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舆论风暴,HashKey 怎么了?

暴跌、裁员、现金流告急:HashKey 陷入风暴中心。

撰文:Joe Zhou,Foresight News

平台币半年暴跌 85%,中国香港第一家持牌零售加密货币交易所 HashKey 发生了什么?

据 CoinGecko 数据,2024 年 12 月 30 日—2025 年 5 月 30 日,HSK 从最高点 2.38 U 跌至 0.35 U,半年跌幅达 85 %。跌幅之高,让许多生态支持者、代币持有者甚至 HashKey 的员工未曾预料,他们为此承受了较高的投资损失。

「跌的我都想维权了。」一名 HashKey 前员工无奈表示。持这一想法的 HashKey 员工可能并不在少数。「预计有超过 200 名在职和离职员工持有 HSK。」

「 HashKey 交易所和公链的员工几乎全员持有 HSK,许多员工的奖金发放也都是 HSK。」据了解, HashKey 内部员工可以最高将 50% 的工资兑换为 HSK 代币发放。有不少员工不仅通过奖金持有 HSK,还将自己每月的工资换成 HSK 。

HSK 表现不佳背后,HashKey 发展中表现出的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在逐渐浮出水面。

「高昂的成本让 HashKey 不堪负重,需要寻求进一步的融资才能支撑现有多线业务的持续发展。」另一名从业者表示。

据多位知情人士表示,HashKey 的财务情况出现了较为紧张的情况。一位不愿具名的从业者表示:HashKey 近期展开了大规模裁员,三分之一的员工被解雇,一些 IT 供应商被延迟付款甚至解约。

两名来自不同公司但都接近 HashKey 的从业者表示:「 HashKey 账上差不多只有半年现金流。」

对此,笔者就上述信息向 HashKey 官方进行了求证。HashKey 表示:确实给团队发放部分 HSK 作为激励、合规成本高是事实。但对于近期大规模裁员,HashKey 表示不属实,未裁员,并表示集团全球人工数一直保持 600 人 +。

Hashkey 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其代币价格大幅异动?目前财务与盈利情况如何,它正在通过哪些渠道寻求新的融资?HashKey 所展现出来的发展问题,折射了三年来香港加密行业生态发展暴露出来的哪些问题?这成为了许多从业者关心的话题。

「太烧钱了」

「做合规加密货币交易所太烧钱了。」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合规,是一张张特许经营的牌照,同样也是一座座压在初创公司肩上的大山。作为 HashKey Group 最核心的资产之一,HashKey Exchange 被寄予厚望。然而同时它也是一只实打实的吞金兽。

「(早期)1 亿美元,不到三个月就花完了。」一位接近 HashKey Exchange 的内部人士透露。

「(现在)平均每个月 HashKey Exchange 需要付出 1000 万美元左右的成本。」「其中三四成是用于合规的成本。」

「最低的时候每月也超过 500 万美元,高的时候每月两三千万美元也是有的。」而对于每月成本花销的具体金额,HashKey 官方回复涉及公司机密,不便透露。

与其他加密货币交易所相比,HashKey Exchange 从诞生之日起便要承担更多的合规成本,比如需要招一批合规方面的高管、需要接受四大审计公司中的三家公司的审计、需要给用户的资产买保险.....而这些都是其他加密货币交易所普遍不需要的成本。这些都是合规的代价,是压在 HashKey 等合规加密货币交易所身上的一座座大山。

笔者此前曾通过多篇文章揭露香港加密交易所的合规成本:申请一张 VASP 牌照需要 2000 万港元—5000 万港元;监管要求至少两名 RO( HashKey 有四名) ,一位从业者透露:每名 RO 的薪资在 200 万港元— 500 万港元不等;监管要求必须和保险公司合作,给保险公司缴纳费用;监管要求和审计公司合作,比如 HashKey 需要和四大审计公司中的三家合作,一名内部人士透露:其中一家审计公司的年费比普通传统行业项目的收费高 5—10 倍,这些都需要付出额外成本......这些都作为「合规加密货币交易所」成本的一部分,被不断叠加。

作为一个新兴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在没有完全成长起来之时,便需要承担比竞争对手们更多的成本。与此同时,HashKey 正在寻找更多的融资渠道。

