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总结回顾-节点层篇

这是2022年区块链行业回顾系列的第一篇,尝试讲讲对Node Layer领域的一些认识。作者twitter:@jojonas_xyz 欢迎交流

节点层是区块链绕不开的底层。尽管最应被鼓励的行为是让用户运行自己的节点,以让区块链网络更为去中心化,降低单个参与者攻击网络的风险。但事实上,一个网络节点的技术设置、硬件投入等,都并非”用户友好“的,因此便诞生了类如infura、alchemy等的托管节点服务商,以及Lido、Rocket Pool等联合质押服务商。

节点服务商

infura等的诞生是非常符合商业逻辑的,即通过专业化分工实现规模经济与降低成本,并提供使用者便利。然而,infura等也将带来日益严峻的中心化与抗审查问题,metamask的数次宕机皆起源于infura,制裁tornado时infura也是“当仁不让”。

另外,这些节点基本是托管在AWS等中心化云服务器上的,换句话说就是,你以为的去中心化区块链,底子里脖子基本都还是握在别人手里。

source: https://ethernodes.org/networkType/Hosting
source: https://ethernodes.org/networkType/Hosting

infura身上其实反映了很典型的”web2大平台“问题,即本身是为了效率提升与降低成本而生,一旦成长为巨头,无论是否存在主观意愿,不可避免地就带上了”原罪“(即拥有作恶能力),自己成了定时炸弹。

至于应对方案,当然可以发展对应的去中心化基础服务,但我觉得更关键的点在于,去解决”用户构建节点“这件事本身。用户之所以不愿意自己运行节点,无外乎繁杂的技术设置、硬件要求等,如果运行节点本身和安装软件一样足够简单呢?

轻客户端是个很好的方向。通过”大量轻节点+一定数量的抗审查全节点“的方式,在维持共识机制的前提下,去降低共识维护的成本。当然,边缘的节点从行为特征上来说是极其不稳定的,现有的激励制度设计貌似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

那么类似于pocket network的这种去中心化节点服务商呢?pocket自身不提供节点服务,而是创造一个双边市场,一边是和infura一样的需求,另一边是各个节点服务提供者,通过质押代币来提供服务获取收益。看似没什么毛病,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不太喜欢这类多叠一层的设计,多叠一层协议,其实就是多叠一层风险,pocket的应用将会遇到一个悖论:安全性高于pocket的链,应用pocket会提升风险;安全性低于pocket的链,反而会拉低pocket自身的信誉度。

延续pocket的思路,回到刚才讨论infura时所提的问题,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如果我们允许集中式托管节点服务继续作为市场主流,有没有办法去遏制其作恶呢?瞎掰扯一句,如果用MPC的思路,将infura对托管资产的控制权(可能是某些私钥)以某种技术手段分散给多个身份?比如说,infura和用户各持一份,用户所持的是veto权利,便可以有效避免作恶问题。

质押服务商

节点托管固然可以解决直接设置节点的技术与硬件门槛,但并没有解决单个账户32ETH的最低限制问题。32ETH并非一个足够亲民的底线,意味着大部分用户根本没有资格参与维护网络(并获利),这与区块链的技术哲学是相悖的。

另一点,上海升级之前,质押的ETH是无法随时取出的,相当于往银行存了一笔可能会延期的定期存款,并且等取出的时候可能已经不及原市价的一半了。(只是突然想起了LUNA那波有个cosmos里质押了几千万美元取不出来眼睁睁看着归零的陌生老哥,有感而发……ETH不至于这么惨)

联合质押应运而生,顾名思义,就是大家一起凑到最低门槛;因此诞生了质押服务商。除去节点服务商,质押服务商也是另一种让普通用户参与区块链共识维护的一种方式。质押服务商接收用户存入资产,运营自己的节点,或者将整合后的资产委托给节点服务商,例如f2pool、Lido、Rocket Pool等。

