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档案中探寻:传奇历史学家罗伯特·卡罗的研究之路
March 23rd, 2025

成堆的文件揭示了这位学者如何撰写其标志性传记——罗伯特·摩西传(Robert Moses)与林登·约翰逊传(Lyndon B. Johnson)。这些珍贵资料已永久保存于纽约,但**罗伯特·卡罗(Robert Caro)**的工作远未结束。

罗伯特·卡罗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向他人提问,而他本人也更喜欢这种方式。他待人谦和,谈吐风趣,虽然对自己所做的工作颇感自豪,但对于过多谈论自己却显得犹豫不决。在我们最后一次会面接近尾声时,他带着一丝幽默说道:“我再也不想用带‘我’的句子了。”

最近,卡罗频繁接受采访,大多是为了纪念让他成名的著作——《成为官僚》(The Power Broker)出版 50 周年。这部长达 1,162 页的传记详细剖析了城市规划师罗伯特·摩西,卡罗在书中以极具说服力的方式证明,摩西对 20 世纪的纽约影响深远,甚至超过任何一位民选官员。但这次,卡罗同意与我会面,不仅是回顾自己一生的研究历程,还要向我展示他在纽约历史学会(New-York Historical Society,现称“纽约历史中心”[New York Historical])新开放的档案馆中的部分资料。在我们的交流中,他不止一次地提到,这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次采访”**。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种悲观的暗示,而更像是他对自己的一个承诺。他坦言道:“我想回去继续工作。”

这里的“工作”,指的是他投入半个世纪的宏伟项目。1975 年 3 月 25 日,在**《成为官僚取得成功后,卡罗的出版商克诺夫出版社(Knopf)宣布,他将撰写一部关于林登·约翰逊的三卷本传记,第一卷预计 1977 年出版,之后每两年出版一册。然而,第一卷最终在 1982 年才问世。到 1990 年第二卷出版时,卡罗已改口称该项目需要四卷。在 2012 年第四卷出版前,他又透露,最终将是五卷。从那时起,89 岁的卡罗**便一直在研究和撰写这第五卷,这正是他如今急切想要回归的工作。

——————————

“我大概有 50 年没见过这些东西了。”卡罗说道。他坐在纽约历史中心的阅览室内,周围堆满了装满他过往资料的档案盒。目前,这个馆藏已包含约 120 个档案盒,总长度约 100 英尺,而且他手头还有更多材料尚未移交。他面前摆放着一本笔记本,记录着他在 1967 或 1968 年采访罗伯特·摩西时的内容。书页中央用大写字母写着两个字——“闭嘴!(SHUT UP!)” 这是卡罗有时写给自己的一句提醒。他解释道:“我学会了沉默的重要性。人们总有填补沉默的需求。”

卡罗翻阅着笔记,记忆开始浮现。他指着一段文字,这是关于纽约政坛的一次复杂博弈,甚至复杂到最终没能写进书中(涉及 1929 年摩西对城市信托公司[City Trust Company]的调查)。“这件事没人知道……但我不得不决定把它删掉。”他说,语气中仍透着一丝惋惜。他想象着未来的研究者可能会在这些档案中发现类似的珍贵细节。“**档案的意义是什么?就是让人们能够重现那些应该被铭记的历史人物。**如果你想了解 20 世纪中期的美国,这些档案里有很多内容。”

卡罗在几年前开始考虑自己的档案问题。他发现对此感兴趣的人不在少数。“许多机构都在竞标,他们甚至愿意让我进入一个截然不同的经济阶层,”他说。不过,他的一位文学遗嘱执行人安德烈·伯纳德(André Bernard)向他转述了最近与纽约历史学会的一次对话。对方表示他们也希望获得这些档案,并愿意为卡罗的作品设立一个永久展览。

“你说‘永久’?”卡罗回忆起当时的问话。 “是的。”对方回答。 “永久的意思是永远吗?” “他们是这么说的。” “那就成交。”卡罗说道。

伯纳德提醒他,纽约历史学会的财务报价比其他地方低得多。但卡罗回应道:“这不重要——我想要的就是**‘永久’**。”

我问他是否有关于**“永久”**的书面承诺。

“是的,”他说。“事实上,我们有书面协议规定,如果那栋大楼哪天烧毁了,他们再建一座新的,我的展览必须拥有同样面积的展览空间,并且位于同样显眼的位置。”

