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内小白,学习记录,欢迎指正
twitter:@MetaBoddy
本文主要探讨当前市面上常见的中心化/去中心化区块链钱包APP产品,从功能层面浅析产品,不涉及底层技术模块。(mirror的排版功能真的烂)
1.简述
2.常见的几款区块链钱包
3.钱包产品功能浅析与展望
区块链钱包在加密货币领域的作用不仅包括的资产管理,同时还是DAPP世界流量入口。
常见的钱包APP,从私钥的归属角度可以分为中心化钱包和去中心化钱包:
加密货币领域奉行去中心化思想,因此D(decentralize)的理念贯彻了整个圈内的产品设计,去中心化钱包受到圈内人士喜爱。
与此同时,私钥的复杂性,注册的繁琐程度,也实实在在的拔高了加密货币领域的门槛,因此也存在着和web2传统APP注册方式一致的中心化钱包,用户完成KYC就可以通过这类钱包进入加密货币领域。
市面上钱包多如牛毛,在谷歌商店中搜索crypto就能蹦出来几十个产品,本文在此讨论几个常见的钱包进行产品分析。
metamask,人称小狐狸钱包,是一个集成在chrome浏览器中的插件,通过浏览器应用商店可以直接下载并安装使用。
imToken钱包也是一款主流的去中心化钱包,该产品的交互和功能设计,让笔者十分满意。
TP钱包是笔者在玩土狗项目时,群友常用的一款去中心化钱包,其主要支持移动端。目前官网已上架chrome插件版钱包,在此主要针对移动端进行分析。
crypto.com是中心化钱包,其产品线除了钱包外,还包括CEX,defi等。
Cobo钱包是由国人神鱼创办的Cobo公司的钱包产品,其也是一款中心化钱包。介于神鱼的挖矿背景,这款产品深度融合了defi,与其说是钱包,不如说更像是一款为增值服务的理财产品。
产品功能设计出发点是用户需求,在这里我们可以将钱包的发展分为三种形态,实体钱包、电子钱包(web2)、区块链钱包(web3):
区块链钱包需求优先级我们按照“支付”、“存储”、“增值”、“所有权”依次排序,对比上面介绍的4个产品(crypto.com除外,笔者未能成功注册),我们可以依次来分析。
很明显,4款钱包都具有支付功能,与此搭配的即收款/充值功能。支付和收款均为钱包必备的基础能力,这个通过区块链底层技术可以实现。当然,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优化产品体验也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
可以在各产品简介中发现,TP钱包、imToken钱包、以及小狐狸钱包对于gas费的展示有着明显差异。TP钱包在gas费显示功能上,提前展示了当前快、中、慢三种不同交易速度所对应的gas费,并且将gas费很人性化的转换成usd进行计价;imToken和小狐狸页面上仅展示了推荐的中等速度gas并转换为usd显示,而切换不同交易速度的选项,放在了次级页面中。
此外,笔者发现使用imToken和小狐狸时,如果转账发生在eth主网以外(例如BSC),gas的展示逻辑又发生了很大不同。这里不再进行usd的转换,且不再提供三种不同交易速度的选项,转而给用户提供以GWEI做单位的gas调整功能。且不说该功能好与坏,单是GWEI这种计价单位就不适用大多数用户。
Cobo作为中心化钱包,这里的gas和上述三个钱包的gas有很大差异。中心化钱包的手续费是指从中心化的统一钱包汇出到链上的gas,计价方式是由平台决定,与链上的交易拥挤程度的波动没有直接挂钩。
发生交易后,用户常常需要验证自己的交易情况,查看交易哈希,或者是出现问题时进行查账。各个去中心化产品都不会缺乏这种基础服务,不过设计上会有细节的不同。
比如imToken和小狐狸钱包的交易记录,是by钱包维度进行查看,当我选定A钱包时,我只能查看A钱包的交易记录,而不能统一查看多个钱包。而TP钱包是by产品去设计的,用户不仅可查看单个钱包,单个币种的交易情况,还能从全局去基于这款产品去查看单一用户的所有交易行为。
