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olympus:$OHM的美好愿景与其魔咒(OHM第二弹)
January 18th, 2022

在2021-10-18的文章《Olympus:重新定义货币价值?OHM机制分析》中,我详细得有些啰嗦地解释了这个协议。在写那篇文章前,我对ohm一无所知,因此整篇文章是顺着我自己的视角一步步从官网到docs再到最后自己的分析。如果你有耐心,完全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深入理解ohm模式。文章涉及到一些经济学、博弈论知识,任何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推特评论交流。

最近$OHM大跌,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有早期巨鲸获利离场引发可能性的挤兑危机。但这并不影响我对ohm的判断,因为我之前就说$OHM的价格长期来看是趋向于1+x(x≥0)的,也就是说,最差的情况协议不捕获任何价值,x=0;即使协议捕捉大量价值,也很难说x有多高,因此最开始我看到$OHM几百刀的波动能维持那么久还是蛮吃惊的。

在本篇文章中,我会对一些常见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要强调一下的是,我的判断有可能是错误的(不要盲目信我,保持独立思考)。以及,我所有论述基本没有使用任何数据分析,完全在理论逻辑层面,如有欠缺还请指出。尽管如此,你若问何时跌何时涨跌能到多少,这是数据分析也解决不了的事情。好比我判断ohm在长期价格下降的趋势中会有巨幅震荡,但震荡的高点低点、几次震荡、何时回归,那是市场决定的。有人说哎呀那我理解这个有什么好处吗?emmmm至少你可以通过公链资金体量、资金持有人投资理念、协议每日净流入、协议收入等指标来尝试做出更有效的判断。

理解一个模式不代表你能从中获利,因为这是市场。永远敬畏市场,市场是比区块链更早、更复杂的分布式系统。

长期价格下跌中的两次巨幅震荡。别担心,还会跌的
长期价格下跌中的两次巨幅震荡。别担心,还会跌的

1、Olympus协议的目标与基本逻辑是什么?

那篇文章已做出总结,要详细了解可去阅读原文。这里不再废话,摘出两段精简的:

OHM模式总结:Olympus致力于打造一个锚定一篮子虚拟货币、自然增长的区块链生态指数;特殊的支持而非锚定机制为高溢价提供了可压缩的巨幅空间,高通胀压制流通盘引导用户与协议进行利益绑定,为协议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资金进入Olympus协议后不断沉淀、反哺,促进协议成长的同时也共享了协议收入。

OHM协议捕获价值:涌入的资金不断沉淀到OHM、不断转换为协议的TBL创造收入,TBL创造的收入又流回金库为OHM提供价值支持。关键这个支持不是锚定,大于1不归协议管。于是流通盘还是那么多,价格还维持着高溢价的波动,不断进来的钱并没有停留在流通盘里影响价格,反而沉淀了下来,沉淀到TBL和协议价值,TBL反哺协议价值、支持OHM,OHM协议的价值不断增长,不断增长的协议价值又反哺每一位OHM持有者……

2、传统土矿存在有哪些问题?OHM目前面临哪些困境?

传统土矿的问题包括:

  • 挖提卖盛行、项目代币面临大量抛压。
  • 错误的激励锚定。用户之所以组LP是为了高额利润,和项目本身不怎么挂钩,用户忠诚度差。这是因为项目代币的价值捕获没有锚定到项目本身,全部分散到代币里被用户claim走了。最后沦为鲸鱼割韭菜游戏。
  • 无常损失。无常损失由用户承受(虽然很多人根本不在意这个)。
  • 新资金匮乏。一个土矿项目到了中后期,会面临没有新资金进入的困境(因为新资金具有进入就被割的预期),导致项目代币暴跌,双输、草草收场。

那么拥有高额APY的Olympus,解决这些问题了吗?

前三个都解决了,具体看我那篇文章。但新资金匮乏是任何协议都终将面对的一个问题,你可以说ponzi,但如果你深入理解现代金融,你不会觉得这是一个贬义词。即使是前几年如日中天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也面临着流量到顶的困境;即使是庞杂的地球生态,也容不下更多人来回糟蹋。ohm协议的FDV最高到达过几十亿美元,这对于一个DeFi应用来说,是非常恐怖的数字了。即使是现在,仍然存在有十亿美元左右。

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如何维持高APY?
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如何维持高APY?

一条公链的资金体量在短期终将是有限的,而在这有限的资金中,绝大部分都或多或少参与过OHM/OHM fork项目,同时被链上庞杂的生态分流,能指望有多少新资金继续涌入呢?

