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中国的经济“成绩单”。
第一,2023年GDP为126万亿元,比去年的121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5.2%;
第二,2023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
第三,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9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0%。
第四,全国人口(不含港澳台和外籍人口)14.1亿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减少208万人;
第五,全年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比上年增加888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增长1.3%;
第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
第七,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简单总结,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远高于美国欧洲和日本,人民收入快速增长,居民消费兴旺发达,粮食产量又创新高,失业率明显下降……
相比较日渐衰落的美国,中国的经济形势,不是小好、中好,而是一片大好。
但,国家统计局这一开头的两个数据,就给我整得有点蒙。
去年中国的GDP是121万亿元,今年是126万亿元,名义增长率明明只有4.1%,这个5.2%的数据是怎么来的?
有人说了,去年中国的CPI物价同比增长率是负值,全年物价下降了1.1%,所以,中国经济规模以不变价来计算,就是增长了5.2%。
这说法,可以的,虽然不符合国际惯例,但也算合情合理。
但问题是,接下来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去年名义增长了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了6.1%。
不对啊,按照GDP统计中的数字,既然2023年全年物价增长率是-1.1%,人均可支配收入难道不应该是增长了7.4%么?为什么扣除价格因素反而比名义价格还低呢?
再接下来,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比上年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增长9%,这倒是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扣除价格”因素一致,这说明前面关于GDP的统计数据是有问题的。
可问题是,GDP数据恰恰是统计局公布的最重要的数据呀!
更进一步,这都是一个国家同一套统计体系下的“扣除价格因素”,怎么会有不同呢?
当然,我知道GDP里使用的是GDP平减指数除权,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都采用的是CPI除权,但通常情况下,这两个数据基本都是一致的,哪有大减,一个增加?
难道,这也是所谓的“一中各表”,有两个中国的价格数据?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2023年,国家经济增长这么多,大家收入增加了更多,全国的消费也这么旺盛,有收入百万的外卖员,有回农村创业年收入过千万的漂亮女大学生,却只有我收入没有增长,还在这里找数字合不合逻辑的问题,我必须得深刻反省一下。
嗯,想通了,应该是我自己的问题。
毕竟,我的数学加减法,是小学音乐老师的男朋友体育老师教的,有点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