据公开信息显示,HashKey Group 引进了多家机构投资者 。2024 年 1 月, HashKey Group 完成了 A 轮融资,融资金额约为 1 亿美元。一位内部人士透露:招银与 OKX 为该轮融资的主要投资者。2025 年 2 月,高榕资本向 HashKey Group 投资了 3000 万美元。

虽然融资额度并不低,但正如此前分析所说,HashKey Exchange 本身的合规成本极为高昂。假设以每个月 1000 万美元的成本计算,至今已花了超过 2 亿美元。这也给整个 HashKey Group 带来压力。

一名不愿具名的机构从业者表示:「 差不多只有半年现金流了。」

在这样的压力下,HashKey 也开始进行全方面的降低成本。一位不愿具名的从业者表示:HashKey 近期展开了大规模裁员,三分之一的员工被解雇,一些 IT 供应商被延迟付款甚至解约。不过对此信息 HashKey 表示不属实,并表示并未裁员。

降低成本只是方法之一,如何获取更多现金流?另外一名从业者则表示:「HashKey 正在寻求更多 VC 融资,也一直没有放弃港股上市的想法。」

限制重重

做合规交易所不仅太烧钱,正常的营收渠道也受到了诸多限制。

HashKey Exchange 面向公众提供加密货币交易服务,已超过 18 个月,然而让许多从业者不解的是:迄今为止,HashKey Exchange 的散户为什么还是仅能交易 4 个币种?

2023 年 8 月 28 日, HashKey Exchange 正式向零售投资者开放加密货币交易服务,标志着其作为香港首家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正式开始面向公众提供比特币( BTC )和以太坊( ETH )的交易服务。 然而 18 个月后,HashKey Exchange 的散户只能交易 4 个币种( BTC、ETH、AVAX、LINK ),即使是专业机构投资者,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也只能在 HashKey Exchange 交易五六十个币种。

而与之对比的是,Binance、Coinbase、Upbit 等交易所都已上线几百个币种,而每次上线新币种,都是获取新用户、新交易量的好方法。

这实际上挤压了其拓展用户、灵活运营、并实现更高盈利的空间。而这只是 HashKey Exchange 赚钱受到限制的冰山一角。在很多事情上,合规交易所比其他交易所,在吸引用户的行动上,有着更严格的限制。

「几乎每一件大小事务都需要上报监管。」一名 HashKey Exchange 内部人士曾表示。

「有些 Crypto 行业的词汇,都不能直接在工作群里用,而需要换成另外一个暗号,比如加密行业常用的 to the moon 这个词的火箭 emoji 符号就不能用,而是要换成辣椒的 emoji 符号,感觉像在打地道战。」

合规是一把双刃剑。HashKey 的优势在于:许多非合规加密交易所不能做的,它可以做,比如一些合规传统资本的流入,比如 OTC、比如 RWA。而它的劣势也正是如此:许多非合规交易所可以做的,它不能做,而且被严格限制。问题在于很多旧的业务是被时间证明过的真实市场需求,而合规新方向是否是一个真实需求,以及这样的需求有多大的盈利空间,还需要更多时间证明。

「市场还未扩大,塞了很多玩家」

因为布局和耕耘早,HashKey 正在成为香港加密行业的标杆型企业和龙头企业。然而目前这一市场定位,正在遇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们的挑战。

HashKey 现实中的另一重压力在于:它尚未真正崛起,而在其他领域的强者们已悉数抵达这片尚不宽广的战场,他们包括:OSL、富途等香港本地加密业务的竞争对手;Coinbase、Kraken、Binance 等国际业务的竞争对手,以及蚂蚁 L2—— Jovay 等本土化公链方面的新晋竞争对手。

HashKey Group 的摊子铺得比较大,HashKey Group 的业务模块涵盖交易所( HashKey Exchange 和 HashKey Global )、投资( HashKey Capital )、场外交易( HashKey OTC )、基础设施服务( HashKey Cloud )、代币化服务( HashKey Tokenisation )、公链( HashKey Chain)和经纪服务( HashKey Brokerage )。这些模块共同构成一个高度合规的全球 Web3 生态系统,服务于机构、家族办公室、专业投资者及零售客户。

