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PEOPLE的愿景展望
December 23rd, 2021

首先声明,我并不是一个$PEOPLE的大庄,也并非跟风吹$PEOPLE,事实上,我可能是中文区最早看好$PEOPLE的……草根。

11月19日,我在我的推特上表达了如下观点:

从gm等一众币圈具有独特文化意义的meme开始,meme将从动物园进化到更具文化属性的币种。下一个爆发的预测会是people。meme2.0时代,meme币一定会有一个文化落脚点,比如people集去中心化之力去拍卖象征着中心化权力的宪法,会成为区块链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后来constitutionDAO拍卖宪法失败,$PEOPLE大跌的时候,我又于11月21日表示(当晚$PEOPLE币价史低):

constitutionDAO拍卖宪法失败,是最能激起去中心化共识的时刻。

遗憾的是我自己没入(后来solana上出现wePEOPLE的时候高价买了点,既算是投资也算是表达支持吧)。为什么看好却没入呢?ETH大佬们可能不理解,当时我的想法是:就算入我也只可能买几百刀,而充提ETH加上swap等操作下来gas就得上百刀,不太划算。因此那个时候的我,并不能确认别人是不是会和我想的一样去认可$PEOPLE,加上自身投资风格偏投资和稳健,所以并没太在意这件事。

说这些,是想摆明自己在$PEOPLE这件事中的利益关系。我并不是因为自己是大户才去吹$PEOPLE,所以你完全可以认为我接下来的文字是相对客观的。

那么接下来,就具体说说我为什么看好$PEOPLE吧。

一、$PEOPLE起源与去中心化力量

关于$PEOPLE的起源,其实是一个非常简洁的故事。一个叫constitutionDAO的组织在juicebox发起了一场众筹,去拍卖美国宪法的副本。这看似是一个荒诞的行为,但很快,constitutionDAO设置的初始限额就被填满,并且再三提升了募款额度。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因为捐款并不能带来任何的回报,尽管constitutionDAO承诺如若拍卖失败,会按照捐款数额如数奉还ETH,但按照币圈跑路盘的尿性,没有人可以确认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组织会不会卷款跑路。即使是这样,额度还是很快被填满了,你可以认为其中有一部分fomo和疯狂情绪,但也不得不承认隐藏在每一个币圈人内心的、对主流权力的对抗。

因此我说,constitutionDAO的这个行为并不是一次简单的链上募资,而是“集去中心化之力去对抗中心化权力”,是去中心化一次振聋发聩的发声。

很多人炒币,知道蹭热点,知道炒NFT,他们不会去观察这背后的文化现象,不会去考虑背后的市场逻辑(比如关于NFT的价格与流动性的关系)。过去我是这么想的,但经过$PEOPLE的崛起,我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和我一样的人,他们来币圈不仅仅为了赚钱,更多还带有一些文化上、个体精神层面上的追求。

说到这里,我也想请朋友们回想一下,是什么驱使你来到区块链、来到币圈?赚钱暂且不提,每个人都想赚钱。想想除去赚钱之外的东西,你想到了什么?

自由、人权、创新…… (如果被说中了,谢谢转发doge)

人类的天性是共通的。自封建时代自来,我们或多或少会在心里隐藏一些对僵硬体制的反抗、对自由与基本权利的追求。而区块链之所以能够从中本聪的一纸白皮书发展至今,靠的正是无数个和你我相同的个体对自由与人权的追求,籍此形成的强大共识虽然历经磨难,但经久不衰,已生生不息十余载。

时至今日,去中心化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并且因为造富效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传统机构加入。资本是逐利的,资本不会因为自由和人权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加入,只有当他们看见稳定而令人垂涎的利益存在时才会蜂拥而至。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机构的加入已经引起了传统权力中心足够的注意,各大权力中心要么在琢磨解决之道,要么一纸禁令将其驱逐出境。

在这个时点,一个集去中心化之力去拍卖象征着中心化权力的宪法副本的行为,无疑是大胆且极具先锋意识的。这样一个行为是对去中心化力量的一次彰显(尽管拍卖失败),也是对中心化权力的一次讽刺(如果拍卖成功的话)。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拥有庞大参与者的历史事件,由你我共同书写,必将在区块链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曾经与群友表达过我的观点:$PEOPLE的文化意义,可以比肩cryptopunk,直到现在,我依然保持这个看法。

