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Web3内容建设的shitpost

过去在开启、运营DeFi之道内容及社区的时候,我吸收并运用了很多知识管理理念,在《Web3随意门》 第一期播客里也提到了一些细节。

另外,我始终觉得自己并没有把信息呈现做到很理想的状态,由此引发了很多打补丁的想法。记录一下这些shitpost,不定期地对这些灵感进行组织整理。

过去我有在微博上发过这些信息,我认为这些思考及方法论更像是我对自己工作的复盘与打磨,更适用于潜在的从业者,需要每一点再细化成可操作步骤(喂饭),然后为终端信息消费者所用。当然也发现了很多有breakdown能力的读者,直接就能使用起来服务于自己的链上冲浪。

对于在Web3冲浪是否有必要进行知识管理,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一切都是运气,在混乱中随便抓机会也可以取得财务上的成功。而我只是站在曾经的从业者角度以及基于个人的信息习惯,觉得PKM有一定的必要性,以及希望尽可能地维护一套低熵有序的信息系统。

shitpost合集

1、获取优质信息的执念源头

我为什么在乎这件事?

其一,受张潇雨老师《得意忘形—No49请管好你的企鹅》的影响,要摄入好的信息;

其二,进入媒体行业前,我在链闻总编辑刘锋老师的一次公开分享中学习了很多关于获取优质信息的方法,后面很多小伙伴私信问我链接,就先贴一下:

思考

for 从业者:如果没有中文媒体,你要获取制定一套获取Twitter以外信息的方法,应该怎么做?重磅信息搬运,选取哪几个媒体?work flow是怎样的?

for自己:太过固守一种模式有时候像个机器人,如何偶尔从中跳出来?

2、Crypto自媒体 vs 中心化媒体

crypto自媒体引流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分享各种工具/信息合集。但是对于用户来说,似乎只是一时的信息消费,点赞、收藏,到想用时随时调用,可能整个漏斗过滤得只剩1%。耳提面命提醒用关键词搜索其实作用并不大。

​是不是把这些信息梳理整理好放到一个页面就会比较好,我觉得可以检验一下二次点击率。之前我做了一个工具箱,我自己是经常打开,不知道其他小伙伴怎么样。Will Lang郎老师整理的巨强大的notion亦然。

(kol crypto实际:我是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工具,网站,内容等,定期清理存入。再整理自己的信息源组,给信息源打分排名)

​如果要做到贴心工具型信息网站aggregator of aggregators,用户经常打开那种程度,背后要有信息管理理念。曾经我以为就是简单按类别作分类,直到看到高手的分类方式,才感受到,那才是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信息需求,那是在建立一个系统。goal for loser, system for winner,思考系统,分解成单点,然后分主次出击单点捶打。

灵感来源:

If 2021 was the year of expanding the creative layer of web3, 2022 will be the year of curation.

思考

(1)分布式合作的信息社区崛起,中心化媒体的价值如何才能不被严重稀释?

(2)各家媒体的特色是否能形成core competence?比如:看起来是媒体,但背后是做产品的思路,你离不开它,因为它就像一个知识管理工具,信息聚合做得非常好,搜索功能也给力,是做投资(机)决策的好帮手;垂直领域内容做得特别好,比如想看NFT/技术/以某个生态为锚 的深度好文,你只会想起它。

社区内容与媒体内容共存,一起组成了整个内容生态,就像一个个挤在一起的Bubble,忽大忽小。也许没人care这个问题,有瞎想的功夫,还不如LFG干就完了(摊手)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Web3信息服务,这个问题还是很重要,我另外开一个帖写一下对于内容策展的看法。对于目前市面上各家中文媒体的观察,就是感觉同质化程度还是比较高,大家的经营思路趋同:

  • 独家原创(其实量比较少,对人才要求很高)
  • 独家信息策展(垂直领域周报、一周投融资事件、火热话题专题文章合集等)
  • 海外优质内容编译(极度劳动密集型,需要兼职/志愿者团队;我想到媒体人Arain跟我说的,媒体就是没有护城河,靠的是众人推雪球)
  • 聚合其他中文优质内容(含投资机构优质内容收录、自媒体优质内容聚合)

除此以外呢,还有什么可以让你与众不同?此时我们是否还需要综合性的信息平台,如果需要,成为聚合器的聚合器,会不会是一个好的选择?

