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问过小林 NFT 是什么?也许你知道 NFT 这三个字母是单词「Non-fungible Token」的简称,也知道翻译成中文叫「非同质化代币」。每一个英文字母、单词或汉字你都认识,可是合到一起却无法理解。同时媒体又在不间断的轰炸,隐隐约约只能感觉到「不明觉厉」。
说起 NFT 则不得不提「CryptoKitties」,早期网上一般叫「以太猫」,现在官方称之为「谜恋猫」,官方对谜恋猫的定义:世界首款区块链游戏。区块链是支持类似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的运作技术基础。尽管谜恋猫不是数字货币,但它也能提供同样的安全保障:每一只谜恋猫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100%归您所有。它无法被复制、拿走、或销毁。
那么 NFT 跟谜恋猫到底又有什么关系呢?小林带大家追溯一下这个起源,其实用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关系,来形容他们之间的关系会比较恰当,并且借此可以避免被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绊倒。在比特币未普及之前,并没有区块链的概念,由于人们受到比特币白皮书和源代码的启发,把区块链这个含义单独提取了出来,并最终形成了区块链这么一个行业词汇,而后又把比特币比喻成区块链的第一个应用。
迷恋猫项目源自加拿大温哥华 Axiom Zen 风险投资工作室,有点像美国的 Hacker Dojo,中关村创业大街的车库咖啡、创新工场早期的孵化模式。他们孵化的团队在参加 ETHWaterloo 以太坊黑客马拉松时,仅用3天时间便创造出了首个 NFT 原型产品。事实上,这个项目的初心只是希望能通过一款简单易用的作品来科普区块链技术。
2018年1月,基于这个原型提出了 ERC: Non-fungible Token Standard #721 以太坊征求意见文档标准,业界一般简称 ERC-721(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s 721),一种在智能合约中实现非同质化代币的标准。ERC-721 的作用以唯一的方式标识某人或者某物。此类型的 Token 可以被完美地用于出售下列物品的平台:收藏品、密钥、彩票、音乐会座位编号、体育比赛等。
由此我们不难明白,设计者为了实现某种此前未曾出现过的功能而设计出了一种标准。就像前面举例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关系,因为迷恋猫应用而促使了 NFT 的诞生,同样你也可以说迷恋猫是 NFT 领域的第一个应用。正是由于这种类型的应用有着惊人的发展潜力,因此它更需要一个适当的标准,可以说 ERC-721 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来。
迷恋猫 cryptokitties.co 域名注册于 2017-09-13,那时候恰是币圈、链圈发展比较尴尬的时期,国内各大部委联合明令禁止 ICO。同样由于不喜欢 ICO 的浮躁氛围,迷恋猫是首个没有通过 ICO 却一炮而红的产品,即起到了科普的作用,还为区块链领域增加了 NFT 这么个子品类起到了典型的示范作用。
同时值得一提的交易平台 opensea.io 域名注册于 2017-12-27,因为迷恋猫的官方网站更像某个品牌下的电子商务网站,而 OpenSea 又不同于一般的数字货币交易所,他们开始尝试把 NFT 往类似 eBay 或淘宝这种平台化的方向发展。其实直至2019年,整个 NFT 市场大约也就2亿美元左右。到了2020年,随着灰度基金的出现,华尔街资本开始真正关注并涉足区块链领域。
此外,NFT 和 Token 两者的概念很容易被混淆,实际上 NFT 只是 Token 的一种,而 Token 可以有金融属性,半金融属性,也可以完全无金融属性。此前若读过小林写的文章和课件《区块链为什么》,或者听过这个主题演讲,便不会感到陌生。这里再补充一下知识点,如果此前学过的读者可以略过此节。
2017年,小林在研究迷恋猫项目时,在这个项目身上认识到了数字收藏品的重大意义。瞬间让小林想起十几年前的 Avatar(虚拟形象)和 QQ 秀这类数字产物,还记得起源于韩国网络社区的 Avatar,以及把 QQ 秀的玩法发挥到极致的腾讯。
只可惜那时并无区块链和 Token、NFT 这些概念,同时 Q 币和 Q 点又有政策风险和限制,致使我们花钱买的虚拟形象的换装服装,在短则3个月长则1年之后便过期了。如果你还记得曾经光秃秃只穿着内衣内裤的 QQ 秀,那你应该是个80后。
虽然迷恋猫的白皮书早就提到了 Non-fungible Token 这个关键词,但那时尚未有人提取 NFT 这个概念用于项目或产品宣传。如今 NFT 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他不仅仅是一种概念,只是你是否有察觉到这种变化,并且准备好接受这种变化。
回顾我们的数字化生活,已经实践了20多年,早在1999年,还有过一场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的活动,那时候绝大多数人,很难想象今天的数字生活盛况。NFT 可以革新你的数字化资产,未来还可能锚定现实生活中的非数字化产物,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