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币跌跌不休,是时候重新关注Defi了
July 3rd, 2024

作者:Alex Xu,Mint Ventures研究合伙人 & Lawrence Lee,Mint Ventures研究员

引言

Defi赛道作为加密领域最古老的赛道之一,在本轮牛市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Defi板块在过去一年中的整体涨幅(41.3%)不但远远落后于平均水平(91%),甚至落后于以太坊(75.8%)。

数据来源:artemis
数据来源:artemis

而如果只看2024年的数据,Defi板块的表现同样很难说好,整体下跌11.2%。

数据来源:artemis
数据来源:artemis

然而,在笔者看来,在BTC一度创出新高后山寨币齐齐下跌的奇特市场背景下,Defi板块,尤其是其中的头部项目可能迎来了其诞生以来最佳的布局时刻。

通过本文,笔者希望通过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探讨,厘清对当下时刻Defi价值的看法:

  • 本轮山寨币大幅跑输BTC和以太坊的原因

  • 为什么现在是关注Defi的最佳时刻

  • 部分值得重点关注的Defi项目,以及它们的价值来源和风险

本文远未囊括市场上具有投资价值的Defi,文中所提及的Defi项目仅作为举例分析,并非投资建议。

本文为笔者截至发表时的阶段性思考,未来可能发生改变,且观点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亦可能存在事实、数据、推理逻辑的错误,欢迎同业与读者的批评和进一步探讨。

以下为正文部分。

山寨币价格大幅滑跌之谜

在笔者看来,本轮山寨币价格表现不如预期,加密行业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三:

  • 需求端增长不足:缺少吸引人的新商业模式,大部分赛道的PMF(product market fit)遥遥无期

  • 供给端超量增长:行业基建进一步完善,创业门槛进一步降低,新项目超量发行

  • 解禁潮持续不断:低流通高FDV项目的代币持续解锁,带来沉重的抛压

让我们分别来看这三个原因的背景。

需求端增长不足:第一轮缺乏创新叙事的牛市

笔者在3月初撰写的《备战牛市主升浪,我对本轮周期的阶段性思考》一文中提到本轮牛市缺少与21年Defi、17年ICO同等量级的商业创新和叙事,因此策略上应该超配BTC和ETH(受益于ETF带来的增量资金),控制山寨的配置比率。

截至目前,这一看法是非常正确的。

没有新的商业故事,导致创业者、产业投资、用户和资金的流入大幅降低,更要紧是这一现状压制了投资者对行业发展的整体预期。当市场上久久没有看到如“Defi将吞噬传统金融”、“ICO是全新的创新和融资范式”和“NFT颠覆内容产业生态”这样的故事,投资者自然会用脚投票走向有新故事的地方,比如AI。

当然,笔者也不支持太过悲观的论调。尽管本轮尚没有看到吸引人的创新,但是基建却在不断完善:

  • 区块空间费用大幅下降,L1到L2都是如此

  • 跨链通信方案逐渐完备,且拥有丰富的可选清单

  • 用户友好的钱包体验升级,比如Coinbase的智能钱包支持无私钥快速创建和恢复、直接调用cex余额、无需充值gas等功能,让用户接近web2的产品体验

  • Solana推出的Actions和Blinks功能,可以把与Solana的链上交互发布到任何常见的互联网环境,进一步缩短了用户的使用路径

以上基建就好像现实世界的水电煤和公路,它们不是创新的结果,但却是创新涌现的土壤。

供给端超量增长:项目数量超发+高市值代币持续解锁

实际上换个角度看,虽然不少山寨币的价格已经创出年内新低,山寨币的总市值相较于BTC并没有跌得很惨。

数据:Trading view,2024.6.25
数据:Trading view,2024.6.25

截至目前为止,BTC的价格从高点下跌了18.4%左右,而山寨币的总市值(Trading View系统中以Total3显示,表示总加密市值扣除BTC和ETH之后的值)也仅仅下跌了-25.5%。

数据:Trading view,2024.6.25
数据:Trading view,2024.6.25

山寨总市值的有限下跌,是以新增山寨币总量和市值的大幅扩容为背景的,从下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本轮牛市的代币数量增幅趋势是历史上最迅猛的一年。

New Tokens by Blockchain,数据来源:https://dune.com/queries/3729319/6272382
New Tokens by Blockchain,数据来源:https://dune.com/queries/3729319/6272382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数据仅统计了EVM链的代币发行数据,90%以上发行于Base链上,实际上更多的新增代币由Solana贡献,无论是Solana还是Base,新发行的代币中大部分都是meme。

其中,本轮牛市新出现的市值较高的代表性Meme有:

dogwifhat:20.4亿

Brett:16.6亿

Notcoin:16.1亿

DOG•GO•TO•THE•MOON:6.3亿

Mog Coin:5.6亿

Popcat:4.7亿

Maga:4.1亿

除了meme之外,大量基础设施型代币也在或将在今年发行上所,比如:

二层网络有:

  • Starknet:流通市值9.3亿,FDV71.7亿

  • ZKsync:流通市值6.1亿,FDV35.1亿

  • Manta network:流通市值3.3亿,FDV10.2亿

  • Taiko:;流通市值1.2亿,FDV19亿

  • Blast:流通市值4.8亿,FDV28.1亿

跨链通信服务有:

  • Wormhole:流通市值6.3亿,FDV34.8亿

  • Layer0:流通市值6.8亿,FDV27.3亿

  • Zetachain:流通市值2.3亿,FDV17.8亿

  • Omni network:流通市值1.47亿,FDV14.2亿

构链服务有:

  • Altlayer:流通市值2.9亿,FDV18.7亿

  • Dymension:流通市值3亿,FDV15.9亿

  • Saga:流通市值1.4亿,FDV15亿

*以上市值数据来源均为Coingecko,时间为2024.6.28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已经上所的代币面临海量解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低流通比率,高FDV,进行过早期的机构轮融资,机构轮的代币成本很低。

而本轮需求端和叙事的疲软,叠加资产供给端的超量发行是加密周期里的第一次,尽管项目方尝试通过进一步降低上市时的代币流通比率(从2022年的41.2%降至12.3%)来维持估值,并逐渐抛售给二级投资者,但两者的共振终于还是导致了这些加密项目估值中枢的整体下移,2024年各大板块中仅有Meme、Cex、Depin等极少的几个板块维持正收益。

新币MC与FDV的比率关系,图片来源:《Low Float & High FDV: How Did We Get Here?》,Binance research
新币MC与FDV的比率关系,图片来源:《Low Float & High FDV: How Did We Get Here?》,Binance research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种高市值VC币估值中枢的崩跌,是市场对种种加密怪象的正常回应:

  • 批量式创建鬼城Rollup,只有TVL和机器人却没有用户

  • 通过翻新名词融资,实际上提供大同小异的解决方案,比如大量的跨链通信服务

  • 面向热点而不是实际用户需求创业,比如大量的AI+Web3项目

  • 迟迟找不到或是干脆不找盈利模式,代币没有价值捕获

这些山寨币估值中枢的下跌,正是市场自我修复的结果,是泡沫破裂的良性过程,是资金用脚投票、进行市场出清的自救行为。

实际情况是,大部分VC币并不是全无价值,它们只是太贵了,市场最终让它们回到了应有的位置。

关注Defi正当时:PMF产品,走出泡沫期

从2020年起,Defi正式成为了山寨币集群中的一个类别。在2021年的上半年,加密市值Top100排行榜中最多的就是Defi项目,当时的类别多到眼花缭乱,誓要把传统金融里所有存在的商业模式在链上重做一遍。

在那一年,Defi才是公链的基础设施,DEX、借贷、稳定币、衍生品,是新公链上线后起手必做的4件套。

然而,随着同质化项目的超发,大量的黑客攻击(监守自盗),依靠左脚踩右脚的庞氏模型获得的TVL迅速坍塌,螺旋升天的代币价格螺旋归零。

进入本轮牛市周期,大部分存活至今的Defi项目价格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对Defi领域的一级投资也越来越少。跟任何一轮牛市开始的时候那样,投资者最喜欢的是本轮周期新出现的故事,Defi并不属于此类。

但也正是如此,从泡沫中走出来的Defi项目,开始显得比其他山寨币项目更有吸引力了,具体来说:

  • 业务面:拥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型,头部项目具备护城河

DEX和衍生品赚取交易手续费、借贷收取息差收入、稳定币项目收取稳定费(利息)、Staking服务收取质押服务费,盈利模式清晰。各赛道的头部项目的用户需求是有机的,基本度过了用户补贴阶段,部分项目在扣除代币排放后依旧实现了正现金流。

加密项目利润排名,来源:Tokenterminal
加密项目利润排名,来源:Tokenterminal

根据Tokentermial的统计数据,2024年截止目前利润最高的前20大协议中,12个是Defi项目,分类来说是:

稳定币:MakerDAO、Ethena

借贷:Aave、Venus

质押服务:Lido

DEX:Uniswap labs、Pancakeswap、Thena(收入来自于前端手续费)

衍生品:dYdX、Synthetix、MUX

收益聚合:Convex Finance

这些项目的护城河多种多样,有些来源于服务的多边或双边网络效应,有些来自于用户习惯和品牌,有些则源于特殊的生态资源。但是从结果来看,Defi的头部项目们在各自的赛道都呈现出某些共性:市场份额趋于稳定、后来竞争者减少、具有一定的服务定价权。

至于具体Defi项目的护城河,我们将在第三小节的项目部分详述。

  • 供给面:低排放、高流通比率,待解禁代币规模小

上一小节我们提到,本轮山寨币估值持续崩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量项目基于高估值的高排放,以及目前天量解禁代币进入市场所带来的负面预期。

而头部的Defi项目由于上线时间早,大部分都已经度过了代币排放的高峰期,机构的代币也基本释放完毕,未来抛压极低。比如Aave目前的代币流通比率为91%,Lido代币流通比率为89%,Uniswap代币流通比率为75.3%,MakerDAO流通比率为95%,Convex的流通比率为81.9%。

这一方面说明未来抛压小,也意味着无论是谁想获得这些项目的控制权,基本只能从市场上购买代币。

  • 估值面:市场关注度和业务数据背离,估值水平落入历史低位区间

相对于Meme、AI、Depin、Restaking、Rollup服务等新概念,Defi本轮牛市的关注度一直非常稀薄,价格表现平平,但另一方面各个头部Defi的核心业务数据,比如交易量、借贷规模、利润水平却持续增长,形成了价格和业务的背离,具体体现为部分头部Defi的估值水平已经来到了历史最低位。