需要澄清的是,卡罗尽最大努力回避所有关于他个人遗产的问题。“我不会以这种方式思考问题,”他坚持道。“我在意的是我的书将如何被记住。我确实会考虑这个问题。我认为自己已经学到了一些关于政治权力如何真正运作的知识——不是教科书里讲的那种,而是现实中的运作方式,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无论是好是坏。我希望人们了解这些事情,而且不仅仅是一代人知道。”

——————————

卡罗在纽约中央公园西区长大,他的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波兰犹太移民,母亲则长期患病,并在他 11 岁时去世。母亲曾表达过希望 卡罗能进入精英学校霍雷斯·曼学校(Horace Mann School)的愿望,于是他如愿就读。在那里,他说:“这一切似乎都是一种巧合。” 他直到高三快结束时才开始为校刊《Record》写作。“然后我突然发现,他们竟然让我当了主编。”在普林斯顿大学,他主修英语,并为《Daily Princetonian》撰稿。正如他通常所讲的那样,1957 年大学毕业后,他在新泽西州新不伦瑞克的**《Daily Home News》**找到了一份工作。

但在翻阅旧报纸时——卡罗自己的档案并未完整保存他最早期发表的作品——我意识到事实比看上去更复杂。他最早为**《新不伦瑞克报》(New Brunswick paper)**撰稿是在普林斯顿大学最后一年的暑假。“我真的不太记得了,”他坦言。“我想我在那里待了几个月。”

他的第一篇署名报道似乎发表于 1956 年 7 月 14 日,登在报纸头版下方。当他看到这篇文章时,既不记得曾采访过,也不记得写过它。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男孩与臭鼬相遇,随后各奔东西》(Boy, Skunk Get Together Then Each Goes Own Way,讲述了一群东不伦瑞克**的男孩抓住一只小臭鼬,并把它放进盒子里,直到臭鼬以其标志性的方式报复——朝关盒子的男孩喷出臭气。文章开头写道:“周四晚上,一个小男孩和一只小臭鼬都以最直接的方式上了彼此的一课。等这堂课结束时,双方似乎都不急着再做额外的功课。”

“写得挺不错的,”卡罗勉强承认道。“我喜欢这个开头。”

卡罗记得,在次年夏天正式受雇于**《Daily Home News》后,他报道了许多交通事故——“我见过很多血”——然后在午夜过后回到特伦顿的家。他和妻子 Ina 住在三楼,就在岳父母的楼上,而她总是等着他回家,给他留着晚饭。但他报道的不仅仅是事故,还有一些如今已被时间遗忘的 20 世纪 50 年代末的社会小景。例如,有一次他被派去报道新布伦瑞克一家电影院上映猫王(Elvis Presley)主演的新片《爱上你》(Loving You)**,看看当地青少年是否会像其他地方那样引发“歇斯底里的摇滚骚乱”。事实证明,他们没有。卡罗在报道中一丝不苟地写道:“警方的干预没有必要。此外,影院内部也未发生任何破坏行为。”

大约在这份工作开始五个月后,他将自己的署名从**“Robert Caro”改为“Robert A. Caro”**,这个名字后来成为他所有著作的正式署名。“我母亲一直希望我用我的中间名,”他解释道。(他的中间名是 Allan。)

——————————

1959 年 3 月,卡罗一度偏离了新闻事业的轨道,几乎踏入了另一种职业道路。然而,这段经历最终成为他人生中一个关键的教训。他的报社与当地民主党政治体系关系密切,以至于每逢选举季,报社的首席政治记者都会请假,为候选人撰写演讲稿。而那一年,这位记者突然生病,卡罗被指派接替他的工作。就这样,他突然间踏入了政治领域。卡罗提供了所需的演讲稿,甚至还创作了一首竞选歌曲——65 年后的今天,他仍能哼唱其中一部分。这首歌将五位民主党候选人的名字填入 19 世纪的经典曲目**《MacNamara’s Band》的旋律中。每隔一段时间,竞选经理兼市政律师约瑟夫·塔卡奇(Joseph Takacs)**就会掏出一叠 50 美元的钞票,撕下几张递给 卡罗。这是他人生中拿到的最多的一笔报酬。