TVL top10, from defillama.com
TVL top10, from defillama.com

OHM协议是拥有做市收入的,但相对于庞大的资金力量与高APY来说显得杯水车薪,这让其从某些角度来看沦为了ponzi。长期来看,OHM协议会利用价格下降来对冲高额APY,或者APY下降来适应协议增长与新资金体量的平衡。

但问题出现了,用户并不买账。

有个常听说的故事,大概意思是说你一直给别人做好事,等到你某一天突然不做了,这反而成为了一件坏事。这是人类的劣根性之一。OHM协议一直提供高额APY,一旦价格/APR降低得过于明显,就会失去一大波支持者。因为用户永远是逐利的,每个人都希望更快更多地赚到钱,会有大量的新协议吸引资金。所以Olympus必须在高额APY调整、币价下跌以及用户留存之间寻找平衡。

致命的是,从Olympus的愿景来看,首要需要保障的一定是用户留存;但如果牺牲了前两者,用户又如何留存呢?我四个月前就指出这个问题,玩Olympus分长期与短期,长期需要用高APY产生的回报来对冲币价下跌,短期则是利用币价波动与高额APY赚钱。然而在整个币圈浮躁的大环境下,又有谁愿意把自己的钱放上整整几年呢?一年后协议在不在还另说。

Olympus摆脱了土矿错误激励的问题,却又陷入了自己给自己制造的泥潭里。

Olympus面临的另一大困境,就是巨鲸割韭菜。这是DeFi绕不开的话题,也是目前链上生态最致命的问题。很多人鄙夷传统金融低得可怜的收益率,但他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传统金融的收益率相比于币圈如此之低?那些号称高收益的金融游戏最后结局都如何?

答案很简单,只有这样的收益率才是可持续的。央行每次调整基准利率都要综合一大批经济数据、找一大批专家研究讨论,最后很有可能还会对经济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失败而使人民生活陷入泥潭的国家数不胜数。且不站队,专家智库们的智商与经验难道不比我们这些人高吗?我们又有何脸面把币圈获得的高收益全部归功于自己呢?

金融本来就是ponzi,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学名:资源配置)。无论税收还是国债,它们的本质都是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资金挪用。利率一旦过高,就需要生产出来的物质增量达到同样的速度,否则货币脱锚,导致经济系统运转失灵。

币圈现有的高收益来源于圈外资金的不断涌入,一旦监管介入、逐步拥抱主流市场,收益就会趋向于股市。因为资金进出的通道被打通了,任何反常的高收益率都会被自由流动的资金套利磨平。

很多人可能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稳定币的高额收益率意味着什么?矿币的高额收益率又意味着什么?

前者的逻辑我刚才也说了,稳定币的高额收益意味着货币终将与物质生产活动脱锚、造成经济动荡甚至崩盘;在这个过程中,鲸鱼将会掠夺到更多的财富,因为他们掌握生产工具,经济崩盘为他们带来了定价权。但这毕竟是一个长期并且可以被调整的过程。至于后者,我想大家都有体会,巨鲸的挖提卖意味着更直接的掠夺,小范围内直接劫贫济富。

所以在此给出我的建议:如果你自认为算不上鲸鱼,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资金安全;任何高额回报的项目,安全第一,收益第二。土矿何时崩盘是看鲸鱼心情的,同时鲸鱼之间也存在博弈,小虾米蹭点就行,太贪只能成为巨鲸的养分。

偏题了,回到Olympus。巨鲸割韭菜同样也是Olympus必须面临的困境之一。即使Olympus在激励机制上做出了改革,但协调一致的激励并非强制捆绑,就好比创业公司为了绑住人才给予期权,但人才若想离开,终究是可以离开的。对于Olympus来说,早期巨鲸的离开必然会造成币价跳跌(因为流通盘有限、大量代币涌入),但同时也是一个使得协议更健康的机会。因为从Olympus的目标来看,它更需要的是一群强共识的普通人。高APY诱使而来的巨鲸会在早期帮助打造更漂亮的数据,也会在赚钱离场时伤害一批啥也不懂跟进来的普通用户。

3、如何看待OHM这次的暴跌?