以借贷协议Aave为例,在其季度收入(指净收入,非整体协议收费)已经超越上轮周期的高点,创出历史新高的同时,其PS(流通市值/年化收入)却创出了历史新低,目前仅为17.4倍。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 政策面:FIT21法案利于Defi产业合规,并可能引发潜在并购

FIT21,即《21世纪金融创新和技术法案》(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for the 21st Century Act),该法案主要目标是为数字资产市场提供明确的联邦监管框架,加强消费者保护,并促进美国在全球数字资产市场中的领导地位。该法案于23年5月提出,于今年5月22日在众议院高票通过。由于该法案明确了监管框架以及市场参与者的规则,法案正式通过后,无论是创业还是传统金融下场对Defi项目进行投资,都会变得更加便利。考虑以贝莱德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近年对加密资产的拥抱态度(推动ETF上市、在以太坊上发行国债资产),Defi大概率是他们未来几年重点的布局领域,传统金融巨鳄的下场,并购可能是最便利的选项之一,而任何相关的迹象,哪怕是仅仅并购的意向,都将引发Defi龙头项目的价值重估。

接下来,笔者将以部分Defi项目为例,分析其业务情况、护城河,估值情况。

考虑到Defi项目众多,笔者将优先选择业务发展较好、护城河较宽,估值更具吸引力的项目进行分析。

1.借贷:Aave

Aave是历史最悠久的Defi项目之一,其在2017年完成了融资之后,完成了从点对点借贷(彼时项目还叫Lend)向点对池借贷模式的转型,并在上一个牛市周期超越了同赛道的头部项目Compound,目前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市值,都是借贷赛道的第一名。

Aave的主要商业模式是赚取借贷的息差收入。此外,Aave于去年推出了自己的稳定币GHO,GHO将为Aave创造利息收入。当然,运营GHO也意味着新增的成本项,比如推广费用、流动性激励费用等等。

1.1 业务情况

对于借贷协议来说,最关键的指标是活跃贷款规模,这是借贷类项目收入的主要来源。

下图展示了Aave近一年的活跃贷款规模的市场份额情况,过去半年Aave的活跃贷款份额占比持续上升,目前已经达到了61.1%,实际上该比率甚至更高,因为图表中对于Morpho架设在Aave和Compound上的收益优化模块的贷款量进行了重复统计。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另一个关键指标是协议的盈利能力,即利润水平。本文中的利润=协议收入 – 代币激励。由下图可见,Aave的协议利润已经与其他借贷协议拉开了很大距离,很早就摆脱了通过代币补贴刺激业务的庞氏模型(以下图中的Radiant,紫色部分为代表)。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1.2 护城河

Aave的护城河主要有以下4点:

1.安全信用的持续积累:大部分新的借贷协议会在上线的一年内出现安全事故,Aave运营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智能合约层面的安全事故。而一个平台的无风险平稳运行累计下来的安全信用,往往是Defi用户在选择借贷平台时最优先考虑的要素,尤其是资金体量较大的巨鲸用户,比如孙宇晨就是Aave的长期使用者。

2.双边网络效应:与许多互联网平台一样,Defi借贷是一个典型的双边市场,存款和借款用户互为供需两端,存贷的单边规模增长,会刺激另一边的业务量增长,让后来的竞争者更加难以追赶。此外,平台的整体流动性越充沛,存贷双方的流动性进出就越平滑,也就越容易受到大资金用户的青睐,这类用户又反过来刺激了平台业务的增长。

3.优秀的DAO管理水平:Aave协议已经完全实现了基于DAO的管理,相比团队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基于DAO的管理拥有更充分的信息披露,对重要决策更充分的社区讨论。此外,Aave DAO的社区中活跃着一批治理水平较高的专业机构,包括头部VC、高校区块链俱乐部、做市商、风险管理服务商、第三方开发团队、财务咨询团队等,来源丰富多样,治理参与比较积极。从项目的运营结果来看,Aave作为点对池借贷服务的后来者,在产品开发和资产拓展上,比较好地兼顾了增长和安全,实现了对老大哥Compound的超越,这个过程中DAO的治理起到了关键作用。

4.多链生态占位:Aave几乎在所有的EVM L1\L2上都有部署,且TVL在各链基本都处于头部位置,在Aave正在开发中的V4版本中,将实现多链流动性的串联,跨链流动性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具体见下图:

除了EVM公链之外,Aave也正在评估Solana和Aptos,未来有在该网络上部署的可能性。

1.3 估值水平

根据Tokenterminal数据,Aave由于协议费用和收入的持续回升,加上币价仍在低位徘徊,其PS(流通市值和协议收入之比)和PF(流通市值和协议费用之比)均已经创出历史新低,PS位17.44倍,PF为3.1倍。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1.4 风险和挑战

虽然Aave在借贷市场的份额持续攀升,但是一个新的竞争对手值得注意,它就是Morpho Blue的模块化借贷平台。Morpho Blue为有意构建借贷市场的第三方提供了一套模块化的协议,你可以自由地选择不同的抵押物、借款资产、预言机和风险参数,来构建自定义的借贷市场。

这种模块化的方式,让更多市场参与者进入到借贷领域,开始提供借贷服务,比如Aave曾经的风险服务商Gaunlet,宁愿中断与Aave的服务关系,也要在Morpho blue推出自己的借贷市场。

