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钱包是区块链用户普遍使用的重要工具,主要实现了资产支配和链上交互的功能。
现阶段的去中心化钱包产品面临着明确的困境:难以有效捕获价值,进而影响自身价值体现。
去中心化钱包赛道作为Web3世界的门户、理论上具备发展潜力,如何挖掘赛道内在价值并被广泛认可,则是极具探讨性与挑战性的课题。
每一个接触区块链行业的新人,当需要对自我资产进行链上的管理和交互的时候,都很难绕开去中心化钱包产品。这一看似普通但不可或缺的作用,奠定了去中心化钱包赛道的基本盘。对于圈内老鸟而言,钱包绑定地址、丰富个人的链上网络,是十分日常的操作,DID认证挑战、中心化交易所强介入等更为多元的展现形式也是层出不穷。钱包带给我们的是连接区块链的自主权,在更为开放包容的区块链环境中充分使用Web3门户——去中心化钱包,毋庸置疑是必备选项。
在进入正文之前,笔者首先就去中心化钱包赛道作简要概述。早期币圈的监管合规风险始终是悬于中心化交易所之上的达摩利斯之剑,用户出于对资产安全的考虑,因此对掌握私钥的需求十分明确。早在2016年Imtoken便完成多轮融资,开启了去中心化钱包之旅,而Metamask更着力于浏览器端,头部的中心化交易所们也嗅到其中机遇,分别收购或投资了多个钱包,去中心化钱包赛道渐显群雄并起之态。
我们确实需要钱包、但目前仅仅是操作的时候才会想起它,困境仍是单一体现使用价值而只能被称为工具,进而无法激发作为Web3门户的潜能。钱包赛道因为无法有效捕获价值,导致用户仍停留在钱包的表层操作,笔者认为问题主要还是出在现阶段中心化钱包产品的自我价值定位之上。
首先,多数钱包仍只是做着简单的交互功能而导致同质化严重,举例说明用着钱包A或钱包B是否有着什么核心的差异,很大可能得到的回答:并没有;其次,钱包作为许多用户资产储存的工具但没办法更进一步升级为资产管理的工具;最后,理解为基础设施的钱包赛道虽不可或缺但也容易裹足不前,想要迸发出新源泉绝非一日之功。
用户与钱包之间的交互逻辑看似简单,但可雕琢的地方实际上是出乎意料的多。完善用户的交互体验:更人性化的防钓鱼(安全)提醒、更便捷的NFT\Token集成工具、更广泛的Dapp环境适配。简而言之是要在交互过程中尽可能做到钱包与用户之间更长时间的互动,而潜意识的增强用户粘性。不同的钱包选择的雕琢方向不同则越能够显现差异化,就此而言钱包赛道的道路也能越走越宽。
资产储存功能可以说是钱包去中心化思想的集中体现,笔者尝试以冷钱包的使用角度切入资产管理。现阶段大多数钱包产商都有配套的硬件钱包,假设用户暴露在私钥被窃风险之下,是否可以增上一些灵活的保险:提前设置多重互隔地址的资产转移、超过设定额度并向陌生地址的转移设置冷静期等等。问题在于笔者的解决方案更偏中心化思想,可选的解决方式是最开始的时候便将选择权交给用户是否需要对应服务。
以上两条更倾向于术,我们发现可选的角度很多也很重要、但效果很难说得上是立竿见影。只有真正发挥钱包赛道作为Web3世界门户的影响力、充分满足市场的真实需求,才有可能引起赛道的质变、进而提升钱包产品的价值,但这也是最为困难的。笔者浅见:基础设施之间或与不同平台是否可以建立密切联系?例如Metamask独步于PC浏览器端,由于其几乎适配于加密货币圈所有场景而建立有最广泛联系,坐拥最为广大的用户群体也有着流量变现的最大潜能。Imtoken在App端的积累用户不容小觑,虽然现实情况是现阶段的操作感受还难以与PC端的Metamask相抗衡,但若能够充分关注App端的特有需求,符合更为简便和流畅的操作逻辑,则未来必然是能够去争取的宽阔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