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gan Housel | 关于人类如何思考的17大总结
Picture
Picture

投资公司Collaborative Fund合伙人、前《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摩根·豪塞尔(Morgan Housel)最近发表了一篇长博文《How People Think》,他描述了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充满了无尽的想法和故事,尽管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但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却充满了共性,Morgan就「人类如何思考」这一课题,总结出了最常见也最具影响力的17个方面,简单编译一下:

1. 每个人都隶属于部落,并低估了部落对其思维产生的影响。
部落无处不在,包括国家、省市、政党、公司、行业、投资风格、经济理念、宗教、家庭、学校、专业、资格证明。人们之所以喜欢加入部落,因为可以找到志同道合并且怀抱相同目标的同僚。

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规则、信仰和想法,你可能对其中的一些规则不以为然,但是却不敢公开表示否定。因为没有个体愿意冒着被部落其他成员攻击的风险去挑战既定的规则,或者质疑自己隶属于部落的身份特征。久而久之人们要么心甘情愿地对糟糕的注意点头,要么被环境腐化,成为部落忠诚的一份子。

2. 人类呈现给世界的东西只占大脑中的一小部分。
美国国会图书馆拥有300万本书,等同于25万亿字的内容。目前互联网上可获取的所有信息总量约为40万亿字节,相当于宇宙大爆炸至今140亿年天天播放高清视频的信息量。这么多的历史已经被记录下来!但是,这只是我们人类公开分享、记录和发表的内容,和实际在人脑中发生的信息相比微不足道。

就算是再高产的创作者,他们分享的经历和想法可能只占其人生故事的千分之一。所以,我们很容易被「幸存者偏差」所误导,毕竟人们分享的内容都是他们希望别人看到的,美化了技能,隐藏了缺陷,夸大了胜利,淡化了失败。

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都是枯燥乏味且困难的,但是当你把自己的生活和别人分享的成功相对比时,就会觉得自己缺少某项技能或者秘密武器,这也许是事实,但更加真实的一面是你并不知道别人究竟经历了什么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3. 预测是一门关于概率的学问。但旁观者往往以二元对立的方式对预测进行评判,不看概率只看对错。
大多数人都明白一个道理,确定性是很难得的,你能做的是计算事情发生的概率是否对自己有利。聪明人也会失败,蠢蛋也会成功,这就是运气和风险出场的时刻。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在现实世界中使用概率,尤其是在评判他人的预测时,人们更关心的是,你到底是对还是错。

不同的概率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和等级,但是在现实世界中,人们习惯非黑即白。如果你说某件事情会发生,并且它发生了,你就是对的;如果你说某件事会发生而没发生,你就是错的。这就是人们习惯的思考方式,并不用动什么脑子。

人们总想对未知的未来有一个确定的看法,毕竟想摆脱不确定性带来的痛苦是人之常情。如果有人告诉你有60%的概率发生经济衰退,这对消除痛苦并没有什么作用。如果有人说,今年一定会有经济衰退,你便会对未来有了预知。

4. 人类是在一个没什么极端好坏事情会发生的无限持续的世界里生活着的推断机器。
当你身处强大的趋势当中,很难想象有一种力量足以扭转乾坤。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规则,并不是外部力量改变了现状,而是系统内部产生的微妙副作用改变了这一强大的趋势。

当经济兴旺时,人们会变得自信,然后就会冒险,冒险后需要承担风险,导致经济出现衰退;当市场尚未崩盘时,估值就会上升,随即产生大量泡沫,市场面临崩盘;当危机出现时,人们就会产生动力,随即会疯狂地解决问题,此时危机便会结束... 我们总是在事后总结时才会发现这样屡试不爽的规律,但身处其中时却浑然不知。

当发酵过程产生的酒精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杀死最初启动发酵过程的酵母。大多数强大的趋势也会以同样的方式结束。当我们身处历史的洪流中,除了要考虑「顺势」如何影响人类,也要考虑人类会对此「势」产生哪些行动,从而终止这个趋势。

