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kNet——去中心化之路
  1. Starkware的发展一直是按照路线图再走,现在进行到最后一步:去中心化。

  2. 三个产品:STARKs,StarkEx,StarkNet。STARKs是证明系统,StarkEx,StarkNet是扩展方案。

  3. 去中心化是为了实现良好的治理,运营和发展,也会让网络更加透明,活跃,有创造性,同时也可以抗审查。

  4. 代币总量100亿,主要用来交易,治理和质押。

路线图:

  • 在以太坊主网上运行STARK的软件堆栈,即排序器,验证者和证明者;

  • 单一应用的rollup:用StarkNet合约编写和证明任意商业逻辑;

  • 多应用rollup:可组合性;

  • 去中心化的rollup

里程碑:

  • 智能合约通用计算;

  • 智能合约的相互交互,可组合性;

  • L1和L2之间的通信,通过链上的rollup实现完整的L1安全性;

  • 开罗语言;

  • StarkNet全节点;

  • StarkNet桥:StarkGate Alpha;

  • 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

  • 无许可的排序器和证明者

Starkware公司的产品,一共有三个,STARKs,StarkEx,StarkNet。简单来说,STARKs是一种证明系统,StarkEx和StarkNet是使用STARKs来扩展以太坊的解决方案。

STARKs

STARKs是一种zkp的构建方法或者说是证明系统,产生证明,并且验证证明的正确性,用来解决CI(计算完整性)的问题和达到扩容的目的。**允许在链下进行大量的计算,链上少量的证明,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和之前出现的证明系统有两个方面不一样,也是优势,就是不需要可信设置和抗量子计算。可信设置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个结果,在SNARK构建方法中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要设置一组在系统内的所有参与方都知道的公共参数。证明系统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依赖在可信设置上,zk应用的规模越大,对可信设置的安全性要求就越高,如果设置环节不安全或者被破坏,那么整个方案就会不安全。为了安全启动可信设置,共同参考字符串(CRS)需要有随机数来生产,这些随机数又被称作有毒废料(toxic waste),因为要保护这些随机数,所以有毒废料必须要被丢掉,否则就会被利用生成假证明。而STARK不需要可信设置。

StarkEx(集中式服务)

StarkEx用STARK为客户构建的扩容解决方案的框架,最早的用户就有dYdX,Immutable。StarkEx里面包含了应用流程的工具箱,项目使用它就可以实现非常便宜的链下计算,负责提交交易,每次可以处理1.2w到15w笔交易(具体取决于交易类型)。Starkware会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不断的在StarkEx里添加的应用流程。所以StarkEx适合那些独立的,适合StarkEx提供的API的项目。

StarkNet(分散式服务)

StarkNet是一个二层的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用开罗语言部署智能合约,图灵完备并且兼容以太坊虚拟机。StarkNet上部署的合约不仅可以相互之间进行交互,还可以通过异步传递,和以太坊的合约进行交互。在StarkEx提交交易之后,StarkNet上的排序器就会批处理和证明,所以在StarkNet上的项目就不需要运行排序器,排序器目前有Starkware自己在运营,未来还是需要规划去中心化。和StarkEx相比,StarkNet更适合需要和其他应用交互的应用。但是有个共同点,它们以后将会支持更多现在不能支持的应用。

去中心化

Starknet 的Alpha版本上线已经上线10个月,而且也在逐步稳定形成一个大的生态,生态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StarkNet的完善和进步,在这两件事进行的同时,去中心化也是StarkNet要完成的事情。现在的排序器是Starkware在做,并且数据可用性委员会(DAC)也是中心化的,有ConsenSys,Nethermind 等五家运营商。去中心化之后就不会再依赖某一个或者多个实体,也可以实现良好的治理,运营和发展,也会让网络更加透明,活跃,有创造性,同时也可以抗审查。有两种方法,一个是通过基金会,一个是通过代币。非盈利性质的基金会负责维护产品,会有一次性的代币补助,用来鼓励自下而上的机制,对基本的技术问题作出决策,比如协议更新,解决争议问题。代币用来维护和保护发展生态系统,在治理,支付手续费和参与共识机制上都有作用。现在在StarkNet上的支付都是非本地货币,包括以太坊和其他erc20代币,但是使用非本地货币就无法给用户提供一个独特的社区和发言权,所以有一个本地代币是个非常好的办法。

