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和 Web3.0 的前世今生

作者:CompoundWater 複水 ; Contents May Also Contribute to MatrixDAO本篇主整理來自 MatrixDAO 潘老師的週分享內容 。URL:

Contents

  • Web3 不等於 =/ Web3.0

  • Web 是什麼?

  • Web 2.0 較早的歷史記載

  • Web 3.0 = 語意網?

  • 語意網 → 讓機器讀懂更多數據 (w3的設計框架標準)

  • 語意網 → Solid

  • Solid → 數據所有權

  • 那Web3怎麼來的?

  • DWeb 分布式網路

  • Conclusion

Web3 不等於 =/ Web3.0

Web3:所指的更偏向區塊鏈,密碼學,數據/資產所有權經濟等 Web3.0:語意網 = Semantic Web = Solid,從 2.0 延伸

Web 是什麼?

1989年,英國計算機科學家 Tim Berners-Lee 發明萬維網 (World Wide Web) ,當時對其的定義是「通用鏈接信息系統」。 [注] Internet 則是更早且更底層的東西,Web 是 Internet 上層的應用層 (ex: HTTP)

https://www.w3.org/People/Frystyk/thesis/TcpIp.html
https://www.w3.org/People/Frystyk/thesis/TcpIp.html

Web 2.0 較早的歷史記載

1999年1月,用戶體驗專家 Darcy DiNucci 創造了 Web 2.0的概念。在她的想象中,「網路將不再被理解為屏幕上的文字和圖形,而是作為一種傳輸機制,通過它實現互動

2004年,O’Relly Media公司舉辦了 Web 2.0大會,其兩位創始人Tim O’Relly 和 Dale Dougherty 將此概念普及。

Web 3.0 = 語意網?

  • 1990年,Tim Berners-Lee 提出了「語意網」(Sematic Web)的概念,其目標是互聯網數據機器可讀

    • 補充說明」語意網,最初概念是在資料上加入電腦可以理解的內容,或者特定格式,讓整個網路資訊的傳遞與交換不再受到語言等因素所限制。而這個電腦可以理解的資料格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元資料(metadata),也就是用於描述資料的資料。
  • 2005年,因Web2.0概念被越來越多公司提起和使用,所以開始出現 Web3.0概念的討論,當時被認為和語意網是相同的概念。

  • 2006年,企業家Nova Spivack 認為 Web3.0 將在 2007年興起,其特點是「更開放,更智能,具備語意網技術,分布式數據庫,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機器推理和自治代幣等」。

  • 2007年,企業家Sramana Mitra 認為Web3.0等於「4C+P+VS」(內容,商業,社區,上下文,個性化,垂直搜索)

  • 2008年,英國衛報科技作者 Jemima Kiss 認為**「個性化」和「推薦」**是Web3.0 的兩個重要因素

語意網 → 讓機器讀懂更多數據 (w3的設計框架標準)

  1. 資源描述框架 (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RDF) RDF 擴展了 Web 的鏈接結構,使用 URI 來命名事物之間的關係以及鏈接的兩端(這通常稱為“三元組”)。 使用這個簡單的模型,它允許在不同的應用程序之間混合、公開和共享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
https://www.w3.org/RDF/
https://www.w3.org/RDF/

2. 網絡本體語言 (Web Ontology Language, OWL) OWL 是一種基於計算邏輯的語言,因此計算機程序可以利用 OWL 表達的知識

https://www.w3.org/OWL/
https://www.w3.org/OWL/

語意網 → Solid

2015年開始,Tim Berners-Lee 發起了一個全新項目Solid (Social Linked Data)。他們在2016 發表的論文中表示,「Solid 基於資源描述框架 RDF 和語意網技術,實現了提供數據獨立性和簡單而強大的數據管理機制目標」

早期該項目由麻省理工 MIT 和其他高校或研究機構支持,後成立公司 Inrupt獨立發展已推動Solid的商業生態,已於21年底完成A輪融資3000萬美元。

Solid → 數據所有權

  • Solid 是 Social Linked Data的縮寫,也就是**「社交關聯數據」**,Solid的論文標題很好解釋了這個全稱含義:一個基於關聯數據的去中心化社交應用平台。

  • 但在Solid的新網站和規範上能發現,「社交」和「關聯」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而是核心主要圍繞在「數據」所有權上

  • 例如在網站上,其口號「你的數據,你的選擇」,而之後第一段介紹文字是「Solid是一個技術規範,允許用戶將數據安全地儲存在分布式數據中」,已很少提及「社交」和「關聯」。

  • 在Solid方案中,儲存用戶數據的單位叫做「Pod 分離倉」,就像專門用來儲存數據的個人網路服務器。當數據儲存在用戶的Pod中,他們可以控制哪些人和應用程序可以訪問這些數據。

那Web3怎麼來的?

  • 2014年4月,曾經的以太坊聯合創始人Gavin Wood 再次提出 Web3 概念,並想像未來「Dapps」是怎樣的,他當時認為只有以太坊是真正的 Web3 平台。他又將 Web3 稱為「後斯諾登」網絡,以及「安全的社交操作系統 」,包含四個組件:靜態內容發佈,動態信息,無需信任的交易和集成的用戶介面。

  • 2014年8月,以太坊基金會博客發表文章「建構去中心化的 web3」,作者是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Taylor Gerring,他在文中提及三個以太坊基礎的技術:智能合約實現去中心化邏輯,Swarm實現去中心化存儲,Whisper實現去中心化信息通訊。

  • 2014月,Gavin Wood開始在以太坊基金會Github項目的部分代碼中使用Web3作為變量名

https://github.com/ethereum/webthree
https://github.com/ethereum/webthree
代碼出現 webthree 和 web3
代碼出現 webthree 和 web3
  • 2014年11月,Gavin Wood在柏林的首次以太坊開發者大會 Devcon 0的演講「Whisper: the Multi DHT Messaging System with Routing Privacy. Vision & Roadmap」中,他提及了Web3這個關鍵詞:「…在我們的 Web3 javaScript thing…」
  • Web3.0 強調數據或資產所有權,不一定需要區塊鏈和加密貨幣
Gavin Wood 推動Web3詞的傳達轉換
Gavin Wood 推動Web3詞的傳達轉換

DWeb 分布式網路

另種類似的概念出現 decentralized web / distributed web,更強調點對點的網路(ex: BitTorrent, IPFS等),而非強調區塊鏈或經濟行為。

總結

本文說明了Web3和Web3.0的區別,以及Web的起源歷史和Web2.0、Web3.0的發展概念。 Web3.0最初是指語意網,但後來被視為更開放、更智能、具有分佈式數據庫、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推理等特徵的Web。 而 Web3 所指的更偏向區塊鏈,密碼學,有數據/資產所有權經濟的Web。Solid是Web3.0的一個實現,它強調數據或資產所有權,而不一定需要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此外,網路發展史中也出現與兩者類似的概念,如分佈式網絡DWeb。


轉載請註明出處與作者

聯繫郵件:nctu.frank@gmail.com

更多關於我: CompoundWater複水

IG/TG/YT/FB/Linkedin/Twitter: 頻道搜尋 @compoundwater

歡迎自由斗內支持(ERC20): 0xc2Ac7F93D54dfbf9Bf7E4AeD21F817F2ce598D28

Subscribe to CompoundWater 複水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