这似乎是一份梦寐以求的工作。但在 5 月中旬的选举日,塔卡奇(Takacs)——似乎对卡罗颇为赏识——邀请他一同巡视各个投票站。在每一站,塔卡奇都会与负责监督投票的警察进行私下交流。然后,在某个投票站,卡罗目睹了一场“正在处理的麻烦”:一群黑人抗议者被警察赶上了警车。卡罗说,这一刻对他而言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在下一个红绿灯处,他伸手去拉车门。“我什么也没说,就直接下了车。”他说。他再也没有和塔卡奇说过话。“我不想待在车里。我想站在车外,和抗议者站在一起。我就是在那一刻明白了这一点。”

那天晚上,卡罗开始写求职信,投给他认为**“值得尊敬的报社或具有斗争精神的报社”。到了 9 月,他在长岛的《Newsday》**找到了一份工作。如果这一切听起来太过高尚无私,卡罗补充道,在与《Newsday》谈薪资时,他撒了个谎。当对方问他上一份工作的薪水时,他记得实际收入是每周 57.50 美元,但他假称是 150 美元。《Newsday》还价 100 美元。他优雅地接受了。

卡罗看来,他真正的职业生涯始于**《Newsday》。“至于《新不伦瑞克报》,老实说,我几乎记不得什么了。但《Newsday》从我踏入报社的那一刻起,就格外鲜活。”卡罗说,在刚入职的头几天,他就接受了一场至今仍受益匪浅的职业训练。一天,报社收到消息,说一名聋人把车停在长岛铁路的轨道上试图自杀,但被成功救下。卡罗立刻跳上车,飞速赶往现场。然而,他当时对新闻报道还很陌生,对长岛**的地理环境更是一无所知,以至于他根本没意识到自己走错了方向。直到他看到路牌上写着“欢迎进入纽约市”时,才意识到自己开反了,赶紧掉头。最终,他抵达了那名男子所在的医院,并通过警方报告、医院记录以及男子本人的讲述,拼凑出这个故事——不仅仅是那一天发生的事,而是一连串导致这一事件的经历。他把掌握的内容整理成了一篇报道。

“你这里有很多不错的内容,”新闻编辑**迪克·奥雷利奥(Dick Aurelio)**对他说。“但你没有一个好的开头。”

卡罗重新投入工作,很快写出了一个新的开头:“50 岁的失聪男子乔·波西里科(Joe Posillico)在过去七年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婚姻逐渐破裂,内心积攒的焦虑昨日终于爆发,化作一场绝望的疯狂。”(如今重读这篇报道时,卡罗解释了为何这个开头有效:“它并没有直接叙述事件本身,比如‘一名聋人将车停在铁路上试图自杀’。相反,它描写的是他的内心世界。”)接着,奥雷利奥告诉卡罗,他还需要一个合适的第二段。“然后他一步步带我梳理整篇报道,”卡罗回忆道。“那一夜,就像是我上了一堂新闻学院的速成课。”

在**《Newsday》,卡罗负责许多常规的日报新闻报道,但他真正打响名号的,是那些多篇连载的深度调查,揭露各类丑闻或社会不公。其中最著名的一篇系列报道名为 《悲惨之地》(Misery Acres),揭露了一场房地产骗局**——一些人通过邮件购买了所谓的退休宅基地,结果发现自己买到的竟是偏远、毫无基础设施、根本无法居住的荒地。卡罗亲自前往亚利桑那州的沙漠调查,在那里,他找到了一位 74 岁的受害者——一位被骗的寡妇。她每天徒步 1.5 英里,徒手从远处提水回家,而她所谓的“家”,不过是用垃圾场里捡来的木材搭建的小棚屋。他的报道引发了国会参议院的听证会,卡罗受邀作证,并最终促成了相关立法。

那段时间里,卡罗还写过一篇较小规模的报道,题为 《一场 9 美元盗窃案的剖析》(Anatomy of a $9 Burglary),这篇文章至今仍让他印象深刻。在其中,他不仅关注这起看似微不足道的犯罪本身,还深入挖掘其背后支离破碎的人生与分崩离析的家庭。**“我始终对警方报告中的事件本身不那么感兴趣,我更想弄清是什么让当事人走到了这一步。”**他说。