二、简明的通证形象与meme的精神意义

第一部分是我对$PEOPLE的基本看法,该看法不因$PEOPLE的市场表现而发生变化。正如我开篇所说,因为高昂的gas(这并不$PEOPLE),我并不是一个$PEOPLE holder,我手中仅有数千个$wePEOPLE作为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见证。我也并非不食肉糜,未来涨到足够的价位,我会卖出,我甚至会做波段,但无论如何,我的账户里一定会留一枚$PEOPLE,关于这一点,我想你能够懂得我的意思。

除去第一部分,接下来的阐述,你完全可以说我在吹$PEOPLE了,我完全没意见,看好就吹,这是人之常情。

我发的第一篇推特,其实并不是单独在说$PEOPLE,主题其实是meme币。对,尽管目前有热心的$PEOPLE holder在给$PEOPLE做落地应用,但我认为它仍然是一个meme,并且不合时宜的落地很可能会损害$PEOPLE的精神内核,这一点我后面再谈。

关于meme,最被大家熟知的是$DOGE和$SHIB。二者并没有太多的技术要求,甚至随便找一个人,都能部署这样一个合约,配上一个网站,从技术层面和$DOGE及$SHIB并无区别。

那$DOGE和$SHIB又是如何崛起的呢? $DOGE的爆火并非因为区块链,doge这一形象最早出现据说这在2010年的一篇博客之上:https://kabosu112.exblog.jp/9944144/

doge
doge

狗狗机智而又不失滑稽的眼睛是否深深地看进了你的心里?
在此之后,doge的形象慢慢开始流传于reddit等各大网站与论坛之上,比如:

这是一次非常典型的亚文化运动。一个简单的图片成了表情包,成为分散在世界各地无数个体茶余饭后的消遣,成为他们表达情绪或者参与娱乐的“伙伴”。

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不乏传统巨头的参与,比如Google就给YouTube加上了一个doge的彩蛋,当用户搜索doge的时候,整个网页的字体就会变成doge表情包里御用的comic sans MS字体。

至于后来的dogecoin,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DOGE的暴涨,其实点出的就是区块链的核心——共识。

$SHIB的出现也有异曲同工之妙。Shib本身是一个纯粹的去中心化社区建立的“零的社会实验”。创始人的想法是“all from zero”,从一开始就放弃了团队的份额,并且打了50%到v神的地址。

结果显而易见,这个实验成功了。

$SHIB的成功直接带动了动物园的暴炒,一时间马斯克与猴子起飞,猪头共猫头一色。尽管不乏很多优秀的后来者,但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它们是完全不能与$SHIB并列的——历史永远只会记住第一个人。你知道第二个飞上天空的人的名字吗? 所以,判断一个meme币是否值得购买,你可以分析技术指标、可以追涨杀跌或者提前埋伏,都是完全ok的,赚钱嘛,不寒碜。

但你心里也要清楚明白,大部分meme的本质都是庞氏,后来者接盘先人,接的稳的二级市场站稳了;接的不稳的归零了。庞氏也并非贬义词,现代金融的绝大部分本质就是庞氏。我的意思是,你得明白meme的庞氏根骨,明白这些东西是不创造财富也不创造意义的,你可以把它当作一场财富转移的游戏,但请不要沉迷于此。

什么样的meme具有意义呢?我的观点是,当一个meme剥离开庞氏的骨架,仍旧能够带给你精神意义的,这样的meme就具有意义。正如我们花钱买一本书、看一部电影、进行一次文化/精神消费;也正如收藏家高价收购一幅画作、慈善家无偿捐建一所学校;当资金的去向是一个所值得的归属的时候,它就不再是虚无缥缈的骨架,而是具有实实在在的价值的。

很多人质疑嘲讽$DOGE与$SHIB,认为是水中月镜中花,其实大可不必;我想他们的生活里不仅仅只剩下吃饭或者是生产两种动作而已。他们阅读小说、观看电影或者花钱买一个游戏的时候,倒是没觉得自己在买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精神消费品本就难以定义,当其与庞氏联系到一起的时候更是为人所避讳。

米老鼠可以成为Disney的大IP,被无数人使用的doge表情又为什么不能称作IP呢?是缺乏故事吗?围绕着doge发生的一切可不仅仅是故事,而是真人真事。是缺乏正规的公司去营销和推捧吗?好像如此。人们生活在中心化的阴影下太久,已经忘了个体的自由是何滋味,自然也就固执地认为仅仅被中心化机构承认地IP才叫IP了。

