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三观:流动性才是Token的价值之源
传统产品以交易为核心的价值/需求模型
传统产品以交易为核心的价值/需求模型

这里面有几个方面需要理解:

l 价值与价值交付: 这里的价值是指以产品为载体,向用户交互的对象,就是产品的功用,满足用户眼耳鼻舌身意的需求,比如看、听、闻、吃、穿、住、玩等。所以从创新、生产到销售产品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创造价值、交付价值的过程。在产品端,这是以功能/应用导向的,因为应用对应着用户需求。

l 价值与价格:有了价值,在价值的基础上产生了价格,价值和需求共同决定价格,但本质上是从价值到价格的发展脉络。有了价格,在需求的基础上就会产生交易,继而产生了流通(流动性)。

l 完成交易(交换):通常情况下,货币是媒介,以高效完成价值交付(产品流通)和货币支付(货币流通),构建完整的交易闭环。可以看出,“交易”是核心,无数的交易构建起各种类型的经济

上述模型涉及到了价值、价格、交易和流通几个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的经济模式简单而高效、无处不在,渗透在各个地方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之中。

然而区块链的出现,特别是Crypto的不断创新发展,似乎颠覆了这个传统模式,正在给人们带来强烈冲击,使其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雾里看花,不明究竟。

但其实,无论Crypto领域看上去多么纷乱复杂,仍然没有跳出“经济”所定义范畴,但几个要素的性质和关系却发生了改变,因此带来发展秩序和路径的不同。

这里需要简单介绍一下背景,加密行业发展多年,曾一直被诟病在圈内自嗨-除了炒币还有啥用。所以Builder们总是希望能够找到实际的应用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而出圈。在这种“思维陷进”的思考逻辑下,仍保持“应用导向”的惯性,一度寄望于找到“杀手级应用”而突破瓶颈,实现蓬勃发展。

而事实的发展却非如此,兜兜转转,现在大家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加密领域根本的核心就是“Token”,围绕Token最大的应用就是“炒币”“Token”是“金”,即加密数字资产,而“炒币”就是“融”,即资产的流动、融通,这也恰恰是金融的核心逻辑

想清楚这个逻辑,就能理解,加密领域其本位就是金融,建立Crypto的金融逻辑,把事情搞透,发展起来,它的使命可能就完成了。但反而因为抓住了这个根本,“本立而道生”,从而出圈,扩展出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在游戏、社交等领域已经有相当发展,这些领域虽然也是从Token出发,但因为资产类别创新突破应用瓶颈,与传统Web2已有更多交集,发展轨迹趋于融合,这里不详细展开。

为进一步梳理Crypto的不同发展脉络,考虑对于一种创新Crypto资产最初的阶段,建立如下的抽象模型:

Crypto中Token与Holder的关系模型
Crypto中Token与Holder的关系模型

当一个Token刚被部署、创造出来,它一定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分发到用户手里,分发的方式各种各样,包括预留、投融资、挖矿、拍卖、铸造、白名单、空投等;分发的对象包括开发者、投资者、矿工、竞拍者、社区贡献者等。这些人会成为最初的持有者(Holder),是Token的利益相关者,并成为Token价值的建造者(Builder)。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Token与Holder之间就存在共创共生、一致关联的关系。而传统模式下,产品与用户很多情况下是松散的、割裂的关系。

为什么Token与Holder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这个模型中,包含着一些普遍而基本的底层逻辑。

l Token最初是没有价值的,仅是一个空壳,但它可能会成为价值的载体。在传统经济中,产品在推出之际,是已经承载着实际可用的价值的。但Token从一开始是几无用处,毫无价值。但它可能承载着预期,这是创建者、白皮书,或者布道者赋予它的。那么,如何让可能和预期变成事实?于是需要为Token进行价值赋能,而赋能是从分发开始的。

l Token分发是赋能的开始,分发方式的创新格外重要,关乎公平、去中心化、共识形成等多个方面。分发方式多种多样,采取各种分发方式,其中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以Token为纽带,触达Holder,聚合资源,凝聚共识,发挥各自优势,成为建设者,共同为Token赋能。可以说,Token的分发方式将对赋能的效果和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

