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ming as a service - DeFi 3.0?
January 7th, 2022

DeFi 3.0是最近推特上的一个热词,主打的概念是Farming as a service(耕种即服务),其共同特征如下:

一、宣称公平透明。无预挖,无私募公募,无VC,无团队份额。

二、买入卖出燃烧。代币买卖一般都是10%以上的燃烧比例。燃烧掉的代币,一部分分给当前持币人,一部分自动卖出添加LP,一部分进入项目金库。

三、持币分红。项目金库中的钱会用于在多条链上进行挖矿,挖矿收益以分红形式返还持币用户。

比较典型的几个项目例如:

CCF(CROSS CHAIN FARMING)
网站:[https://ccfdao.com/]
推特:[https://twitter.com/Crosschainfarm]
开盘时间:十一月底

ECC(Empire Capital Token)
网站:[https://www.ecc.capital/]
推特:[https://twitter.com/EmpireCapital_]
开盘时间:十二月初

MCC(Multi-Chain Capital)
网站:[https://mchain.capital/]
推特:[https://twitter.com/MulChainCapital]
开盘时间:十二月中旬

ReFi(Reimagined Finance)
网站:[https://www.reimagined.fi/]
推特:[https://twitter.com/ReimaginedFi]
开盘时间:十二月中旬

有些项目会沿用OHM的(3,3)玩法,对代币经济进行进一步套娃,如CCF背后的团队便自称[3,3,3,3],又做了一个叫做d3protocol的项目([https://d3protocol.io/]),但目前网站只有玩法介绍,看不到具体内容。

从项目特征可以看出,所谓的DeFi 3.0,跟Ohm、Spell、Tokemak这些在流动性和资金效率提升方面作出的创新的DeFi 2.0毫无关联,创新程度不高,更接近于盘圈锁的玩法。只是比起传统的ROI项目,如roi333(每天分红33.3个点,第三天跑路),还有去年火爆全场目前已经无法访问的tronex,这些Faas的项目包装的更加精美:

不需要用户锁仓代币,甚至把初始提供的LP都加了时间锁,进出灵活;
也不需要拉人头当作早期用户的收益,因为有项目金库在多链挖矿提供分红

但参与者仍需要注意以下风险:

一、耕种策略。高回报必然有高风险,这些faas的项目为了向用户提供更高的年化,就不会去单纯做一些无风险的稳定币挖矿。例如Refi就做了资金配比 - [https://medium.com/@thecryptorama/refi-farming-strategy-update-7c5bfaaf979c],在FTM一部分用稳定币存curve,一部分挖算稳Tomb,另一部分挖MidasDAO。底层策略的收益和风险都会在上一层放大,从而体现在代币价格上。

二、合约风险。这一点不用多说了,最近一两年来出问题的矿大家也是耳熟能详的。审计报告不代表无风险,甚至很多有了报告的项目更容易被黑或是监守自盗。

本文仅对打着DeFi 3.0口号的几个项目进行了共性分析,不代表作者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Subscribe to 凉粉小刀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凉粉小刀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