换句话说,$DOGE与$SHIB正是去中心化语境下的IP,因此有别于纯粹的庞氏,他们是具有精神消费价值的。而能够和$DOGE、$SHIB的叙事性及文化性相匹配的meme我能找到的不多,$PEOPLE正是其中一个。并且相对来说,$PEOPLE的叙事要激烈地多。

值得一提的是,constitutionDAO似乎隐隐之中看透了这一点,他们给自己的代币取名叫$PEOPLE,而非$CONSTITUTE或者什么奇怪的名字。我可以这么说,$PEOPLE能够浴火重生,好名字占了一半的功劳。这样一个简明的通证形象更加固着了其本身的文化与精神意义,能够更好地激发去中心化共识。

三、关于$PEOPLE的未来

事实上,再多的分析也抵不过一个事实,那就是“以涨服人”。$PEOPLE自最低点已经上涨一百余倍,并且随着各大中心交易所上币,预计仍会有部分上涨空间。

而关于一个meme的崛起,很多人忽视了一个隐藏现象,那就是背后大大小小的holder为此所做的努力。我曾在某电报群读到过某meme的故事,讲述一些大佬如何建设社区、如何营销、如何稳住民心等,这其中究竟有怎样的起起伏伏,确实有很多故事可讲。Meme的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为之做事的个体,大多具有相对应的激励,最常见的就是holder本身。这一定程度上是去中心化世界自由的体现。

我相信很多做技术判断的很容易看出$PEOPLE的风险。举个例子,$PEOPLE在ETH上的池子大小约为市值的1%。绝大多数这样的盘,我是决计不会专门写文推荐的,因为早期获利的大户可以将池底砸穿。

但让我感动的是,很多$PEOPLE holder在不停地建设这个社区,不说是完全不求回报,但一定是带有对“人民当家作主”这样一个愿景的追求所在的(因为大量地holder完全可以“搭便车”,按照经济学的模型,最后的市场导向会是“公地悲剧”)。(本文作者@jojonas1997,盗文的还一键复制我是完全忍不了,你要是看了文章大可以删掉这段话我还敬你是条汉子)我想,这便是共识吧。一群人虽然分散在天南海北,但因为共同的一件事聚集在一起,其中既夹杂着对财富的渴望,也有我们所共同期冀的、对自由与人权的追求。

关于$PEOPLE的未来,我给出自己的看法:

1、不必急于项目落地。如果你仅仅是做一个普通的DeFi或者GameFi,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可替代品太多,反而会冲淡$PEOPLE本身的内核。对标cryptopunk来看,如果2017年免费挖出之后,被用于一个小游戏,还能在四年后的今天被奉若至宝吗?可能性很低,因为不够纯粹,意义指向不明确了。在你的价值未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前,匆忙落地可能会损害共识。

2、如果要落地项目,我的建议是什么呢?最好是与Olympus或者同等地位的项目合作。很多人对Olympus的理解不够到位,以为就是个创新的庞氏;事实上,Olympus在官网清清楚楚地写着,致力于成为“自然增长的货币”,了解经济金融相关知识的朋友会知道,这是一个极其宏伟的目标,在我之前的文章里,我更愿意将$OHM定义为区块链“链上生态的指数”。无论如何,$OHM与$PEOPLE的愿景是高度重合的,都足够宏大,是可以立足全景而非偏安一隅的。举例来说,$PEOPLE可以与$ETH等主流代币组成LP债券换取$OHM,达成双赢合作。(当然,Olympus是否承认$PEOPLE的价值,就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了)

3、关于$PEOPLE暴涨这件事,我不抱有太大的期待。我更愿意看到的是,$PEOPLE的价格稳步增长,逐渐从$0.1到更多。过快的增长只会导致下盘不稳,甚至有可能损害共识。在经年累月的稳步增长中,会逐步完成对早期持有者的既得利益消化。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暴涨暴跌是不可避免的,比如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币安上架$PEOPLE,短期的暴涨是可预料的。

4、正如我对meme的看法一样,meme一定先是个赚钱工具,再有其独特的精神或文化意义。我也会如前文所言,我可能会卖出、会波段,会把$PEOPLE完全当成一个普通的投资标的,但我内心又会给$PEOPLE一份独有的尊重,这代表我对自由与人权的向往,我会在账户中保留一定数额的$PEOPLE,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但有,就足够了。我想对于每一个渴望“人民的世界”的个体,他们也完全可以这么做。

这才是我对$PEOPLE最终极的期待。

*本文不涉及任何投资建议,meme投资存在风险,DYOR

Subscribe to jojonas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jojonas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