l Token最初没有价值,但却可以有价格,这一点非常重要。而这个价格具有一定的任意性,“精准性”在此时没有那么重要,它甚至可以任意给定,只要能触发交易。此时价格就是一个触发因素,以吸引有需求的交易者执行交易。所以Token前期的价格,基本上仅跟交易需求有关,任意的初始价格,会随着交易需求变化而实现后续的价格发现。这跟传统也截然不同,传统产品的路径是从价值到价格,价值和需求共同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而波动。

l 价格触发了交易,交易带来了流动性。通常情况,一个初创的Token,除了交易其实没啥用,交易是其最大的功用。而无论是订单薄、AMM、Token绑定智能合约、图币二象性等流动性方式,本质上都是通过外挂或内置的交易,来实现Token的流动性。这里的流动性,就是指一种加密数字资产能够被兑换为另一种加密数字资产的能力和效率。

l 流动性为Token注入价值,成为Token价值之源。一旦Token获得流动性,就能对其价格提供持续支撑和支持。所谓支撑是指,一个高流动性的Token总是能够实现平滑交易,而不出现剧烈波动,失去价格平衡。所谓支持,是指在流动性做市中,Token会实现价格发现,甚至可以进一步提供价格预言。反之,若Token丧失了流动性,也就失去了价值,一定会失去价格。这跟传统实体产品不同,传统产品失去流动性,当然也会失去价格,但其价值(功用)还是存在的。

l 最为重要的是,自此,具有流动性的Token将扩展出其他价值。以流动性为基础,在流动性为价格提供支撑、支持的基础上,Token的价值得以派生。Token将从一个价值空壳、仅承载价值预期的媒介,转变成为一个具有持续价格的真正意义的加密数字资产,而不是千夫所指的“空气币”。

将扩展出哪些价值呢?这就是基于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加密资产进行金融应用创新,比如:

l 支付手段:Token可以作为支付手段,实现在加密世界的货币兑换和在虚拟世界的消费;

l 抵押生息和借贷:Token作为具有价格和价值的加密数字资产,可以进行抵押生息、抵押借贷;

l 衍生品创造和组合:Token作为底层价值资产,进行衍生品的创造和组合,满足不同风险和收益偏好的需求;

l ……

总之,一旦具有了持续的价格,很多Crypto金融应用就可以被创新出来,吸引新用户加入,带来繁荣发展。

至此,我们从传统产品以交易为核心的价值/需求模型出发,探讨了传统中价值、价格、价格和流动性的相互关系;并基于Token与Holder的关系模型,重点探讨了Token的价值来源,重要的结论是,流动性才是Token的价值来源,并由此派生出Token的其他价值

为加深理解,进一步对前面的内容做一个归纳总结,我称之为Crypto的价值三角:

Crypto的价值三角
Crypto的价值三角

l 资产是基础:聚焦于资产类别创新、发行方式的创新。不同的资产类别有其能力边界,侧重不同的金融应用创新,如BTC之于P2P加密数字资产传输,ERC20之于DeFi,ERC721之于数字藏品,Ordinals&BRC20之于铭刻资产。而资产发行方式是利益分配,关乎去中心化、公平、流动性等运行原则和发展格局,并将对Token共识形成产生深刻影响。

l 流动性是Token价值之源:如前所述,与传统从实际价值到价格的发展路径不同,这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逻辑。Crypto是金融逻辑,Token是先有价格,然后通过交易带来流动性。而流动性一旦建立将反哺价格,为价格提供支撑和支持,并进一步扩展出Token的其他价值。

l 金融应用创新是Token的价值派生:如前分析,Token的应用创新比如支付、抵押生息、借贷融资、衍生品创新和交易等等。并且随着Token资产类别的不断创新,应用边界会不断扩展,金融创新也将不断涌现。

当前,我们正在见证BTC生态爆发性创新增长,在此阶段,资产类别和发行方式创新正在成为最大的叙事,诸如BRC20、RUNES、ARC20、RGB++等资产发行协议和各种Fairlanch发行方式创新;并随着在CEX、DEX的上币和交易规模增长,其他流动性方式的建立,代币的流动性逐渐建立起来。而接下来,数据铭刻、一币一聪、L1/L2资产二象性等Token特性必将催生各种纷繁复杂的应用创新和L2玩法。这些发展脉络基本上都在本文所述的模型框架之内。理解了这些基础逻辑,将有助于把握基本点和推进路线,出行不迷路,甚至做到守正出奇。

Subscribe to “平说”区块链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