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冒险之前,和 web2 最厉害的公司道个别
May 7th, 2022

以下内容是我发在腾讯公司内网的离职告别文,一般叫“毕业小作文”。发在 mirror 上的版本,会比 KM 上更丰富一点,补充了更多思考。包括了一些关于产品经理和 web3 的现阶段观点,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关注我的推特 chenboos5 持续更新。


自我介绍

我是谁? 我叫 frank,是一名产品经理,业余也讲过几场脱口秀。如果你用即刻的话,可能会更熟悉我的另一个 ID “陈不撕”,在上面抒发了很多内容,交了一些朋友,也影响了自己的事业轨迹。

我算是比较幸运的校招生,虽然逃不过 $siza (公司内部的一个倒挂梗)的诅咒,但是一直有机会做自己的独立项目,非常感谢部门的培养和信任。之前调侃自己是“二进制的内部创业”,老是在 0 - 1 之间反复横跳。但做新产品也确实有好处,可以更专注用户,可以在产品里留下自己的审美和文化印记,可以屏蔽大部分噪音,精进自己对一个好产品的判断。

我在公司鼓捣过小而美的app,大部分人甚至没听过就死了。但是有几万个用户是真心喜欢过,能和用户成为了现实朋友,也有陌生同事私信你加油看好,这些都是不错的经历。上一个潮流社交的 app叫 HOOD,经常还会让我结识到有趣的年轻人。

而我在公司做的最后一个产品 幻核 也很有意思,目前是国内联盟链上头部的数字藏品平台。我们调侃自己是 web2.4,虽然四舍五入还是 web2,但是已经在努力成长和突破了。我们也经常被各类感兴趣的甲方机构调研,在帮助这个新生、稚嫩但终将无处不在的行业健康成长。

如今为什么离开? 我在大厂没有很难受,偶尔的抱怨也是公司或行业的结构性问题,和具体的人没有关系。所以离开的原因也很简单:

  1. 新领域更值得投入。我觉得 web3 是更好的机会,更值得年轻人去赌的新领域,在大厂还在犹豫的间隙可以去闯一闯。风口易逝,但我一直很喜欢 社区、游戏、UGC 和艺术,风口只是我鼓起勇气去追求自己 passion 的一个契机。
  2. 我不希望把自己的价值依赖于别人或某家公司。在新时代里,个人价值应该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和重新评估,一个人就应该成为一家公司,这被描述为“主权个人”。而人是非常容易被环境同化的,当外人也开始描述我有“腾讯味”的时候,我就开始审视自己是不是该远离一段时间。这不是件坏事,只是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改变的信号。所以我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毕业。
  3. 给自己更多可能性。控制论的教父,海因茨·冯·福尔斯特(Heinz von Foerster)有一句名言,“总是以某种增加选择的方式来行动”。一个好的决策,应该是通过政策、技术或者其他东西,让你得到更多而不是更少的选择。我越来越觉得,公司内部或国内市场的空间逐渐比外部逼仄,所以决定投入到机会和风险都更多的领域里。
总是以某种增加选择的方式来行动
总是以某种增加选择的方式来行动

在公司内,“独立”孵化新产品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web2 大环境不好,也希望给新业务多一点耐心和勇气。资源就不奢望了,腾讯的“隐性资源”也很强大了。反而是大家配合好打团战的信念更宝贵,先把蛋糕做大。真正的创新是珍贵而脆弱的,抓住它很难,错过它却很容易。

最初为什么来鹅厂? 我真的以为他们都爱听摇滚,才来当产品经理的。这个观念最早就是乔布斯和小龙在我脑海里植入的,我追随的老板也是喜欢摇滚而且水平高超的产品经理。 其实听什么无所谓,摇滚乐代表了某种我认可的产品精神。

小龙在公司内著名的产品分享,这张PPT是外面的自媒体拼凑的
小龙在公司内著名的产品分享,这张PPT是外面的自媒体拼凑的

说到小龙,想起我在简中互联网留下传播最广的两句话:1. 微信是国民的线上身份证 2. web3 可能是虚假的狂欢,但 web2 现在留下的是真实的失望。后一句有点刻奇,不知道怎么被谣传是小龙说的,被有些报道引用了有点尴尬。如果你看到了,请记得这只是我年少的胡言乱语。