在整理卡罗的资料时,纽约历史学会的档案管理员发现了他当年采访罪犯妻子的打字笔记。其中有一页,如今被展出在正在进行的 “翻阅每一页”(Turn Every Page) 展览中。这页笔记不仅是他记录的采访内容,还包含了一条特殊的手写标注——也许对一个 28 岁、野心勃勃、渴望故事的记者来说,这样的笔记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在那张纸上,他用红色箭头指向了那位妻子的真实姓名(在文章中已被更改),并在旁边写下了 “保护她”。

“当我看到那张纸时,我感到震惊。”卡罗对我说,“但同时,那种当时的情感也立刻回到了我的心头。”

熟悉**罗伯特·卡罗(Robert Caro)**的读者都知道他创作中的一个著名习惯:**在开始写一本书之前,他必须先确定它的最后一句话。**在撰写 《成为官僚》(The Power Broker) 的深入报道阶段,他告诉我:“我一度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这本书的信息量太庞大了,我无法看清所有内容是如何彼此关联的。”他说,当时自己“几乎陷入了一种绝望的情绪”。

然后,在 1967 年 6 月 3 日,卡罗参加了一场公园落成典礼,该公园位于 1964 年世博会的旧址。当时,罗伯特·摩西(Robert Moses)的权力已开始衰退,但典礼前排的两个座位区仍然坐满了他的旧部——那些始终忠于他的工程师和建筑师们。“所有的‘摩西之人’(Moses Men)都在场。”卡罗说,“我记得,他们全都满头白发。”摩西在演讲中提到了公众对伟人的忘恩负义。“我记得他们点头表示认同。”卡罗说道。仪式结束后,那些工程师和建筑师们从他身边走过,他听见他们交谈,议论着摩西说得没错,疑惑为什么人们不珍惜他的贡献。有一句话在卡罗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它精准地概括了这一切:“他们为什么不心存感激?”(Why weren’t they grateful?

就在那一瞬间,卡罗说,一切都变得清晰了。“当我听到那句话时,我心想:‘哦,原来这本书讲的就是这个。’”他回忆道。不仅如此,他当下就知道了这本书该如何收尾——用对那天事件的描述,最后以那四个字结尾:**“他们为什么不心存感激?”**他还“在一瞬间”看清了整个结构——他所学到的一切,以及他仍需撰写的所有内容,如何最终汇聚到这一点。“那一刻,我知道该怎么写这本书了。”卡罗说道,“我记得自己冲回办公室,尽可能快地写下一份大纲。我甚至在缩写单词,只为了把所有的内容都记下来。”

从那以后,每写一本书,卡罗都必须先确定结尾,才能真正开始动笔。“我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方式。”他说。他特意强调,找到最终句并不是某种投机取巧的“魔法”。“但在某种程度上,那个结尾会告诉你,在之前的所有内容里,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即便是前面有整整一千页。”他继续说道:“一旦找到了这个结尾,对我来说,一切都会变得简单。”

——————————

当他说出 “简单”(easy) 这个词时,它似乎在我们之间的空气中悬浮不散。卡罗花了七年才完成 《林登·约翰逊年代》(The Years of Lyndon Johnson) 的第一卷 《通往权力之路》(The Path to Power),该书讲述了约翰逊的早年生活以及他首次竞选公职的失败。八年之后,他才出版了第二卷 《崛起之道》(Means of Ascent),详细描述了约翰逊最终当选参议员的过程——卡罗通过突破性的研究,明确证实了这场选举实际上是被操纵的。再过十二年,他才推出了第三卷 《参议院之主》(Master of the Senate),聚焦于约翰逊担任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的时期。随后,他又用了十年才完成第四卷 《权力的传递》(The Passage of Power),该书以 1964 年约翰逊约翰·F·肯尼迪遇刺后接任总统为结尾。那本书出版至今,已过去 将近 13 年 了。

“简单?” 我提醒道,这个词似乎并不足以形容这一切。

“不是的。” 他承认了自己的用词不够准确,然后改口说:“要容易得多。”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回到了这个话题。“我的意思是,如果我让它听起来很简单……如果你看到我的办公室,你就会发现那里堆满了揉皱的纸张。”

