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哈里发国家的沉浮》小记

阿拉伯人所生活的地方有着广袤的沙漠,少有的绿洲是阿拉伯人赖以生存的根本,也许种艰难的生活造就了阿拉伯人坚韧的性格特点。物质的极度匮乏让地区的文明进程缓慢,除了游牧之外,部族对其他部族的掠夺是财富和物质的另一大重要来源,这样的生活方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塑造着阿拉伯人。当欧洲和东方的古人已经建立城邦、国家乃至帝国时,阿拉伯人还处于原始的部落斗争状态,部族内崇尚原始的平均分配制度,族人的血亲联系紧密,族人同仇敌忾。

彼时阿拉伯的部族有着不同的信仰,有的崇拜偶像,有的崇拜如基督教上帝一样的神明,他们称之为安拉。安拉信仰相当古老,与阿拉伯人的起源息息相关,在阿拉伯地区流传甚广。与安拉信仰密切相关的麦加的克尔白黑石就是具体的象征,不管何种信仰的阿拉伯人都认同克尔白的神圣,因为他们都听过关于克尔白的传说故事,它来自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共同的的祖先易卜拉欣(亚伯拉罕)。

彼时的安拉信仰脱胎于犹太一神教却并未广泛流行,同时,阿拉伯世界的人们信仰着别的诸多偶像。信仰作为一种人类的共同想象,是蒙昧时期人们沟通的重要基础之一,如果大家的信仰各不相同,那么彼此之间多有战争而少有协作了。当强势的部族开始吞噬弱小的部族,跨部族间的协作必然会发生(不管是否通过奴役实现),强势信仰的传播逐渐散开,以至于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成为人们的共识,可以说信仰是那时部族统治和管理的基石。

在西方和东方的文明进程中,思想的繁荣是其中重要一环,甚至决定着东西方人不同的的思维方式、道德和文明。西方思想繁荣始于希腊,东方思想繁荣则成型于春秋战国,他们在各自的思潮和学派激荡下孕育出理性和道德,推动着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而在阿拉伯地区,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可能的理由是异常艰苦的环境难以让人们有时间去做谋生之外的闲事。同样的理由也适用于北方的草原游牧民族,简单粗暴,彪悍骁勇,他们是生存的王者,却不是文明的开拓者

阿拉伯人能够发展壮大并在历史上创造辉煌,的确要感谢先知穆罕默德。默罕默德用一神教信仰搅动着阿拉伯半岛,又联合着半岛的人们,让阿拉伯人走出游牧时期的蒙昧,建立属于阿拉伯人的王朝和文明。

始于信仰

伊斯兰教的信仰始于穆罕默德在麦加得到的真梦天启,后在又在希拉山洞中得到天使吉卜利勒的启示。启示要求穆罕默德推广真主安拉的信仰,破除当地流行的其他一切信仰和偶像崇拜。

天启大概是伊斯兰教历史上最玄乎的一件事,没有人真正知道穆罕默德到底梦见了什么或者在山洞中见到了什么,只有他自己明白。奇怪的是穆罕默德也从未通过什么方式向人们证明自己,或者提出任何证悟的凭证(几乎不可能)。想想看,如今若是某个人突然宣称自己是先知,所有人必须信仰我的真主,否则得不到赐福。估计所有人都会认为此人非疯即骗。当时的人们认为穆罕默德并不识字,但却能宣导真主的启示,这在当时太过蹊跷;况且人们无法相信一个文盲能创造宗教理论,看他这么振振有词的样子,大家反而信以为真。这里的问题是,一个人并非先会识字才知道要信仰神明。

穆罕默德得到的天启也许是一种内在体验也未可知,这种体验并未被科学证伪,所以不能排除,姑且认为他获得了内在体验吧。不管怎样,他对信仰的笃定使其感召大众,在后来的传教过程中逐渐让周围的人都开始信仰伊斯兰教,我猜测穆罕默德的个人魅力一定相当出众。他一生中有过多次启示的体验,我们同样不知道的是,有多少是真实的内在体验,有多少是狐假虎威。

穆罕穆德的布道起初是秘密进行的,自己的妻子最先皈依伊斯兰,随后是他的密友的其他族人。信仰的力量十分强大,谁能善用,谁得到了控制他人的权力。这些权力往往被部落贵族把控,当他们得知有人在悄悄散播其他信仰时,他们一定是愤怒的,他们绝不允许自己统治的基础被颠覆。

