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萝卜两头切,横竖都是它得利。
忽然发现,很有必要写一篇文章,来区分一下左派和右派。
因为我发现,无论微信群、QQ群还是在现实中,绝大部分人一旦开始争论社会政治问题,总会涉及到这块儿——特别是知识分子之间的争论,动不动就指责,你是右派,你是左派,你太左了,你太右了。
被人指责还不算什么,最糟糕的是被人错误指责!
我自认为是左派,结果被指责成右派;
我自认为是右派,结果被指责成左派。
到最后,几乎没有谁能搞清楚,到底谁是左派,谁是右派,又该如何区分。
参考秦晖先生《左右派的共同底线——权责对应》一文,我这篇文章就给大家一个判断标准,对秦晖原文有兴趣的人可以直接点击文章。
左右派划分的历史渊源,起源于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的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但实际上,每个人的天资、生存环境、爹妈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让每个人都“自由”发展,那么他们的财富、地位就不可能平等。如果要让每个人都在经济上“平等”,那么必然会限制强者的自由以保障弱者。
左右派区分,起源于法国的制宪会议,但很快就变成了两个集团之间的斗争,左派强调平等,强调博爱,强调建设福利国家,更多的希望通过国家干预手段帮助弱者;右派比较强调自由,反对过高福利,强调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强调“弱”政府,反对对人的自由进行过多限制和干预。
所以,区分海外左右派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
更强调平等和博爱,你就是左派,其中平等是核心;
更强调自由和竞争,你就是右派,其中自由是核心。
现在,大家可以用这四个词自我对照一下,分析自己在群体中算是右派还是左派——比方说我自己,倾向于强调自由和博爱,自由在前,博爱在后,所以我是中偏右一点儿。
法国大革命,反对天生决定贵贱的贵族制度、反对封建制度、反对特权制度,本质上说,是一场强调平等和博爱的革命,虽然自由也是强调的革命内容,但整体上是左派的革命,所以,很多时候,支持革命、支持开放、支持变化的人,通常称之为“左派”。
相对应的,对被打倒的贵族遗老遗少们以及宗教势力表示同情的,认为改变要尊重传统的、认为改变要循序渐进的,就被认为是保守的、不愿意变化的、拥护特权制度的,通常称之为“右派”。
不过,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不管是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左右派,还是现在西方国家左右派,其区别只基于对平等和自由的侧重上,左派更侧重平等,右派更偏重自由,但他们对于社会基本限度的平等与自由权利,均持有同样的共识。
这就是“共同的底线”。
如果连这个共识也没有的人呢?
就称之为“极左”和“极右”。
所谓极左,就是把左派的思路推向极端,过分强调平等以至于突破“自由的底限”,为获得无差别的公正,而取消绝大部分的自由,为取消绝大部分的自由,必须建立一个无比强大的国家机器,将人民的一切活动处于国家的控制之下。
所谓极右,就是把右派的思路推向极端,过分强调自由以至于突破“平等的底限”,为尊崇自由,通常建议取消绝大部分国家管制,取消所有福利,让整个社会处于原始丛林般的优胜劣汰状态,通常对于政府本身就怀有敌意。
这就是西方从法国大革命迄今左派右派的基本分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曾经说过:
右翼是西方议会中的保守派,
左翼是西方议会中的民主派和激进派。
右翼多半和遗老遗少、王公贵族和宗教势力有关,
左翼则代表新兴势力,如各种民主派、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自由主义,夹处激进、保守之间,往往是中间派。
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是极右翼,
托派和无政府主义是极左翼,
这是大致的划分,情况经常变。
现在,左右两翼不断分化,有所谓新左新右。
很多玩经济、玩选举、玩战争的,都是右翼的变种。
很多玩理论、玩环保、玩人权的(还有后殖民主义、东方主义、女权、同性恋等等),都是左翼的变种。
至于中国,从民国时代开始,就有了左派和右派区分,比方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是左派,但胡适林语堂是右派,但是,他们对于中国富国强兵这个思路,并没有什么分歧,所以矛盾并不凸显,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这个矛盾,却被某些人刻意挑动起来,日趋激化,而且与西方的左右派有很大不同。
因为新中国整体上是由极左派革命家们建立的(这个观点应该没有人提出反对),他们懒得区分和讨论西方左派右派的起源和演化,于是就进行了一个更简单的区分:
支持政府的,就是左派;
反对政府的,就是右派;
无条件支持政府,永远夸政府、夸领导人的,就是极左;
彻底反对政府的,甚至觉得应该推翻政府的,就是极右。
截止改革开放之前,政治倾向上,**我们一直都是极左,**所以上面的区分,倒也没啥大问题,别说什么极右没有生存空间,所有右派都要被打倒,还要踩上一只脚,甚至,连夸政府夸得不够响亮的温和左派人士,也全部被一起打倒……
正是在极左理论的指导下,政府延续以往战争时期的思路,搞出来了反右倾扩大化,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及更严重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饿死3000万人以上的“三年困难”时期,还有“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损失。
全国山河一片红,哪里还有什么左右之分?