图片来源:https://app.morpho.org/?network=mainnet
图片来源:https://app.morpho.org/?network=mainnet
数据来源:https://morpho.blockanalitica.com/
数据来源:https://morpho.blockanalitica.com/

Morpho blue上线半年多以来增长迅速,已经成为TVL仅次于Aave、Spark(MakerDAO推出的Aave v3 fork借贷平台)和Compound的第四大借贷平台。

其在Base上的增速更为迅猛,距今为止上线不到2个月,TVL就已经达到了2700万美金,而Aave在Base的TVL为5900万左右。

数据来源:https://morpho.blockanalitica.com/
数据来源:https://morpho.blockanalitica.com/

2.Dexs:Uniswap & Raydium

Uniswap和Raydium分属于以太坊阵营的Evm生态和Solana生态。Uniswap早在2018年就推出了部署于以太坊主网的V1版本,不过真正让Uniswap大火的是2020年5月上线的V2版本。Raydium则于2021年在Solana上线。

之所以要在Dexs赛道中要推荐关注两个不同的标的,是因为它们分属于目前Web3用户量最大的两个生态,即围绕公链之王以太坊构建的Evm生态,以及用户增长最迅速的Solana生态,且两个项目拥有各自的优势和问题。接下来我们对这两个项目分开解读。

2.1 Uniswap

2.1.1 业务情况

Uniswap自从V2版本上线以来,几乎一直是以太坊主网以及大部分EVM链交易量份额最大的Dex。在业务方面我们主要关注两个指标,即交易量和手续费。

下图是Uniswap V2版本上线以来的Dex月度交易量份额占比情况(未包含非EVM链的DEX交易量):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从2020年5月V2版本上线至今,Uniswap的市场份额从最高2020年8月的78.4%,到2021年11月Dexs大战高峰期时的36.8%触底,回升到现在的56.7%,可以说经历了残酷的竞争考验,已经站稳了脚跟。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Uniswap在交易费的市场份额占比同样展示出了这一趋势,其市场份额在2021年11月见底(36.7%),随后便一路回升,目前为57.6%。

更难能可贵的是,Uniswap除了在2020年(以太坊主网)和2022年末(OP主网)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对自己的流动性进行过代币补贴,其余时间都没有激励过流动性,而大多数Dexs直到目前为止仍未停止对流通性的补贴。

下图为各大Dexs的月底激励金额的占比,可以看到Sushiswap、Curve、Pancakeswap,再到目前Base上的ve(3,3)项目Aerodrome,它们都一度是同期补贴金额最大的项目,但是都没有争取到比Uniswap高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然而,Uniswap最被人诟病的一点是尽管没有代币激励支出,但代币同样没有价值捕获,协议至今没有开启费用开关。

不过,2024年2月底,Uniswap开发者、基金会治理负责人Erin Koen在社区发布提案,对Uniswap协议进行升级,使其收费机制能够奖励已授权并托管其代币的 UNI 代币持有者,该提案在社区层面引发了诸多讨论,后续原定于5月31日进行正式投票,但目前仍处于延迟状态,尚未进行正式投票。尽管如此,Uniswap协议开启收费和赋能Uni代币的工作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待升级的合约已经完成开发和审计工作,在可见的将来,Uniswap将会拥有单独的协议收入。

此外,Uniswap labs实际上早在2023年10月就已对那些使用Uniswap官方网页前端和Uniswap钱包进行交易的用户开启收费,比率为交易金额的0.15%,收费涉及的币种为ETH、USDC、WETH、USDT、DAI、WBTC、agEUR、GUSD、LUSD、EUROC、XSGD,但稳定币交易和WETH\ETH的互换不收费。

而仅仅是Uniswap前端的收费,就已经让Uniswap labs成为了整个Web3领域收入最高的团队之一。

可以想见,当Uniswap协议层费用开启后,以2024年上半年的费用年化计算,Uniswap的年化费用约为11.3亿美金,假设协议收费比率为10%,那么协议层年化收入约为1.1亿美金。

而后续Uniswap的Uniswap X和V4在今年下半年上线后,则有望进一步扩大其交易量和交易费用的市场份额。

2.1.2 护城河

Uniswap的护城河主要来自于以下3个方面:

1.用户习惯:在Uniswap去年开启前端收费之初,很多人都曾认为这不是个好主意,很快用户的交易行为就会从Uniswap的前端切换至1inch等交易聚合器以规避支付额外的交易费用。然而,自从前端开启收费以来,来自前端的收入始终呈现上涨状态,其增速甚至超过了Uniswap整个协议的费用增速。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这一数据有力地说明了证明了Uniswap的用户习惯的力量,大量的用户并不在意这0.15%交易费用的支出,而是选择保持自己的交易习惯。

2.双边网络效应:Uniswap作为一个交易平台是典型的双边市场,对于其业务模式的“双边”理解,一个角度是这个市场的两边是买家(trader)和做市者(LP),哪里的交易越多越越活跃,则LP则越倾向于去哪里提供流动性,彼此相互强化。双边的另一个角度是:市场的一边是交易者,另一边是部署代币初始流动性的项目方。为了让自己的代币更容易被大众找到和交易,项目方往往倾向于在用户更多、大众更熟知的Dex部署初始流动性,而不是选择相对冷门的二三线Dex,而项目方的这一行为又进一步强化了用户在交易时的习惯性行为——新代币优先去Uniswap交易,这就形成了“项目方”和“交易用户”这个双边市场的互相强化。