穆罕默德的推广工作在麦加受到的阻力很大,贵族从一开始嘲弄伊斯兰教到后来追杀外族的信徒,得益于自己所在的哈希姆部落的保护,穆罕默德没有生命危险,他的伯父阿布·塔里布对他关爱有加;但是在伯父去世后,继任的部落首领,他的叔父阿布·拉哈布则没有那么客气了,叔父与古莱西的主要部族来往频繁,如果继续保护穆罕默德,就会失去很多生意上的机会,本部落也无法与权贵部落通婚了。穆罕默德无奈出走叶斯里卜,也就是麦地那。

麦地那的当地部族正处于群龙无首的斗争和部落仇杀中,没有形成某一派主导地区政治的局面,这简直是天赐良机。正所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真主信仰能够再这样的情况下很好的介入到当地社会,穆罕默德则以安拉的名义充当各方的调停人。穆罕默德说服各部落首领信仰安拉,遵守誓约(阿喀巴誓约),对于无法说服的犹太人部落起先还是宽容对待的。这样麦地那的权力中心慢慢转移到了宗教领袖穆罕默德手里,并管理着宗教和世俗的事务。当年那些与穆罕默德一同出走麦加信众被称为“迁士”,麦地那当地帮助过“迁士”的信众们被称为“辅士”,于是伊斯兰国家的雏形在这里慢慢形成了。

快速崛起

穆罕默德背负了弘法的使命,他无法停下脚步,帝国的扩张和征程才刚开始。伊斯兰教对于异教徒是零容忍的,当伊斯兰教在麦地那扎根下来侯,曾经被宽容的本土犹太部落很快被驱赶,不愿走的则沦为奴隶。远在麦加的老对头古莱西众部落最终败给强势的穆斯林,当年极力迫害穆罕默德的苏福彦家族被迫投降并改信伊斯兰教,先知如愿夺回圣城麦加。

此外先知还征战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地,随后还向波斯、拜占庭和埃塞俄比亚的郡主发出挑战信函,要求他们信教并交税,否则将被征服。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穆斯林快速崛起,征服了阿拉伯世界的主要地区,阿拉伯众部落纷纷投诚。

穆斯林们是如何做到的?有很多因素,但宗教信仰的力量不可忽视:

  • 伊斯兰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强调一神信仰,且不允许偶像崇拜,安拉没有形象;
  • 宗教仪式感非常强,每日都要做礼拜,戒律严苛;
  • 对于不信教的人非常残酷,对于同道则亲如兄弟。

那时候很少有宗教如此强势的主导人们的日常生活,穆斯林的生活几乎就是纯粹的宗教生活在这样的日常中,穆斯林们得以形成强大的集体意志和坚定的卫道意识,这样的精神强大的对手非等闲之辈可以匹敌。

从先知开始,穆斯林征服世界的使命就被历代哈里发或者穆斯林政权不同程度地继承,这种使命源自先知得到的天启,要让所有世人独尊安拉,而不信安拉的必须被征服。

先知曾经颁布过一个讨伐异教阿拉伯人的启示:

“当禁月逝去的时候,你们在哪里发现以物配主者,就在哪里杀戮他们,俘虏他们,围攻他们,在各个要隘侦候他们”

以及

“当抵抗不信安拉和末日,不遵安拉及其使者的戒律,不奉真教的人,即曾受天经的人,你们要与他们战斗,直到他们依照自己的能力,规规矩矩地交纳丁税”。

到了哈里发欧默尔时代,几乎所有的阿拉伯人都已经皈依伊斯兰教,这样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的,更是其他宗教无法企及的。

《古兰经》

《古兰经》是穆罕默德的言论集锦,内容主要是穆罕默德得到的启示和训诫。经文是由迁士们口口相传的,穆罕默德死后被后人被整理成经典。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把不同版本的不同读音的《古兰经》进行了统一定版,使得这部经典能够广泛流通并传承至今。

这部经典里有不少类似讨伐异端的言论,既然是经典,理所当然地被后人敬仰和遵从。如今,原教旨主义的穆斯林主张回到经典本身,要复兴穆罕默德时代对异教的征伐。在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之下,古代文化和信仰日渐式微,这反而压制了不少落后的穆斯林保守势力,使其最终打着复兴的旗号反弹。

姑且不谈极端穆斯林对世界造成的困惑,当今欧洲的一些穆斯林群体实际上也秉承了哈里发时代的伐异思想,他们看似温和,实际上则不断要求更多非分权力,激进者甚至扬言通过人口殖民来绿化欧洲。这是《古兰经》的贻害还是古老宗教无法进步的本质所致?兼而有之。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不断宽容的历史。从宗教角度看,基督教在历史上不断发展融合,到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出新教,打破了天主教教宗的宗教权利垄断,非常好的适应了社会的进步。反观伊斯兰教则一直处于自我封闭的发展状态,文化的融合并没有改变其宗教政治的内核,从《古兰经》看来,真主实际上蔑视一切世俗的政权、文化、道德和法律。自从穆罕默德创立穆斯林王国开始,宗教和政治就未曾分开。

