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学家们都去干嘛了?
4月份,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出现了骤降,只有2.95万亿元:
今年3月,是3.42万亿元;
去年12月,是4.13万亿元
去年4月,是3.32万亿元。
相比去年同期,大降11.1%,并且连续两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
要知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的是当下的名义价值,因为中国的GDP和货币发行量都是在逐年高速增长,所以,在过去的30年间,这个数据极少出现同比负增长,哪怕是在经济很差的2018年,这个数据的同比增速,基本也都保持在3%以上。
在2022年3-4月连续两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之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在2020年3月-8月——那个时候,是百年未见的新冠疫情,刚刚开始在全球肆虐的时间。
消费数据差,就业数据更差。同样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6.1%,而16-24岁年轻人失业率更是高达18.2%。
显然,从事关民众切身生活的消费数据和就业数据来看,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中国经济处于最近30年来最差的时段,没有之一。
经济最差的时候,就像同38年前的莫干山会议前夕,正是需要中国的经济学家们百家争鸣、献计献策,讨论如何让中国经济尽快走出低谷,提振人民的消费信心,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降低中国的失业率……
可是,这个时候,经济学家们都去哪儿了?
又都在干什么?
当然,研讨会之类的,经济学家们还是在开,比方说各种各样的金融论坛,经济形势,崛起复兴,还有各大券商首席经济学家们关于债券、A股、美股以及房地产的探讨,一直都有。
比方说,曾担任世界银行行长的林毅夫,算是当前中国经济学家的头牌了,他在五道口金融论坛中就计算了,中国经济总量总有一天会达到美国的两倍,到那个时候,美国**“将不得不做出平衡和抉择,必须跟中国做贸易,与中国维护好关系”**。
另一个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计算了中国过去两年的成功抗疫,相当于给中国**“每个人延长了10天的寿命”**,而他给出的疫情之下的保经济措施,居然是建议给工人们建隔离房,一边隔离,一边生产……
就在年初的时候,著名经济学家樊刚,也是经过“认真计算”,声称中国居民收入的增速远远高于房价涨幅,所以,中国大城市房价虽然远高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但整体房价对于中国居民来说,却“并不算高”——虽然,4年前的他,还在CCTV2《大讲堂》电视节目中,特意告诉年轻人,“只要六个钱包能帮你凑够首付的话,那么最好还是买房子”。
当然,最厉害的还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他在一年前就发表了一份扎实的研究报告,从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视角,认真的分析对比了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文化软实力,最后得出结论:
中国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等方面,都已经全面超越美国!
你看看,林毅夫还比较诚恳,说“总有一天”会超过美国,而胡鞍钢则告诉大家,等什么等,我们早就全面超越美国了好不好?!
中华民族正在伟大复兴,中国已经崛起,好,很好,非常好!
但问题是,无论老百姓还是决策者,他们想听的,应该不是这个,他们关心的,是普通人的收入,是企业的经营,是大批年轻人的就业,有没有什么好的思路,有没有什么好的政策……
可惜,偏偏就是这些直面社会需求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却集体失了声。
当然,还有张维迎、周其仁这两个惯常“说实话”的经济学家,但他们的文章,要么发不出来,要么发出来了会被“和谐”,所以他们两个,现在只能纯粹的讨论象牙塔里的经济理论,就像中世纪的欧洲,神学笼罩之下,人们只能讨论一根针尖上到底能站几个天使之类的问题。
当然,还有各大券商的首席经济学家,但他们正忙着转型。
例如,著名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鉴于自身发言被禁,就声称将转型情感博主,而且还盛情邀请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著名经济学家管清友以及著名的商业咨询顾问刘润一起加入。