卡罗早已习惯人们对他是否能完成第五卷的提问,以及那些带着忧虑的评论。是的,他很久以前就已经确定了这本书的最终句——“哦,几十年前就写好了。” 他说。但这本书仍在创作之中。他依然坚定地认为,不会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也不会为了赶进度而妥协,更不会质疑那个一直以来指引他的信念。我相信,只要不断地调查,就能学到新的东西。” 他说,“我的意思是,在《Newsday》时,我就总是花太长时间。这是我的名声——卡罗总是太慢。’”因此,即便到了现在,他依然会按照自己一贯的方式来写一本**罗伯特·卡罗(Robert Caro)**风格的书,绝不走捷径。至于他是否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它——那将是他,和我们所有人,都必须等待世界来揭晓的答案。

“目前,” 卡罗告诉我,“我正在写约翰逊 1965 年推动 Medicare(医疗保险)法案通过参议院的部分。”他说,“已经写了很长时间了。”每当谈论这些内容时,卡罗的语速会明显加快,很难不察觉到他对自己挖掘出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热情。他向我描述了他正在研究的谈判网络及相关事件,并认为这个故事展现了约翰逊最优秀的一面。“所以,你会说让 Medicare 通过是一段伟大的历史。” 他回顾着自己的写作过程,**“一开始你并不知道这个故事,你甚至不知道这里有故事。”**接着,卡罗开始讲述他需要梳理的一个支线情节——涉及 Huey Long 的儿子、财政委员会参议员 Russell Long 的动机,并详细阐述了这需要多少额外的背景研究。“这就是我的书为什么写得这么慢。” 他最终总结道。

2019 年 2 月,卡罗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他已经完成了第五卷书稿的 323 页。当我问他现在写到哪里时,他回答道:“嗯,现在已经比那多得多了。”我原本并不指望他给出具体数字,但他接着说:“好吧,我就告诉你吧——我已经写到第 951 页了。”

我问他,是否心里已经有了一个预计的总页数。

“不知道,” 他说,“因为我还不知道自己会在越南发现什么。”

卡罗以远超普通传记作家的深入研究而闻名,这种执着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他对约翰逊在德克萨斯丘陵地区童年的调查。为了真正理解约翰逊成长的环境,卡罗发现仅靠阅读和访谈并不足够,于是他和妻子(她经常作为研究助手与他并肩工作)直接搬到了那里——一住就是三年。

同样,卡罗长期以来都表示,在亲自前往越南之前,他无法完成这部最终卷的写作。他和妻子原计划在 2020 年上半年前往越南,但由于新冠疫情,不得不推迟行程。我本以为他可能会告诉我,如今这趟旅程已不再现实,但我显然低估了他的执着。

“等我把手头这部分写完,” 他说,“我们就去越南。”

我问他预计会去多久,他闻言轻笑了一声。

“会很久。” 他说,“因为我想在越南研究的一件事是:在丛林里打仗是什么感觉。

“想象一下,60 万名习惯整洁生活的美国年轻人被派到一个可怕的地方。你早上醒来,皮肤底下钻着五英寸长的水蛭…… 这需要花时间去理解。”

他换了一种方式解释:“这本书的一个重点,是向读者展示一个大国如何走向战争,以及它因为自身的强大,能够变得多么不公正。你可以向一个小国派遣 60 万士兵——我觉得这非常重要。…… 我想,我对自己说,如果你能让人们感受到这种战争的恐怖,那你就算完成了一些事情。

卡罗继续说道,关于越南战争的真正决策,“是在白宫的周二午餐会上,一边喝着雪利酒,一边做出的。”他甚至最近被允许坐在这些周二午餐会曾经举行的房间里,以便感受当时的氛围。然而,他显然希望描述这些决策在世界另一端所产生的实际影响,而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他将关于越南的材料与**《成为官僚》(The Power Broker)** 中广受赞誉的**“一英里”(One Mile章节相比较。在那一章节中,卡罗生动地展现了罗伯特·摩西修建类似新公路(在本例中是穿越布朗克斯区的跨布朗克斯高速公路)时,对个人生活所带来的影响。为了撰写这一部分,卡罗追踪并采访了所有他能够找到的、因修路而被迫搬迁或社区被摧毁的人。这正是卡罗认为至关重要的叙述方式。他说:“所有人都在谈论‘哦,修这条路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代价。’而我在想,‘但从来没有一本书,没有一篇杂志文章真正探讨过这个人员代价到底是什么。’**于是我说,‘我要来做这件事。’”