5. 人类的理智是有限度的,了解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两者界限的唯一方法就是在边界处再加试探。
杰里·宋飞(Jerry Seinfeld)曾经主持一档电视史上最受欢迎的节目,然后他在节目的顶峰时期宣布退出,因为他深知万事万物皆有规律,顶峰过后便是衰退,虽然他并不知道节目是否还能更火,但他却不想对此冒险。如果你想知道历史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非理性的事情发生,是因为大多数的人都没有宋飞的心态,不知道适可而止,而总想试探顶峰的边界。

世界上的大多数事情都混合着事实和情感,例如一家工厂能生产多少钢铁(事实),投资者愿意为这个产量支付多少(情感)。事实可以计算,但情感却无法用公式进行预测。比特币的价值是多少?特斯拉能涨到多高?回答这些问题需要预知人们未来的情绪:他们对此有多乐观?他们选择相信什么?以及描述这些概念的人能否讲一个充满说服力的故事?任何人也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

所以,探索人类情绪极限的唯一方法便是不断地在边界试探,看着事情从繁荣走向衰退,回头总结时才知道,原来那就是极限。

当你回看历史疯狂的事件时,不要觉得当时的人们都疯了,也许他们只不过在理性地寻找事物的极限。

6. 人类选择性地忽视崇拜对象的弱点,当你崇拜一个人独特的一面时,他独特的另一面可能令你厌恶。
我们身边的大多数榜样人物都拥有一些极端甚至离谱的特质,你崇拜他们的理由是因为他们做了普通人不敢或者从没想过的事情。这些特质中良莠并具,当你在欣赏他们的所作所为时,很容易忽略究竟哪些特质是促使他们成功的关键。

坎耶·维斯特(Kanye West)曾经说过,如果欣赏这些疯狂的想法,疯狂的音乐,以及疯狂的思维方式,你要知道这些很有可能来自一个疯狂的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这样说道,杰出人士的杰出品质中,有一半其实都是缺点。安德鲁·威尔金森(Andrew Wilkinson)则说道,大多数成功人士只是被多产驾驭着的行走的焦虑症患者。

我们很容易去模仿一些成功人士的不良品质,因为我们相信那是促使他们成功的原因。同时,如果你嫉妒一个人的时候,你不能只看到他们成功的一面,你并不知道他们为了达成你羡慕的目标放弃了多少东西。

奥斯卡影后桑德拉·布洛克在获奖后被媒体爆出她的丈夫是一个通奸的混蛋。所以,你想做这样的交易吗?你会用巨大的事业成功换取婚姻上的不幸吗?如果你不得不花三秒钟以上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你绝对是疯了。

7. 人类为了实现效率最大化而牺牲容错空间,尽管容错空间是实现长远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竞争,如果你错失了机会,你的竞争对手就会抓住机会,并将这个机会利用到极致。这样的竞争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但却有一个副作用:当所有的机会都被用尽,市场不再存在容错空间,当没有犯错的余地时,任何暴露于波动和意外中的系统最终都将走向崩溃。

我们可以理解那些总是将效率最大化挂在嘴边的首席执行官们,因为如果他们不这样做,竞争对手就会将他们赶尽杀绝。人类行为模式中有一点很是奇怪,我们总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直至摧毁自己。许多人努力追求高效的生活,不浪费任何时间。但是,当你把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就没有时间让思想自由遨游,去探索新的事物,而放空大脑正是最高效的思维方式。

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悖论,容错空间对长期生存至关重要,但以消除容错空间的方式实现效率最大化可能对短期生存至关重要。那些拥有着长远视角的人,很容易被别人看作是游手好闲或不求上进,牺牲短期利益谋取长远发展的公司也会被外界认为表现不佳,但是他们却能长久地活下去,收获最后的欢笑和最高的回报。