3.多链部署:与Aave类似,Uniswap在多链的拓展上相当积极,交易量较大的EVM链均可见到Uniswap的身影,且其交易量基本都位于该链的Dex排名前几位。

后续,随着Uniswap X上线后对于多链交易的支持,Uniswap在多链流动性上的综合优势将进一步放大。

2.1.3 估值

我们以Uniswap的流通市值和其年化费用的比值,即PF为主要估值标准,会发现目前UNI代币的估值处于历史上较高的百分位区间,这或许是由于其即将到来的费用开关升级,已经提前反映在了市值水平上。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数据来源:Tokenterminal

从市值水平来说,Uniswap目前流通市值近60亿,全稀释市值高达93亿,同样不算低。

2.1.4 风险和挑战

政策风险:今年4月,Uniswap收到了来自SEC的Wells Notice,这表示后续SEC将会对Uniswap采取执法行动。当然,随着FIT21法案的逐渐推进,后续Uniswap等Defi项目有望获得一个更透明可预期的监管框架,但考虑到该法案的表决和落地仍有较长时间,而来自SEC的诉讼将在中期内对项目的业务和代币价格形成压力。

生态位置:Dexs是流动性的基础层,此前其上游是交易聚合器,交易聚合器如1inch、Cowswap、Paraswap可以为用户提供全链流动性的比价,寻找最优交易路径,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游Dex对用户交易行为的收费和定价能力。后续随着行业的发展,内置交易功能的钱包成为了更上游的基础设施,未来随着意图模式的引入,Dex们作为底层流动性的来源,会成为用户完全无法感知的一层,这可能会进一步消解用户直接使用Uniswap的习惯,进入完全的“比价模式”。也正是意识到了这点,Uniswap正在努力向生态上游进发,比如大力推广Uniswap钱包、发布Uniswap X进入交易的聚合层,以改善其所处的生态位置。

2.2 Raydium

2.2.1 业务情况

我们同样会重点分析Raydium的交易量、手续费,而Raydium比Uniswap更好的一点在于它很早就开始了协议收费,拥有很好的协议现金流,因此我们把Raydium的协议收入也作为重点考察项。

先来看Raydium的交易量,得益于本轮Solana生态的繁荣,其交易量从去年10月开始起飞,其3月交易量一度来到475亿美金,约为当月Uniswap交易额的52.7%。

数据来源:flipside
数据来源:flipside

从市场份额来看,Raydium在Solana链上的交易量占比从去年9月以后一直攀升,目前占到Solana生态交易量的62.8%,其在Solana生态的统治力甚至超过了Uniswap在以太坊生态的位置。

数据来源:Dune
数据来源:Dune

而Raydium的市场份额之所以从低潮期的不到10%,逆袭至目前的60%以上,主要得益于本轮牛市周期持续至今的Meme风潮。Raydium采用的是两种流动性池并用的方式,分为标准AMM和CPMM两种,前者类似于Uni V2,流动性均匀分布,适合高波动性的资产,后者类似于V3的集中流动性池,流动性提供者可以自定义流动性的区间,更加灵活,但也更为复杂。

而Raydium的竞争对手Orca,则选择全面拥抱Uni V3类型的集中流动性池模型。对于每天需要大批量生产、大批量配置流动性的Meme项目方来说,Raydium的标准AMM模型更加适合,因此Raydium成为了Meme类代币的首选流动性场所 。

而Solana作为本轮牛市最大的Meme孵化基地,自从今年11月以来每天都有几百乃至上万的新Meme诞生,Meme也是本轮Solana生态繁荣核心驱动因素,成为了Raydium业务起飞的助燃剂。

数据来源:Dune
数据来源:Dune

从上图可以看到,23年12月,Raydium一周的新增代币数量为19664,而同期Orca只有89。尽管理论上来说,Orca的集中流动性机制,同样可以选择将流动性进行“全范围配置”,来获得跟传统AMM类似的效果,但这仍然不如Raydium的标准池来的简单直接。

实际上Raydium的交易量数据也证明了这点,其来自标准池的交易金额占比为94.3%,这些交易量的绝大部分是由Meme类代币贡献的。

此外,Raydium作为一个双边市场,与Uniswap一样,服务着项目方和用户的双边市场,Raydium上的散户越多,Meme项目方就越倾向于在Raydium来布置初始流动性,这反过来也让用户,以及服务用户的工具(比如各类打狗的TG bot)选择Raydium进行交易,这种自我强化的循环进一步拉开了Raydium与Orca的差距。

从交易费来看,Raydium在2024年上半年创造的交易费约为3亿美金,这个值是2023年全年Raydium交易费的9.3倍。

数据来源:flipside
数据来源:flipside

Raydium标准AMM池子手续费率为交易量的0.25%,其中0.22%归于LP,0.03%用于回购协议代币Ray。而CPMM的费率可以自由设置为1%、0.25%、0.05%和0.01%,LP将获得交易费用的84%,剩余的16%中12%用于回购Ray,4%存入国库。

数据来源:flipside
数据来源:flipside

Raydium在2024年上半年用于回购Ray的协议收入约为2098万美金,这个值是2023年全年Ray协议回购金额的10.5倍。

除了手续费部分的收入之外,Raydium还会对新创建的池子收费, 目前基于AMM标准池创建收费0.4 Sol,创建CPMM池收费0.15 Sol,目前Raydium每天平均收到的池子创建费用就高达775 Sol(按6.30 Sol价格计算,约合10.8万美金。不过这部分费用即不归入国库,也不用于Ray的回购,而是用于协议的开发和维护,可以理解为团队收入。

