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冰淤,距离上次公开写文章已经过了好几年,这次国庆宅家“神游”在很多 Web3 IP 的微信群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文章。Web3 相比 Web2 来讲还是一个非常需要人才和想法的赛道,所以希望我能够通过这篇文章与大家相知,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精进,交个朋友。
本文不会对“IP的方法论”进行完整叙述,会根据现阶段 Web3 世界的发展进程做适当的调整,且 NFT 不完全等于 IP,因此文章的适用范围是:基于 PFP 的社区文化赛道。
星巴克的咖啡,必胜客的披萨,小米的手机
初音未来的歌曲,原神的游戏,郭敬明的小说
当然还有 CryptoPunk、BAYC、Azuki、Mimic 这些具备“可编程”风格的独一无二的 PFP
IP 的内容不限于实体(消耗品与非消耗品)或虚体(文字、图片、音乐、视频、游戏),当然也不限于 Web2(强内容)或 Web3(强价值)。
聚焦于 NFT 市场,用 Web3 的知识来打个比方:CryptoPunk 就像是“比特币”,无需运营即可永坐 NFT 领域的第一把交椅,就像任何学习 Web3 的人都会接触到“比特币”(ERC20),任何学习 NFT(ERC721)的人都会接触到 CryptoPunk,这就是源源不断的共识基础;所以: BAYC、Azuki、Mimic 就像是各种支持“智能合约”的区块链网络,区块链网络需要迭代,这些 NFT 项目也需要“运营”,运营就需要有团队。
这里插一段给不了解 NFT 或认为 NFT 是骗局的 Web2 用户:我们相信支付宝里的数字就代表着财富、具有法律效益,那是因为支付宝有大公司+国家机关的背书,我们信任它。而现阶段的 NFT (ERC721)是限量供应的,因此是奢侈品的逻辑。我们无需担心它会“增发”是因为“智能合约”的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在此逻辑下:一套 NFT的“金融价值”就在于其背后的团队到底能够为这套 NFT 赋予什么未来。
现阶段 NFT 的运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波流:绝大部分 NFT 项目都是“一波流”,他们会在发售(mint)前疯狂的造势,如:宣称机构合作/团队背景/融资消息(虚假信息);twitter 买粉/买号/和 KOL 联合收割散户(利益输送)。mint 完之后直接 rug 或软 rug。
迷茫型:很多 Web2 公司或团队背景弱的 Web3 公司的项目都是这种,他们做这件事只是因为能赚到钱,他们对 Web3 的理念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就依靠着在 Web2 赛道的经验开始做事了。然后越做越错,不做事的时候大家以为你跑路了地板会降,做了事大家不看好地板也会降。
探索型:由于整个 NFT 生态还在初期阶段,即使很多蓝筹项目都获得了很好的“共识”,团队成员对 Web3 的认知也很到位,但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他们无法“抄作业”,所以只能谨慎且大胆的去探索。
对于“一波流”这种项目我就不讲了,在熊市阶段不出手就不会亏,做短线项目赚钱浪费的时间还不如去读书/健身,谈个恋爱,陪陪家人和朋友。对于“迷茫型”的项目,这类项目会随着 NFT 的“出圈”越来越多,大家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因为项目有 Web2 大厂背景或某知名艺术家背景就重仓,不要听信团队说公司要大力探索 Web3 会拿多少钱出来护盘之类的话,要看这个项目的 leader 是谁,他是公司老板还是直接给老板汇报,这个 leader 接触 Web3 多久,自己赚过钱没有。最后,“探索型”的项目才是本文解构的对象,因为它们才是真正的在做 IP。
首先要表明我的观点:现阶段我不看好任何一个把做自研游戏当做战略目标的蓝筹 NFT 项目,因为:
目前整个软硬件基础设施都不足以实现体验优秀的消费级元宇宙游戏;
手游排行榜前10有 2/5 是依赖着 IP 元素加持的“情感移植”来提高付费率,忽略 IP 成长去直接做游戏是事倍功半的选择;
自研游戏属于高收益/高成本/长周期的事,传统 Web2 游戏厂商的资源积累能够缩短周期降低成本,Web3 项目方却要从零开始。
因此,相比于去做游戏这种“重资产”,Web3 的项目方更适合在“轻资产”方向上探索。我们可以列举一下线上虚拟资产里面哪些是能做的:
文创类:Animation/Comic/Novel/Music
工程类:Game/Application/Tool/Protocol
其中工程类的项目比较适合技术背景较强的团队来做,如:Tableland、DTools、TwitterScan,但技术实力不代表 IP 运作能力,这类项目方发的 NFT 以“Pass”的角度来做价值锚定而不是“Token”的角度来锚定比较合适。另外像 Game 赛道的 NFT 目前除了 digidaigaku 的 F2O 模式,像 AXIE/STEPN 这类 P2E 模式都是 Ponzi,不建议散户重仓。