他在越南可能会寻找什么还不清楚,毕竟那场战争的人类代价或许没有被完全忽视,但这仍然是他觉得必须讲述的故事的一部分。卡罗说:“不仅仅是罗伯特·摩西拥有不受制约的权力——如果我能完成这本书,你就会看到,在林登·约翰逊开始升级越南战争后,也存在一种不受制约的权力。”

在听卡罗谈论他对医疗保险(Medicare)所做的研究时,我意识到,有些事情甚至是他自己此前都不知道的——这些事件发生在约翰逊总统任期结束前三年左右,也就是他去世前七年多。我小心翼翼地向卡罗提出了一个可能性:或许有一天,他会说,“你知道吗?这本书需要六卷才行。”

卡罗笑了笑,说道:“那是不可能的。”然后他解释道:“我告诉你为什么不可能。因为这本书的框架已经全部列好了,它就是一本书。他的总统生涯就是越南战争和**‘伟大社会’(Great Society)**。这两者不是彼此分离的事情——他一边推进越南战争,一边推动‘伟大社会’计划。因此,这本书绝对就是一本书。**在这本书里,有一个明确的结局。**我已经确定了我的结局,以及所有通向它的内容。而且,这不仅仅是医疗保险的问题。1965年,他通过了医疗保险(Medicare)、医疗补助(Medicaid)、七项不同的教育法案。我们所熟知的一切:学生贷款、大学建设,他还改革了移民法案,并推进了其他事项。与此同时,他正在升级越南战争。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卡罗的遗嘱明确规定,如果他未能完成这本书,任何人都不得代为完成。他希望避免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的例子——后者关于温斯顿·丘吉尔的第三卷终结篇是由他人完成的,而在卡罗看来,结果令人遗憾且远不及原作。关于卡罗的计划,我读过不少外界的焦虑评论,这似乎让许多人认为,我们正面临一个“全有或全无”的局面——也就是说,如果卡罗无法完成这本书,我们就可能什么也看不到。但当我向他询问此事时,他明确表示,不管发生什么,已经写好的951页(还在增加中)都会面世。他补充道:“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不断打磨。”(如果有人想计算字数的话,他通常每页大约打400个字,这意味着目前书稿已经接近40万字。)

直到目前为止,卡罗的所有书籍都是由传奇编辑罗伯特·戈特利布(Robert Gottlieb)负责编辑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既充满默契,又时常充满摩擦——在2022年由戈特利布的女儿莉齐(Lizzie)执导的纪录片 《翻遍每一页》(Turn Every Page) 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然而,戈特利布于2023年6月去世。

当我问他谁会接替戈特利布的位置时,卡罗回答道:“答案是,我还没想过这个问题。我还远远没有完成。”

——————————

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卡罗依旧保持着几十年来一贯的工作习惯。他清晨起床,穿上西装和领带,步行前往附近的办公室,途中会买一个牛角面包和一杯咖啡。他的办公室里仍然存放着六个四层文件柜和一个两层文件柜,里面满是关于约翰逊的研究资料。(根据他与纽约历史学会的协议,他解释道:“他们拥有我写的所有内容,无论是什么形式,但前提是,在我使用完之前,我可以继续保留它们。”)

他坐在桌前,眼前的台灯上别着一张索引卡,上面写着:**“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页上的内容。”(The only thing that matters is on this page他说:“这是一种信念。我是个作家。每天早上来到这里时,你不应该去想别的事情。”**同样,当他专注于书中的某个部分时,他会坚持每天都写作。“我不会休息。”他说。

卡罗的一大习惯是每天记录自己的写作字数。在** 《翻遍每一页》 展览**中,人们可以看到他写作 《成为官僚》(The Power Broker) 时的一张批注日历。1971年4月上半月的记录如下:1200、1400、200、0、1000、1800、0(生病)、1200、0(懒惰)、1000、0、1000、400(懒惰)、200(懒惰)、1400。

在研究卡罗早期的新闻作品时,我偶然发现了一个颇具意味的巧合。1961年7月3日,也就是欧内斯特·海明威去世的次日,卡罗Newsday 上撰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悼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天上午结束时,他都会小心翼翼地在一块专门用于此的黑板上记录当天的写作字数。”(At the end of each morning, he would carefully chalk the number of words written that day on a blackboard he kept for that purpose.