数据来源:flipside
数据来源:flipside

与大多数Dex一样,Raydium目前仍然存在对Dex流动性的激励,尽管笔者没有找到持续跟踪其激励金额的数据,但是我们可以从官方的流动性界面上,对目前正在激励的流动性池的激励价值进行大概统计。

根据目前Raydium对流动性的激励情况,大约每周有48000美金价值的激励支出,主要以Ray代币为主,该金额远小于当前协议每周近80万美金的收入(不包含创建池子的收入),协议处于正现金流的状态。

2.2.2 护城河

Raydium是Solana上目前市场交易量最大的Dex,与竞品相比,其主要优势有来自于现阶段的双边网络效应,与Uniswap类似,得益于交易者与LP两端业务的互相强化,以及项目方与交易用户两端的互相强化。这种网络效应在Meme资产类别中尤其突出。

2.2.3估值

由于缺少23年以前的历史数据,笔者仅以Raydium今年上半年的估值数据与2023年的估值数据进行对比。

随着今年交易量的暴涨,尽管Ray的币价有所上升,但是对比估值相较于去年依旧下降明显,其PF和Uniswap等Dex相比也处于较低水平。

2.2.4风险和挑战

尽管近大半年Raydium的交易量和收入表现强劲,但其未来发展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具体来说:

生态位置:Raydium与Uniswap一样同样面临生态位置的问题,且在Solana生态,以Jupiter为代表的聚合器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其交易量也远超Raydium(6月Jupiter的总交易量为282亿,Raydium为168亿)。此外,以Pump.fun为代表的Meme平台,逐渐取代Raydium发起项目的场景,更多的Meme通过Pump.fun启动,而非Raydium,尽管双方目前是合作关系。Pump.fun平台在项目端逐渐取代了Radyium的影响力,而Jupiter在用户端也超越了Raydium对交易者的影响力。这一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如果位于生态上游的Pump.fun或Jupiter自建Dex,或是转向竞争对手,将对Raydium形成重大影响。

市场风向转变:在本轮Solana刮起Meme旋风之前,Orca交易量的市场份额是Raydium的7倍,本轮Raydium的标准池由于更友好Meme项目,让Raydium重新夺回份额。但Solana的Meme之风还能持续多久,未来链上是否依旧是土狗的天下,这些都很难预测,当市场交易品种的类型发生转向,Raydium的市场份额可能又将面临挑战。

代币排放:Raydium的代币目前流通比率为47.2%,相比大部分的Defi项目来说不算高,未来代币解锁后的抛售压力可能导致价格承压。不过考虑到项目目前已经拥有较好的现金流,卖币并非唯一选择,团队也有可能销毁未解禁的代币,以打消投资者的顾虑。

较高的中心化程度:目前Raydium仍未开启基于Ray代币的治理程序,项目发展完全由项目方把控,这可能导致本应归属于持币者的利润无法传导,比如协议回购的Ray代币如何分配,至今悬而未决。

3. Staking:Lido

Lido是以太坊网络领先的流动性质押协议。2020年底信标链启动,标志着以太坊从PoW转为PoS的进程正式开始。由于当时质押资产的取回功能尚未上线,质押的ETH将丧失流动性。事实上,允许信标链质押资产取回的Shapella升级发生在2023年4月,也就意味着最早进入ETH质押的用户有两年半的时间无法获得流动性。

Lido则开创了流动性质押这一赛道。用户存入Lido的ETH会获得Lido发放的stETH凭证,Lido在Curve上激励了深厚的stETH-ETH LP,从而第一次给用户提供了稳定的“既参与ETH质押获得收益,又可以随时取回ETH”的服务,开始迅速发展,此后逐步发展成为以太坊质押赛道的龙头。

在商业模式方面,Lido获取其质押收入的10%,其中5%分配给质押服务商,5%由DAO管理。

3.1 业务情况

Lido目前的主要业务为ETH流动性质押服务。此前,Lido也曾经是Terra网络的第一大流动性质押服务提供商和Solana网络的第二大流动性质押服务提供商,并也积极拓展其他如Cosmos、Polygon等各链的业务,不过后来Lido明智的进行了战略收缩,将重心全面转向ETH网络的质押服务。目前,Lido是ETH质押市场的领先者,也是目前TVL最高的DeFi协议。

来源:DeFiLlama
来源:DeFiLlama

凭借着大量 $LDO 激励造就的深厚stETH-ETH流动性,以及2021年4月Paradigm和Dragonfly等机构的投资支持,Lido在2021年底就超过了当时的主要竞争对手-中心化交易所(Kraken和Coinbase),成为以太坊质押赛道的龙头。

Lido在2021-2022年总计花费了约2.8亿美元来激励stETH-ETH的流动性 来源:Dune
Lido在2021-2022年总计花费了约2.8亿美元来激励stETH-ETH的流动性 来源:Dune

不过随后就出现了“Lido一家独大是否会影响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的讨论,以太坊基金会内部也在讨论是否有必要限制单一实体的质押份额不得超过33.3%,Lido的市场份额在2022年5月触及32.6%的高点之后就开始维持在28%-32%之间波动。