因此,在内容探索方向上,文创领域对一个探索“Web3精神”的团队来说更加契合。当然要制作出高质量的文创内容无论在 Web2 还是 Web3 都很有挑战,并不是想做就能做,所以我们接下来对“文创”进行解构。
一个 IP 的内容创作在初期可以没有世界观,仅发布吸引用户的 MVP,比如:Warcraft 的游戏,Azuki 的 PFP。当 IP 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有一个宏大的世界观作为 IP 叙事的背景,这个背景的出现可以认为是该 IP 发展到了下一个阶段。
在 IP 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内容的形式不能再局限于 MVP 的干货,Warcraft 需要小说、Miku 需要化身、Pokemon 需要动画,在这个阶段内容的形式不仅要描绘出世界观,往往也是以「跨媒体制作」的方式来演进。
在一个庞大的世界观下,角色会经历情节(故事),在故事中烘托角色会流露出情感(共鸣),最终在故事的结局中呈现想要传达的“精神”,这些精神将进一步塑造角色,并在新的故事中引入新的角色。
这其中的每一环都必不可少,没有角色的故事就“无我”,观众无法将自己置身其中;没有故事的烘托,情感的流露就没有基础,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同时一个传递正确价值观的故事也会凝结出作品想要表达的“精神”暗线,没有“精神”的填充,无论是表达苦难的作品还是描绘美好的作品都无法升华为人类的精神食粮(刚需)。
这里强调一点:如果内容最终表达的精神内核是“不正确”的,可能会导致整个 IP 的崩塌。
虽然我们能做到对内容创作进行解构,各种文章也能够提炼出 IP 的核心要素/关键点/公式,但并不代表我们就能创作出知名的 IP,究其根本在于:内容创作的核心是「创意」。
创意同时也是 Meme 的核心,列举一些 Meme:
永远不要怀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意,一个中心化的团队没有这种 Meme 创造力。
而我们知道,一个公司要发展,就需要对外做用户增长;一个 IP 要发展也需要在稳住核心用户利益的同时,拓展出更广的用户基本盘。
创意没有公式、不可复制(PS:AI 创作排除,它还很早期,未来的潜力未知),因此对于一个中心化的团队来讲,一时的创意可以让自己成为“蓝筹”,很难有团队能够持续产出引领时代的创意(世界上没有第二个 Apple),究其根本在于:「中心化」的创作团队无法稳定的创作出让「更」广大用户群体喜欢的内容。
Web2 内容创作的阶层群体是项目方,他们是专业的内容创作者,能够在这个阶层保持长久高质量内容输出然后取得成功的团队或个人很少,如:Apple(Jobs)、Marvel、Pokemon、富坚义博…
并且 Web2 的 IP 之间的授权合作困难重重,合作方案往往由少数人来决定,且成本极高。
由此可见:在 Web2 时代以中心化决策来做内容创作的模式往往能够制作出更高质量的内容,但对项目方的实力背景要求极高,且是高风险高收益的,如果要降低风险,通常的做法是 —— 吃老本:
高质量内容不代表优质内容,创意是可贵的,那么就不依赖创意而是依赖其它因素来取胜,如:漫威系列影视作品的剧情模板化、精神内核浅显,演员阵容强大,特效好,也能大卖,这就是在吃最初 IP 创意的老本。
某些高科技企业为了平衡边际研发效应的成本,采用“挤牙膏”的方式做产品迭代,这是在吃过去积累起来的技术壁垒的老本。
Web3 的 IP 都没什么积累,怎么吃老本?而且 Web3 的 IP 本身就应该更加遵循“Web3精神”,走“去中心化”的道路(PS:此处的“去中心化”的对立面不是“去精英化”)。
符号化是一个 IP 的结晶,符号化有利于传播,能够引起人们的联想和通感,符号化最简单的就是 logo 或口号,如:
同时也穿插的讲一下内容创作的发展趋势:
我们就单讲“交互”吧,未来我们使用 XR 设备可以在各个元宇宙“副本”中穿梭,完成“任务”获得奖励,每个副本就是一个世界,无数的世界不可能由某个中心化的团队去创作,一方面是生产力跟不上,另一方面是创意跟不上。因此,项目方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可以让创作者去创造自己内容的土壤,即所谓元宇宙中的“元”,而非一个个“宇宙”。
Web3 的 IP 运作应该更加的去中心化、权力下放,同时项目方也要能够把控 IP 的发展核心,如:原神和东方Project这两个项目。
去中心化、权利下方不是 CC0,CC0 是一种过度的授权,这种过度授权看似开放去中心化,实际上会导致不可避免的后果,如:
对于内容生态层次的职责可以这样划分:
项目方:
负责 IP 发展的战略敲定,如:搭建世界观、核心角色和核心剧情,提炼 IP 的精神内核
负责 IP 探索的抛砖引玉,如:在不同行业与不同 IP 做跨界合作(官方下场做内容创作的行为尽可能控制在每年 1~4 个,不宜过多)
成为 IP 战术执行的推手,如:给予优质同人作品的官方认可和资源扶持,比如线上创作激励或线下活动资助(同时也要避免社区在战术执行时的极左或极右)
建立合理的晋升制度让 IP 文化永续(把时间跨度拉到一千年,选举制比继承制要先进)
持有者:
在 Web2 世界,内容输出全靠项目方,付费用户只是被动的消费者。在 Web3 世界持有者就是项目方的股东,当我们说项目方应该权利下方的同时,持有者又有多少“资源”能够促进 IP 的发展呢?