Cobo钱包的交易记录,仅在token维度进行统计。查看某个币种的交易记录,需要点击进入该币种,而没有提供一个全局的交易记录管理功能。
存储是用户的基本需求之一,从过去的实体钱包到电子钱包,以及现在的区块链钱包,都需要满足用户用于存放资产的基本需求。在此需求上,伴随的是几个关键点,资产安全、资产展示、资产管理。
资产的安全性是钱包需要首先保证的,去中心化钱包的安全性在依赖私钥安全的同时,也依赖产品本身的安全性。总不能用着钱包,中了木马,被程序自动操作卷走资产吧。而中心化钱包,由于没有私钥的概念,就全依赖平台的安全保证,因此各个中心化公司,都会有专门的安全团队为产品安全负责。近些年各个交易所、钱包平台、defi平台传出被黑客攻击的新闻事件,抛开背后的阴谋论不谈,我们也确实应该多关注产品的安全性。
回想使用银行卡时,总有会一个余额统计帮助来让我们快速知道当前的资产情况是怎样的。而区块链上的资产五花八门,有USDT、USDC、BUSD这样的与美元USD挂钩的稳定币,也有BTC、ETH这样的龙头币,也有其他各类山寨币,Dogecoin、Shiba等,甚至还有只需一天就能归零的土狗币。
如何向用户展示钱包内的资产总额,在这里的设计也是不完全相同。TP、imToken和Cobo钱包,都有针对钱包维度做统计,将各类币种换算成USD单位,展示用户当前资产总额。小狐狸钱包仅在eth主网上,有针对各币种的USD价值展示,并未进行总额展示,而其他链上,更是连USD计算都没有。
资产的管理,是建立在支付和收款上的,支付刚才已经简单聊过,这里着重讲收款。小狐狸、TP、imToken都是去中心化钱包,收款的方式是向钱包地址进行转账。Cobo是去中心化钱包,用户没有自己的公钥,当需要收款时,由平台提供一个收款地址,用户往指定地址进行转账,从笔者体验来看,这种到账时长是其他方式的10倍以上。
当前币圈的用户,底层诉求其实都是财富增值,有些是希望暴富的赌徒,有些是希望保住财富稳定增值的巨鲸。其实不管是哪一类,其用户行为都是围绕“增值”需求展开的。钱包产品不一定本身具有增值功能,但其一定需要基于增值的诉求来设计。
对于小狐狸、TP、imToken,其本身更多是回归钱包属性,做一个支付和资产管理的角色,而实现增值,就依靠着丰富的链上生态进行。比如与链上去中心化交易所进行交互,提供炒币渠道;比如和defi池进行交互,提供挖矿渠道;比如和gamefi进行交互,提供P2E的渠道。
在这种场景下,钱包产品像是一个链上生态的流量入口,钱包用户通过钱包产品,进入到链上生态,实现财富增值(亏钱)。
和去中心化钱包不同的是,Cobo直接提供了现成的理财产品,在钱包内直接购买即可。这种逻辑类似用户往银行卡里存入一定资金,就可以使用该资金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简单粗暴,直接了当。此外,Cobo还加入了会员权益服务体系,提升产品竞争力。
资讯本身其实并不能带来财富增值,其作用是提供给用户决策,帮助用户了解信息。小狐狸和Cobo是没有这方面功能设计的,小狐狸回归钱包本质、Cobo回归理财本质。
TP钱包设有资讯板块,收集了其他平台的推文并进行展示。imToken设有K线图功能,帮助用户了解当前币价走势,做交易判断。
这个功能点其实就在于钱包本身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web3的世界强调去中心化(decentralize),无论是智能合约规则,还是DAPP平台,以及DAO,都强调用户所有权,资产归属用户。
去中心化钱包本身就是基于链上协议诞生的,一个公钥一个私钥,钱包产品更像是在此基础上的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支付、转账、收款等交互功能。这么来看,小狐狸、TP、imToken更像是服务商,为钱包进行服务。