虽然拿产品经理写过不少段子,但我还是很喜欢这个理应有创造性的职业。很多产品经理没有从 0 到 1 的觉悟,为逃避最艰难的创新,他们会找各个借口,做麻烦但不出错的事,遵循好看但带来不了变量的方法论。或者不懂用户,这可能分两种:1. 不关注用户,把用户看成数据和抽象的研究,而不是具体的人,忽视个体的情感体验;2. 只关注用户,一部分用户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用户的声音变成需求的唯一尺度,不是在做产品,而是在谄媚用户。

我不认为自己的水平和资历有资格指导他人,只是想呼吁一下。 “产品经理的乐趣是思考的乐趣”,如果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那产品经理是企图越级思考的螺丝钉,粉心菜命。如果你也逃避难题,逃避承担为团队找到新增长方向的责任,逃避解决一些“不可能的挑战”,沦为执行工具,那还是干点别的吧。

而且长期来看,做“品牌”是一个件比做“产品”更开心和更有成就感的事。一个真正的好产品,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品牌气质,产品经理也愿意去呵护和培育它的品牌气质。所以产品经理除了传统的“设计思维”、“用户思维”,和中层爱说的“业务思维”,我觉得也要有自己的“品牌思维”。

我从公司和同事们身上还学到了很多,尤其我老大的底层思考尤其厉害,这就不展开了。过于精神性的东西,别人看着容易不服和刻奇;而方法论的东西,又容易误人子弟。等我做出下一个好产品时,再好好整理。不如,我们聊一聊热门的 web3?

给自己注册的 ENS 叫 chenboos.eth
给自己注册的 ENS 叫 chenboos.eth

互联网的正统在 web3

我不是那种会喊着“革命”或“all in web3”的人,也没有打算说服谁,只想分享我现阶段的几个小观点:

1)互联网的正统是 web3

2)元宇宙的体验是人类想象力的底线

3)去中心化的口号提供了新产品保护期。

当我们描述互联网精神时,我们在说什么?开放、平等、协作、共享 、免费、匿名、抗审查、去中心化。这些特点是充满理想主义和冒险精神的。

而 web2 发展到现在,已经聚集了足够多的用户和财富,成为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基础设施。无论是其垄断程度、公权机构的接管、安全风险的边界都要求它不要再“冒险”。如今 web2 的历史任务已经变成了维稳、扩大规模、提升效率、保证最广大用户的使用安全、或者履行政府和社会给予的责任。它不需要也不应该再去突破边界。

而互联网精神的传承者一直是由黑客、野心家、未来学家所组成。如果你关注推特,他们在当下的选择,在当下的布道方向,不是 5G或 碳中和,不是登上火箭开拓宇宙(这当然也很酷)。他们最广泛参与并注入理念的是 web3。

web2 对 web3 的顾虑无非是三类:

1) 对价值的拷问

2)对泡沫的怀疑

3)对各类安全风险的担忧。

对于第一点的建议是,价值的概念通常会随着时代而进步,以及伴随 web2 成长的人尤其要降低自己对“效率”或“生产力”的渴望,不要局限于提高效率,这不是区块链的优势。分配模式、社区参与感、虚拟资产上的创新算不算价值呢?不过我觉得更可悲的是,我们除了效率还能追求点别的吗?

对于第二点的建议是,如果了解足够多国家财政和各类投资衍生品,你会发现哪怕没有 web3 ,我们也身处大量的泡沫和庞氏之中。这不是合理的,却是必经的阶段,关键是在泡沫和庞氏破灭之前,项目能用聚集到资源留下什么,以泡沫换空间,以庞氏换时间 。一个严肃的 web3 项目会承认自己的庞氏属性,并努力解决它;而泡沫是一个行业的加速器,不是直接加速导向成功,而是加速进入、加速死亡和加速过滤。

对于第三点推荐的书是《密码朋克》,所有选择都有风险,你要做的是预测和取舍而不是完全消除,而且这里面有一定的宣传夸大。信息技术的保守派通常会提到“四骑士” —— 洗钱、毒品、恐怖主义和儿童色情。首先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在信息工具上,其次不能因噎废食。在历史上,利用部分恐惧而推行全盘的中心化控制是常见的政治手段。我们不能完全消除风险,也没有完美的技术,这比起一个技术问题更接近一个政治问题。