8. 最好的故事胜过一切。
不是最好的想法,也不是正确的答案,而是最好的故事才能吸引人类的注意力。

夏洛克·福尔摩斯曾说过说,你在世上做过哪些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人们相信你做过什么事情。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可以将一份杂货清单讲述的让人们泪流满面,而一位不善言辞的科学家在分享治愈疾病的良方时不被人注意。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没有发现进化论,他只是写出了第一本令人瞩目的关于进化论的书籍;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社交能力与商业头脑看得同等重要;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给投资者描绘愿景的能力和他的工程技能同样重要;罗里·萨瑟兰爵士(Sir Rory Sutherland)最近说过,如果不是因为圣保罗,没有人听说过耶稣。作家埃利亚斯·卡内蒂(Elias Canette)写道,人们总是会被讲故事的人所吸引,会讲故事的人所说的话会比普通人的话语在空中停留更长的时间。

能在人类历史上持久存在的叙事并不是那些最能经受住事实核查的叙事,而是能解决我们最深层次需求和欲望的故事。如果你认为我们的世界被事实和客观性所左右,如果你坚信最好的想法一定会赢,请三思。当你意识到你可以通过使用新的叙述方法去诠释旧有的概念,而无需从零做起改变世界时,你会发现事事皆有可能。

9. 我们被复杂性所左右,殊不知简洁性才是智慧和理解的真正标志。
计算机科学家埃德塞·迪克斯特拉(Edsger Dijkstra)曾写道,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简洁是真理的标志,但复杂对人类有着病态的吸引力。当你为学术界的听众做了一场从头到尾都非常清晰的讲座时,听众们会觉得自己被欺骗了。令人痛心的事实是,复杂的东西更好卖。

一条推文可能比一本书更有见地,但人们宁愿花20美元买书,也绝不会花一分钱买成千上万的推文;给客户提供十句话的建议,他们会厌恶地离开,给他们一本厚实的文件阐述,他们会付你一大笔钱,并向朋友推荐你。

这是为什么呢?有几个原因。

其一是,长度往往是标志着努力和深思熟虑的唯一指标。信息消费者很少会客观地剖析一个论点,这实在是太难了。当他们阅读时,他们只想搞清楚作者是否可信。文章的长度和复杂性往往读者做出判断的唯一指标,表明了作者确实有下功夫研究这个论点。

其次是当你遇到不理解的东西时,会觉得理解这一概念的人充满了神秘感,你很难判断理解这个知识点的人在该领域的知识局限,所以更容易相信他提出的长篇大论。

第三个原因是,复杂性满足了人们的控制欲,而简洁性则让人们觉得很难与无知区分开来。你能摆弄的旋钮越多,就越觉得对情况越有掌控。只注意几个变量而忽略其他会让你你看上去略显无知,即使这才是正确的方法。如果客户问你:"这个呢,这里发生了什么?"而你回答说:"哦,我不知道,我不看这个指标。"在客户眼中,你看上去不知所云的几率可能会超过他认为你已经掌握了简洁真理的几率。

10. 你是否愿意相信一个预测,受到你有多希望或需要这个预测为真的影响。
「你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是什么时候」?

纪录片《如何永生How to Live Forever》向一位百岁老人提出了这个天真的问题,老人的回答令人惊讶。

「停战日"」,她说。她指的是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签署停战协议的日子。

「为什么呢」,制片人问道。

「因为我们知道再也不会有战争了」,她说。

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在21年后卷土重来,7500万人因此遇难。

在生活中,我们认为很多事情是真实的,是因为我们迫切希望它们是真的,无论是关系、事业、投资还是政治观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白日梦想家,当我们觉得未来会很艰难时,就不会有动力去做事情,除非虚构一个想要的结果,给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带来慰藉。

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几世纪以来人们利用放血疗法、饥饿疗法、在身体上挖洞以释放恶魔等医治方法极为普遍,因为这些糟糕的治疗方法可以给人们带来希望。当你迫切需要一个解决方案时,但又不知道什么才是对你有效的解决方法,那么阻力最小的途径就是主动相信某个解决方案,不仅仅是做出尝试,而是坚信它的确有效。

