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突向 Web3 進發的加密貨幣 LikeCoin ,到底將會是一場人性實驗的失敗作,還是商業理性討論的成功結果

在一個半月前,讚賞公民共和國 朝向自己理想的 Web 3.0 前進,讓不少讚賞公民亦必須朝向 Web 3.0 邁進。

本熊認為,在 Matters 及 Liker Social 裡,大部分使用者都歡迎這個改變,這是由於大家早就受到了 讚賞公民共和國 的成員中,總是友善及努力不懈地照顧、教導,理解到 Web 3.0 的存在意義及價值。不過,對於沒有使用 Matters 或 Liker Social 的其他用戶來說,或許這樣子的轉變會為他們帶來疑惑,甚至反感。

在這篇文章中,本熊不是想要為這些疑惑的持份者發聲,而是想要講述一下本熊就這次轉變的,所持有的立場。


使用 LikeCoin 是因為它是加密貨幣的一員? 不。只是因為「化讚為賞」。

本熊當初會使用 LikeCoin 的原因,只是因為發現了他們的宣傳上寫了「化讚為賞」這四個字。當時是一個 Facebook 盛行的年代,抖音還沒有十分興起,我們進行一些出版或委託宣傳時,都會使用 Facebook。

不過,當時無論在 Facebook 上發多少貼文、文章,分享多少自己的作品、理念,都幾乎被壓在 Facebook 那不斷調整的政策上,而且散播率愈來愈低,更別說後期他們的政治取態變成什麼模樣。而對於我們這種仍然沒什麼名氣的創作者來說,有時候我們還是會需要一點點的營運資金──給予網域申請、購買應用程式、申請活動攤位等等,所以我們還是會對「收入」有需求。

因此,對我們來說使用 LikeCoin 是一個合情合理的舉動。每個月五元美金,就可以把這少少的費用,打賞給自己喜歡的文章,本熊實在很喜歡這個點子。同時間,LikeCoin 也的確為我們帶來了第二筆因寫作而來的收入,自己的文章亦因而變得有價,實在是為我們帶來了便利和另一個商機。

不過,由於本熊實在十分喜歡「把費用打賞給作品」這個點子,而不是作者本人,所以本熊沒有參加讚賞公民 2.0。比起去完全支持一個「自己不太認識的厲害作者」這件事,我更想支持自己真心認同的作品。更何況,本熊最喜歡的作者並沒有使用 LikeCoin,也實在十分可惜。


加入讚賞公民,是因為認識區塊鏈構造嗎? 不。只是因為當時有大眾門檻。

起初的 LikeCoin 可以以信用卡付款,這對於沒有接觸過加密貨幣、區塊鏈的使用者來說是其中一個重要賣點。

其他例子,可以參考一下方格子的NFT計劃,本熊這個本來對NFT沒什麼興趣的人,亦有購買他們的 NFT,一來首兩波就是以法幣付款,價格亦合理,二來本熊有使用他們的平台,所以能稍微幻想他們的NFT有什麼後續行動,以及他們的辦事手法。而事實上,在 Discord 群裡大家分享自己會購買方格子 NFT 的原因時,也有不少分享指出自己是一名新手,而購買的原因只因這個 NFT 可以以法幣付款,讓很多根本連「狐狸錢包」是什麼的人,又或本來仍然對加密貨幣世界感到疑惑的人,都可以試試以極低門檻方法,加入成為 Web3 的一員。

這群人能夠鼓起離開舒適圈的勇氣,我們這群使用 LikeCoin 的人亦是,本熊認為這是大家應該自豪的事。不過,自豪的同時也應該要發現到,「法幣付款」對大眾來說,無疑是一個新手級門檻,而本熊亦因為這個門檻,成功介紹到朋友理解及使用 LikeCoin 的服務。

過去,我只需要跟有興趣的朋友說「來申請一個帳號,付款,你就可以成為讚賞公民,你的拍手會有更大的威力給予你欣賞的作者或作品,而如果你想看自己的收入,下載這個 App 吧。」

至於未來,我要怎樣向更多人推廣 LikeCoin?「你現在要加入的話,你要先到某某交易所購買 ATOM,然後把他轉移到別處,再轉成 LikeCoin,再委託到他們的節點;而如果你不想申請其他地方的帳號,那你可以慢慢儲幣~~,又或我借你~~……」

感覺有點奇妙。

現在要成為讚賞公民,就必須把至少5000LikeCoin委託到讚賞公民節點,而節點利息將會用作「化讚為賞」。
現在要成為讚賞公民,就必須把至少5000LikeCoin委託到讚賞公民節點,而節點利息將會用作「化讚為賞」。

反對聲音的來源,宣傳不足是一大原因

本熊是一個很常看電郵的人,但有時候還是會因為生活繁忙而有所遺漏,更別說有時候電郵被放到了宣傳區中。而本熊之所以能夠協助別人參加到「ISCN 搖滾祭」,其中一個原因是在 Matters 看到別人寫的文章,而不是經由電郵或其他社交媒體:

電郵被埋沒在宣傳區電郵中;社交媒體──特別是 Facebook 不但沒有自動顯示相關宣傳,甚至連相關知識都難以看到,可見大眾仍然難以接觸區塊鏈相關知識,除非他們已經進入了區塊鏈世界,成為那些區塊鏈平台的使用者,如 Matters、Liker Social、Potato Media 等,還未提及那些即使用了相關平台但還是自立門戶的使用者。