香港虚拟资产 OTC 门店,常见于商场、写字楼或街边铺面

在交易所业务方面,HashKey Exchange 和 HashKey Global 这两大业务都面临激烈的竞争。

和香港站不同,HashKey Global 的对手更加广泛,比如在欧洲站,就需要面临着和 Coinbase、Kraken、币安、Bitget、OKX 等加密货币巨头以及当地的本土交易所竞争。而它的竞争对手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稳定且利润十分可观的地盘。HashKey 如何通过市场化的方法突破重围,成为一个难点。

HashKey Exchange 香港站的对手,目前主要是 OSL、富途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本身代表的就是一方巨头,不仅新金融经验丰富,而且本身实力雄厚。

潜在的竞争对手富途在全球拥有超过 2000 万的用户,富途证券是香港最大的零售券商,其香港用户占当地成年人口比例超 4 成,它已加快了自己进入香港市场的步伐,并且已经开发好其自己的加密货币交易系统。5 月 7 日消息,富途证券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宣布,正式上线比特币、以太坊、USDT 充币服务。

竞争对手 OSL 生态较为完整,近一年来,OSL 的股价上涨了 91%,市值达到 80 亿港元。而与之对比的是, HSK 的代币价格半年来跌幅达 85%,市值为 4700 万美元,FDV 为 3.6 亿美元。

不过,一位知情人士透露:HashKey 一直在推动 VC 融资,也一直积极推动港股上市,若此举通过,或将给 HashKey 带来充裕的资金支持。

除了交易所业务方面,在公链业务方面,HashKey Chain 也面临着同赛道选手的竞争。蚂蚁数科的 L2 Jovay 在 5 月已正式宣布起航,其产品负责人也曾向笔者表示,今年第三季度有望上线主网。蚂蚁数科作为亚洲金融科技巨头,在整个新金融行业的实力首屈一指。Jovay 和 HashKey Chain 都把 RWA 和香港作为其重要的发展方向,它们也有可能在未来形成正面竞争。

这三家极具实力的竞争对手的出现,正在挑战 HashKey 作为「香港加密货币独角兽」的叙事。香港市场本身不大,离岸市场还未形成竞争力,在这样的体量上,有诸多巨头「抢食」,这让 HashKey 的未来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HashKey 背后,香港遇到了哪些问题?

「雷声大,雨点小。」这是许多 Web3 从业者评价香港加密生态发展时的感受。

比如美国 BTC ETF 通过后,457 亿美金资金流入;香港 BTC ETF 通过后,只有 5.29 亿美元,往往只是美国现货 BTC ETF 一天净流入的规模;美国以太坊现货 ETF 通过后,总计有 29 亿美元净流入;香港以太坊现货 ETF 通过后,总计只有 5844 万美元净流入,同样,香港的总净流入往往不足美国以太坊现货 ETF 一天的净流入。

而很多时候香港的政策出台时间往往是比美国更早的,比如以太坊现货 ETF,比如稳定币政策,再比如以太坊的质押政策。但都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再对比韩国加密货币市场与迪拜加密货币市场,香港的加密生态也出现了疲态。韩国的零售用户十分活跃,使得其加密生态异常活跃,许多 Web3 项目创业者在开拓市场时都希望将韩国作为重要的市场,而迪拜的开放政策让其抓住了离岸中心,众多交易所和 OTC 玩家都选择将资金流入迪拜,而不是香港。

「香港第一年加密峰会很热闹,第二年、第三年就冷清很多。」一位从业者表示。「三年来,香港慢慢的把加密货币市场的信心搞丢了。」

这或许也解释了香港第一概念币 HSK 为何暴跌至此的部分原因,人们对香港未来是否可以成为全球 Web3 中心的信念,已经被动摇。

美国有将近 500 亿美元的 BTC 现货 ETF 净流入,香港有什么?美国有 Coinbase,欧洲有 Kraken,迪拜有 Binance、Bybit 等在全球最头部的一批加密货币公司,香港有什么?韩国牢牢抓住了活跃的当地零售市场,迪拜紧紧抓住了离岸中心市场,香港成功抓住了什么?这些问题,香港加密生态和其龙头企业似乎还未能找到答案。

Subscribe to Foresight News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