具体的观点我前面也说得很清楚了。这是一次正常的巨鲸离场。毕竟我手中没有数据,也不知道OHM协议里还有多少巨鲸,这些巨鲸有多少是支持协议的,有多少一旦赚够就会立马离场的。但有几点我可以非常确信:

  • $OHM代币价格长期下趋于1+x(x≥0),短期则会有大幅波动产生。关于x具体取值,要看协议收入、协议捕获价值,各位自行决定吧。
  • OHM目前面临的是APY调整、币价下跌、用户留存的三重困境,有点类似不可能三角。但就像不可能三角也终将能以一种妥协的方式解决一样,OHM的前景虽不明朗但并不至于很坏。
  • 类似的巨鲸离场还会再次发生,每一个$OHM持有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策略定位。

4、OHM会发生挤兑吗?

我认为几乎不会发生。

关于挤兑,我在之前那篇文章中提到过,不同于土矿把激励锚定到用户自身,OHM协议的激励是锚定到协议之上的,每一份流入的资金都会化作协议的保障,鲸鱼也是。形象点说,即使是鲸鱼割韭菜,嫖娼还得付门票呢。而这些进入国库的资金会通过一个平衡预期来修补共识,借此缓和挤兑。

一个简单假设
一个简单假设

(两段话都是我那篇文章里的,直接截过来吧)

协议捕捉价值
协议捕捉价值

但问题也很明显:玩OHM的大部分人,可能都不太理解OHM模式。这导致他们的恐慌情绪是无法被理性所控制的。事实上,在挤兑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类似于囚徒困境的博弈:排在最后的兑换人损失最大。**在一个大家都是理性人的假设里,**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平衡预期,挤兑是不可能发生的;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人只是随波逐流,这个时候如果多位巨鲸约好了同时离开协议(金额足够大),会产生大量恐慌发生挤兑。

无论如何,1+x的1是完全可以保证的,只是很多成本几百的人根本不在乎了而已。

5、如何看待ohm fork?

十月份写那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在群里说一条链最好都有一个ohm模式,相当于是公链SDR了。没想到后来ohm fork火起来我自己反而没上到几个车,还被跑路盘割了不少……

为什么我说每条链都一定会有且仅有一个ohm fork呢?因为ohm这样一个类似于SDR的设计完全可以成为公链的生态指数,帮助公链整理DeFi资产,为LP们提供一个统一接口。而这反过来又会促进OHM协议本身的增长,因为OHM模式非常看资金体量与共识。

没想到后来ohm fork一拥而起,短暂而快速的造富效应让人垂涎欲滴。最近很多人嘲讽OHM暴跌,这不废话吗,炒高了数倍几十倍能不跌吗?你以为钱都是大风刮来的?当时我的判断是,每条链都有且有一个ohm模式,但fork们都长一样,根本难以判断谁会活下来……当然赚钱的感觉实在很爽,那段时间我也参与了很多fork,深刻体会到”无脑梭哈暴富“的币圈箴言。但我还是忽略了币圈尿性,不少打算长期参与的要么归零要么跑路,以至于幡然醒悟:OHM本尊都被搞烂了,这些乱七八糟的fork谈什么愿景呢?而且fork太多分散了资金、损毁了共识,导致模式本身就难以长期运转。

目前来看,由于赚钱效应褪去,新的ohm fork已基本没有太多机会,除非这是一条链上唯一稳定运行的ohm fork项目。但考虑到我经常遇到莫名其妙宣布我们失败了的项目,为了安全,我建议还是放到那几个DeFi老将里面去吧。

ETH的原生OHM可以玩长期(强调一下。如果不能接受高APY对冲长期币价下跌,不要玩,免得亏了骂协议);至于大部分ohm fork,还是玩玩短期互割吧。

6、感慨

我至今仍然维持着当初的看法:ohm模式是天才设计。设计者必定熟知经济学,包括对货币、对博弈论、对激励机制设计的理解。但模型终究禁锢不了人性,就像很多机制实行起来慢慢就背离了初衷一样。而市场就是由这样多复杂的人性所构成的分布式系统,所以永远学会敬畏市场,我们能够赚钱,只是因为有人比我们笨、或者运气比我们差而已。

*我所有分析均基于团队想要做成其官网宣称的“自然稳定的货币”这样一个目标的初始动机;如果团队有小动作,恕我很难考虑周全。

陆续补充的问题见:《Olympus相关问题集合》

最后强调一句,再造一个自然增长的货币,这是Olympus写在白皮书上的愿景。至于具体到团队的任何信息,笔者一概不知,也无从得知。笔者从来只论机制,但人是关键一环,类似消息不在笔者讨论范围内:

不管是真是假,先震惊一下
不管是真是假,先震惊一下
Subscribe to jojonas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jojonas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