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常识
January 4th, 2022

我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很长时间我的家庭都面临着财务困难。所以在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就因为穷而被迫研究一些投资的知识。一开始是学习一些基金的知识,然后尝试股票交易,最后甚至考了证券从业资格证。在交了不少「学费」之后,我对投资理财,甚至家庭财务规划都有了一定的认知。

在多年的折腾中,有个问题始终在我的脑海中,那就是:财富究竟是什么

上学时我对财富的认知就是有钱,有很多钱。之所以这么想也很简单,因为在上学时家里穷,以至于只能通过各种节省钱的方式来生活。父母甚至会为节省几块钱坐车而在寒风中等几十分钟。这些经历无时不在告诉我,财富就是有很多足够生活的钱。我的父母也从来没有告诉我如何获得财富,他们天然的以为这一切等我工作以后就有了答案。

工作之初加入了一家国企,这个阶段我对财富的认知是,财富就是好好工作,赚钱买房成家。之后我换了很多公司与岗位,期间经历了自己创业,眼看公司从估值高点然后快速破灭。失业后在家蹲了半年学习技术,之后又去了私企,最后到外企打工。这个阶段中途我对财富的看法是,财富就是能达到财务自由,详细的说就是躺着通过投资的方式赚的钱能覆盖生活开支。当然这种自由是有局限性的,开支越高对投资收益的要求就越高,反之的话会简单一些。

当然我也看了很多关于财富的书,比如大多书里提到财富时会说资产与负债。以我们的房子与车子来说,房子就是资产,车子就是负债。当然这是对财富最简单的模型刻画。房子如果是投资性的话就是资产,如果是自住的话并不算资产,实际上自住房产每年也有折旧。车子是负债是因为车子是自用的,有很高的折旧与使用成本,无法产生投资收益。

资产与负债的另一端是收入与支出,收入与支出差就产生了现金流。现金流可以让我们购买生息资产,生息资产可以产生被动收入如果被动收入大于我们的生活开支,那我们就财务自由了。如果你想体验财务自由的话,可以玩玩这个大名鼎鼎的 现金流游戏

听起来一气呵成,好像很简单。但现实世界并不是这么简单。比如以投资来说,股市里就有无数可以让你亏损的方法。创业也有无数你想象不来的死法。这里面最大的风险就是认知带来的。通过运气赚来的钱,通过实力亏没。关于财富与认知,可以看我之前这篇 慢慢变富 里讲述了我上学时所在县城不少人暴富返贫的故事。

这就是我对财富一些粗浅的认知。当然前面这些只是本文的引子,以下是正文开始。


这两天刚好在 Twitter 看到一个 How to Get Rich (without getting lucky) 帖子,刷新了我对财富的认知,所以花了点时间看完了这些帖子。由于原贴非常长,有人整理成了 PDF

帖子的作者 Naval 是一个投资了上百家科技公司(包括一些「独角兽」)的天使投资人,他自身也是持续创业者。

接下来我会按照他帖子的一部分结合自己的理解(不少是我的个人理解,并不是对原文的直译) 来讲述他对财富的认知。由于原贴的主题众多,不限于财富,建议有时间可以看一遍原帖。


追求财富,而不是金钱或地位

Seek Wealth, Not Money or Status

这点很好理解。财富并不和金钱完全等价,它是一种可以在你躺着也能增长的资产。从这个角度看财富具备被动收入的属性,如果是金钱的话,无时无刻不受到通货膨胀(CPI)的影响。90 年代的万元户放在现在啥也不是,就是因为通货膨胀的不断增长导致。但如果你在 90 年代开始做投资,比如房地产或科技公司的话,现在这笔钱可能已经是一笔巨款了。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投资来让金钱变成资产。

那为什么不应该追求地位呢?「人是一种追求相对位置的猴子」。相对位置就是地位,地位是一种零和游戏。举个例子就是在一个班级里,小明考试得了 99 分,但他一点也不高兴,因为他排名第二,第一名得了 100 分。在零和游戏里,第一才是王道。