一天早晨,我来到卡罗位于中央公园西侧的公寓拜访他。这间公寓自1990年以来一直是他和妻子**伊娜(Ina)**的住所。我问他,海明威是否是他工作习惯的灵感来源。

“是的,”他回答道。“非常明确地。”他还说:“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日常写作习惯。“可能最重要的一点——这对我的写作至关重要——就是我总是在知道下一句话要写什么的时候停笔。”

另一个习惯是:“**每天早上,写作必须是第一件事。**这是个规矩,我一直遵循这个规矩。”

“他是我的偶像。”卡罗谈起海明威时说道。然而,他不记得自己在1961年那天写过什么。于是,我拿出他当年的文章给他看,他低头默读了开头的第一段:

“在世时就已成为传奇的欧内斯特·海明威,是那个满脸胡须、胸膛厚实的中心人物,他活跃在一幅喧嚣热烈的画卷中,那画卷里有杜松子酒、香蕉和巨型马林鱼。然而,那个创作出足以流传数个世纪作品的海明威,则是那个四十年来每天凌晨五点拖着自己起床,在一叠顽固的黄纸前度过漫长孤独晨光的人。”

卡罗沉思了一下,似乎在努力压制嘴角浮现的笑意。“嗯……这个嘛……”他思考片刻后说道,“写得还不错。”

在普林斯顿大学时,卡罗的毕业论文正是关于海明威的。这篇论文长达 235 页,以至于他提交后,学校为毕业论文设定了新的字数上限——25,000 字。这个规定在私下被称为**“卡罗规则(the Caro rule)”**。(最近,在一次成年礼宴会上,卡罗坐在一名普林斯顿学生旁边,问他是否完成了毕业论文。“他说,‘是的,不过我违反了卡罗规则。’”卡罗告诉我,“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在逗我。”)

我问他是否还记得当年自己在论文中写了什么。

“记得。”他回答道,“但我为此感到羞愧。因为写得一塌糊涂。”

上世纪70年代,在与编辑和出版商重新谈判合同时,戈特利布听说了这篇论文,并要求看看。卡罗最终没有交出去,因为在准备提交的前一晚,他把论文翻出来读了一遍。“太糟糕了。”他又重复了一遍,“简直糟透了。‘幼稚’这个词立刻浮现在我脑海中。我当时羞愧极了。”

那天晚上,他开始在手稿上手写修改和改进,但改了几页后,他放弃了,把论文收了起来。“太蠢了。”他说。

我们暂时搁置了这个话题,直到过了一会儿,就在我准备离开时,卡罗突然问道:“你想看看我的毕业论文吗?”

当然想。

我们聊天的房间里,卡罗身后是一整面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历史和传记书籍,正是你可能预料到的那种睿智的收藏。他拨弄着书架的内侧边缘,直到书架整个向外旋开,露出藏在后面的第二个隐秘书架。(他说,这是伊娜设计的,灵感来自她在英国建筑师**约翰·索恩(John Soane)**的历史宅邸中看到的一种机关。)

透过卡罗的身影,我看到他的各个版本的著作。他翻找了一会儿,拿出一本厚厚的手稿:“《启程:欧内斯特·海明威思想发展的研究》(Heading Out: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rnest Hemingway’s Thought)。”他把它放在桌上,翻页查看,并指着自己当年半途而废的修改痕迹。

“我看看我当时得了什么分数。”他低声嘟囔着。但答案并不明显。

我请求他满足一下我的好奇心,让我看看论文的最后几句话。他略显犹豫地翻到结尾,读道:“欧内斯特·海明威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工匠和风格创新者。但他远不止于此。他对宏大主题的深思熟虑,使他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思想家,在任何关于人类自由的讨论中都必须考虑到他。”

卡罗叹了口气:“这篇论文的整个立意就是错的。”

他再次拿起手稿,突然想到:“所以这也得进档案馆。”他自言自语道,“我还没完全接受‘所有东西都必须归档’这件事。但所有东西确实都得归档。”

公寓里还有另一个隐藏空间——这个我已经在纪录片 《翻遍每一页》 里见过。临走前,我问他是否愿意给我看看。他带我走到厨房外的一条走廊,墙上方有两扇小木门。门后是卡罗所谓的“小储藏间(the cubbyhole)。”