去中心化治理

在治理方面StarkNet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在同领域中,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好范本,代币持有者定期的直接投票也并不是一个好的方式。简单的设计成一个技术机制并不能把代币和人发挥到最大作用,**StarkNet可能考虑将治理分为独立的结构来相互制衡,把人为因素控制到最小。他们也很看重开发者在中间起到的核心作用,所以会给开发者在治理中定一个正式的角色。总的来说在治理方面,目前是只有一些治理提案,刚刚起步的阶段。

代币设计

  • 首先要考虑网络中人员组成,第一个就是用户,第二就是提供计算资源,为交易提供排序,生成证明和提供长期存储的运营商,第三就是编写基础架构和软件的开发者。

  • 获得方式:空投,StarkNet非常看重开发者,在公布的代币提案中有明确强调会给生态开发者空投,但是并没有提到用户空投。

  • 代币:100亿个

  • 投资者和核心开发者的代币都会有4年的线性释放和一年的锁定期。

代币的应用场景

交易费用:目前,StarkNet 中的费用以 ETH 支付。但接下来,该项目预计费用将仅使用原生 StarkNet 代币支付。为了支持良好的用户体验,自动化和去中心化的链上机制将允许用户以 ETH 支付费用。

质押:对 StarkNet 的活跃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的某些服务可能需要质押 StarkNet 代币。这些服务可能包括排序、在达到 L1 最终性之前达成临时 L2 共识、STARKs 证明服务和数据可用性供应。预计这些服务将在 2023 年实现去中心化。

治理:改进 StarkNet 的提案将需要一个最低的代币持有阈值。对于对 StarkNet 的活跃性、安全性和维护至关重要的协议的所有更改,都需要直接或通过委托进行投票。例如,StarkNet 操作系统的所有重大更新都需要获得代币持有者的批准。

未来发展

在融资方面Stakware一共融了2.73亿,估值80亿,排在二层融资第二位。

现在面临的几个问题:

1)技术方面:不兼容EVM,等于给很多以太坊上的项目设置了障碍,虽然有解决办法,用户可以用开罗语言去编写程序,但是现在还处于没有完成的阶段,技术上也是一个难点,做出来以后会不会有像Arbitrum的AVM那样的体验感也不确定;

2)用户体验并没有达到预期,官方给出的批处理交易数区间是在上万和十几万之间,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dYdX已经宣布将转移到Cosmos生态做自己的应用链。根据dYdX创始人的说法,StarkEx的体验(实际TPS)并不如想象中美好。此外,一些实力强劲的客户确实可能会尝试开发自己的扩容方案,自己去捕获底层协议价值。

3)项目质量不高:在StarkNet上部署的很多项目都是gamefi和nft,但是质量都不高,不过这是rollup都存在的问题。

所以总的来说,Starkware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技术问题。但是长期来看如果StarkNet去中心化顺利,那么就有可能超过op系列的rollup方案。并且二层也存在MEV这个问题,解决方案也有很多,比如MEVA,用拍卖的方式,最先是由 Optimisim 的 CTO Karl Floersch 在 2020 年年初提出,将矿工打包交易权力和交易排序权力进行分拆,矿工只保留打包交易的权力,而交易排序权力则通过拍卖的方式由第三方进行。这个第三方通常是排序器(Sequencer)。由于大部分 Layer-2 在设计上都通过序列器进行交易排序,像Arbitrum和op也都是通过中心化运营的排序器来获取收益。但是中心化就无法推动共识的发展,在迭代方面就没有去中心化方面做得好,用户体验差,还要承担中心化运营的风险,所以StarkNet去中心化成功,会顺利推动共识的发展,社区治理,提高用户体验,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费用,二层收益也会提高。而且本身Stark的性能优化上限比较高,op-rollup的性能优化有限,长远来看,突破了技术和去中心化的两个难点,StarkNet会优于Op的那一套解决方案。

以上。感谢您的阅读!

Subscribe to Petrarca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Mint this entry as an NFT to add it to your collection.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