同样的思维方式发生在投资领域,人们热切地听从那些与猜测无异的预测信息。如果你告诉人们他们想听的东西,你就可以无限期地错下去而不用接受惩罚。

11. 如果你没有体验过他人生活的世界,就很难对他们的信仰产生共鸣。
《华尔街日报》专栏作杰森·茨威格Jason Zweig写道,如果我在调查问卷中问你是否害怕蛇,你可能会说不害怕。如果我把一条活蛇扔到你的腿上,然后问你是否怕蛇,你可能会说害怕(前提是你还能继续和我说话)。

作为当事人和作为局外人对某事的看法和感受可能相差千里。

按理说大型战争往往相隔20-40年才会发生,因为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培养没有受到上一场战争的伤害和影响的新一代的选民、政客和将军。其他政治趋势包括社会权利、经济理论、优先事项预算也遵循类似的路径。这并不代表着人类忘记了历史,而是我们的同理心和开放的思想无法真正模拟当事人面对恐惧和不确定性的感觉。

如果你能通过对手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并经历他们的生活,那么一半以上的个人、国内国际或者经济分歧都会消失。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很好地总结了这一点,他说:「如果某件事看起来不理性,而且长期以来一直如此,那么你对理性的定义很可能是错误的」。

每个人都应该问自己这些问题:

  • 如果我出生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年代,我对自己现在的哪些观点会持有异见?
  • 我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哪些事情让我对其运作方式持有天真的看法?
  • 哪些是我认为只会影响到其他国家/行业/职业的问题,最终却会影响到我?

上述问题并不可能完全回答出来。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存在着盲点。当我们与别人产生分歧时,其实只是揭示了自己不具备相关的经验。

12. 人类之所以无辜地否认自我缺陷是因为我们在脑中会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辩解,而对待他人的错误却无法一视同仁。
乔治·卡林(George Carlin)曾经开玩笑地指出发现蠢人是多么的容易,「随身携带纸和笔,一天结束时,你会得到三四十个名字。发现其中的蠢人并不需要很长时间,不是吗?大约需要8秒钟」。 

但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提到了一个更重要的事实:识别他人的错误比识别自己的错误更加容易。而我的理论是:把他人的错误归咎于愚蠢和贪婪比怪罪自己更加容易。

这是因为当他人犯错时,我只会根据我看到的情况来判断,又快又容易。但当自己犯错时,我的脑海里会出现一段又长又有说服力的独白,为自己的错误进行辩解,并增加了其他人看不到的重要背景。

每个人都是如此,这很正常。

我的姐夫是一名社工,他最近告诉我,「只要有足够的信息,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 这是一个很好的观点。你看到有人在做一些疯狂的事情,然后想,你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当你和他们坐下来,听听他们的生活,过了一会儿你会意识到,啊,我现在有点明白了。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经历的产物,其他人很少能看到我们生活的全景。对我来说有意义的东西对你来说可能没有意义,因为你并不知道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我,反之亦然。

对于「你为什么不同意我的观点」这个问题可以有无限的答案。有时答案是因为对方是自私、愚蠢、盲目或不知情的。但通常更好的问题是「你有什么经历是我不曾体验过的,导致你相信你所做的事情?如果我经历了你所经历的事情,我会像你一样看待这个世界吗」?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当你想到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可能会改变你的信仰,这让自己感觉很不舒服,这是承认自己的无知。没有考虑对方的经历和立场就妄下定论是人之常情,也导致了世上的很多分歧。

13. 人类对小事通过复利进化成为非同寻常的大事的认知不足。
宇宙中最令人震惊的力量显而易见,那就是进化。它引领着单细胞生物变成了可以在500G存储空间的iPhone上阅读这篇文章的人类,给了我们20/20的裸眼视力,给了鸟飞行的能力,也为生物带来了免疫系统。在科学领域,没有什么比进化所取得的成就更能让你大吃一惊。

生物学家莱斯利·奥格尔(Leslie Orgel)曾说过,「进化比你更聪明」,因为每当有批评者说「进化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时,他们通常只是缺乏想象力。进化的超能力不只是选择有利的特征,这样的话就太乏味了。毕竟大多数物种千年以来的变化都如此微小,甚至无法察觉。