我认为质押服务商主要有两大发展原因。其一,同节点服务商,用户牺牲一定安全性来获取便利;其二,降低参与门槛,例如以太坊32ETH的质押限制。质押服务商存在的问题与节点服务商基本相同,甚至在委托模式下风险还要叠加一层。(从这个角度来说,用户对便利与低门槛的要求其实高于安全,即便他们嘴上并不承认这一点;或许是因为他们对风险的感知并不如前者直接)

Lido与Rocket Pool均选择委托节点的方式,Lido DAO对节点服务商拥有选择权利,而Rocket Pool则采用无许可的方式,节点服务商自身提供16ETH、剩余16ETH由用户资产提供,且其需要额外质押1.6ETH价值的RPL代币。

这其实是两条泾渭分明的路径,前者试图用社区治理事前应付节点服务商作恶,后者则秉承无许可的理念、使用slash思路。我个人其实相对偏好后者,因为实在对低效的DAO治理缺乏信心。社区如何识别节点服务商的行为倾向?不清楚细节,但最直接冒进我脑袋里的,就是权力寻租这四个大字。反而slash从ETH到optimism都有采用,相信有一套更完善的机制。

而且Rocket的机制让我想到了一种可能性:即“具有自主权的节点服务商市场”。假设有三个节点服务商ABC,各自质押了保证金以及16ETH,用户在面临ABC其实是不知道怎么选择的。但假设5%的ETH质押收益,协议统一收取0.5%费用,用户原本4.5%;现在改成ABC自行选取费用策略,情况就很好玩了(可以想象一下社区团购):

服务商A群里喊:9月15到11月,收益率4.7%,还差2个ETH发车了,要的快点~

用户:我这里有1个ETH,刚好11月有用,带我一个!

……

DVT去中心化验证者技术

前文说到,质押服务商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托管给节点服务商,难以保证后者不会作恶。诸如Rocket Pool的方案固然引入了slash机制,但毕竟是事后治标不治本,所以就出现了DVT思路,即将验证节点的私钥碎片化(写到这里我大概去看了下DVT的技术描述,貌似还真的有我之前说的MPC)

DVT领域大红人就是ssv.network,SSV即DVT的前身。明白DVT做什么了之后,你就会发现我前述的一些东西到这又有一些变化了:Lido完全可以通过和ssv合作来解决所面临的最大问题,那么其先占优势将成为Rocket Pool崛起的最大挑战。

还有野心更大的,比如Diva这个项目,直接将LSD和DVT结合,做无许可的质押服务。用户直接质押ETH,自己掌握私钥,Diva还提供机枪池。当然,这种要么不干要么干全的最后要么活得很精彩要么死得很惨,不管结果如何,还是要让Lido这类老家伙有点危机感。

LSD

LSD,即流动性质押衍生品(Liquid Staking Derivatives),其实就是上文所说的质押服务商,前段时间着实小火了一会。

市场的普遍逻辑是这样的:与其他链相比,ETH的质押率一直处于低位,(这是由于各种原因,比如,上海升级之前,质押的ETH无法即时取出;ETH本身就是流动性极好的资产,无需通过质押来发挥资产价值;非直接质押的用户需要承担额外的协议风险;)

而上海升级之后,ETH可以灵活解质押了,即使仅预期达到其他链的平均水平,按当前270+亿美金的质押价值计算,LSD也会是一个千亿美金级别的赛道。

source: https://www.stakingrewards.com/
source: https://www.stakingrewards.com/

进入LSD领域后,Lido的对手就不止Rocket Pool了,将会扩大到整个DeFi领域。道理很简单:用户并没有必要非得质押自己的ETH来维护网络安全,用户甚至可能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决定LSD战争胜局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就是安全且稳定的收益率,谁高谁就有最大的赢面。

上一波DeFi套娃叠乐高想必大家都印象深刻吧?

