈有钱挣,币圈遍地是金;稍微懂点的勉强能知道在以太坊上进行交易需要ETH;这类朋友大都之前玩的都是一些中心化交易所,也就是上篇文章说的CEX。
这类交易所直接注册账号,充钱就能使用,一度让许多人误认为炒币就是如此了。这是很危险的,很多人因为对基础知识都不了解,便翻身上马,充钱氪金,以为能大获全胜,凯旋离场,实际上往往是血本无归。
尤其前面几篇关于薅羊毛的文章,让很多朋友跃跃欲试,但是却问题百出,因为它们几乎对链上操作没一点了解。所以,本文特意写一些关于各公链使用的基础知识以及跨链的一些内容,仅供各位参考。
内容如下:
什么是链?
什么是跨链桥?
为什么需要跨链?
有哪些好用的跨链桥?
2.什么是链?
这个问题说实话是比较难讲的一块,我也并非是技术方面大神,无法以技术口吻来解说这个问题,当然对于新手来说,技术角度往往令人无法下咽,反而越弄不懂,所以我便以较为“白话”的文字来描述我对公链的基础了解。
所谓的链,大意上就是公链的意思,而公链又是圈内用语,对于新手来说,其实就是一个网络,大部分所知道的比特币、以太坊、狗狗币等都叫做链,也就是区块链网络。
因为这些公链都是基区块链技术的,而区块链三字中的链是一条记录网络中发生的事情的链状账本,你大可以想象是一串串账本用锁链连在一起的样子,而这个账本是有顺序的,按时间顺序依次往后面记账,每一件事情一旦下笔写下就不能更改,这便是区块链的特性之一,防篡改。
又有人说,比特币,以太坊、狗狗币等 明明都是一种币,为什么又叫做链呢?其实这只是一种称呼方式而已,这些公链上的币一般都是一种用作激励记账的人记账的经济术语,也就是说别人花费时间、电力等成本给你这个公链记账,确保公链网络安全,你肯定得给点好处,不然别人不会干的。所以这些币的命名都是取自于其背后的区块链网络名称。而我要说的链往往是这些币背后的区块链网络。
言归正传
我本文要解释的链是以以太坊网络为首的图灵完备支持智能合约的一些公链网路以及以太坊扩容解决网络(如Layer2)。主要的链如下表:
以上是比较常用的一些公链以及在此上面进行任何交易(转账、兑换等)所需要的原生代币。
如上可以知道,你在任何以上任何链上面进行交易,都需要不同的币作为手续费。
例如,我想在polygon上的DEX(如quickswap)用500USDT购买一些quick代币(quickswap代币),那么我钱包里除了需要500个polygon链USDT以外,我还需要一点点MATIC作为交易手续费;又如我需要在BSC上的DEX(如pancakeswap)用1000USDT购买一些cake代币(pancakeswap代币),那么我们除了需要1000个BSC上的USDT以外,还需要一点BNB作为手续费。
如上可知,USDT是可以存在不同的链上的,而且这些不同链上的代币,放在metamask等去中心化钱包上的话,你只有选择对了正确的链网络才能使用它们,例如你再BSC上的USDT就无法到ETH或者Polygon链上使用,以此类推,这里就存在一个横沟一样的界限,稍后再讲。
当然每个链上的原生代币也是可以存在于别的链上的,例如ETH是以太坊网络的原生代币,但是BSC、Polygon、Avalanche或者别的什么网络上都有ETH,再如BNB不仅存在于BSC网络中,别的其它网络上也可以有BNB,只是说这些其它网络上的代币并不能直接用到本地网络上使用,需要经过一个跨链环节,将其跨到其本地网络才能使用。
如以上所说,可以得知,每条链虽然都类似,但是无法直接互通。
这就是类似于,我们世界上的隔海的各国一样,之间都隔了一层障碍的,而每个国家拥有每个国家的纸币,例如中国的是人民币,美国的是美金,澳大利亚的是澳元,日本的是日元等等,我们假设拿着人民币去日本,是无法直接正常消费的,同理美金到了中国也无法直接用于消费,那么不同国家之间之间就有这么一种情况。
也就是说这些链就如同不同国家一样,都有完善的体制,各行各业都一应俱全,类似于不同的平行生态,但是促使这些各行各业稳定运行的关键就在于社会制度,以及驱动力,当地的法定货币。
3.什么是跨链桥?
那么要假如这些国家之间的民众需要去别国学习或者旅游,但是各国的各行各业并不能直接接受外国的货币,那该怎么解决呢?