ETH质押市场份额历史情况(最下方浅蓝色块为Lido) 来源 Dune
ETH质押市场份额历史情况(最下方浅蓝色块为Lido) 来源 Dune

3.2 护城河

Lido业务的护城河主要有如下2点:

  1. 长期市场领先地位带来的稳定预期,使Lido成为巨鲸和机构进入ETH质押的首选。孙宇晨、发行自己LST之前的Mantle以及诸多巨鲸都是Lido的用户。

  2. stETH广泛用例带来的网络效应。stETH早在2022年就已经被头部DeFi协议所全面支持,而此后新发展起来的DeFi协议,则会想方设法的吸引stETH(如2023年曾经火爆一时的LSTFi项目,以及Pendle、和各类LRT项目)。stETH作为以太坊网络的基础收益资产的地位较为稳固。

3.3 估值水平

尽管Lido的市场份额出现了略微的下滑,但Lido的质押规模仍然随着ETH本身质押比率的提升而上升。从估值指标上来说,Lido的PS和PF均在近期创出历史新低。

来源:Token Terminal
来源:Token Terminal

随着Shapella升级成功上线,Lido的市场地位稳固,反应“收入-代币激励”指标的利润指标也表现出色,最近1年累计有3635万美元的利润。

来源:Token Terminal
来源:Token Terminal

这也引发了社区对 $LDO 经济模型调整的预期。不过Lido实际上的掌舵者Hasu曾经不只一次的表示,与Lido目前的支出相比,目前社区金库的收入并不能长期维持Lido DAO的全部开支,收入分配为时尚早。

3.4 风险与挑战

Lido面临如下风险与挑战:

  1. 新来者的竞争。Eigenlayer发布以来,Lido的市场份额就处于下降态势。任何具备充分代币营销预算的新项目,都会成为Lido这类具备领先优势但是代币已经接近全流通项目的竞争对手。

  2. 以太坊社区包括以太坊基金会的部分成员对Lido占质押市场份额太高的长期质疑,此前Vitalik还曾专门撰文讨论过这个问题并梳理过各类解决方案,不过他并未在文中表示出对方案的明显倾向性(关于此问题,Mint Ventures曾在去年11月专门撰文分析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查看)。

  3. SEC在2024年6月28日对Consensys的指控中明确的将LST定义为证券,用户铸造和购买stETH的行为是“Lido在发行和销售未经SEC注册的证券”,Consensys因为给用户提供质押ETH到Lido的服务也涉嫌“发行和销售未经SEC注册的证券”。

4. 永续合约交易所:GMX

GMX是一个永续合约交易平台,于2021年9月在Arbitrum正式上线,2022年1月上线Avalanche。其业务是一个双边市场:一端是交易员,可以进行最高100倍的杠杆交易;一端是流动性提供者,他们出让他们资产的流动性以供交易员交易,并充当交易员的对手方。

在商业模式方面,对交易员收取的0.05%~0.1%不等的交易手续费,以及资金费和借款费用构成了GMX的收入。GMX将全部收入的70%分配给流动性提供者,另外的30%则分配给GMX质押者。

4.1业务情况

在永续合约交易平台领域,由于明牌表示有追溯性空投的新项目频出(如Aevo、Hyperliquid、Synfutures、Drift等等),并且老项目也都普遍存在类似交易挖矿激励的情况(如dYdX、Vertex、RabbitX),使得交易量的数据并不具备太多的代表性。我们将选取TVL、PS和利润指标来横向对比GMX和竞争对手的数据情况。

在TVL方面GMX目前居首位,不过老牌衍生品协议dYdX、坐拥Solana大量流量入口的Jupiter Perp以及尚未发布的Hyperliquid的TVL也在同一量级。

数据来源:DeFiLlama
数据来源:DeFiLlama

从PS指标来看,在已发币的、以永续合约交易为主营业务、且日均交易量超过3000万美元的项目中,GMX的PS指标较低,仅高于目前仍有较高交易挖矿激励的vertex.

从利润指标看,GMX过去1年的利润为650万美元,数据低于DYDX、GNS和SNX。不过值得指出的是,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去年11月-今年3月Arbitrum的STIP活动中,GMX将获得的1200万枚ARB(按照期间ARB的价格,平均约合1800万美元)全部释放了出去,导致利润降低明显。我们从利润积累的斜率可以看出GMX强劲的利润制造能力。

4.2护城河

相比以上谈到的其他Defi项目,GMX的护城河要相对薄弱一些,近几年来频繁出现的衍生品交易所新项目也很大程度上冲击了GMX的交易量,赛道仍然比较拥挤,GMX的主要优势包括:

  1. Arbitrum的大力支持。作为Arbitrum网络的原生项目,GMX高峰时期贡献了Arbitrum网络接近一半的TVL,当时Arbitrum上几乎所有的新DeFi项目都“面向GLP开发”,除了能够获得Arbitrum官方的曝光之外,也因而在历次ARB的激励活动中获得了大量的ARB代币(初始空投800万枚,STIP1200万枚),充实了GMX的国库,也使得已经全流通的GMX增加了宝贵的营销预算。

  2. 长期行业龙头地位带来的正面形象。GMX在2022年下半年到23年上半年引领了”真实收益DeFi”的叙事,是那段市场偏熊时间DeFi领域罕见的亮点,GMX借此机会积累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且积累了不少忠实用户。