因此持有者的权利会经历一个过程,从:
同时持有者应具备的义务也是一个过程,从:
具体上来讲,如:
你是一个 Web3 专业知识的开发人员,是否可以参与到项目的 build 里;
你是一个拥有人脉的人,能否帮助扫清执行阻碍;
你是一个拥有资源的人,能否给项目提供资源扶持;
你是一个 holder,是否项目举办的对内/对外活动都有积极参与。
基于 PFP 的社区文化想要具备高价值,就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制度(DAO)」不断的提高 holder 群体的用户质量。
爱好者:
作为一个 IP 的爱好者,这群用户不一定有能力购买 NFT,但他们会喜欢一个 IP 的视觉或社区文化,愿意为它付出,就像 Web2 的 IP 不缺乏用爱发电的用户,Web3 的 IP 同样会有这个群体。
爱好者群体是一个 IP 的中流砥柱,一个企业想从用户手上拿到的无非就是钱或时间,但只要拿到了用户的创意或忠诚度(用户粘性),就等于拿到了用户这个人。
很多 IP 项目方都希望能够提升项目的 Meme 属性,现实是如果有哪个团队掌握了创作 Meme 内容的方法,就相当于掌握了财富密码。
因此:在预算范围之内,尽一切可能的去提高社区爱好者的创造力/表达力是一个 IP 成长最朴实高效的方法,即就是要去做:「二创激励」。
路人粉:
一个 IP 的优质程度 X 和内容数量 Y 的乘积 K(K = X × Y)越大,就代表着这个 IP 的热度越高。
IP 的热度越高,普通用户接触到它的可能性就越大,共识也就越强(人的共识 = 流量 + 认知)。
从转化率漏斗的角度来讲,一个奢侈品品牌的路人粉越多,那么它的价值(float price)就越高。
总结:理想情况下 Web3 的 IP 就像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公司”:
项目方是管理层,持有者是买了股票(NFT)的员工,大家远程办公;
管理层带领员工探索方向,员工可以参与投票和执行;
管理层制定公司“章程”,员工根据“章程”在公司内成立不同的部门(DAO)去做精细化执行;
管理层需要制定每个季度/每年/未来四年的发展战略,并为结果负责,在此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员工可以晋升到管理层;
管理层要去寻找能够提高企业效率的工具,制定能够刺激二创生态的方案,员工按照方案进行配合执行。
持有者成立的 DAO 需要一个尽可能程序化的“章程”来实现正负反馈机制,刺激持有者参与 IP 共建。
爱好者的二创行为需要合理的奖励机制来维持一个正向飞轮,不断的提高内容数量和质量。
结语:
在开放、开源、去中心化等理念方面 Web3 的 IP 相比 Web2 的绝大多数 IP 有着“版本优势”,但也不能因为 Web2“极左”,Web3 就“极右”,如 CC0。
随着 NFT 概念在2021年下半年的火爆,越来越多的 Web2 公司会进入到这个赛道,带着经验、钱、以及作为企业家多年来在商业赛道上厮杀得来的头脑与现有的蓝筹项目来争夺共识,如 digidaigaku。
Web3 PFP 社区文化赛道面临着 Web3 用户量的不足和内容积累的不足,如果没有有个有效的方法从 Web2 的创作者生态引流(吸血鬼攻击),那么现阶段的一些蓝筹 NFT 可能会在未来被一些战略转型做 Web3 的 Web2 互联网大厂碾压生存空间,如 Meta。
以及我个人长期看好的一些项目:
Azuki: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符号“ikz”,以及项目方也开始了世界观的塑造,未来只要能够“激活二创”,即可一往无前。
Mimic:作为一个高度去中心化的项目,社区文化自发的非常好,未来只要能够在 DAO 方向上探索出较好的方案,必定能提升好几个台阶。
Digidaigaku:这个项目推出的 F2O 模式,以及使用的 AdventureERC721 未来会是 GameFi 赛道的一种框架。
关于二创相关的激励模式,如果有兴趣和想法可以联系我的 twitter:laruence_eth。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