说回来,web3 只是尝试用新的方式修复互联网的一些问题,它很难替代 web2,也没必要替代。比如在普及互联网的平民化道路上,web2 已经做得很好了,web3 有什么理由代替它呢?而 web3 的优势,比如隐私、金融投资、数据自有还有组织自治,本身就是一件很奢侈而小众的事情,也许会慢慢扩散,也许会被用户忽视。

我们应该满足一小部分用户来实验,并做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让大众市场决定。联系起来看,整个互联网的革命才刚刚开始,在人们的生活和交流进一步被互联网统治之前,怎么保护和控制自己在网络上的信息、数据和虚拟资产,也许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弱者要隐私,强者要透明 ”(Privacy for the weak, transparency for the powerful)

很多既得利益者或者 web2 接班人可能感受不到互联网出了问题。我举个朋友的例子,他之前只是一个爱表达的美术生。因为鹅厂某款热门产品的 MCN 拖欠工资,让他觉得这辈子不指望靠艺术创作挣钱了,安安稳稳当美工好了。结果遇到了 NFT summer 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为 Crypto Artist,如今有了不错的收入,在 ins上的作品也经常受到欧美明星的赞赏。

大厂里的人可能很少能感受到时代的灰尘,头顶越硬,待得越安稳,越难感受到,总想着继续往提高生产力的方向冲。但是外面对生产关系的改进也在渴求变化,年轻人也需要新的规则和机会。那些“鲁莽”的年轻人是不知道 web3 的风险吗,但我们究竟留了多少机会给他们,是在帮助他们成长还是压榨他们,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被挤入进退两难的逼仄的上升通道里。

当然现在的 web3 有太多问题了,但 crypto 圈子也在自我批判和修复,也在理性看待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优劣势。传道和辩论是一件很费时间的事情,真正参与、了解和 BUIDL 项目才能让自己更聪明和更开阔。CX is cheap, show me your project.

NFT.NYC 的时代广场
NFT.NYC 的时代广场

在这复杂的 web3 产业里, NFT 始终是我最喜欢的区块链用例。我会有点上头地同意去年纽约 NFT 大会的口号,The world has woken up to NFTs。我认为 NFT 无论是在牛市还是熊市,都会继续普及,这个概念一旦被提出就不会被消除。它甚至成了去年柯林斯词典的年度词汇。

NFT会在奢侈品、IP 衍生品、艺术品的领域继续病毒式扩散,所有文艺娱乐品牌相关的头部公司都会被卷入这场运动中,包括你喜欢的艺术家们。而且 NFT 将会是人们对元宇宙及其他虚拟经济的存在性最大的一次普及教育。至于游戏业比较难颠覆,因为它包容性太强了,会留下很多不需要 NFT 的游戏类型。

人们会被 NFT 相关的技术和概念所包围,在不远的未来,每个网民都会拥有自己的 NFT,哪怕你不想要,平台也会给你发。这其中包括了类似概念,如数字资产 digital assets,国内翻译的数字藏品,VeVe的 digital collectibles,Meta 的 3D merchandise。它们当中有些甚至和区块链、加密货币或去中心化没有关系。大到艺术品、房地产、城市治理凭证,小到头像、音乐、游戏道具、会员卡和勋章,所有实际效用不完全依赖实体的物品都将成为 “NFT”。

NFT 是一种技术手段,是一次媒介革命。横向看,它第一次将已经广泛存在的数字内容确定其存在性和所有权;纵向看,也是历史上第一种自带价值、记录透明和可被编程的内容媒介。然而 NFT 还有很多反对者,我可以推荐一些有趣的项目和人让你去了解,了解过后再骂也不迟。实验者 Punk6529,开发者 Dom,机制艺术的神 Pak ,重塑潮牌的 Yuga labs,消费符号的集大成者 RTFKT Studio,漫画代币经济的设计大师 Pixel Vault,和各类权益结合的 Gray Vee,meme 头像之王 mfer。至于 Gamefi 就算了,我暂时也不喜欢,也许可以跑一跑 StepN。