改革开放伊始,为了保障民众能够吃饱饭,政府决定放宽农民种地的自由(小岗村农民承包土地开始),后来还放宽了普通人经商和办企业的自由,这就意味着承认人有自由的权利,这意味着政治上我们从极左转向了普通的左派。
经济略有发展,不平等问题就来了,农民问题、失业工人问题、学生就业问题……
尽管政治氛围已经放松,但极右还是不允许在当下氛围里发声(以前的极右派已全部消灭),于是只有极左派、普通左派(代表政府)、偏右派的人,就这事儿发声。
原来声音最大的是极左派,大肆批评政府,说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100%公有制的结果;相对应的,政府认为,这是改革开放不够深入的原因;偏右派人则认为,这是中国没有推行民主的原因……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说到:
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
这种观点,后来在“十四大”的党章修改中被明确下来:
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
很多人看到现在极左和偏右都在批评政府,所以认为政府是中立的,这个认知的基础就错了,我们现在的政府,依然是左派政府,他们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在原来体系里无比吃香的极左派发现,现在他们开始失势了,政府居然不听他们的,偏理想主义的极左派,因为有原来的底气,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这是我们选择了错误的道路;而投机类的极左派,立即见风使舵,逃避面对国内现实问题,把攻击西方政府作为主要任务,骂骂日本骂美国,多指责他们的问题,多容易呀,多安全呀,也不需要什么判断力,反正,中国做的就是对的呗,哪有谈国内问题那么难?
在左派政府看来,这些极左分子,他们要么像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总认为自己天然正确,要么就是投机耍滑的奸佞分子——怎么办呢?当然是联合一部分打击一部分咯!
当然是联合投机和奸佞分子,让他们说国外不好对内还能产生向心力,对于理想主义的石头则要坚决打击……
因为政府鼓励这一群只为自身利益的投机分子占据舆论场的声音,对于极左和偏右派的言论都实施严格的限制,这就是当今中国舆论场上乌烟瘴气的原因。
更大的问题在于,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强大,中国政府也开始自信满满,原来的偏左派立场也开始动摇——不是向中立方向动摇,而是向极左的方向动摇!
在整个欧美日西方发达国家,不管左派和右派,都承认社会最基本限度的平等与自由,左派是要追问政府的责任,右派是要限制政府的权力,他们的根本出发点都是建立在民众自由与平等的基础上:
左派上台,强调政府责任,大肆借债,派发福利,但民众自由却不能减少;
右派上台,强调经济自由,大肆减税,借债度日,但民众福利却不能削减。
就是这种思路方式持续下来,政府年年入不敷出,肆意扩充国家债务,造成了如今发达国家的债务和财政危机,被我们称之为“衰落”。
但在中国,大部分人依然把是否支持政府作为左右派划分的出发点:
凡是支持政府的,都是左派;
凡是反对政府的,都是右派。
但是,在这个时代之下,真正能够摆上台面的,都是不能反对政府的,这样一来,无论左派和右派,又都不能批评政府做的不对,从知识分子的角度看:
所谓左派,就是强调政府要拥有更多权力的,但不能说给民众福利,不能说对政府问责;
所谓右派,就是强调政府不能搞福利社会的,但不能说让民众自由,不能减少政府权力。
从政治上来看:
“左派”得势,政府权力大增却不需要被问责,民众自由日益削减,福利却没什么增加;
“右派”得势,政府卸掉责任却不减少权力,民众福利被削减,自由却没任何增加。
从经济上来看:
左起来,就国进民退,侵犯平民私产而公共财富未必得到保障,中国建不起福利国家;
右起来,就权贵私有化,公共资产流失而平民私产未必得到保护,中国搞不成公平市场。
正如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所言:
无论左还是右,得利的都是同一批强势者,而吃亏的也是同一批弱势者,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一个萝卜两头切,左右都是他得”。
中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再加上庞大的体量,日积月累之下,中国政府在财富和权力上的支配能力越来越大,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崛起”。
所以,我一直认为,在中国,要慎重说对方是左派或者右派,因为,如果不强调自由和平等的底线,不强调民众和政府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基础,左右派的讨论,毫无意义。
不过,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如果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是左派,那么说明这个人没良心;
如果一个人年老的时候还是左派,那么说明这个人没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