穆罕默德之所以能够入主麦地那,是当地混乱的局势给了他利用宗教来进行政治调停的好机会,从一开始政教合一的体制就被确立了。同时,穆斯林信众在日常仪式和政治色彩浓厚的《古兰经》的洗礼下意志坚强,卫道意识浓烈,到了后来《古兰经》甚至成为了伊斯兰国家立国之本。

穆斯林对经典的理解非常固执,《古兰经》作为先知获得的启示是容不得质疑的,而穆斯林认定穆罕默德为封印的先知,这使得后世的穆斯林更容易陷入原教旨主义而无法突破宗教的时代局限性,这无疑限制了该宗教的进步。过去很多穆斯林经学家对经典的解释多限于利用其他哲学理论来阐释《古兰经》的合理性,很多在现在看来不过是穿凿附会之说,没有人敢于质疑安拉本身或者经典中明显矛盾之处。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阿拉伯人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绝大多数人是文盲,更谈不上接受教育,即便在当代情况也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穆斯林文化得到真正进步是在倭马亚王朝和阿巴斯王朝时期,得益于时任哈里发的慷概和对文化融合的支持,先进的波斯、希腊和罗马文化才能够融入穆斯林社会,这两个时期的伊斯兰教是迄今最繁荣开明的,宗教宽容性最高的时期。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世界的蒙昧时期,很可惜它没能让人们开阔眼界和心胸,更不谈启蒙人们的哲学思想和理性精神。

伊斯兰教始终是关于生存和政治的宗教,而不是关于宇宙人生和道德信念的宗教。

不可质疑的《古兰经》让这个政治宗教纯粹、保守和顽固。

无休止的同道征伐

既然伊斯兰教本质是个政治宗教,那么政治纷争就会贯穿整个伊斯兰历史的发展。穆罕默德死后,穆斯林世界的分裂就开始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穆罕默德没有指定继承人,他的几个儿子都先他而死,他死后继承人就成了个大问题,这为后面穆斯林世界的一切的纷争埋下了最大的隐患。穆罕默德的继任者被称为哈里发,为了避免纷争,麦地那的迁士和辅士们通过选举产生第一任哈里发,先知的岳父及密友伯克尔。

从第一任哈里发开始,选举产生哈里发的制度被确立下来,随后的三任哈里发全部是选举产生,因此历史上四大哈里发是公认的正统哈里发。从所谓的第五任哈里发穆阿维叶开始,选举制度变成了继承制,伊斯兰王朝的时代由此开启。继承制带来了穆斯林世界更多的分裂的斗争,导致派系林立,局势复杂多变,各派打着宗教旗号展开无休止的政治斗争。

第四任哈里发阿里哈瓦立即派刺杀后,宗教派系的矛盾变得无法调和。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曾重用倭马亚家族,致其实力壮大,阿里死后倭马亚的穆阿维叶自命为继任的哈里发,由此开启了世袭模式。

追随阿里的派系后来形成什叶派,主张阿里与先知血缘最亲近,只有阿里的后裔才有资格继任哈里发。哈瓦立即派则坚持选举产生哈里发,既不承认阿里,也不效忠倭马亚。

倭马亚家族的崛起非常有趣,穆阿维叶正是曾经先知的死对头苏福彦的次子,兵败后他们改信伊斯兰,这一改居然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前程。穆罕默德死后他们借势上位反客为主,在历史上留下了倭马亚王朝的光辉历史,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

倭马亚时期的什叶派在派系斗争中运气一直很差,阿里的后人分别形成各自的派系,但很多都不幸在斗争中被杀害,到最后什叶派逐渐被边缘化。这时另一派系阿巴斯派的出现给了什叶派一线希望。

阿巴斯派源自先知的叔父阿巴斯,其追随者相信先知的叔父阿巴斯与先知的血亲关系要比其堂弟兼女婿更亲近,但迫于政治压力阿巴斯派一向低调。当什叶派走投无路时,这两派联手了。后来,阿里的后裔阿布·哈希姆被拥戴为伊玛目,但他的地位并未得到同门的其他派系的认可,最终被同门毒害,在弥留之际阿布把宗派的权力和信物交给了阿巴斯派,这使得阿巴斯派能够名正言顺的得到阿里的追随者什叶派的支持,最终得以消灭倭马亚王朝自立阿巴斯王朝。

