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eb1到Web3:马斯洛需求层次与网络演进的探讨

如果把Web1到Web3的历程结合马斯洛的理论一块看,其实会很有趣。

Web1作为方兴未艾的起源,凝聚理想主义与对赛博社会的无尽畅想,拥有完全开放自由的氛围:因为一切都是新的,而新枝条恰恰会是文明大树万古长青的根基。结合理论来看,那个时刻的人更多会利用网络实现自我和尊重需求。这种需求本身是一种非常真实化的实现过程,不管是乔布斯还是上个互联网爆发年代的任何一个创业者,他们都真切感受着浪潮。

而在Web2,事情开始变的不太一样。很多大公司开始崛起,各式各样的网络平台开始涌现,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出现,人们开始真正的拥抱网络。但这种拥抱是主动的吗?可能并不是。诚然很多人都会以为自己是主动使用并开始爱上使用诸如抖音、Youtube等流媒体和社交应用的,但其实在读到《炒作机器》中关于虚假新闻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感知和情绪的时候,我已经明白:流媒体本身只是多巴胺的飞轮,并将我们带向某种“现实的终结”,即人本身被异化为社交网络中传播信息的节点,乃至成为网络的附庸。回到理论上来,就变成了对自我实现/尊重需求甚至归属需求之幻像的营造和本质上对个体认知资源的剥削。可能大家都想成为网红,但更多时候我们只是在网络中无谓地宣泄自己的多巴胺而已。

从理论上来看,另外一个例子是关于个体生活方式与发展模式的改变:原先的个体必须要出门才能保持生理需求的满足,而现在的个体可以真正足不出户的在家完成全链条的需求满足。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社会性,那人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在以前,更多人会选择自杀以结束无意义的感受。但在现在,我们拥有网络所带给我们的关于尊重、信心和安全感的幻象。这种幻象可以说是很多人的精神支柱,但它也演化成了某种战争废墟上的和平,夹杂着无限的卑微与癫狂,脆弱且不堪一击,似乎演化成了某种中世纪的黑暗。

而Web3,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网络发展史上文艺复兴的开始。具体来说,它部分解决了在Web2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被实际限制的问题。例如,在Web3中的一个非常经典的叙事-创作者经济中,就经常主张创作者要拿回自己的所有权,并且很多项目还提出共创的延伸,试图让所有人都参与到创作中来,并能获得实际回报。在这个叙事逻辑中,大致体现了对自我实现追求的现实化取向,即我们要破除Web2对个体的异化,真正让大家在Web3中找到通往真实自我实现大门的钥匙。而在这个寻找过程中,我们也能经历对其他底层需求的追求与满足。我想,DAO本身也是基于这样的理论而发展的,毕竟如果没有这样的追求,可能也不会产生自治。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GPT,我是否还会觉得Web3会解决这样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 毕竟,一个GPT能等同于一场工业革命。而AI革新所带来的生产力进步,很大程度上也有人文主义关怀的意思。Sam Altman的上一个项目叫Worldcoin,它基于一种叫UBI的理念,其全称是全民基本收入。大家都有钱了,也就有机会解放天性追求自我实现去了。

这里也引出一个问题:在未来,AI解决劳动的异化,Web3解决思维(追求)的异化,那是否就证明了人类离解放越来越近了?我的答案倾向于是,但结合理论的事实证明: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其实如果看向整个理论体系,也不难发现:技术的发展在行为动机上总是倒金字塔型的,它一定会让一部分人先自我实现,再让大部分人靠着对上层需求的追求前仆后继进而牟利,而那些幻象就是工具。如果不太明白的话,其实毒品合法化就是例子,因为快乐(或者多巴胺)本身也是人类的顶层需求之一。

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人走到了山顶成为了瞩目的对象,但更多人成为了装扮珠峰的雪花,甚至只留下残骸于山间。所以在此我们一定要选择“破幻”。当然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很难,因为这里包含一切信息茧房与对自我实现能力的错误预估,还包括很多对梦想的妄想与破碎,而大多数人对于自己能否成为雪花或是山顶的勇士,还毫无定论。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自己理解吧。

另:本文的标题由GPT生成,感谢它的存在能让我的脑袋瓜得到些许安宁。

Subscribe to P仔 Pzai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