兑汇机构,这是个可以将你本国通用的货币兑换为你要去的国家通用货币的地方,有了这个机构,你就可以解决资金跨国流转问题,这样你就能解决货币兑换问题,去往各个不同的国家学习工作旅行了。
根据以上比喻,我们可以把各个公链大致的比喻为不同的国家,而其原生代币就如同各国的法定货币,无法直接跨越不同的链作为手续费,也就是说你再以太坊上的BNB无法直接用于BSC上作为手续费使用,你马蹄链上的USDT也无法直接拿到以太坊链上使用,甚至在别的链上它都不会显示,我们需要通过“兑汇机构”跨链桥兑换之后,才可以正常使用。
如此,我们所要讲的跨链桥便可以类比为 不同链之间的“兑汇机构”。
跨链桥就是给不同的公链之间提供一个桥接作用,将你在A链上的资产,跨链到B链上去,或者将C链上的资产跨到D链上去,将各个不同的链进行连接成网状,方便资产在整个区块链世界的流动,这就可以类似国际贸易的开放和打通,促进世界贸易繁盛,对链来说,就是促进各个公链网络之间的联系,共同繁荣,对于链上玩家来说,能够极大方便其资金流动,提高资金效率。
4.为什么需要跨链桥?
如上,已经解释了,跨链桥的存在增加了各个链之间的联系,将这些孤岛链连接起来,成网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资金流动,提高资金效率。
详细而言,我们可以从区块链市场上最大的创新之一DEFI来讲。
例如,我在以太坊上的某个defi项目上有1000万美金的稳定币进行无风险质押挖矿,获取5%左右挖矿年化收益;突然,我发现,solana上新出了一个defi项目,前期稳定币无风险挖矿年化收益达到了70%,于是我想把我在以太坊上的项目撤出来,转到Solana上该新项目来进行挖矿。
那么假如没有跨链桥的情况下,我需要将我以太坊上的代币充值到某个中心化交易所,例如某安,然后再从该交易所提现到solana钱包中,这样一个过程,往往会耗掉一定时间,且操作麻烦,而且大部分交易所,大金额需要经过复杂的安全认证环节,容易导致错失一些机会;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这个过程对中心化交易所依赖过重,假若这些交易所因为政策问题被封,我们无法访问的时候,那么我很难快速地将资产转移过去。
这个时候跨链桥的作用就很明显了,我们可以在不需要任何中心化机构的作用下,就可以将我们的资产在不同的链之间转移。
虽然目前为止最快的跨链操作也需要差不多十分钟,但是当技术成熟到一定阶段后,我们就可以实现秒跨也未可知。
这样,用户手里的资金就可以肆意地在各链之间来回流动,极大方便了人们参与去中心化应用的路径,也提高了资金效率。
这是一个百链共通,共荣的需求方向。
5.有哪些好用的跨链桥?
解说完以上内容,那么现在有哪些比较好用的跨链桥呢?
在列出我认为好用的跨链桥之间我必须再插一嘴;
目前的跨链桥我认为在形式上分为两种:
一种是:固定跨链对象;另一种是随机选择跨链双方。
固定对象跨链桥:如L1到L2的跨链桥,实际上应该叫做跨层桥,因为Opitmism、Arbitrum、Zksync等这些都是以太坊上的第二层扩容方案,并非是直接的公链,但是其网络上的使用又和一般公链相同,所以姑且和公链列至一起。
L1到L2这种跨链桥(跨层桥),只能供以太坊主网和L2网络之间来回跨,而且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从L2跨到L1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账,Arbitrum和Optimism需要7天以上时间才能到账,而Zksync需要数个小时才能从L2跨到L1。
任意对象型跨链桥:此类跨链一般为第三方组织,往往目的就是能够提供最简单最方便的跨链体验,你能够在任意其支持的链之间进行资产跨链操作,如从以太坊主网跨到BSC,从BSC跨到Arbitrum,从Optimisn跨到 Avalanche等等,而且此类跨链桥支持的资产较多,你可以选择不同的资产进行跨链操作。
如Anyswap、O3swap、celerbridge、hopexchange、xpollinate等跨链桥支持的资产就较多。
当然现在的跨链桥也可以分为支持跨非EVM兼容,和仅支持跨EVM兼容的两类,这里不再详述。
以下便列出我所知的跨链桥,有需要者自行查看使用:
以上便是我所知道的跨链桥,而加粗的几个均是我觉得使用体验还行的产品。
这些跨链桥到账的时候一般很快,十分钟左右几乎全部能到账;但是这些跨链桥中有一部分曾经发生过黑客盗取资产事件,所以各位使用的时候切勿金额过大,以及做好自己的产品调查,本文只是列出这些产品,并不能保证这些跨链桥都安全。
6.免责声明
本教程不作任何空投承诺
本文只作为个人经验分享,不作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错误,敬请指出
注意本文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本文发布短期内的经验分享,不具有长期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