管清友回复说准备转型数学博主,刘润瞄准唱跳博主,李迅雷干脆主动转型旅游摄影博主,吴晓波还坚决不信邪,写下一篇《我们这是怎么了》,火倒是火了,就是下面跟着的评论,普遍认为吴老师这是“屁股歪了”。
吴晓波的文章中,虽然屁都没说,只是感叹了一下,但既然年轻人都觉得文章“屁股歪了”,歪了的文章,当然就不应该再存在于中文互联网人间,所以就和谐了。
经济学家们,要么忙着像主流媒体一样,忙不迭的夸政府的英明决策,要么就噤声,最后,经济这个问题,只能让政治评论员、已经退休的《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来关心一下。这,就是这两天网上大火的《除了胡锡进,没人关心经济了》这篇文章。
可问题是,就看这个题目,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马上就能意识到,该文调调,肯定也是不够100%正确,属于鼓掌不够响亮的人之一,所以,不出所料,该文也很快去了火星,也有可能去了月球,但我想那里有我们的嫦娥号,应该不会允许这种文章存在。
著名的小猪佩奇,曾经在某导航软件中说过:
聪明的人,能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特别聪明的人,能够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
我理解,经济学家都足够聪明,除胡鞍钢、樊刚之类顶级聪明的马屁流经济学家之外,其他的经济学家,要么,是从“自身的错误中学习”,要么是“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所以,他们都知道,关于中国经济真正的问题,根本不能谈,没法谈……
经济学家们不愿说,或是不能说,或是不敢说,在这种情况下,我虽然不是什么著名的经济学家,只是个野路子的财经小博主,但还是想呼吁一下:
要想提振中国的消费,要想改善抗疫之下绝大多数人的经济状态,要想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的恢复,我们需要借鉴前两年的美欧日的防疫政策,不要搞什么区别对待,而要尝试人人发钱的中国特色的UBI(全民基本收入)政策。
有一些特别坏的人说,救急不救穷,我们不能像拉美国家那样搞福利经济,让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养出来一批懒汉和不劳而获者……
我去,这些人,要么是真傻,要么是真踏马能装傻。
第一,现在就是救急的时候。抗击奥密克戎病毒导致全国消费骤降,失业率大增,这是30年来中国经济最差的时候,这个时候还不算急,什么时候算急呢?
第二,中国特色的UBI,绝不是像罪恶的美帝那样,动不动一发就是上万美元,而是只发个基本生活保障费(比方全国每人一个月发现金500元,持续半年或一年),14亿人最多也不到10万亿元。要知道,我们的GDP高达110万亿元,2021年财政收入在20万亿元以上,额外花10万亿元,怎么就“不堪重负”了?美国联邦政府2020-2021年财政收入4万亿美元,直接花了7万亿美元,连续两年,美国“不堪重负”了么?
第三,从秦始皇建立集权体系到现在,2243年的时间里,中国什么时候给普通人的“福利太多”?什么时候养出来过一批懒汉和不劳而获者?过去、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从来都不是一个福利国家,也从来没有针对普通人给过什么真正的福利(如果是针对领导们的福利,这种在国际上属于绝对的“反福利”),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福利经济问题!连美帝人民都知道,疫情期间发钱是临时行为,勤劳勇敢善良的中国人,又怎么会愚蠢到认为,这种发钱会一直持续下去?当前时刻的发钱,就是一次救急而已!
凡是用“福利经济”说法,来指责中国特色UBI的人,不管他是经济学家还是普罗大众,我都为他感觉到可耻——要么是智商不够,要么就是头顶长疮脚底流脓的那种坏透了的坏。
就在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其中提到了多项拉动经济的政策。
对于“稳住经济”,国务院提出的政策,当然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我个人还是认为,因消费极度萎缩,带来经济下行,进而导致失业率抬升,形成了30年来中国经济最差的时刻——疫情肆虐之下,纯粹依赖传统的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放松信贷,恐怕都远远不如人人发钱的UBI来得实在。
毕竟,只有UBI能够让中国的消费迅速起色,最终帮助中国经济成功走出泥潭。
另外,人民币不是想着要发行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CBDC)么?趁着这个机会,通过每个人的社保账户,直接发放“数字人民币现金”,一下子就能让所有的中国人熟悉这种货币,同时还能监控其消费流向,确保资金不会滥用……
想想看,除了现在,还会有更合适的推广CBDC的机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