地位是一种古老的游戏,早在人类还是猴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玩这个游戏了。有意思的是,玩地位游戏的猴子喜欢攻击玩赚钱游戏的猴子。想想在古代帝王统治的时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里读书人玩的就是地位的游戏。「士农工商」,最底层不是农民劳工,而是商人,商人玩的就是赚钱的游戏。

尽可能避免零和游戏,因为它并不创造财富。另外一点在于现在的世界由于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多元化的选择出现了,我们可以通过创造财富而不是通过攀爬高位而获得财富。

市场经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属性

Free Markets Are Intrinsic to Humans

我们的父辈经历过计划经济,之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出现了。可能到现在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能自由交换的市场。市场经济也叫自由经济,换个说法可能更知名:「资本主义」。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所学的马列主义,总会提到资本主义的缺点。到现在很多自媒体嘴里,动不动就会提到资本的原罪,无脑的媒体(或是掌握了流量密码)总会动不动把很复杂的经济问题归结为资本。「资本和资本主义是两个并不同的概念」。

We use credits and debits to cooperate across genetic boundaries

人类是动物界中唯一能跨越基因结界而产生合作的动物。大多数动物不会产生跨种族的合作。但我(Naval)可以和你们合作。你们中的一个是塞尔维亚人。另一个另一个是波斯人的后代。而我(Naval)是印度裔。我们很少有共同的血缘关系。但我们仍然合作,是什么让我们合作?是因为我们可以记录下借贷的情况。谁投入了了多少工作?谁贡献了多少?这就是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全部。因此,我(Naval)坚信,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我们将创造出越来越多的财富,让每个人都有富足的生活。

关于这一点,我强烈推荐看下《原则》一书作者 Ray Dalio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

不靠运气赚钱

Making Money Isn’t About Luck

相信你也有过这种「通过运气赚来的钱,通过实力亏没」的经历,如果你没有,相信周围人也有会这样的例子。通过运气赚来的钱,典型的就是买彩票了。已经有一些新闻报道过中彩票大奖的人最后不止返贫还欠了一屁股债。也有不少拆迁户拿着巨款被人下套骗走钱。

运气也分类别,以下是四种运气:

  1. 狗屎运(Blind luck)。在股票市场里投资(或赌场赌博)很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市场先让你赚一笔钱,并让你以为是自己靠实力来赚的。当你上头后,又加码投入了大量的钱,最后你破产了。
  2. 折腾而来的好运(Luck from hustling)。比如我通过写文章,有人看到了我的文章而产生了与我合作的机会。我通过折腾而获得了一些机会,赚到了钱。这种就是折腾而来的好运。
  3. 提前准备而来的好运( Luck from preparation)。「机会不给无准备之人」。当闪电来临的时候,你要在场。
  4. 独一无二的好运(Luck from your unique character)。这是最难的一种好运。它需要你具备独特的性格、独特的品牌、独特的思维模式。比如你是某个领域里的专业玩家,可以做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并且别人也知道你有这个能力,当他们需要你帮忙的时候,他们就把他们的好运转给你了,你通过这种独一无二的好运而赚到了钱。往大了说,创业的好运就是这样,你具备别人不具备的优势,发现了市场的商机,通过打造特定的商业模式解决了问题,你也得到了财富。

相信你看了也会觉得后三者的好运其实并不是完全的运气,而是由你的努力而产生的。而第四类好运,就是我们尽可能追求的好运,我们的学习与我们的技能,无一不为此而准备。当这一类好运来的时候,我们抓到了,我们也就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财富。

打工无法变富

You Won’t Get Rich Renting Out Your Time

打工就是靠出卖你的时间来获得现金。这个赚钱模式有很多问题:

  • 时间是有限的。就算如律师和医生一样很高的时薪水,由于没有杠杆,你赚到的钱和时间是线性关系;
  • 主动收入。无法躺着,一旦停止打工,收入也就断了;
  • 无法积累资产。你所有的产出(知识产权)都是公司的,就算打工 100 年,你的积累都是别人的,你是在为别人而赚钱;
  • 对平台的依赖。你的能力很大部分是平台给予的,脱离平台啥也不是。脱离公司,能赚到钱很难;
Renting out your time means you’re essentially replaceable

由于高度依赖某类公司,让你变的可替代。公司也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手段(老带新、培训、第二梯队)让你变的可替代。最近很热门的「内卷」、「996」、「35岁失业」都是由此而产生的。

You must own equity to gain your financial freedom

大多人都是生而为打工人,要跳脱这个死循环很难。但也可以从构建自己的资产开始,通过投资的方式获得创造被动财富的机会。

You want a career where your inputs don’t match your outputs

请选择那些付出与收获严重不匹配的职业。如果你是一个木工,哪怕是最优秀的木工,你也无法赚更多的钱。但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或工程师,你可以通过工具创造杠杆来赚取远超你投入成本的钱。「技术本质是一种高效的时间杠杆」,我们通过打造技术优势,而获得「时间杠杆」,让打工中的线性关系变成指数级。互联网本质就是这样的生意模式,技术让互联网行业的参与者赚到了指数级的钱。

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模式:学习(认知杠杆)* 技术(时间杠杆)* 投资(财务杠杆) => 被动收入(人生杠杆)

互联网带来的机会

The Internet has massively broadened the possible space of careers

互联网催生了不少新的职业,比如现在很火的自媒体,还有电子营销等。这些新的职业尤其是和内容营销相关的行业,都很容易创造被动收入。比如你是一个 YouTube 创作者,几年前创作的视频都在源源不断的为你赚钱。你创造的内容就是你的资产。还有你现在看到的文章,也是我创造的资产,它可能为我带来新的机会进而为我赚钱。

The Internet allows you to scale any niche obsession

互联网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极低的传播成本,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传递的壁垒。你可以把细分领域里的生意(Niche)通过一定的传播手段分发给世界各种的用户,获取更大的收益。极低的传播成本意味着我们可以很容易建立与他人的连接,连接引发新的合作机会,这不就是折腾而来的好运(Luck from hustling)吗?

商业杠杆

人力和资本是古老的杠杆

财富需要杠杆

财富杠杆是什么?我们知道「商业杠杆来自于没有边际复制成本的资本、人力和产品」。所以每个人都在抢夺人力和资本。但显然我们的大脑还没有进化到可以理解新的杠杆形式的程度。

Labor and Capital Are Old Leverage

最古老的杠杆是人力,也就是雇佣劳工为你工作。老板可以雇佣很多劳动力为他工作。但社会高估了人力作为一种商业杠杆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你父母在你升职时经常会问你管多少人。人们会用管多少人来评估你的职位。他们会用这个作为建立可信度的一种方式。他们试图衡量你有多少人力杠杆和你到底有多大的职权影响力。或者当有人发起一个运动时,他们会说他们有多少人。我们只是下意识的认为人越多越好。但管理人是非常难的,它需要巨大的领导技能。你离叛变、被吃掉或被暴徒撕碎只有一步之遥。这是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竞争。整个文明已经在这场斗争中被摧毁。例如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都是关于资本和劳工之间的斗争。

Capital has been the dominant form of leverage in the last century

接下来是资本出场。它可能是上个世纪最主要的的商业杠杆。你可以通过谁是最富有的人看到这一点。银行家、腐败国家的政客、印钞票的人,基本上都是最富有的人。在许多老牌上市公司里,CEO 的工作实际上是一个金融工作,他们实际上是资产管理经理。

但资本的杠杆需要专业的技能才能驾驭。一百年前的管理技能今天可能仍然适用,但一百年前的股市投资技能在今天可能并不适用。资本是一种更棘手也更强大的杠杆使用形式。它可以被转换为劳动力,也可以转化为其他东西。在内心深处,我(Naval)认为我们都不喜欢资本作为一种杠杆形式,因为它并不公平。它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可以积累起来,可以代代相传,但突然间似乎导致人们拥有巨大的财富。

如何获取资本?