而Cobo这种中心化钱包,用户不拥有钱包所有权,只拥有钱包产品的使用权,这种产品是为用户服务。
区分了所有权后,再来看产品的注册流程,就清楚地明白其设计逻辑了。去中心化钱包的注册逻辑在于创建/登陆钱包本身,因此用户层面感知到的就是私钥的展示、备份与确认,而没有任何kyc的操作,因为产品服务于钱包。当然,私钥的备份交互极其重,各类产品都强调手写在纸上,这种交互门槛对普通用户来讲成本是十分高的。imToken做了一个取巧的设计,提供稍后备份选项,让用户先用再备份。不过这种设计优劣并存,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风险(忘记备份)。
而Cobo、crypto.com这种中心化钱包,本质是为用户服务,因此kyc是绕不过的坎。Cobo一开始只是简单的邮箱注册,在后续的功能上进行kyc限制,促使用户进行认证。而crypto.com一上来就要求邮箱和手机号校验。
这里笔者想聊几句关于去中心化钱包私钥的安全性,虽然说钱包归属用户,用户掌握私钥,但是想一想就知道,如果平台不知道私钥,那又是如何实现在前端页面进行展示的呢?
我们翻看小狐狸、TP、imToken的用户协议授权书,不难发现,都标明了一点:
“平台不会收集用户的私钥”
现在明白了吧,平台向用户承诺了不会获取私钥,但是实际上平台肯定是有能力获取的,这就变成了君子协议。因此笔者建议用户选择钱包产品时,务必选择排名靠前的,业界影响力更大的产品,避免私自收集私钥信息,卷款跑路。如果不放心,也可以选择冷钱包。
其实看多了市场上的区块链钱包产品后,会觉得大同小异。首先都能满足支付、存储的基本需求。此外决定了中心化和中心化方向后,钱包的发展也基本是围绕增值服务进行展开。
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好、更便捷的增值服务,应该是钱包产品着重思考的点。
笔者在此提供以下几点思考:
私钥模块的重交互方式,对用户是十分不友好的,如何降低门槛提升用户体验,是值得去摸索的。我十分喜欢imToken的“稍后备份”功能设计,给一个着急马上用钱包的用户快速使用的选择。当然,如何降低后续的风险,可以是产品优化的方向。
钱包产品内,嵌入类似avedex产品功能,比如imToken可以将市场功能进一步优化。来帮助用户一站式了解token的价格波动情况,同时可以与dex结合,快速交易。
链圈新闻多种多样,包括分析文章、合作公告、kol发言、钱包动向等等,如果钱包内融入金色财经+巨鲸追踪,也会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功能点。
如何合规(绕开监管)设计入金功能,既不承担平台责任,也不为用户进行信用背书。笔者能力有限,暂未想到完美的方案,不过也有一些备选想法。例如参考looks rare的交易挖矿形式,是否可以提供一个链下的OTC交易认证形式,通过成交量奖励U商,同时通过质押来约束U商。
去中心化身份(DID)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了,回到web2时代,用户即流量、流量即用户,流量和用户对等的条件是有了KYC认证用户的唯一性。而钱包是链上世界的入口,是流量的提供者,如果钱包本身能实现DID,那么能给整个区块链生态带来巨大的影响。
例如,所有钱包产品,组成一个DID联盟,一个唯一用户仅有一个身份钱包。在此基础上,链上的所有信用痛点,都可以与钱包联合解决,包括借贷、反诈骗、反洗钱等等。联盟识别到不良钱包用户,由钱包端进行冻结,阻止(或者说提高门槛)链上交易。
以上为本文所有内容,欢迎指正和讨论。
twitter:@MetaBo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