  3. 一定程度的规模效应。GMX这类的交易平台具备规模效应,因为只有LP规模足够大,才能容纳更大金额的交易订单和更高的未平仓合约量,而更高规模的交易量反过来也能给予LP更高的收益。GMX作为链上领先的衍生品交易平台,成为这种规模效应的获益者。比如著名交易员Andrew Kang曾经长期在GMX开立多达几千万美元的多空头寸,在当时,GMX是他在链上开立如此大头寸订单的几乎唯一选择。

4.3估值水平

GMX目前已经全流通。我们上文已经进行了同业的横向对比,GMX目前是估值最低的主流衍生品交易所。

与历史数据纵向对比,GMX的营收情况相对稳定,PS指标从历史来看居于中等偏低的位置。

4.4风险与挑战

  1. 强大的竞争对手。GMX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老牌但仍然动作频频的DeFi协议Synthetix和dYdX,也包括各个新兴协议:换币的AEVO和未发币的Hyperliquid都在最近一年获得了相当高的交易量和曝光量,而坐拥Solana大量流量入口的Jupiter Perp,仅仅采用和GMX几乎完全相似的机制,就取得了接近GMX的TVL以及超过GMX的交易量。GMX也正准备将他们的V2版本扩展到Solana,但是赛道总体而言竞争非常激烈,并未像DeFi其他赛道一般有相对确定的格局。而业内常见的交易挖矿激励则降低了用户的切换成本,用户忠诚度普遍较低。

  2. GMX采用预言机价格作为成交和清算的价格依据,存在被预言机攻击的可能。在2022年9月,GMX在Avalanche网络就曾因对AVAX的预言机攻击而损失56万美元。当然,对于大部分GMX允许交易的资产而言,攻击的成本(操纵CEX对应token价格)都要远大于其收益。GMX的V2版本也已经针对性的做了隔离池、以及交易滑点来应对此风险。

5.其他值得关注的Defi项目

除了上述提到的Defi项目之外,我们也调研了其他引人关注的Defi项目,比如老牌稳定币项目MakerDAO、新兴之秀Ethena,预言机龙头Chainlink等等。但一方面受篇幅所限,无法全部在本文中呈现,另一方面,这些项目也都面临着较多的问题,比如:

MakerDAO尽管依旧是去中心化的稳定币龙头,且拥有大量的“自然持币者”,这些持币者就像持有USDC、USDT一样持有DAI,但其稳定币规模始终停滞不前,市值仅为上轮高点的一半左右。其抵押物大量采用链外的美元资产,也在逐渐损伤其代币的去中心化信用。

与MakerDAO的DAI形成鲜明对比的是,Ethena的稳定币USDe规模高歌猛进,通过半年左右的时间从0来到了36亿美金。然而,Ethena的商业模式(一个专注于永续合约套利的公募基金)仍然有明显的天花板,其稳定币大规模扩容的背后,是以二级市场用户愿意高价接盘其代币ENA,为USDe提供高额的收益补贴为前提的。这种略显庞氏的设计,在市场情绪不佳时很容易迎来业务和币价的负向螺旋。Ethena业务转折的关键点,在于USDe有一天能真正成为拥有大量“自然持币者”的去中心化稳定币,至此其商业模式也完成了从一个公募套利基金向稳定币运营商的转变,但考虑到USDe的底层资产大多是存放在中心化交易所的套利仓位,USDe在“去中心化抗审查”和“强信用机构背书”上两端不靠,其想要取代DAI和USDT均困难重重。

Chainlink在Defi时代之后,正准备迎来一波隐而未发的巨浪级叙事,即以贝莱德为代表的、近年来逐渐积极拥抱Web3的金融巨头推动的RWA叙事。除了推动BTC和ETH ETF上市之外,贝莱德今年最值得关注的举动,就是在以太坊上发行代码为Build的美元国债基金,其基金规模在6周内就超过了3.8亿美金。后续传统金融巨头在链上的金融产品实验还将继续,必然面临链下资产通证化,以及链上链下通信和互操作性的问题。Chainlink在这方面的探索走得相当靠前,比如今年5月Chainlink与美国存托信托和清算公司(DTCC)和美国多家主要金融机构完成了“智能资产净值”(Smart NAV)试点项目。该项目旨在建立一个标准化流程,利用Chainlink的互操作性协议 CCIP,在私有或公共区块链上汇集和传播基金资产净值(NAV)数据。此外,今年2月资产管理公司 Ark Invest 和 21Shares 宣布通过集成 Chainlink 的储备金证明平台来验证持仓数据。然而,Chainlink仍然面临业务价值与代币脱离的问题,Link代币缺少价值捕获和刚性应用场景的问题,让人担心持有人很难从其母公司的业务增长中获益。

总结

正如众多极具革命性的产品的发展历程,Defi在出现后同样经历了2020年元年的叙事发酵,21年资产价格的快速泡沫化,22年熊市泡沫破裂后的幻灭阶段,目前随着产品PMF的充分验证,正在从叙事幻灭的低谷走出来,用实际业务数据构建其内在价值。

笔者相信,作为加密领域少有的具备成熟商业模式,且市场空间仍在不断增长的赛道,Defi仍然具有长期的关注和投资价值。

*

Subscribe to Mint Ventures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Nft graphic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
More from Mint Ventures

Skeleton

Skeleton

Skele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