結果,很多 LikeCoin 使用者都是在申請及了解使用方法後就另起爐灶,到他們平常的發文平台繼續自己的日常。他們不會看見大家的宣傳,不會看見大家或驗證人自發發起的工作坊,不會看見 LikeCoin 改變的好處,更不會看見 Web 3.0 的可能性。

大眾、人性與理性

問題到這裡完結了嗎?不。更大的問題來自於是「大眾」。

現在,本熊相信業界中的大家都不會否認,仍有很多大眾依然不願意離開舒適圈,嘗試理解什麼是區塊鏈。很多人仍然停留在他們的世界裡,而這些人有不少仍然活在使用法幣的年代,認為藝術如今只是廉價的勞工產物,電話就是用來玩手遊或進行日常聯絡、聊天交友、看看線上影片。

在他們的世界裡,有可能在此時此地,依然不知道烏克蘭與俄羅斯有可能要打杖,他們只知道自己平常光顧的吃店又加了價……本熊沒有想要責備,但本熊身邊的而且確有這樣的存在。那麼,這群人要如何處理?「社會既然在進步,未來就會自動淘汰不願前進的人」?「還是科技進步,總有一天會令他們不得不接受」?這種現實問題,當然不到本熊來討論。

但是,一個想要獲得改變,甚至渴望成為一個去中心平台(還是組織?),實現「流動民主」的機構,絕對可以就這些問題理解到一些殘酷且麻煩的狀態將會發生在一個改變之中。而在之前,這個改變或許是轟動全球的英國脫歐,而現在這個改變,就是可能會成為下一個未來重要一環的 LikeCoin,加速轉進 Web 3.0 模式的這件事。

特別是,LikeCoin 的其中一個用處正是「永續出版」,而本熊亦是因為這個作用,而深信LikeCoin 的前途依然一片光明。

把作品註冊成ISCN的頁面。利用LikeCoin就可以把自己的作品註冊到區塊鏈中,讓作品能夠在有網絡的地方一直流傳。
把作品註冊成ISCN的頁面。利用LikeCoin就可以把自己的作品註冊到區塊鏈中,讓作品能夠在有網絡的地方一直流傳。

可惜的是,不是每個人都會因為擁有某些東西,就會去鑽研更加多的東西。事實上,大部分人比起去接收知識增進自己,他們更想要別人理解到自己的狀態:被理解就會產生認同,因而產生興趣;不被理解就會反感,因而拒絕正視。

本熊看這一次的改變,或許最後會變成一場簡單的人性實驗:在這個同溫層中,各位深受專業人士照顧,可以快樂融入到 LikeCoin 圈子中,得益、進步,因而支持;至於對那些異溫層的人來說,LikeCoin 暫時對他們來說,也許只是一種商業工具,用於增加收入,而他們背裡的團體在進行什麼計劃,他們沒有興趣知道,就像有些人會把某些公司不時傳到客戶電郵中的「隱私條例修訂通知」,只是過眼雲煙,很快就會扔進回收箱。

然而,若然 Web3 將會是一個關係到世界運作模式的大局,而讚賞公民起初的宣傳手法亦容易牽涉到大眾時,那這群大眾,也許就會成為下一步發展的阻力。


阻力與助力,拋棄與被拋棄

不管是拋棄還是被拋棄,這兩種感覺都是會令人難受的。這次的改版,本熊認為對非同溫層人士來說,實在來得突然,而對於大部分都比較慢熱的華人來說,就更是一場訴說著「要拋棄時就要拋棄了」的風暴。但是,本熊想有部分使用者正是普通的創作者,是長期客戶的一分子,卻只沉醉於自己的創作及粉絲群之中。

這是一件錯事嗎?不。如果他們有自己的客戶群,因此不用呼籲大家使用 LikeCoin 什麼的這件事,會成為他們被拋棄的其中一個原因,本熊想事情也演變得太怪異了。相對地,正視這群擁有自己客戶群的作者,試圖令他們成為自己的一分子,更甚是協助對外宣傳,難道不是更有利發展嗎?一直等待大眾、使用者、創作者自己過來了解、認識的宣傳手法,而沒有乘勝追擊,成功讓對方理解到「LikeCoin 不只是一種工具,還是一個圈子,一個世界,一種態度」,或許也是宣傳的敗筆之一。


聲明

以上只是本熊的個人意見及觀察所得紀錄,並沒有打算指責任何一方,亦歡迎各方在放下所有私人感情及帶有情緒的言論前提下,留下更多的數據和意見。本熊寫下這篇文章,只是想從理性角度分析事態,同時本熊亦沒有跟任何 LikeCoin 開發者有任何私人交流,因此如何本熊有任何誤會,請留言告知。

順帶一提,Benedict Cumberbatch主演的《脫歐之戰》十分好看。


本文章將同時於 方格子MattersPotato MediaPenana 刊載。
合作活動、文案可電郵聯絡 kumasanki@iboomcreative.com

Discord 社群TwitterPotato Media插畫排版委託Ko-fiPaypal 打賞

Subscribe to 熊太先森|NFT 社群研究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