如果你在某一领域有专业的领域知识,如果你负责任,而且你在该领域有一个好名声,那么人们就会把资本作为一种杠杆形式给你。你可以用它来获得更多的资本。

资本也是相当好理解的。我(Naval)认为很多对资本主义的抨击都是因为资本的积累。

产品和媒体是新的杠杆

Create software and media that work for you while you sleep

当产品没有了边际复制成本后会怎么样?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你可能获得了一种新的杠杆形式。这只是在过去几百年里发明的。它是由印刷术开始的,随着广播媒体的发展而加速,现在它真的随着互联网和软件的发展而爆炸了。

现在,你无需人力杠杆,也无需资本杠杆。只需要一台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就可以使用这种新的杠杆:产品和媒体

这种最新的杠杆形式是所有新财富的来源,所有新的亿万富翁。上一代人,财富是由资本创造的。那是沃伦·巴菲特的世界。但新一代的财富都是通过代码或媒体创造的。像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贝索斯都是这个新世界的大玩家,他们的杠杆来自代码。

Combining all three forms of leverage is a magic combination

科技公司是什么?从杠杆的角度看,科技公司是由以上三种杠杆组合的。科技初创公司通过一个技术想法,吸引最优秀的人力杠杆,也就是工程师、设计师、产品开发人员。然后引入资本杠杆,把资本转化为营销、广告和全球化扩张的形式,最终把代码、媒体和内容创造的产品通过互联网传播出去。

这是一个神奇的组合,这就是为什么你看到技术初创公司突然爆发的原因,因为它使用大量的杠杆,成功后自然获得巨大的超额回报。

Product and media leverage are permissionless

产品和媒体是无许可的。你无需其他人的帮助,甚至也不需要资本的帮助,只需要一台联网的设备就可以开始创造财富的过程了。比如你可以开始编码、写书、录制播客、发推特、创作 YouTube 视频。你不需要任何人的许可来做这些事情,产品和媒体是非常平等的杠杆

这就是为什么我告诉人们要学习代码。在未来,会有这些机器人,他们会做所有的事情。这可能是真的,但我想说,机器人革命的大部分已经发生了,而且机器人的数量远远超过人类。只是我们为了散热和效率的原因,把它们装在数据中心里。我们把它们放在服务器与电脑里面。所有的电路,都是机器人的头脑在里面做所有的工作。每一个伟大的软件开发人员,现在都有一支机器人大军为他工作。在晚上,当他或她睡觉的时候,在他们写完代码后,它就开始工作了。

机器人大军已经来了,机器人革命已经发生。我们大约进行到一半。我们只是添加了更多的硬件组件,这些随着我们对自动驾驶汽车越来越满意,也许还有自动驾驶卡车、飞机与轮船。有送货机器人和波士顿动力机器人等等。例如,正在为您进行网络搜索的机器人已经在这里,那些回答许多客户咨询的机器人已经在这里,你可以订购这支机器人大军。但这些机器人不是很聪明。你必须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去发出命令(编码)。

选择带杠杆的商业模式

An ideal business model has network effects, low marginal costs and scale economies

理想的商业模式具备网络效应、低边际成本与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生产越多,越便宜。(这点很好理解,不多解释)