他让我伸手去开门——“你比我高。”门后露出一团凌乱的纸张。

每天,当卡罗从办公室回家时,他都会带回当天的副本(carbon copies),然后把它们放进这里。他仍然使用史密斯·科罗娜 Electra 210 型电动打字机写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旧稿推向更深处,以腾出空间给新作。这个隐藏的存储空间深约六英尺,目前还未填满。自从他们搬进这间公寓后,他一直这么做,35 年来,从未取出过任何一页。 这里就像是一层层沉积的地质剖面,完整记录了罗伯特·卡罗几十年来的写作历程。

我问他,这些文稿最终也会进档案馆吗?

“你知道吗?我从没想过。”他说。“他们没有要求,我也没想过。我是说……是的,他们有权得到这一切。”

坐在**纽约历史学会(New York Historical)**的阅览室里,我最终觉得有必要指出那扇上锁的门上方的名字:“罗伯特·A·卡罗研究区(ROBERT A. CARO STUDY AREA)。” 被如此纪念的人明显皱了皱眉。我问他,看到自己的名字挂在那里是什么感受。

“感觉好像一定是另一个罗伯特·卡罗。”他答道。

我们继续谈论他或许最持久的主题:权力。 他非常清楚那些流传已久的说法。“我不相信‘权力必然腐败’。”他说,“权力会揭示真相。”

他的作品一次次地展示出,人们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往往会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本性。但一旦掌握了权力,他们真正的面目——无论善恶、美丑——终将暴露。

“这似乎是一个人们无法真正理解的观点。”他说。

还有一件事让卡罗感到不解:他不希望人们以为自己毕生的写作只是关于两个人(指罗伯特·摩西和林登·约翰逊)。他的写作从来不仅仅关乎这两个人。

“所以,”他说起自己仍在创作的系列,“每本书都在讲述林登·约翰逊,但同时也在讲述别的东西。”

这些书讲述的是人、事件,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如何交汇。 它们探究的是世界如何真正运转,现实如何一步步形成。

**“我的人生是一条直线。”**他说。

“从那个关于聋哑人的报道开始——你本来只是被派去做个普通的新闻报道,但当你开始跟这个人交谈,你被他的故事深深吸引,你想要告诉人们这个故事。你认为重要的是——让人们理解他。”

我指出,从那时起,这条主线始终贯穿于他的作品之中:被罗伯特·摩西的高速公路拆迁的人们的故事、约翰逊童年时期得克萨斯丘陵乡村的女性的故事……这些故事的根源,是否都来自同一种冲动?

“完全正确。”他说。“同一种冲动。你这样说是对的。我总是被‘人的故事’所吸引。

几周后,在我们最后一次会面之后,我打电话给卡罗,核实一些细节。他当然还在工作。事实上,他提到,今天早上又是那样的一天——“我刚刚把过去几天写的东西都扔掉了。”

我问他,撇开今天的小挫折不谈,书的进度如何?

“这是个好问题。”他说。“嗯,我已经写了很多。你想知道具体写到哪一页了吗?”

当然想知道。

“九百八十页。”他说。“问题是,这本书太长了,会非常、非常长!这大概是我唯一能说的。”

他接着告诉我,读到目前为止他写的内容时,他对1965年约翰逊的立法成就部分感到“有点兴奋”。然后,他解释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原因,为什么写约翰逊总统生平的过程比他当初预想的要长得多。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最终能够听到约翰逊的电话录音带。如今,有一整片全新的资料领域,像卡罗这样的学者无法绕过任何捷径。

“你在听林登·约翰逊做总统。”他说,“因为有时候他会忘记关掉录音机,你能听到四五个小时的林登。他大部分的工作都通过电话处理。你听到他在做总统的事!一会儿是越南,下一会儿是英国首相想支撑英镑;然后以色列穿越苏伊士运河;接着又是越南。我心想:‘我怎么可能不使用这个?’如果我做得对——我不是说我做得对——但如果我做得对,人们就能看到白宫内部的样子,看到当总统是怎样的感觉。”

他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

“所以,”他总结道,“这比我想象的花了好多时间。”

说完这句话后,他又重新开始写作,翻到第981页。

原文:Rifling Through the Archives With Legendary Historian Robert Caro

Subscribe to conanxin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conanxin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