至于另一个火热的“元宇宙”概念。VR、AR、开放世界和沉浸式体验,实在是我见过最没有想象力的一种“元宇宙”描述。它被科幻小说预测完了,甚至我觉得任何一个有基础想象力的人都能想到一个更身临其境的 3D 场景。 但难道我们是因为体验不够好,才不愿意沉迷在元宇宙里的吗? 我会倾向于认为,经济体系才是保证元宇宙和现实产生联系、能够大规模永续存在的基础和优化方向。举例来说,如果我可以用自己热爱和擅长的行为 cover 掉现实里的所有生存和发展支出,那即便是个“文字元宇宙”或“短视频元宇宙”,我也愿意沉迷。

不要误解,我没有看空 Metaverse ,我的意思是在过于宏观和缥缈的远景里,人们需要明确当前的问题。首先,“元宇宙”必然会发生,这个原因是现实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高级精神需求又可以被虚拟事物满足。所以,不管当前建设的是“虚拟产业”还是“实体产业”,最后都会因为资源的有限性而转入元宇宙。假设建设虚拟,那会让消费侧更发达;假设建设实业,那会让需求侧更发达。想一想,更多人不用从事生产性工作后的出路在哪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却是一个简单的逻辑,唯一要考虑的变量是人类的太空解锁进度。

其次,区块链只是元宇宙的一种选择,是我觉得更有竞争力的选择,但最终还是看人民群众需不需要。电子游戏不足以被称为“元宇宙”,其关键的原因是对现实影响太弱,没有直接和更多的现实产业打通。你的线下和线上需要打通得更紧密,才有理由不离开那里,包括了工作、娱乐、投资借贷、购买实体物资、照顾家人等等。

人们更倾向于将加密货币塑造为一种现实资产,而不是虚拟道具。人们投资 BTC 的根本原因,是在现实里使用它或兑换成物质奖励,而不只是用它获取虚拟世界里的荣耀或激励。在我看来,crypto 的核心目标不是构建数字世界,而是“将数字世界现实化”。让虚拟经济更流畅和更直接地影响现实经济。 只有当元宇宙认为它的“永续性”依赖于打通现实,尤其是现实里的经济系统时,crypto 才变成一种重要的选择。

对于中国 web3 监管问题,撇开调侃和情绪,我觉得监管意味着两方面,一方面监管的必要性要从意识形态上看而不是只看现阶段的产业利益。crypto 背后是一整套的美式价值观,是新时代的自由主义代表,是美国大浪淘沙式的产业发展模式的延续,对我们的文化和经济风险都太大,是无法全盘引进的;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监管对于新技术是拦不住的。参考早期印刷术的发展,对于一种有利可图的传播技术,商人会逐渐迁移到这个新技术不违法的地区。而人类的智慧又不足以提出新的科技革命叙事,脱虚入实当然是更好的选择。如果今天已经可以移民星辰大海了谁还关心crypto 和 “元宇宙”,但问题就是还太遥远。我觉得“爸爸们”长期会在定点定向、小范围的实验中不断清洗和褪去不适合我国的模式外衣,直到留下足够安全的细分领域。公司内的区块链业务和“幻核”团队会做好这个任务的承接的。

道路就是生活

这是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未来十年也有很多悲观因素,但拥抱变化和迎接挑战本身就是我人生的一大乐趣。“道路就是生活,过程就是奖励”。不管是web 几,创业都是九死一生的事,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也做好后路的准备。衷心祝愿公司和我爱的朋友们越来越好!

最后安利一下我这几年很喜欢的叙事游戏,《极乐迪斯科》。它的氛围和主题我都很喜欢。在康米主义理想破灭之后的混乱、忧伤、而顽强存活的革命城市里,失忆的主人公在现实和魔幻的交叉地带里解开自己和他人的谜底。在剧情的高潮部分,代表过去的涂鸦被点燃,代表理想的竹节虫出现。那些美好纯粹的理想很容易被现实打败,被人们遗忘,但它们从未消失,只是在我们身边沉睡,在我们失去信念的时候会回归并点醒人们。ONE DAY I WILL RETUREN TO YOUR SIDE. 再见鹅厂!

ONE DAY I WILL RETUREN TO YOUR SIDE.
ONE DAY I WILL RETUREN TO YOUR SIDE.

更多思考关注推特: chenboos5

Subscribe to ChenBoos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ChenBoos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