进化的真正魔力在于它在38亿年里一直在选择性状。时间,而不是微小的变化,才是进化的关键,将微不足道的变化与38亿年的时间相加,你得到的结果便与魔法无异。这就是进化真正教给我们的一课。

物理学家阿尔伯特·巴特利特(Albert Bartlett)曾经说过,「人类最大的缺点是无法理解指数函数」。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依靠该函数运作。很多人都听说过复利的力量,或是读过那些关于在20多岁开始储蓄比30多岁开始储蓄会多多少退休金的故事。但很少有人真正去做,因为得出的结果有悖直觉,线性思维比指数思维要直观得多。迈克尔·巴特尼克(Michael Batnick)曾经解释过。如果我让你在脑海中计算8+8+8+8+8+8+8,你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是72);如果我让你计算8x8x8x8x8x8x8x8,你的脑袋就会爆炸(答案是134,217,728)。

我们在投资领域经常可以看到不重视复利的故事。霍华德·马克斯(Howard Marks)曾经谈到一个投资者,他的年度业绩从未排在前四分之一,但如果看过去14年总业绩,他则排到了所有投资人的前4%,如果他将这些平庸的年回报再保持10年,他可能会进入同行业前1%,尽管他的年度业绩不值得一提,但是平庸的复利也能在时间的加持下让你出人头地。

如果你了解复利背后的数学,你会意识到最重要的问题不是 「我怎样才能获得最高的回报」 而是 「我可以长期维持的最佳回报是什么?」这就是复利教给我们的重大一课,少关注变化,多关注指数。

14. 知道该做什么事情和真正去做这件事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我曾经问过一位医生,「你工作中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她说,「让病人做我要求他们做的事」。一开始我还不明白,但经过她的解释,我恍然大悟。

「你和病人说,我需要你做这个检验、看这个专家、拿这个药。而他们一个月后回来,却什么都没做」。 她解释说,「一名好医生意味着花更多地时间管理病人,而不是医治疾病」。医学专家知道所有教科书上的正确答案,可以精确地做出诊断,并掌握所有最新的治疗方法;但是从病人的角度来看,看病昂贵又费时,又让人心生恐惧。即使医生给出一个完美的治疗方案,病人丝毫不去遵循也等于是白费功夫。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包括投资、关系、健康、职业都是如此,我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但却没有真正去做。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都希望不用付出代价就能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得到想要的东西。病人不想吃得更好,也不想运动,只想要一种药丸来解决一切;投资人没有耐心等上十年,他们只想要一个下周就能翻倍的股票。

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有大量简单的解决方案,但人们却懒得去遵循简单建议的世界中。伊萨克·阿西莫夫(Issac Asimov)曾说过,「科学收集知识的速度比社会收集智慧的速度快多了」,这句话很好地总结了大多事情。

15. 人类不擅长设想改变带来的感受,因为做梦时无需背景设定。
当事情进展顺利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很高的风险承受能力,一旦事情出现恶化,人们就会说,「啊,你知道吗,实际上,这比我想象的要痛苦」。

人们往往会孤立地思考未来的风险,比如说,当我想到市场下跌了40%,我会觉得世上所有东西都没什么变化,除了股票便宜了40%。但股票便宜40%的原因可能是人们认为世界正处于崩溃的边缘,比如经济衰退、大流行病、政治崩溃等等。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们幻想成功之时。

我还没遇到过或知道有谁在取得巨大的成功后,获得了外人期望的那种超高的幸福感。这并不意味着成功不会带来自豪感、满足感或独立性,但这些却和你在实现成功之前想象的很不一样。

吉姆·凯瑞(Jim Carrey)曾经说过,「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实现名利双收,做他们曾经梦想的一切,这样他们就会知道,这并不是人生的答案」。我认为部分原因是因为人类很难预测损失:我们很难想象完整的愿景。