我们机智的Frax桑他来了。

作为稳定币领域少有的幸存者(Frax是半算稳了),Frax通过frxETH和sfrxETH套娃创造了更高收益,虽然操作更麻烦,但或许会是DeFi老炮们更喜欢的玩法。

source: https://www.convexfinance.com/stake
source: https://www.convexfinance.com/stake

除去Frax,借贷协议、DEX等其实都是潜在竞争者。我们把ETH看成一张大饼,纯流动不质押的咔嚓切了一大半,Lido、Frax、MakerDAO等一起瓜分另一半。虽然ETH上海升级对Lido是利好,但这个红利不一定被Lido吃了去,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基于ETH通缩与即时解质押的窈窕的收益率之上,DeFi老大爷发挥叠乐高和套娃本性,做出更多Lido用脚趾头都想不出来的创新,直接抢质押服务商的蛋糕。毕竟躺赚的事谁都想干,这玩意儿没法不思进取的……

再换个角度,可以随时unstake的LSD其实在和传统DeFi(DEX、借贷等)争夺流动性,所以传统DeFi的基础协议其实下一步最该想的是怎么摆正LSD的地位(如果继续以比如stETH做底层,自家的一些盗版ETH可能会越来越式微,因为说到底LSD提供的流动性激励可以算是真实收益了),以及如何在新的底层上抢占先机。我是觉得终有兵刃相见的一天。

节点复用(重质押)

(节点复用是我自己瞎取的,普遍是说re-staking)

前面说了一大堆,但其实今年最让我直呼三个六的项目其实还是EigenLayer。

这个我在之前的推上面提到过:

相比于一些“套娃”与“旁氏”底色的创新,我认为EigenLayer所做的创新更为高级。这些创新都很厉害,蛋说到底,前者毕竟存在利益受损方,后者却能形成真正的多赢。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实现了帕累托改进。

先说下它能做什么:用于节点质押的ETH,除去维护ETH网络外,还可以同时作为其他协议/网络的节点层,来维护其他协议的安全。

让我们来盘盘:

1⃣️对于ETH而言,任何使用EigenLayer的协议,其实都相当于进入了ETH生态,这些协议的增长,相应会带来ETH的增长。并且这会让ETH的话语权去到空前的高度(空前是因为现在已经很高了)。

2⃣️对于质押者。质押收获ETH外,还可以收到其他协议同时给予的激励,何乐而不为?

3⃣️对于各大协议。原先最头疼的共识安全问题很愉快的解决了。以及可以和ETH爸爸绑在同一条大船上了。以及开发者终于可以专注于解决实际问题了(没有在骂人)。

4⃣️对于Lido等质押服务商。首先和DeFi老炮们的战役怕是不用打了;其次,LSD竟躺赢成为驱动各大网络与协议的共识中枢了,好处能少的了吗?

5⃣️对于EigenLayer自己。EigenLayer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平台,一边是质押者,一边是各大协议。类似的平台,其实是很难发挥出完全的双边网络效应,因为其中一边往往握有主动权。好比拼多多一顿下三路招数,强行就切入了电商市场,这是因为用户来去自由,新平台便宜,说走咱就走呀……

EigenLayer呢?质押者➡️网络安全➡️吸引各大协议➡️吸引质押者,新的竞争者首先就拿不出可以媲美的收益率(做不成拼多多),也没法给出让各大协议满意的安全性(做不成京东)。当然这里我提一下,我默认EigenLayer是排外的,即质押者用了它的服务后,没办法再用第二个re-staking的协议了,否则护城河其实是没这么高的,因为理性的质押者肯定是能上全都上,那EigenLayer就有点为他人做嫁衣的意思了。

节点复用会是一个大趋势,它的根本逻辑和DeFi叠乐高,和我们喜欢说的“可组合性”是一个意思。这是我们在冗余的去中心化世界里,为数不多提升效率的方式了。

参考资料

Subscribe to jojonas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