回到众人推雪球这个角度,换了一批又一批编辑和内容创作者,发起方除了积累下品牌,还剩什么?产品思维对这种模式,会是降维打击。

3、workflow设计

就算不再做媒体,我还是想设计一套信息生产工作流程,主干般的常规操作+机动灵活的查漏补缺/埋伏(都需要设计workflow),再留一点空间给团队个人的特色创造。

思考:可能不是强迫症or心愿未了,是3年高强度使用note express不停写literature review的巨大行为惯性使然。另外,“表达出创新点”仿如催命符般,让人形成了“分析信息要得出洞见”的内化自我要求。这样想,似乎就能解释清楚我的很多想法、行为动机、接下来想往哪里去。

4、同质化的信息聚合器

Web3领域做信息整合的telegram channel很多了,各有交叉重叠的地方,如果一个聚合器是一个圈,那可以把韦恩图重叠的部分去重一下,又是一个新产品

参考:

聚合器的聚合器,Web3各细分领域的信息源都收录进来

思考:

市面上尽管有各种信息聚合器,每个人还是得有自己的体系,即“你必须是你自己的聚合器”。

“实际上,在 Web3 中查找信息比看起来要难。这是因为我们缺乏在传统世界中习惯于依赖的信息聚合器和考古学家。相反,你必须是你自己的聚合器和考古学家。你要做的不仅仅是成为一名创作者——你还可以成为一名链上本体论者、Discord 的深度挖掘者和 Medium 文章矿工。” ——Samantha Marin BanklessDAO作者

这篇文章每个人应该定制一份自己的版本。

5、对内容得有大局观?

我怎么理解这个大局观,就是随时随地被问起今天有什么选题,必须尽可能全面地回答上来(宏观政策/大盘行情异动/矿业/基础设施级技术栈其他要件(计算存储、中间件、altL1、L2)/Web3大事件新玩法(DeFi/NFT/metaverse/GameFi/DAO/socialFi))。
自己得有一张框架图去扫描信息查漏补缺,还需要理解每部分之间的关系。有了粗框架的网,然后去接受各种新信息冲刷,比如the daily ape之类的newsletter,去优化知识结构、打补丁。
晚回顾得意忘形播客第一期,谈到《无为》,联想到其实信息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刻意练习,然后让一切动作变成肌肉反应。自己练习仍需继续,虽说要精于某一赛道,但是行业整体逻辑的把控是不能丢的。以前扫描完做快讯,现在扫描完可以丢flomo里留个线索。

6、PKM爱好者的福音

josephwood.xyz
这篇文章有一个设想,把自己的to do待办清单做成NFT,谁会买?为什么要买?理由可能乍看不成立:看好你并且想鼓励你做这件事的人来买,但是这个领域有什么不可能的呢?毕竟自拍NFT都能玩转。 另外就是把自己的知识管理成果铸造成NFT,比如Obsidian或者roam research的成果图,买NFT的人可以看到最新成果。中文圈我想到一位研究员,已经在roam上积累了很多成果,不知道马烈老师在不在即刻~
另外关于PKM,我瞎YY了一款工具的样子:定制化的链闻。链闻很强的一点是知识管理,内容聚合,当然还有很厉害的原创研究员。撇开原创、编译,假如现在有一款类似RSS的工具,加一层“链闻滤网”(高质信息源),内置的翻译工具插件也加上,给到个人去定制化自己的信息源。比如,我可能只关注DeFi/NFT/链游等某几个领域,做好选择,会自动生成原来类似链闻的页面,我就可以畅快无阻地地在一个应用里阅读,而不用跳来跳去。 当然,行业OG(有了知识框架+内容审美)可以通过订阅工具,自己就能做好这个事了。一般投资者,也不知道是否有这个需要。

7、整理播客会掉层皮,但是感觉很有价值

(1)这播客有点可爱:他们说,对人类一生经历来说最基本的2样东西是资本和社区,两位主播分别擅长2块,所以就叫community x capital😂有两期分别讲的是 钻石手思维和怎么找到钻石,20min的播客,i了(curated by我自己)

(2)很多技术前沿热点的播客(curated by my ex-colleague隔夜的粥)

更多shitpost待续……

Subscribe to LilPing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