然而,后来可怜的阿里追随者们再度被边缘化。阿巴斯王朝成立后,阿里家族随即遭到排挤和迫害,阿巴斯的哈里发宣称只有阿巴斯家族才是圣族,阿巴斯派与什叶派的矛盾激化。在阿巴斯王朝时期,主流的伊斯兰教派是逊尼派,他们承认历任哈里发的合法性;然而什叶派只追随第四任哈里发阿里,并不承认其他哈里发。因此,在阿巴斯王朝时期,派系矛盾加剧,什叶派不断开展抵抗运动,但都不见成效。

阿巴斯王朝在历史上也曾非常辉煌,尤其是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阿巴斯的哈里发们拥抱外来文化,民族相互融合,文化交流频繁,不少西方典籍通过当时阿拉伯学者的翻译的传承得以留存至今。然而繁荣总是短暂的,到了阿巴斯王朝后期,突厥雇佣军越来越被重用, 突厥人逐渐崛起并开始威胁阿巴斯王朝,哈里发的势力和地盘不断萎缩,后来哈里发拉迪干脆把军权和行政权力交了出来,由一位“总艾米尔”掌控。至此以后,所谓的哈里发再也没有政治实权,仅剩下宗教权利。

随后,不同的政治势力轮番登场,他们夺权后自称苏丹,宗教领袖哈里发只能去附庸这些轮番登场的政治势力,却又并不甘心,历任哈里发们总想着扳回失去的尊严。

时至哈里发纳绥尔时期,他借助中亚帝国花剌子模的势力来打击国内的塞尔柱王朝,虽然成功,但哈里发的地位并没有回归,反而要屈尊于中亚来的新苏丹。随着新帝国不断扩张强盛,当时的苏丹阿拉乌丁打算废除哈里发的宗教权利,这是哈里发作为宗教领袖最后的底线,哈里发纳绥尔断然无法容忍这种耻辱,在绝望之际他又想到了借助蒙古人来力挽狂澜。

这位哈里发一定要在同一个坑里掉进去两次才甘心,他的决定无异于引狼入室。随后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强悍的蒙古铁蹄横扫中亚、阿拉伯乃至欧洲,整个伊斯兰世界几乎被践踏殆尽,就连哈里发本人也被蒙古人马踏而亡。若不是蒙古可汗的病逝导致激进的蒙古大军激流涌退,阿拉伯人的世界几乎要被蒙古人终结。对于穆斯林来说唯一庆幸的是,蒙古人接受了伊斯兰信教,使得这一信仰和文化没有因战乱而灭失。

小结

看看哈里发时代的历史,穆斯林们一直在不断分裂和互相残杀,宗教中教人向善的部分显得暗淡无色。伊斯兰教曾经把阿拉伯人凝聚在一起,但也让阿拉伯人格外分裂,这种状态至今都没有变。当今的伊斯兰教已然成为世界上纷争最多的宗教,中东地区长期战乱,中东的穆斯林们对外敌视西方,对内搞派系斗争,没完没了。

更重的是,伊斯兰教是当今世界第一大宗教,中东、亚洲大部、北非、东欧等地区有着广泛的信众。这一政治宗教为何能广泛流行值得思考,不过有几点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首先,伊斯兰教给了信众升天的承诺,并视所有信众为平等的兄弟、安拉的仆人,即便是伊玛目也不过如此;相比世俗社会的不公平,宗教带来的平等给了信众极大的安慰。

再者,伊斯兰教不探讨深奥的哲学,只教人臣服,信众容易接受和履行。自古以来穆斯林的传播地域以阿拉伯半岛、中亚和非洲为主,这些地区文明相对落后,文盲率高,人们也是单纯朴素,很容易被伊斯兰教洗脑。

伊斯兰教的宗教政治、因循守旧和不包容性在这本《哈里发国家沉浮录》里是一览无遗。这必然导致其在历史的进程中会不断分裂和斗争,没完没了。

P.S.

不客气的说,伊斯兰信仰是有毒的,我们一定要警惕伊斯兰教及其信众对世俗生活的影响,不能任凭其扩张发展。

尤其在中国,穆斯林信众较多,面对伊斯兰信仰,堵是行不通的,疏也只是缓兵之计。我们理应弘扬中华文化,全面提高教育水平;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去潜移默化地熏陶,让人们认同华夏儿女的身份;通过提高教育水平让更多人建立理性的思维,逐渐边缘化这种有毒的宗教。

好在中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对于弱化伊斯兰的影响是有帮助的。城市是文明和资源的富集地,会不断聚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口,就像一个磁铁。年轻的穆斯林想要在城市生存必须适应城市的生存法则,只要他们市民化,便离世俗化不远了,陈旧的信仰和那一套陈词滥调,迟早会因为不合时宜而被他们遗忘和抛弃。

珍爱生命,远离回教!

Subscribe to legominism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