如果你幻想未来的自己住在一所全新的豪宅里,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但我们我们很容易忘记的是,住在豪宅里的人可能会得流感、患牛皮癣、卷入诉讼、与配偶争吵、被不安全感所困扰,被政治家所烦扰。在任何特定的时刻,这些琐事都可能取代物质成功带来的快乐。未来的财富是在真空中想象出来的,但现实情况则是好坏交织。

16. 人类对罕见事件的理解不足,导致对世界的脆弱程度视而不见。
约翰·利特尔伍德(John Littlewood )是一位数学家,他试图驳斥奇迹只是简单的统计数字的想法。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解释说,利特尔伍德的奇迹定律指出,在任何正常人的生活过程中,奇迹发生的概率大约为每月一次。

证明该定律十分简单。我们每天清醒并积极参与生活的时间大约有8小时。按照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事情以每秒发生一个的速度计算,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总数约为每天3万件,或每月100万件。除了少数例外,奇迹发生的机会大约是每百万分之一,因此我们应该期待平均每个月有一个奇迹发生。

再来看我们称之为百年不遇的灾难,像是洪水、飓风、地震、金融危机、大流行病、政治崩溃、经济衰退等等。这些百年事件并不意味着每100年就会发生一次,而是意味着在任何一年有大约1%的机会发生。看上去概率很低,但是世界上存在着数百个独立的百年事件,其中任何一个在某年发生的概率是多少呢?

如果明年有1%的概率发生新的全球流行病,1%的概率发生严重的经济萧条,1%的概率发生灾难性的洪水,1%的概率发生政治崩溃等等,那么明年或任何一年发生坏事的概率是......令人不适的高。利特尔伍德定律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每月期待一个奇迹。反之亦然,我们也可以预期灾难。这就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教训,不是吗?

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说,历史是 「一个接一个的该死事情」。即使在我们记忆中的繁荣时期,如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也有一连串的悲剧发生。1958年经济衰退和1998年的金融市场几近崩溃。世界平均每十年就会发生一次重大的崩盘事件,这是利特尔伍德定律在起作用。世上有无数种不同的灾难,在任意特定的时刻发生任意一个灾难都会对世界造成破坏。

17. 人类无法忍受狗屁事件,导致丧失对世界运行规律的认知。
史蒂芬·普雷斯菲尔德(Steven Pressfield )写了30年才出版了《巴格·万斯传奇The Legend of Bagger Vance》。在那之前,他的职业生涯暗淡无光,甚至住在中途之家(halfway house,又称为「重返社会训练所」或者「社区矫正中心」)只因为那里的租金便宜。

普雷斯菲尔德曾经谈到他在那里遇到的人,「我们经常在厨房里闲逛,彻夜长谈,那里的人是我见过的最聪明也是最有趣的人群之一。在与他们一起共处时我得出了结论,他们一点都不疯狂,他们实际上是看穿了狗屁事件(bullshit)的聪明人。正因为如此,他们无法在这个世界上正常生活。他们无法在企业机构中工作,因为无法忍受那些屁话连篇的没意义的东西,这就是他们的结局。社会认为他们是局外人,但他们却是真正看透了一切的人」。

如果你察觉到狗屁事件无处不在,那是因为狗屁事件确实是无处不在。问题并不是「我怎样才能避免所有的乱七八糟的狗屁事件」而是「我对这些东西的容忍度究竟有多大,可以让我仍然在这个混乱和不完美的世界中继续生活下去」?

如果你对意见分歧、个人动机、情绪效率低下、沟通不畅等问题的容忍度为零,那你就无法继续在这个世界上好好生活。很多人其实都欠缺对狗屁事件的容忍度,他们的期望和世界运作的现实之间存在着距离。

一家杂货店可以通过对每个离开商店的顾客进行脱衣搜身来防患偷窃行为,但那样的话,就不会有人再去那里购物了。你必须接受这一事实,我们无法将防盗基线降为零。人类对于这些烦心狗屁事件的容忍度,是一项被低估的才能。

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曾经说过,「当你瘫痪在床时,你想喝橙汁,别人却给你送来了牛奶,你要学会说,没关系,然后喝下去」。这种心态值得学习。

Subscribe to Camellia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