零边际成本:再生产商品是没有成本的。虚拟的商品一般都有这特点,比如软件产品、媒体内容等。我们创造出来后复制的成本非常低。

网络效应:产品价值随用户数量指数增加。很多社交媒体产品如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等,都具备这种网络效应。用户越多,产品价值越高,甚至能形成事实上的垄断效应。硅谷的一个肮脏的秘密是,很多获胜的企业是自然垄断。即使是共享汽车也倾向于一个赢家通吃的行业。只要 Uber 能运送更多的司机和更多的乘客,它的经济效益就会一直比 Lyft 好。像谷歌,你要搜索基本上没得选。我确实喜欢 DuckDuckGo,因为隐私原因,但由于网络效应,它的搜索结果总是会差一些。Twitter,你还会去哪里发短文本?即使是 YouTube,其网络效应比较弱,但它仍然足够强大,以至于没有第二家视频网站可以与之抗衡。甚至在电子零售业,Amazon Prime 那种存储信用卡和信息的便利性也创造了一个强大的网络效应。

这三者的关系是:「任何生产边际成本为零的东西都有规模经济,而且具备网络效应」。

对于个人来说,好的商业模式就是虚拟产品或媒体这种生产边际成本为零的东西。

获得独特知识

Specific knowledge can be found by pursuing your genuine curiosity

什么是独特知识?独特知识不是一种具体可通过培训获得来的知识,独特知识让你产生了不可替代的效应。任何能通过培训而获得的知识最终都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如果只掌握这些简单的知识,我们很快就会更廉价的机器所替代。

我们什么能赚钱?在某个事情上为什么是我赚钱而不是其他人?这就是独特知识的作用。

也许你的脑海里肯定是这样的想法,即一切知识都是可被教学的,一切都可以在学校里教。而事实并非如此,独特知识可以被学但无法被教。独特知识要么可能与你先天性格有一定的联系,要么与你后天在高度复杂的环境学习有关。

独特知识让你在特定的领域中有了专业的判断力。经典的例子是投资领域,很难通过简单的教学就能掌握了投资的诀窍。

那如何才能获取到自己的独特知识?答案是通过寻找自己的好奇心而发现自己的独特知识,独特知识并非大热门的报考专业,它与你自身有密切的关系,发掘你的天赋,让天赋帮助你获取独特知识。

打造个人品牌

Figure out what you’re uniquely good at, and apply as much leverage as possible

在古代,我们可以通过写诗书来获得个人品牌。现代,只需要一个博客、社交媒体账号、公众号或短视频账号,就可以获得个人品牌。

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并给予足够的杠杆,能产生不断积累的个人品牌。打造个人品牌的好处在于你的创作(知识产权)都是你的个人品牌资产,这些资产可以帮助你获得与人连接的机会,而这些机会可能让你赚钱。个人品牌也能降低人与人的信任成本。

过简单的生活

Live Below Your Means for Freedom

很多中产都曾或正在陷入消费主义陷阱。资本为了倾销产品,通过媒体给公众洗脑消费价值观,从而不断消费。而当你赚更多钱的时候,消费主义告诉你,是时候升级你的生活方式了。住更大的房子,买更好的车,买很多你本来不需要的产品。直到你陷入这种生活的泥潭。

我在玩现金流游戏的时候就发现,如果我的身份是医生、律师这种高收入的人群时,我很难跳出老鼠赛道进入快车道。因为这类中产的消费支出实在是太高了,而被动收入又很难覆盖生活支出,要维持这种中产的生活只有不停的工作。「我们都是欲望的奴隶」,如果你控制不了欲望,也就无法体会自由的感觉。

过简单的生活,做一个时间自由、财务自由与精神自由的人吧。

慢慢变富

There Are No Get Rich Quick Schemes

一夜暴富只是别人收割你的手法。凡是卖一夜暴富课程的人,都想赚你的钱让他们一夜暴富,所以这是一个零和游戏。财富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如果突然给你一大笔钱,你大概率也无法驾驭它。我们要与财富共同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创造获取财富的机会,最终获得适合自己的财富。

相比一夜暴富,我更喜欢 慢慢变富,这种财富价值观也是一种 长期主义

Subscribe to Dawei Ma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Dawei Ma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